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1/4国土受雾霾影响
11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指出,近50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雾日数呈明显减少,霾日数明显增加,且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著。
从空间分布看,雾霾日数变化呈东增西减趋势。东北、西北和西南大部地区雾霾日数每年减少0—0.5天,除新疆北部外,西部地区年雾霾日数基本都在5天以下;华北、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呈增加趋势,其中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增加最快,广东深圳和江苏南京平均每年增加4.1天和3.9天。中东部大部地区年雾霾日数为25天至100天,局部地区超过100天。
绿皮书选取了中东部6个典型大城市(北京、石家庄、郑州、南京、杭州、广州)和附近的6个小城镇(遵化、饶阳、西华、高邮、慈溪、增城),对比分析年霾日数变化可以看出,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大城市和小城镇年霾日数差别不大,但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大城市霾日数明显较小城镇偏多,大部分年份超过50天。
雾霾影响生殖能力
《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称,雾霾天气现象会给气候、环境、健康、经济等方面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例如引起城市大气酸雨、光化学烟雾现象,导致大气能见度下降,阻碍空中、水面和陆面交通;提高死亡率、使慢性病加剧、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改变肺功能及结构、影响生殖能力、改变人体的免疫结构等。
中国几乎所有污染物排放量世界第一
中国雾霾天气增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石化能源消费增多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逐渐增加。这些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热电排放、工业尤其是重化工生产、汽车尾气、冬季供暖、居民生活(烹饪、热水),以及地面灰尘。此外,人类活动产生的光化学产物、局地烹饪、汽车尾气等造成的挥发性有机物转化为二次有机气溶胶,都会使雾霾情况频繁发生。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王金南在报告中指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化是压在中国头上的三座环境大山。他表示,几乎所有污染物的排放量,从目前来看,中国都是世界第一。他认为中国在环保方面战术存在问题,执行能力也很弱,此外,制度层面的问题也值得思考。先污染后治理这一环境经济学的普遍规律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边污染边治理,或者先污染不治理。
气候变化导致的气象条件也是造成雾霾天气增多的原因,具体包括静稳天气加上高湿、混合层薄、降水日数减少等。
环保部:做好今冬大气污染防治
11月1日,环保部发布的通知,要求各地要做好2013年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各地应积极推进集中供热、“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建设,加快淘汰燃煤小锅炉;在天然气气源供应不足的地方,要优化使用方向,优先保障民生用天然气。加强煤炭质量检测,严控高硫份、高灰份煤炭生产和使用,超标煤炭一律封存并实施处罚。要大幅减少冬季施工工地土方作业,强化施工工地扬尘环境监管,对达不到绿色施工标准的一律停工整顿。渣土运输车辆应采取密闭措施,禁止道路遗撒和乱倾乱倒,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渣土运输车辆一律予以处罚。对火电、钢铁、水泥、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大气污染物排放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开展机动车停放地检查和道路抽查,禁止超标车辆上路行驶。加快高污染车辆淘汰进程。
“中国式烹饪”被质疑影响PM2.5
“中国人习惯的烹饪对PM2.5的贡献也不小”。近日,北京市外事办主任赵会民在接受采访中的这句话,引来了网友们的评论与吐槽,纷纷质疑这句话的科学性。不少人进入厨房亲身实验,比较蒸、煮、炸等不同的烹饪方式对PM2.5数据的影响。结果发现,蒸、煮方式,产生的PM2.5并不多;而油炸、炒菜时,PM2.5则迅速飙升8倍到近20倍,达到严重污染甚至爆表的级别。可见,虽然油烟对整个大气环境的“贡献”不大,但对于室内小环境来说,确实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做湘菜和川菜时,油烟量明显高于做粤菜。
为何炒菜会产生这么多污染物?专家指出,油脂挥发凝聚会产生颗粒物,在空气中呈飘浮状态而长期存在,属于典型的PM2.5;油烟中还含有大量挥发、半挥发有机气体污染物,其质量浓度与油烟颗粒物在同一数量级。除了对空气质量有影响,炒菜产生的油烟也将危害身体。因为油烟里有苯并芘、杂环胺等大量致癌物质,吸附粘到PM2.5上,被人体吸入后容易引发肺癌、胃癌等。炒菜油炸温度越高,时间越长,产生的有害物质越多。
因此有不少营养专家都指出,做菜最好用蒸煮,既不影响空气,也将食物的营养保存得最为完好。即使一定要油炸,油温也不宜过高,且菜下锅时间也不能太久。“往往油开始冒烟的时候,就表示它已经开始产生致癌物质,用这种油炒菜是非常不健康的。”江苏省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师培训办公室主任颜晓东表示。为了市民的身体健康,专家建议多使用煮、炖、蒸等烹饪方式,少用煎、炒、烤。
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李皓建议,用热锅凉油炒菜,而且要盖上锅盖,“盖着锅炒菜用的能量可以减少30%,菜炒得快,又没有污染物排放到室内,一举三得呢。”
公众亦可参与PM2.5减排
绿色出行。减少开车,搭乘公交或地铁,骑自行车或步行,提前淘汰老旧机动车,选购清洁燃料或小排量环保汽车,都可为降低PM2.5浓度出一份力。
鞭炮少一点。2012年除夕夜,由于燃放烟花,北京部分地区PM2.5浓度急剧上升,有的达到惊人的1500微克/立方米,造成局部重度污染。春节期间若出现雾霾,市民仍继续燃放烟花爆竹,肯定会加重污染。因此,大家应该少放甚至不放烟花爆竹。鞭炮少一点,欢乐多一点;污染少一点,天空蓝一点。
杜绝露天焚烧。露天焚烧秸秆、垃圾、落叶等,会产生大量的烟雾,直接影响大气能见度,对交通和飞机起降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导致空气中PM10、PM2.5浓度显著增加。每个人都要对露天焚烧说“不”。
节约一度电。目前,我国约73%的发电量还是依靠燃煤电厂,日常生活中尽量节约能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PM2.5的排放。比如空调冬季设置20℃、夏季26℃;购买节能冰箱等高效低能耗电器;使用节能灯,做到人走灯灭;电器不要待机,随时关紧电冰箱门等。
理性消费。治理PM2.5污染,最重要的是减少污染物排放。每个人都应当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做起,践行节能环保的生活和消费模式,自觉抵制过度消费,做到适度消费、理性消费。
积极参加植绿活动。市民应该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植绿活动,树坑里面都要种上植物,甚至覆盖上园林有机物,以遮盖裸土地带,让它不要有扬尘。李皓甚至建议,“市民还可以把家里洗菜的废水浇到树坑里,这样土地就比较湿润,湿润了就非常有利于减少空气里面的悬浮颗粒物。”
11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指出,近50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雾日数呈明显减少,霾日数明显增加,且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著。
从空间分布看,雾霾日数变化呈东增西减趋势。东北、西北和西南大部地区雾霾日数每年减少0—0.5天,除新疆北部外,西部地区年雾霾日数基本都在5天以下;华北、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呈增加趋势,其中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增加最快,广东深圳和江苏南京平均每年增加4.1天和3.9天。中东部大部地区年雾霾日数为25天至100天,局部地区超过100天。
绿皮书选取了中东部6个典型大城市(北京、石家庄、郑州、南京、杭州、广州)和附近的6个小城镇(遵化、饶阳、西华、高邮、慈溪、增城),对比分析年霾日数变化可以看出,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大城市和小城镇年霾日数差别不大,但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大城市霾日数明显较小城镇偏多,大部分年份超过50天。
雾霾影响生殖能力
《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称,雾霾天气现象会给气候、环境、健康、经济等方面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例如引起城市大气酸雨、光化学烟雾现象,导致大气能见度下降,阻碍空中、水面和陆面交通;提高死亡率、使慢性病加剧、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改变肺功能及结构、影响生殖能力、改变人体的免疫结构等。
中国几乎所有污染物排放量世界第一
中国雾霾天气增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石化能源消费增多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逐渐增加。这些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热电排放、工业尤其是重化工生产、汽车尾气、冬季供暖、居民生活(烹饪、热水),以及地面灰尘。此外,人类活动产生的光化学产物、局地烹饪、汽车尾气等造成的挥发性有机物转化为二次有机气溶胶,都会使雾霾情况频繁发生。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王金南在报告中指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化是压在中国头上的三座环境大山。他表示,几乎所有污染物的排放量,从目前来看,中国都是世界第一。他认为中国在环保方面战术存在问题,执行能力也很弱,此外,制度层面的问题也值得思考。先污染后治理这一环境经济学的普遍规律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边污染边治理,或者先污染不治理。
气候变化导致的气象条件也是造成雾霾天气增多的原因,具体包括静稳天气加上高湿、混合层薄、降水日数减少等。
环保部:做好今冬大气污染防治
11月1日,环保部发布的通知,要求各地要做好2013年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各地应积极推进集中供热、“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建设,加快淘汰燃煤小锅炉;在天然气气源供应不足的地方,要优化使用方向,优先保障民生用天然气。加强煤炭质量检测,严控高硫份、高灰份煤炭生产和使用,超标煤炭一律封存并实施处罚。要大幅减少冬季施工工地土方作业,强化施工工地扬尘环境监管,对达不到绿色施工标准的一律停工整顿。渣土运输车辆应采取密闭措施,禁止道路遗撒和乱倾乱倒,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渣土运输车辆一律予以处罚。对火电、钢铁、水泥、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大气污染物排放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开展机动车停放地检查和道路抽查,禁止超标车辆上路行驶。加快高污染车辆淘汰进程。
“中国式烹饪”被质疑影响PM2.5
“中国人习惯的烹饪对PM2.5的贡献也不小”。近日,北京市外事办主任赵会民在接受采访中的这句话,引来了网友们的评论与吐槽,纷纷质疑这句话的科学性。不少人进入厨房亲身实验,比较蒸、煮、炸等不同的烹饪方式对PM2.5数据的影响。结果发现,蒸、煮方式,产生的PM2.5并不多;而油炸、炒菜时,PM2.5则迅速飙升8倍到近20倍,达到严重污染甚至爆表的级别。可见,虽然油烟对整个大气环境的“贡献”不大,但对于室内小环境来说,确实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做湘菜和川菜时,油烟量明显高于做粤菜。
为何炒菜会产生这么多污染物?专家指出,油脂挥发凝聚会产生颗粒物,在空气中呈飘浮状态而长期存在,属于典型的PM2.5;油烟中还含有大量挥发、半挥发有机气体污染物,其质量浓度与油烟颗粒物在同一数量级。除了对空气质量有影响,炒菜产生的油烟也将危害身体。因为油烟里有苯并芘、杂环胺等大量致癌物质,吸附粘到PM2.5上,被人体吸入后容易引发肺癌、胃癌等。炒菜油炸温度越高,时间越长,产生的有害物质越多。
因此有不少营养专家都指出,做菜最好用蒸煮,既不影响空气,也将食物的营养保存得最为完好。即使一定要油炸,油温也不宜过高,且菜下锅时间也不能太久。“往往油开始冒烟的时候,就表示它已经开始产生致癌物质,用这种油炒菜是非常不健康的。”江苏省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师培训办公室主任颜晓东表示。为了市民的身体健康,专家建议多使用煮、炖、蒸等烹饪方式,少用煎、炒、烤。
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李皓建议,用热锅凉油炒菜,而且要盖上锅盖,“盖着锅炒菜用的能量可以减少30%,菜炒得快,又没有污染物排放到室内,一举三得呢。”
公众亦可参与PM2.5减排
绿色出行。减少开车,搭乘公交或地铁,骑自行车或步行,提前淘汰老旧机动车,选购清洁燃料或小排量环保汽车,都可为降低PM2.5浓度出一份力。
鞭炮少一点。2012年除夕夜,由于燃放烟花,北京部分地区PM2.5浓度急剧上升,有的达到惊人的1500微克/立方米,造成局部重度污染。春节期间若出现雾霾,市民仍继续燃放烟花爆竹,肯定会加重污染。因此,大家应该少放甚至不放烟花爆竹。鞭炮少一点,欢乐多一点;污染少一点,天空蓝一点。
杜绝露天焚烧。露天焚烧秸秆、垃圾、落叶等,会产生大量的烟雾,直接影响大气能见度,对交通和飞机起降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导致空气中PM10、PM2.5浓度显著增加。每个人都要对露天焚烧说“不”。
节约一度电。目前,我国约73%的发电量还是依靠燃煤电厂,日常生活中尽量节约能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PM2.5的排放。比如空调冬季设置20℃、夏季26℃;购买节能冰箱等高效低能耗电器;使用节能灯,做到人走灯灭;电器不要待机,随时关紧电冰箱门等。
理性消费。治理PM2.5污染,最重要的是减少污染物排放。每个人都应当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做起,践行节能环保的生活和消费模式,自觉抵制过度消费,做到适度消费、理性消费。
积极参加植绿活动。市民应该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植绿活动,树坑里面都要种上植物,甚至覆盖上园林有机物,以遮盖裸土地带,让它不要有扬尘。李皓甚至建议,“市民还可以把家里洗菜的废水浇到树坑里,这样土地就比较湿润,湿润了就非常有利于减少空气里面的悬浮颗粒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