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原子学习指导

来源 :中学理科·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724377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明确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二、正确理解知识
  
  
  
  三、了解中考考查的特点
  
  1.考查对分子、原子有关知识的正确理解
  【例1】 (2007年上海)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在化学变化的前后保持不变
  分析: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不论是分子还是原子,都是在不停地运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且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在化学变化的前后均保持不变,显然C的说法是错误的.应选C.
  点评:解答该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熟练掌握分子、原子的性质.
  2.考查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2】 (1)(2007年威海)善于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能够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你认为下列变化的事实或现象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2)(2007年厦门)小明在家做蔗糖溶于水的实验时,观察到如下图现象.溶解后,液面低于原水平线的微观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对于(1),由于夏天温度高,原子间的间隔变大,所以架在高处的电线夏季变得比冬季长,但原子没有变,原子的体积没有发生变化;远处之所以能闻到酒的气味,就是由于酒精分子不断运动产生的;物质的性质是由物质的结构决定的,正是由于氧气和一氧化碳的分子不同,分子构成不同,所以一氧化碳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水通电后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事实说明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对于(2),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所以蔗糖溶于水后的体积小于蔗糖刚放入水中时蔗糖和水的体积之和.
  答案:(1)A.(2)分子间有间隔,蔗糖分子进入水分子之间的间隔,使总体积减少.
  点评:把我们熟悉的现象或事实与微观世界联系起来,学会用化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是新课改最重要的理念之一,是“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最好体现,理所当然也就成了新中考考查的主角,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让知识活起来,要从化学的视角观察、思考、分析周围身边发生的物和事.
  3.考查对新信息的接受和处理能力
  【例3】 (2007年辽宁)通过学习,我们应该会从微观的角度看世界.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用分子的观点回答问题.
  材料一:1滴水里大约有17万亿亿个水分子.
  材料二:在加压的情况下,25m3的石油气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
  材料一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说明分子另一条性质的一个实例:________________.
  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所提供的信息将分子的性质很清晰地展现出来(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描述,但描述的意义要一致):分子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明确了上述两条性质,回答出任何一个不同于这两个性质的分子性质均符合要求.
  答案: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或分子很小;或分子体积很小;或分子质量很小等);分子之间有间隔:闻到远处花的香味(或海水中的水分子与自来水中的水分子性质相同;或二氧化碳分子与二氧化硫分子性质不同)
  点评:试题呈现信息,考查观察、概括、归纳、总结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及运用微粒的性质分析与实际有关的各种现象的化学内涵是这类试题的共同特征,中考中上述能力的考查几乎达到了100%,这就再一次提醒我们在复习时要注意对知识的归纳、整理、总
  结以及这些能力的培养,要注意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化学的思维和思想方法去分析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而这也是课标所要求的和化学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4.考查读图、识图、析图的能力
  【例4】 (2007年山东)化学课上老师表演了一个小魔术——“无中生有”:相同条件下,向 A、B两个体积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充满无色的硫化氢(H2S)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如右下图所示,抽走毛玻璃片,瓶口对紧,颠倒几次,使两种气体充分混合.一会儿,观察到两瓶内壁附着淡黄色固体颗粒.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硫原子,上述反应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根据该反应,你能获得哪些信息?_______________(写出其中一个即可).
  (2)如果这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我们将会观察到塑料瓶变瘪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已知:相同条件下,相等体积的气体所含的分子数目相等.反应完毕,瓶中剩余的气体为___________,处理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
  分析:本题是一道蕴涵情感教育理念的理化学科综合题,试题首先用示意图的形式展示了化学变化过程的微观本质,要求通过对示意图的观察,挖掘出隐含的有关化学规律,并将其归纳总结出来,在此基础上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理化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试题中渗透了环保教育——生产、生活和实验中要注意解决有可能对环境的污染.解题的关键是通过对示意图的观察,能认识到该反应的微观变化本质以及宏观表现.由示意图知,从宏观上来说,硫化氢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磺和水,这也就使得反应后气体的体积减少,气压变小,如果这个反应是在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进行,就会看到瓶子变瘪.从微观的角度来看,能得到许多信息和结论: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每1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每1个硫化氢分子是由1个硫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的;等等.由示意图还可发现:每2个硫化氢分子恰好与1个二氧化硫分子反应,所以当二氧化硫和硫化氢按照相同分子个数混合反应,二氧化硫有剩余,而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散逸到空气中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需要对它进行处理,可利用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来将其吸收除去.
  答案:(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2)硫化氢和二氧化硫反应后,生成固态硫和液态水,使瓶内压强小于瓶外大气压,所以塑料瓶变瘪了.(3)SO2;向瓶内倒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
  点评: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宏观现象,或从宏观现象探究微观的本质,是重要的化学思想方法,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之一,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习惯,要学会从宏观现象中发现微观本质以及由微观的本质推出宏观现象的能力.学科内综合和学科间综合也一直是中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要求能灵活运用学科知识或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本题是体现上述几点的最好例证之一.
  5.考查用实验探究微观世界的能力
  
  【例5】 (2007年三明)在A、B两个均盛有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中,分别滴入酚酞溶液3滴;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 (氨水呈碱性).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右上图).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A________,烧杯B____________.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
  分析: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中的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到烧杯A,并溶解于水中,使水显碱性,碱使酚酞试液变红,但由于大烧杯罩住,使得氨分子无法进入到大烧杯外的小烧杯B中,所以B中的无色酚酞试液仍然是无色的.
  答案: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溶液仍为无色;烧杯C中的氨分子运动到烧杯A中.
  点评:本题是教材实验的再现,对教材上的各种实验、活动等进行再现、拓展、深化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一个特色,因此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加强对教材的研究,要从不同的角度、侧面、深度思考,尤其要注意对教材上各种实验的改进、创新.
其他文献
瓦斯是煤矿生产中的重大灾害之一,是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对西山煤电马兰矿18307高瓦斯综采工作面采取了瓦斯综合治理措施,为今后高瓦斯治理打下好基础。
<正>马急性胃扩张发病率不高,但发展迅速,经过急,病程短,腹痛剧烈,全身症状重剧,如不及时治疗,容易引起胃破裂或胃膈破裂,造成死亡。食滞性胃扩张更容易引起不良后果。本文介
期刊
2010年3月28日13时40分,王家岭在建煤矿发生严重透水事故,153人被困井下。当晚,接到上级指令后,晋城煤业集团领导高度重视,迅速抽调39名经验丰富的矿山救援人员组成抢险救援队,及时
阳泉煤业集团天安煤矿矿井排水系统由主斜井和副斜井井底水泵房组成,计算了主斜井井底水泵房排水系统能力为114万t/a,副斜井水泵房排水系统能力为154万t/a,经综合评定该矿井排水系
猪流行性感冒简称"猪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天气骤变的晚秋、早春及寒冷的冬季。其特点为突然发病,很快感染全群,
期刊
京兴国际工程管理公司是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全资组建、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成立于1993年,现具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审查批准的工程监理综合资质、工业和信息化部审查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