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瓜属葫芦科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并且为主要的温室产品之一。而黄瓜的霜霉病则是一种流行性很强的病害。一旦发生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重病地块甚至全株枯死,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认识及掌握黄瓜霜霉病的发病条件与防治,已成为黄瓜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环节。 下面就其发生防治特点与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 症状
黄瓜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幼苗期至结瓜期均可发病,特别是黄瓜进入收瓜期发病较重。一般由下部叶片向上蔓延,叶片感病初期出现浅绿色水渍状斑点,病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其色泽变为黄绿色,最后变为淡褐色;后期病斑汇合成片,全叶干枯卷缩,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长成灰黑色霉层,病叶由下向上发展,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
2 发病因素
2.1 气候因素 黄瓜霜霉病的发病迟早和轻重与温、湿度条件密切相关。病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湿度是决定病害轻重的主要因素。在5~30℃时均可发育,以15~25℃最适宜,20~25℃时潜育期最短,仅3天,气温高于30℃,病害受抑制。在有水滴的适温条件下,孢子囊只要1.5小时就可萌发,2~3小时就可完成侵入,而在干燥叶片上孢子囊则不能萌发。在湿度较小时,病斑水渍状不明显或较小,湿度大或雨后,水渍状明显且迅速扩大。在多雨多露的情况下,昼夜温差大,病害流行的速度最快。当棚内湿度大,温度在16℃以上时,便可出现发病中心。病害发生的早晚与气温的回升有直接关系。温室和塑料大棚,如果温湿度控制不当,通风不及时,造成棚内湿度过高,夜间温度低,湿度大,容易结露;叶片上长时间保持水滴,容易加重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2.2 栽培管理 栽培与肥水管理和病害发生也有直接的关系,一般排水不良或灌水过多的田块,种植过密或中耕锄草不及时的田块,湿度较大,发病重。施肥不当,土壤板结,植株生长衰弱,抗病性下降。保护地浇水过多,不及时通风换气,使保护地湿度过高,叶面长时间结露水,利于病菌产生孢子囊和孢子囊的萌发侵入,极易导致病害流行。
3 防治技术
3.1 培育壮苗
选用抗病品种,常规的育苗法大都采用营养钵育苗,以防止幼苗徒长和老化。多施有机肥料,促进幼苗生长健壮。加强光照,增强抗病能力。 转贴于 中国论文
3.2 加强栽培管理
建造大棚时要选择地势高、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块。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及有机肥料。在生长前期适当控制浇水,以促进植株根系发育。结瓜后要防止大水漫灌。出现零星病叶要及时摘除,可以喷0.3%磷酸二氢钾或尿素加糖等进行保护。要注意通风排湿,棚内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夜间湿度保持90%以下为宜。
3.3 高温闷棚
春季,当密闭温室气温能达到45℃时采用。在准备闷棚的前一天浇1次大水,次日选择晴天上午10时左右关闭大棚,将温度计挂于黄瓜生长点附近,使温度尽快升至45℃左右,并要保持1.5~2.0h。温度超过45℃时,遮荫降温,不能放风。达到规定的时间后,然后缓慢放风降温。次日摘除枯老病叶后再浇1次水。霜霉病暴发时,第1次闷棚后,4d左右再进行1次。高温闷棚要注意品种耐高温情况及植株发育情况,过于幼嫩和未经高温锻炼的植株不宜骤然进行高温处理。
3.4 清洁田园
随时摘除病叶、病花、病瓜和衰老黄叶,既可减少病虫源,又可通风降湿。及时摘除病叶及植株底部枯、黄、老叶等。一茬收获后,及时彻底地清除所有的蔬菜残余植株、叶片及杂草,并远离菜地烧毁,以清除病菌的一切寄主,可减轻病害的发生程度。
3.5 药剂防治
由于霜霉病发展迅速,流行性强,药剂防治要以预防为主。一般在发病前喷1次药。间隔10d喷1次,连续喷2~3次。中部叶片要重点喷。常用的药剂有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8%增效瑞毒霉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克抗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以上几种杀菌剂对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具有保护及治疗作用,注意交替使用。
3.5.1烟熏防治
此法省时、省工、省力。未发病时,可于傍晚用15%霜疫清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熏杀,每次每亩用250克。熏蒸时,关闭温室,药剂分放4~5个点,点燃冒烟后关门熏杀。每隔7天熏1次,连熏2~3次。发病初期,每亩用45%百菌清烟雾剂(安全型)200~300克,密闭熏蒸1夜,次晨开窗通风,隔7天熏1次。
3.5.2 喷雾防治
未发病时,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预防,7~10天1次。一旦发现中心病株,即用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喷细喷透,3天内喷2次。农药要交替使用,以防产生抗药性。
(作者单位:151136黑龙江省肇东市黎明镇人民政府)
1 症状
黄瓜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幼苗期至结瓜期均可发病,特别是黄瓜进入收瓜期发病较重。一般由下部叶片向上蔓延,叶片感病初期出现浅绿色水渍状斑点,病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其色泽变为黄绿色,最后变为淡褐色;后期病斑汇合成片,全叶干枯卷缩,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长成灰黑色霉层,病叶由下向上发展,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
2 发病因素
2.1 气候因素 黄瓜霜霉病的发病迟早和轻重与温、湿度条件密切相关。病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湿度是决定病害轻重的主要因素。在5~30℃时均可发育,以15~25℃最适宜,20~25℃时潜育期最短,仅3天,气温高于30℃,病害受抑制。在有水滴的适温条件下,孢子囊只要1.5小时就可萌发,2~3小时就可完成侵入,而在干燥叶片上孢子囊则不能萌发。在湿度较小时,病斑水渍状不明显或较小,湿度大或雨后,水渍状明显且迅速扩大。在多雨多露的情况下,昼夜温差大,病害流行的速度最快。当棚内湿度大,温度在16℃以上时,便可出现发病中心。病害发生的早晚与气温的回升有直接关系。温室和塑料大棚,如果温湿度控制不当,通风不及时,造成棚内湿度过高,夜间温度低,湿度大,容易结露;叶片上长时间保持水滴,容易加重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2.2 栽培管理 栽培与肥水管理和病害发生也有直接的关系,一般排水不良或灌水过多的田块,种植过密或中耕锄草不及时的田块,湿度较大,发病重。施肥不当,土壤板结,植株生长衰弱,抗病性下降。保护地浇水过多,不及时通风换气,使保护地湿度过高,叶面长时间结露水,利于病菌产生孢子囊和孢子囊的萌发侵入,极易导致病害流行。
3 防治技术
3.1 培育壮苗
选用抗病品种,常规的育苗法大都采用营养钵育苗,以防止幼苗徒长和老化。多施有机肥料,促进幼苗生长健壮。加强光照,增强抗病能力。 转贴于 中国论文
3.2 加强栽培管理
建造大棚时要选择地势高、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块。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及有机肥料。在生长前期适当控制浇水,以促进植株根系发育。结瓜后要防止大水漫灌。出现零星病叶要及时摘除,可以喷0.3%磷酸二氢钾或尿素加糖等进行保护。要注意通风排湿,棚内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夜间湿度保持90%以下为宜。
3.3 高温闷棚
春季,当密闭温室气温能达到45℃时采用。在准备闷棚的前一天浇1次大水,次日选择晴天上午10时左右关闭大棚,将温度计挂于黄瓜生长点附近,使温度尽快升至45℃左右,并要保持1.5~2.0h。温度超过45℃时,遮荫降温,不能放风。达到规定的时间后,然后缓慢放风降温。次日摘除枯老病叶后再浇1次水。霜霉病暴发时,第1次闷棚后,4d左右再进行1次。高温闷棚要注意品种耐高温情况及植株发育情况,过于幼嫩和未经高温锻炼的植株不宜骤然进行高温处理。
3.4 清洁田园
随时摘除病叶、病花、病瓜和衰老黄叶,既可减少病虫源,又可通风降湿。及时摘除病叶及植株底部枯、黄、老叶等。一茬收获后,及时彻底地清除所有的蔬菜残余植株、叶片及杂草,并远离菜地烧毁,以清除病菌的一切寄主,可减轻病害的发生程度。
3.5 药剂防治
由于霜霉病发展迅速,流行性强,药剂防治要以预防为主。一般在发病前喷1次药。间隔10d喷1次,连续喷2~3次。中部叶片要重点喷。常用的药剂有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8%增效瑞毒霉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克抗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以上几种杀菌剂对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具有保护及治疗作用,注意交替使用。
3.5.1烟熏防治
此法省时、省工、省力。未发病时,可于傍晚用15%霜疫清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熏杀,每次每亩用250克。熏蒸时,关闭温室,药剂分放4~5个点,点燃冒烟后关门熏杀。每隔7天熏1次,连熏2~3次。发病初期,每亩用45%百菌清烟雾剂(安全型)200~300克,密闭熏蒸1夜,次晨开窗通风,隔7天熏1次。
3.5.2 喷雾防治
未发病时,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预防,7~10天1次。一旦发现中心病株,即用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喷细喷透,3天内喷2次。农药要交替使用,以防产生抗药性。
(作者单位:151136黑龙江省肇东市黎明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