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文就大学生科研训练活动与毕业论文质量的相关性对南京某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随机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主因在于大学生普遍科研训练不足,导致撰写毕业论文时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由此提出了构建大学生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一体化运作模式。
关键词:毕业论文;质量;科研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2-0009-03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修订)明确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很显然,本科生的“初步研究能力”直观的表现就是毕业论文的质量,它直接反映着一个高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
近年来,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有所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针对这一现状,有论者从学生方面、教师方面和管理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但却因为过于形式化而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还增加了师生不必要的负担,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情况未有多大的改观。为此,有学者主张“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因此,调查分析毕业生论文质量下滑的主因,探索出保证本科毕业生论文的质量的运作机制,应是高校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主因:大学生科研训练不足
对大学生进行科研训练,是高等学校经过长期探索,为提高大学本科教育质量所探索出来的重要经验,它是大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前提。目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主因,就是大学生科研训练不足,具体表现为:
1.大学生科研训练活动普遍参与度不够。高等院校考量学生研究能力的主要依据是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的完成必须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支撑。这就需要学生在大学的学习期间要有足够的科研训练时间。这是因为大学生科研训练与撰写毕业论文两者时间上的有先后顺序,其科研活动能够为毕业论文的撰写做前期准备,如,查阅和整理文献,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调研活动等。因此,大学生科研训练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基础。本文就大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的现状对南京某高校的学生进行了随机的问卷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180份,不记名回答,有效问卷168份,有效率达90%。对“您是否参加过科研训练活动”(调查样本1)的问题,在有效问卷中,只有15人参加过科研训练活动,占比仅为8.9%,没有参加过科研训练活动的人数为153人,占比高达91.1%(见图1)。
从调查情况来看,参加科研训练活动的学生很少,大多数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未参与其中。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部分大学就开始实施“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这一计划的实施,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提高科研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从实施的情况来看高校大学生的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成为了少数优秀生的专利,以至于未参加过科研训练活动的大多数学生在做毕业论文时往往茫然不知所措,选题就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或过于大而空泛,或是往年论题的简单重复,缺乏实际的意义。加之做毕业论文在时间上与就业、考研等时间冲突,分散了学生的精力,导致拼凑、雷同,甚至抄袭的现象严重,不能体现毕业论文检验学生学业水平的要求,制约了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
2.学校对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训练活动重视不够。众所周知,写出合格的毕业论文,要有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而这些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是寓于平时的教学、科研训练当中的。毕业论文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科研训练成果的反映。将毕业论文选题寓于平时的科研训练活动中,有助于研究问题的渐进性和连贯性,逐漸深化对问题的研究,从而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然而,学校对此并未给予高度的重视。调查问卷对从未参加过科研训练活动的学生问到“您是否了解过科研训练计划项目”(调查样本2)问题时,其回答情况见图2。
从调查情况来看,学校对学生参与科研训练活动宣传不到位,致使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参与到科研训练活动中,在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中缺少了必要的训练环节。
3.科研训练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沟通不够。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对本专业领域问题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取决于大学四年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还在于实践。大学生科研训练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过程。学生们通过参加科研训练,可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掌握如何收集、整理和利用资料;如何做样本分析;如何利用图书馆检索文献资料等,这样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了科学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从而可以避免其在写毕业论文时茫然不知所措的情况。而这一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进行,需要教师经常性地和学生沟通,精心指导。调查问卷就这一问题,对参加过科研训练项目的学生问到“在科研训练活动期间,您和指导老师沟通的频率是”(调查样本3),其回答情况见图3。
从参与过科研训练活动学生的问卷调查来看,指导教师与学生联系不紧密,科研训练项目任由学生自己完成。由于沟通不足,教师不知道学生在科研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即便是学生参与了科研训练的项目,但由于指导不够,其完成毕业论文写作的专业技能也不会有多大的提升。
4.科研训练课余化,缺乏系统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课程。目前高校未将科研训练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中,致使学校开展的大学生科研训练活动,存在着与学科、专业教育相互脱节的问题,科研训练还没有真正地融合于学校的整体教学当中,其训练活动更多地依靠课余时间,常常是由学校团委、大学生社团组织进行,这很难全面地提高大学生对科研训练的认识。由于科研训练活动业余化,使很多学生缺乏系统性科研训练的途径。调查问卷对未参与过科研项目训练的学生问到“如果您要参加科研训练计划,希望学校给予怎样的帮助”(调查样本4)的问题中,其回答情况见图4。 从调查情况来看,大多数的学生迫切希望设置大学生科研项目训练课程,接受系统的科研训练的专业教育。
二、构建大学生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一体化模式
循着这一思路,调查问卷设计了“您认为参加科研计划训练活动对您撰写毕业论文有无帮助”问题,参加过科研训练的学生中,有90%的人认为“非常有帮助”。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问卷注明只需参加过科研训练的学生回答,但有60.12%的未参加过科研项目训练的学生也选择了“非常有帮助”。这说明,许多学生也意识到了参加科研训练与写好毕业论文的关联性。这些学生之所以没有参加科研训练活动,根据调查的结果,有42%的学生是因为“不知如何进行”,有24%的学生回答是“找不到科研训练项目”。这就要求学校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将大学生科研训练与毕业论文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做好前期的科研训练准备。
1.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科研训练活动。重视大学生科研训练,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对未参加过科研训练的学生问卷调查中问到“您是否想过参加科研项目的训练活动”,有23.21%的学生选择“对科研活动不感兴趣”。因此,要激发更多的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的积极性,应当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可以将科研训练项目与学分挂钩,与毕业论文挂钩,建立相应的管理办法。对于在科研活动中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可根据其科研成果申报2—6个学分,甚至可以免做毕业论文,这将对其他学生来说具有导向作用,促使他们也积极参与科研训练活动。同时,学校可以举办各种科研大赛、建立本科生科研网站,将学生优秀成果借助各种媒体广为宣传,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科研氛围,为做好毕业论文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2.构建全程式科研训练教学体系。对于本科毕业论文,人们似乎将其认定为是大学四年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对此,建立了严格细致的论文工作安排流程,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有的学校还利用互联网建立了“毕业论文(設计)智能管理系统”,以加强对毕业论文的督促和管理。从实行的情况来看,这种管理办法只能杜绝学生论文写作的拖沓,但并不能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因为“毕业论文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使用相关工具的能力”,不是短短几个月就能具备了的,而是长期地学习、培养和训练的结果。从这个方面来看,本科毕业论文实质上是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性检验。因此,在学生大学学习期间,构建全程式科研训练教学体系,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科研素质的浸润式培养,依托课程建设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完成高质量毕业论文所具备的科研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3.将科研课题导入毕业论文(设计)中。保证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是基于一个完整的科研训练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其科研训练活动能为毕业论文的设计做好前期准备,探索将科研训练与毕业论文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体现为学生从参加科研训练开始到毕业论文答辩完成,形成一个连续的教学、科研训练实践过程。具体来说,借鉴国外大学先进的经验,从入学教育开始,在一年级新生开设一些科研入门的课程,引导其了解科研活动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学科专业知识的兴趣。在高年级开设以课题研究为核心的课程,将其列入正常的教学计划,由优秀的教师授课,强化对学科研究方法及研究全过程的训练。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科研理论知识的同时,设立科研导师,导师可将课题分解成若干子课题,由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认领,并写出科研计划。学生根据所选课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并完成一篇3000—5000字、参考文献15篇以上的文献综述,以熟悉课题内容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到第八学期,科研导师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数据,补充新的内容,完成毕业论文。这种将科研课题导入毕业论文设计的做法,既缩短了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也杜绝了学生临时抱佛脚拼凑论文的行为,同时也能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4.完善教师评价体系,促使教师尽职尽责做好毕业生论文指导工作。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完成高质量毕业论文的关键因素。但当前的教师评价体系中,科研能力占比极重。教师能否晋升高一级的职称,主要是看能否在高等级的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是否承担过高级别的科研课题。至于是否指导过优秀毕业生论文并不重要。“这样的评价体系决定了高校教师很难重视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为此,要完善激励机制,增加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的比例”。在职称晋级权下放给学校的情形下,可作为职称晋升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这必将鼓励教师把握该领域的最新学术动态,进入该领域的前沿,为学生选题提供指导,尽心尽力地指导学生的论文写作,从而避免学生在做毕业论文时选题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或过于大而全,或是往年论题的简单重复,缺乏实际的意义,杜绝拼凑、雷同,甚至抄袭的现象,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综上所述,要保证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不仅仅在于建立起严格细致的论文工作安排流程,以加强对毕业论文的督促和管理,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大学学习期间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将大学生科研训练与毕业论文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索红军.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存在意义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15):170.
[2]徐建邦.对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几点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4):84.
[3]颜姜慧.关于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深入思考[J].市场周刊,2015,(9):117.
关键词:毕业论文;质量;科研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2-0009-03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修订)明确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很显然,本科生的“初步研究能力”直观的表现就是毕业论文的质量,它直接反映着一个高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
近年来,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有所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针对这一现状,有论者从学生方面、教师方面和管理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但却因为过于形式化而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还增加了师生不必要的负担,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情况未有多大的改观。为此,有学者主张“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因此,调查分析毕业生论文质量下滑的主因,探索出保证本科毕业生论文的质量的运作机制,应是高校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主因:大学生科研训练不足
对大学生进行科研训练,是高等学校经过长期探索,为提高大学本科教育质量所探索出来的重要经验,它是大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前提。目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主因,就是大学生科研训练不足,具体表现为:
1.大学生科研训练活动普遍参与度不够。高等院校考量学生研究能力的主要依据是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的完成必须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支撑。这就需要学生在大学的学习期间要有足够的科研训练时间。这是因为大学生科研训练与撰写毕业论文两者时间上的有先后顺序,其科研活动能够为毕业论文的撰写做前期准备,如,查阅和整理文献,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调研活动等。因此,大学生科研训练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基础。本文就大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的现状对南京某高校的学生进行了随机的问卷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180份,不记名回答,有效问卷168份,有效率达90%。对“您是否参加过科研训练活动”(调查样本1)的问题,在有效问卷中,只有15人参加过科研训练活动,占比仅为8.9%,没有参加过科研训练活动的人数为153人,占比高达91.1%(见图1)。
从调查情况来看,参加科研训练活动的学生很少,大多数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未参与其中。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部分大学就开始实施“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这一计划的实施,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提高科研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从实施的情况来看高校大学生的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成为了少数优秀生的专利,以至于未参加过科研训练活动的大多数学生在做毕业论文时往往茫然不知所措,选题就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或过于大而空泛,或是往年论题的简单重复,缺乏实际的意义。加之做毕业论文在时间上与就业、考研等时间冲突,分散了学生的精力,导致拼凑、雷同,甚至抄袭的现象严重,不能体现毕业论文检验学生学业水平的要求,制约了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
2.学校对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训练活动重视不够。众所周知,写出合格的毕业论文,要有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而这些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是寓于平时的教学、科研训练当中的。毕业论文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科研训练成果的反映。将毕业论文选题寓于平时的科研训练活动中,有助于研究问题的渐进性和连贯性,逐漸深化对问题的研究,从而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然而,学校对此并未给予高度的重视。调查问卷对从未参加过科研训练活动的学生问到“您是否了解过科研训练计划项目”(调查样本2)问题时,其回答情况见图2。
从调查情况来看,学校对学生参与科研训练活动宣传不到位,致使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参与到科研训练活动中,在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中缺少了必要的训练环节。
3.科研训练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沟通不够。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对本专业领域问题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取决于大学四年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还在于实践。大学生科研训练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过程。学生们通过参加科研训练,可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掌握如何收集、整理和利用资料;如何做样本分析;如何利用图书馆检索文献资料等,这样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了科学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从而可以避免其在写毕业论文时茫然不知所措的情况。而这一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进行,需要教师经常性地和学生沟通,精心指导。调查问卷就这一问题,对参加过科研训练项目的学生问到“在科研训练活动期间,您和指导老师沟通的频率是”(调查样本3),其回答情况见图3。
从参与过科研训练活动学生的问卷调查来看,指导教师与学生联系不紧密,科研训练项目任由学生自己完成。由于沟通不足,教师不知道学生在科研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即便是学生参与了科研训练的项目,但由于指导不够,其完成毕业论文写作的专业技能也不会有多大的提升。
4.科研训练课余化,缺乏系统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课程。目前高校未将科研训练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中,致使学校开展的大学生科研训练活动,存在着与学科、专业教育相互脱节的问题,科研训练还没有真正地融合于学校的整体教学当中,其训练活动更多地依靠课余时间,常常是由学校团委、大学生社团组织进行,这很难全面地提高大学生对科研训练的认识。由于科研训练活动业余化,使很多学生缺乏系统性科研训练的途径。调查问卷对未参与过科研项目训练的学生问到“如果您要参加科研训练计划,希望学校给予怎样的帮助”(调查样本4)的问题中,其回答情况见图4。 从调查情况来看,大多数的学生迫切希望设置大学生科研项目训练课程,接受系统的科研训练的专业教育。
二、构建大学生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一体化模式
循着这一思路,调查问卷设计了“您认为参加科研计划训练活动对您撰写毕业论文有无帮助”问题,参加过科研训练的学生中,有90%的人认为“非常有帮助”。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问卷注明只需参加过科研训练的学生回答,但有60.12%的未参加过科研项目训练的学生也选择了“非常有帮助”。这说明,许多学生也意识到了参加科研训练与写好毕业论文的关联性。这些学生之所以没有参加科研训练活动,根据调查的结果,有42%的学生是因为“不知如何进行”,有24%的学生回答是“找不到科研训练项目”。这就要求学校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将大学生科研训练与毕业论文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做好前期的科研训练准备。
1.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科研训练活动。重视大学生科研训练,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对未参加过科研训练的学生问卷调查中问到“您是否想过参加科研项目的训练活动”,有23.21%的学生选择“对科研活动不感兴趣”。因此,要激发更多的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的积极性,应当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可以将科研训练项目与学分挂钩,与毕业论文挂钩,建立相应的管理办法。对于在科研活动中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可根据其科研成果申报2—6个学分,甚至可以免做毕业论文,这将对其他学生来说具有导向作用,促使他们也积极参与科研训练活动。同时,学校可以举办各种科研大赛、建立本科生科研网站,将学生优秀成果借助各种媒体广为宣传,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科研氛围,为做好毕业论文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2.构建全程式科研训练教学体系。对于本科毕业论文,人们似乎将其认定为是大学四年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对此,建立了严格细致的论文工作安排流程,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有的学校还利用互联网建立了“毕业论文(設计)智能管理系统”,以加强对毕业论文的督促和管理。从实行的情况来看,这种管理办法只能杜绝学生论文写作的拖沓,但并不能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因为“毕业论文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使用相关工具的能力”,不是短短几个月就能具备了的,而是长期地学习、培养和训练的结果。从这个方面来看,本科毕业论文实质上是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性检验。因此,在学生大学学习期间,构建全程式科研训练教学体系,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科研素质的浸润式培养,依托课程建设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完成高质量毕业论文所具备的科研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3.将科研课题导入毕业论文(设计)中。保证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是基于一个完整的科研训练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其科研训练活动能为毕业论文的设计做好前期准备,探索将科研训练与毕业论文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体现为学生从参加科研训练开始到毕业论文答辩完成,形成一个连续的教学、科研训练实践过程。具体来说,借鉴国外大学先进的经验,从入学教育开始,在一年级新生开设一些科研入门的课程,引导其了解科研活动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学科专业知识的兴趣。在高年级开设以课题研究为核心的课程,将其列入正常的教学计划,由优秀的教师授课,强化对学科研究方法及研究全过程的训练。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科研理论知识的同时,设立科研导师,导师可将课题分解成若干子课题,由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认领,并写出科研计划。学生根据所选课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并完成一篇3000—5000字、参考文献15篇以上的文献综述,以熟悉课题内容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到第八学期,科研导师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数据,补充新的内容,完成毕业论文。这种将科研课题导入毕业论文设计的做法,既缩短了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也杜绝了学生临时抱佛脚拼凑论文的行为,同时也能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4.完善教师评价体系,促使教师尽职尽责做好毕业生论文指导工作。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完成高质量毕业论文的关键因素。但当前的教师评价体系中,科研能力占比极重。教师能否晋升高一级的职称,主要是看能否在高等级的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是否承担过高级别的科研课题。至于是否指导过优秀毕业生论文并不重要。“这样的评价体系决定了高校教师很难重视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为此,要完善激励机制,增加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的比例”。在职称晋级权下放给学校的情形下,可作为职称晋升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这必将鼓励教师把握该领域的最新学术动态,进入该领域的前沿,为学生选题提供指导,尽心尽力地指导学生的论文写作,从而避免学生在做毕业论文时选题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或过于大而全,或是往年论题的简单重复,缺乏实际的意义,杜绝拼凑、雷同,甚至抄袭的现象,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综上所述,要保证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不仅仅在于建立起严格细致的论文工作安排流程,以加强对毕业论文的督促和管理,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大学学习期间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将大学生科研训练与毕业论文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索红军.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存在意义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15):170.
[2]徐建邦.对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几点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4):84.
[3]颜姜慧.关于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深入思考[J].市场周刊,2015,(9):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