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的触觉

来源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H5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浩瀚的书海,面对极其庞大的人类知识体系,面对每天不断增加的阅读材料,读书这件事不得不让人发出“生有涯知无涯”的叹息。如果试着坐飞机到书山顶上看看是怎样的?我们也许会很满足,因为我们终生都很难一步步爬上顶峰。一个人的阅读过程是构建精神天地的过程,是灵魂的成长。阅读就是在书籍的指引下,让灵魂在精神的景区旅游,走得远攀得高,或长途跋涉,或峰回路转。
  艺术的、文学的、宗教的、哲学的、教育的,种种知识构建而成的精神高度,让我们攀爬,又让我们继续建构。我们的建构是一点一滴的,能对原有建构作一点点补充、一点点矫正、一点点提高,那已经很不错了。而这一点点,也是要对整体有所涉猎并了解之后才能得到的。
  庞大的知识体系怎样表达?怎样呈现在少年面前?一个人面对如此浩无边际的知识系统,面对自身发育成长带来的迷茫与探索,该怎样处理?一门学科,除了科学系统的论述外,文选是很好的载体,比如我以前所在的大学中文系,用朱东润教授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来授课,此外,教材中还有《西方文学作品选》《现代文学作品选》《文论选》《西方哲学原著选》等选本。我们读书只能有所选择,文选、文摘都是一种选择阅读。这世界有的是“兀兀穷年,皓首穷经”的老夫子,但纵然皓首,在专业之外,也只能大量接触文选文摘,通过介绍与片段粗略涉猎一番。
  文摘、文选是学问的渡船,是登高的阶梯。上承大师,下接我们普通读书人。我们接触一位大名人,通常站不到巨人的肩膀上,而只能通过语录来聆听他们的教诲,然后通过几篇文章来认识他们,再后来才可能进行系统的研究。读书如交友,但这交的,不是酒肉朋友,而是心灵的朋友。心灵的层次、境界不是说上就能上的,语录让我们仿佛攀上了巨人的肩膀,让我们在这一点上感觉与他们并肩。我们背语录,我们“学而时习之”,我们坚持着向他们靠近,运用文摘理解语录,把我们的心灵与之融为一体,好像水涨船高,又好像久入芝兰之室熏染一身香味,不知不觉中我们渡向了学问的彼岸。这就是文摘的触觉。
  当年有好多老先生,分门别类地做了大量的卡片,他们用那种硬纸片工整地、一字一句地摘录。当时,这无疑是严谨求学的象征,常让我们啧啧赞叹,佩服他们的阅读精神。如果细细地翻阅,通过卡片可看到他们的视野广阔,博大精深。而他们阅读自己每一阶段整理的卡片,都会有欣然之感。这种用自己的笔抄录下来的亲切感、获得感,是用鼠标一点瞬间滑过十万字的感觉所无法比拟的。越摘越爱,越爱越摘,加上书法特有的韵味,把求学、学问之美推向高度。就像现在越来越多的书法作品上墙一样,人们喜欢将一些语句摘录下来,请书法家书写,装裱好,挂于墙上,或置于案头,每天诵读,每天与之神通,滋补精神,获得美与智慧的体验。阅读书法作品是最美的阅读,本质怕还是文摘阅读。把自己的文摘卡片经常翻翻,从一张两张三张到一叠一抽屉一书柜,蓦然回首,学识随文摘叠高了,精神也随着文摘成长了。
  我们没必要像老先生那样一字一句地抄,因为现在有电脑了,我们为什么不用先进的东西呢?对我们来说,摘录的数量不是问题了,质量却需要突出。在书山中阅读就像旅游,而文摘是辗转的驿站,是小屋,是港湾。《读者文摘》《意林》《青春文摘》等文摘类期刊总是最畅销的,说明这些文摘最能触碰到人们的心灵。《新华文摘》《书摘》,则是大量知识分子钟爱的。
  文摘最先是画线,圈圈点点,进一步就是点评,就好像雁过留声、人过留痕。再进一步应该是读后感了。文摘是复制,互联网的本质也是复制,超速度的、巨量的复制,带给现在的人们以无限的知识空间,却也因此带来迷茫。文摘这种复制,是从迷茫的海量知识空间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空间,个性的空间。文摘向个性化发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题。主题文摘应当成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我的建议是,建一个文件夹,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库,或打印成纸质的,不断地将自己的文摘分门别类,形成自己的大小主题群。
  有了文摘,有了自己的归类,平时大量的微信阅读、碎片阅读都可以纳入自己的框架,逐渐形成体系。有了文摘,可拒绝对八卦的沉迷,有了文摘,就好像生活有了方向。文摘是最简单的获得感。编成文摘集子,感觉自己的精神世界马上丰富起来。“知识占有”与交流是很重要的,就像孩子喜欢与伙伴分享自己独特的感受一样。所以,还可以建立博客,或把自己的文摘编辑成阅读资料,推广出去,互相交流,形成同学间的读书圈。圈子有社会助长效应。
  有了文摘,我们的读书就不是智力游戏,而是求真知,知行合一。
  最后,附上我做的一点文摘,来自《黑格尔传》。
  黑格尔是著名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一生研究精神,其哲学体系庞大,这要得益于他中学时代的广泛阅读。我们从美国作家特里·平卡德著的《黑格尔传》(商务印书馆,2015年7月第一次印刷)中可以知道,他中学时就养成了做文摘的习惯。
   (P10上中)极其平常的是在日记里他总是对各种书籍做大量的摘錄。不过在日记中全把自己的感情深藏于心底,也没有写下(只有一次除外)青春期男孩对女孩的默默思念,以及人们可能期待的少男少女的所思所想之类的东西。黑格尔的日记清楚地表明他见书就读如饥似渴。
  (P12上)较之不管黑格尔在文学欣赏方面可能是多么成人化,更有趣的是日记中黑格尔对阅读的不同书籍做的那些摘录,因为它们不但透露了他正在阅读的书籍,而且透露了他那时在思考的各种东西(或至少透露了他自己看来想要思考的内容)。举例来说,他对一本世界史著作广做摘录,他表明自己在解读现代作者例如克洛普托克。他也对德国启蒙运动中各种不同的人物做了摘录。在所摘的很多段落中,他把属于“启蒙运动”作者的各种段落重新抄写出来,写下自己对以下问题的思考。
  (P13下)十分有趣的是,黑格尔在斯图加特时期(高级中学时期)也似乎至少朦胧地注意到了康德哲学,而考虑到康德哲学的难度和黑格尔还很年轻,他对康德哲学说不出所以然也是情有可原的,人们也完全不必质问他是不是真懂康德哲学。他摘抄了一些论述康德哲学的作者的论文。
  以上内容都是对黑格尔在中学时期勤奋摘录的记录。对自己读不懂的康德,黑格尔也做了摘录。摘录一些自己感觉似懂非懂的东西,反复琢磨,这是一种很高的阅读品质。黑格尔读中学时借文摘站到了巨人康德的肩上,最后成为历史上与康德齐名的哲学家。
  同学们,我们现在做文摘阅读,资料的汇编、收集,目的也在此。将来你们在大学写论文做选题,以及踏入社会开创事业的时候,会体会到现在的努力没有白费。也许,良好的文摘习惯,在接下来的高考三位一体面试时就会发挥它的神奇作用。
  如若不信,不妨一试吧!
其他文献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1月24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日印发的《长城保护总体规划》有关情况,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针对部分地区出现的对长城的不当修复表示,要尽可能按原状保护,不能都按
期刊
一只流浪的狗,它做夢都想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有房子才有家呀!  有个路人对流浪狗说:“我免费送给你一套房子,你要不要?”流浪狗一听,喜出望外:“白给的房子还能不要?我要!”  路人送给流浪狗的一套房子,非常牢固。流浪狗刚住进去,路人就上了锁,这套房子原来是个铁笼子。狗再也出不来了。  殊不知,接受了免费的东西,往往要付出最高昂的代价!
期刊
2019年1月21日,“年画重回春节”赠送活动暨2019中国非遗发展大会在山东淄博市、潍坊市同时举行.rn中国民协非遗资源管理评价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西沐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人类被食物统治rn人类统治着这片大地,同时也被食物统治着.无论人前多风光,在各种美食面前我们还是得乖乖低下高贵的头颅,臣服在它们跟前,就连“现代哲学家”、“真香”定律
期刊
2018年早些时候,一则秘密的媒体通稿出现在了许多记者的邮箱中.稿件中这样写道:“创意已经不再是人类的专属.”作者声称自己打造的人工智能已经成功地创造出了艺术.rn这是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