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写作水平的好坏,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语文学习水平的高低。目前,学生写作还或多或少存在素材储备少、语言缺乏亮点、缺乏必要的技能技法等问题,这些因素影响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笔者认为,影响初中生写作水平的关键是素材、语言和方法,本文结合作文教学实践,提出从生活中挖掘素材、从实践中寻找灵感的建议,运用“二次创作”模式切实提升学生作文能力。
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承担着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重任。当下,大多数初中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但也有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欠佳,这和学生日常学习中不注意积累素材、阅读量少、知识视野狭窄以及教师作文教学的种种弊端有关。
基于写作教学的实践,笔者认为要从书本知识出发,进行模仿、创作,并从实际生活中挖掘素材,从实践中寻找写作灵感,进而提升写作能力。实践证明,通过“二次创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写作水平的做法行之有效。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探讨“二次创作”教学在作文教学中实施的有效途径。
一、当下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应把握的重点
目前,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容乐观。比如,让学生登台作个自我介绍或相互交流,很多学生说不出几句话,不能很好地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从侧面反映出,相当一部分初中生写作能力不强,这与他们不注重积累素材,知识视野狭窄有很大的关系,影响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一是以学生为中心。任何阶段的学习、任何科目的学习、任何形式的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作文教学亦如此,不能偏离这个重点。二是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写作教学目标要紧贴初中生的实际情况,不要盲目拔高,使学生觉得吃力,也不要过低,起不到提升写作能力的效果。三是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作文教学绝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学会写几篇文章,而是要教会学生正确、科学的写作方法,只有这样方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作文进行“二次创作”需多方面积累写作素材
縱观近年来的中高考,作文题目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对日常生活的感悟。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考生从共享单车、广场舞、京剧、食品安全、空气污染、美丽乡村、移动支付等词语中,选择2-3个词语来展示心目当中的中国。这就要求学生日常必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将生活感悟写进文章中,从更高的站位去构思。反观当下,部分学生写作的内容还只是停留在自己狭窄的空间里,站位不高,叙写苍白无力,写出的文章味同嚼蜡。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生活感悟融入写作中,尽可能从深刻的、长远的、高尚的视角去观察生活,去感悟人生。掌握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利用自己身边的小情景、小片段、小人物来体现时代、国家、民族的大主题。作文立意的高低,是评判作文标准的重要依据,感悟生活是提升作文立意的关键所在。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知识结构和实际情况,在课前充分了解文章内容,合理进行作文教学设计。教师要在讲解新课之前,让学生进行充分预习,了解作者的行文方式、写作技巧等,并让学生有意识地背诵文中优美的语句。
比如,在预习李可染的《山水画的意境》时,我让学生学习掌握“惆怅、渲染、胸有成竹、浮光掠影”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让学生记住“语不惊人死不休”“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等富有哲理的句子。同时,还要利用课前预备的5-10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上讲台背诵自己在课前准备的诗词、散文等,可以是一篇短文、一首诗歌、一封书信,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作文进行“二次创作”需从实践中汲取灵感
写作如同盖楼,需要钢筋、水泥等不同的建筑材料。倘若平时没有一定的素材储备,那么作文便无从谈起,没有高质量的写作素材,写作水平也就很难提升。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积累写作材料:让学生记忆一些名人名言、古典诗词、优美散文等;充分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等平台,张贴学生优秀习作,摘录名家经典等,使全体学生抬头可观。并引导学生自发定期更新,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储备素材之后关键在于灵活运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素材进行“二次加工创作”,化为己有,化为己用,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多背多记,素材更加充实,写作就会得心应手。
另外,思辨能力、理性思维能力也是写作必须具备的。初中写作不只是记叙文,还有议论文,初中生议论文创作的短板是思辨能力不足。什么是思辨力,概括地说就是对事物分析推理判断的思维活动。近些年的高考作文,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各地的作文题目都在思辨上做足了文章。
比如,有一年上海的作文话题是“心中坚硬的东西与柔软的东西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探讨中国传统刚柔相济的哲学问题,符合新时期公民素养塑造的课题,重在考查学生创新独特的思考。多维发散就要写出传统美德,打下时代烙印,抒发理性情感。这就要求写作要注重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多积累素材,多维度看问题,能通过现象看清实质,表达自己独有的态度和观点。要学会抽丝剥茧,从繁杂的问题中找到核心所在。要培养批判性思维,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全方位地分析问题,不盲从,也不盲目怀疑否定。
四、作文进行“二次创作”需课下拓展写作思路
写作不仅仅局限于课前和课上,课下的拓展练习也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外读书会、口语训练、组织活动等方式,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其语感,丰富其情感,提升其写作能力与水平。
语言作为随笔写作输出的重要形式,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写作能否恰当表达作者的情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学生而言,语句的推敲,对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高质量的写作从来都是不断修改完善的结果,就像贾岛的《推敲》。
写作练习离不开对好文章的模仿与借鉴,但在很多情况下,学生没有很好把握那些优秀文章,不能做到活学活用。写作要勤学善思,反复训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增加课外阅读量,教师要给学生推荐书目供其阅读。创新训练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演讲、朗诵等形式,提高学习兴趣,锤炼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写作水平。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通过建立微信、钉钉群等,组织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写作训练,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同时,在阅读中提高写作能力也是一种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有的学生喜欢阅读文学名著,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模仿、改编、创造,积累丰富的知识,使学生的写作学习变得更有实效。
五、作文进行“二次创作”需融入信息技术
将信息技术融入作文教学,作文教学变得更加高效、生动有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有效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丰富相关知识内容。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优秀的教学案例、课件,教师借鉴网上优秀的教学模式,丰富自身的教学方法,全方位、立体式提升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除了讲解古诗词的相关知识,还要讲授诗词的写作手法,例如“情景相生”“寓情于景”“反衬”等,并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写作中。教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要注重知识的衔接,把作文教学融入语文教学体系中。
比如,讲授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时,教师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这首词,还要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苏轼的生平、成长经历,了解其诗歌及文章的创作特点,并在日常写作中活学活用,不断提高“二次创作”的能力。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语文教学中,能创新作文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基于模仿、创造的“二次创作”式作文教学,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打开学生写作思路,写出有创意的文章。教师要逐步完善作文教学体系,促进作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承担着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重任。当下,大多数初中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但也有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欠佳,这和学生日常学习中不注意积累素材、阅读量少、知识视野狭窄以及教师作文教学的种种弊端有关。
基于写作教学的实践,笔者认为要从书本知识出发,进行模仿、创作,并从实际生活中挖掘素材,从实践中寻找写作灵感,进而提升写作能力。实践证明,通过“二次创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写作水平的做法行之有效。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探讨“二次创作”教学在作文教学中实施的有效途径。
一、当下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应把握的重点
目前,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容乐观。比如,让学生登台作个自我介绍或相互交流,很多学生说不出几句话,不能很好地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从侧面反映出,相当一部分初中生写作能力不强,这与他们不注重积累素材,知识视野狭窄有很大的关系,影响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一是以学生为中心。任何阶段的学习、任何科目的学习、任何形式的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作文教学亦如此,不能偏离这个重点。二是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写作教学目标要紧贴初中生的实际情况,不要盲目拔高,使学生觉得吃力,也不要过低,起不到提升写作能力的效果。三是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作文教学绝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学会写几篇文章,而是要教会学生正确、科学的写作方法,只有这样方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作文进行“二次创作”需多方面积累写作素材
縱观近年来的中高考,作文题目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对日常生活的感悟。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考生从共享单车、广场舞、京剧、食品安全、空气污染、美丽乡村、移动支付等词语中,选择2-3个词语来展示心目当中的中国。这就要求学生日常必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将生活感悟写进文章中,从更高的站位去构思。反观当下,部分学生写作的内容还只是停留在自己狭窄的空间里,站位不高,叙写苍白无力,写出的文章味同嚼蜡。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生活感悟融入写作中,尽可能从深刻的、长远的、高尚的视角去观察生活,去感悟人生。掌握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利用自己身边的小情景、小片段、小人物来体现时代、国家、民族的大主题。作文立意的高低,是评判作文标准的重要依据,感悟生活是提升作文立意的关键所在。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知识结构和实际情况,在课前充分了解文章内容,合理进行作文教学设计。教师要在讲解新课之前,让学生进行充分预习,了解作者的行文方式、写作技巧等,并让学生有意识地背诵文中优美的语句。
比如,在预习李可染的《山水画的意境》时,我让学生学习掌握“惆怅、渲染、胸有成竹、浮光掠影”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让学生记住“语不惊人死不休”“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等富有哲理的句子。同时,还要利用课前预备的5-10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上讲台背诵自己在课前准备的诗词、散文等,可以是一篇短文、一首诗歌、一封书信,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作文进行“二次创作”需从实践中汲取灵感
写作如同盖楼,需要钢筋、水泥等不同的建筑材料。倘若平时没有一定的素材储备,那么作文便无从谈起,没有高质量的写作素材,写作水平也就很难提升。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积累写作材料:让学生记忆一些名人名言、古典诗词、优美散文等;充分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等平台,张贴学生优秀习作,摘录名家经典等,使全体学生抬头可观。并引导学生自发定期更新,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储备素材之后关键在于灵活运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素材进行“二次加工创作”,化为己有,化为己用,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多背多记,素材更加充实,写作就会得心应手。
另外,思辨能力、理性思维能力也是写作必须具备的。初中写作不只是记叙文,还有议论文,初中生议论文创作的短板是思辨能力不足。什么是思辨力,概括地说就是对事物分析推理判断的思维活动。近些年的高考作文,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各地的作文题目都在思辨上做足了文章。
比如,有一年上海的作文话题是“心中坚硬的东西与柔软的东西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探讨中国传统刚柔相济的哲学问题,符合新时期公民素养塑造的课题,重在考查学生创新独特的思考。多维发散就要写出传统美德,打下时代烙印,抒发理性情感。这就要求写作要注重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多积累素材,多维度看问题,能通过现象看清实质,表达自己独有的态度和观点。要学会抽丝剥茧,从繁杂的问题中找到核心所在。要培养批判性思维,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全方位地分析问题,不盲从,也不盲目怀疑否定。
四、作文进行“二次创作”需课下拓展写作思路
写作不仅仅局限于课前和课上,课下的拓展练习也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外读书会、口语训练、组织活动等方式,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其语感,丰富其情感,提升其写作能力与水平。
语言作为随笔写作输出的重要形式,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写作能否恰当表达作者的情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学生而言,语句的推敲,对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高质量的写作从来都是不断修改完善的结果,就像贾岛的《推敲》。
写作练习离不开对好文章的模仿与借鉴,但在很多情况下,学生没有很好把握那些优秀文章,不能做到活学活用。写作要勤学善思,反复训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增加课外阅读量,教师要给学生推荐书目供其阅读。创新训练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演讲、朗诵等形式,提高学习兴趣,锤炼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写作水平。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通过建立微信、钉钉群等,组织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写作训练,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同时,在阅读中提高写作能力也是一种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有的学生喜欢阅读文学名著,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模仿、改编、创造,积累丰富的知识,使学生的写作学习变得更有实效。
五、作文进行“二次创作”需融入信息技术
将信息技术融入作文教学,作文教学变得更加高效、生动有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有效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丰富相关知识内容。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优秀的教学案例、课件,教师借鉴网上优秀的教学模式,丰富自身的教学方法,全方位、立体式提升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除了讲解古诗词的相关知识,还要讲授诗词的写作手法,例如“情景相生”“寓情于景”“反衬”等,并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写作中。教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要注重知识的衔接,把作文教学融入语文教学体系中。
比如,讲授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时,教师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这首词,还要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苏轼的生平、成长经历,了解其诗歌及文章的创作特点,并在日常写作中活学活用,不断提高“二次创作”的能力。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语文教学中,能创新作文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基于模仿、创造的“二次创作”式作文教学,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打开学生写作思路,写出有创意的文章。教师要逐步完善作文教学体系,促进作文教学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