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转型期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改革探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ying53224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的居住条件将从“保障型”向“改善型”住房转变;规划主体也将向多种主体转变。在社会转型期的历史背景下,为适应新时期大众对人居环境的新要求,《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必须紧跟时代脉络,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考核方式上进行改革,以培养出能适应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城乡规划设计人才。
  【关键词】建筑行业转型  居住区规划设计  课程改革
  【基金项目】2016年新鸥鹏教育教学特色建设专项计划重点项目“‘校企一体化’特色建设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2016002)。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237-02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指出,如今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提出了划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报告还对我国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作了新的界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
  政策的指向表明,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居住条件将从“保障型”向“改善型”住房转变;规划主体由城市居住区规划为主向包括乡村集中居住区在内的多种主体转变。
  在社会转型期的历史背景下,为适应新时期大众对人居环境的新要求,《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必须紧跟时代脉络,进行课程改革以培养出能适应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城乡规划设计人才。
  一、建筑行业转型对专业建设新要求
  (一)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
  大势所趋的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必将对建筑设计及城乡规划行业岗位有新的定位、技能有新要求,人才培养规格也将产生新的变化。在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及城乡规划人才培养中,加强装配式建筑设计技术、建筑模型信息(BIM)技术、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技术等相关新技能,让培养的人才能快速适应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后的新崗位。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为了使培养的人才能适应岗位需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必须融入生产一线的项目,教师队伍必须参与行业锻炼或者来直企业,这样培养的人才才能适应产业的变革,缩短学生学习与就业的适应周期,快速融入行业。为此,专业团队创新性构建了“三进三出,同源异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新技术人才培养提供保障[1]。
  (三)课程体系及内容改革
  为能培养出会BIM,懂装配式建筑设计,为新型农村战略规划服务的新型人才,建筑设计和城乡规划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配置上,将加强《BIM技术》、《装配式建筑设计》、《装配式建筑设计与构造》等基础知识普及和专业能力的深化。传统的《居住区规划规划》、《居住建筑设计》的课程内容需增加美丽乡村规划及乡村集中住宅设计的内容,拓展学生的视域,丰富专业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改革后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有理论基础,能适应新时期工作岗位对专业人才技能的需要。
  二、《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改革
  (一)教学内容
  《居住区规划设计》属于多个人居环境学科融合的课程,要求培养对象同时具备综合思维、理性分析、协同创新、沟通交流等多方面的能力。这要求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不能主观单一。尤其是在实践教学阶段,高切实根据现阶段市场所需,多构建设计项目。但是建议任务书的内容和各项指标不要预设太多,避免学生缺乏主动性、没有创造力,不能适应社会现实要求。
  在教学内容上,在保留传统教学内容精华的前提下,把握社会转型所需要的棚户区居住区规划改造、乡村居民集中安置区及区域他色规划等等新元素,应及时更新内容。同时课程内容还要关注现阶段我国主流家庭人口组成、居住模式、老龄化、小型家庭办公模式及生态住区的新变化和新要求。这样保证学生学以致用,教师的教学内容也详实、准确,与社会现实生活贴近。在教学内容上,意识还可以适当超前。内容设计上把握未来社会发展方向对人居环境的新要求,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二)课程体系
  居住区规划设计属于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别强的课程,在课程体系安排上一定要站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高度,理清楚培养目标,配套完善的课程体系。前导课和后续课要搭配合理,让学生能学懂、能表达,并能学以致用,延续到后续专业课中。前导课程要建立起基本的规划设计专业素养,城市规划原理、建筑制图识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设计初步等课程必不可少。后续课程中的公共建筑设计、住宅设计、景观规划等课程教学中,一定要将居住区规划的基本知识贯通其中,将规划中系统要求与课程融合。通过持续地锻炼,让学生将各个子系统的知识总结梳理,在初步规划设计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2]。
  (三)教学形式
  居住区规划关系到受众的环境,这就要求规划师在设计时深入理解人居的内涵[3]。同时要求设计者关注发展需求,掌握市场动态,做到“以人为本”。为了提高学生“参与意识”,深入理解和把握设计任务的重点、难点问题,分析现实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同时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方式上,应该采用多种方式结合,综合教学。
  为了缩短理论知识学习的周期,避免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可以调研身边不同层次的居住区实际案例,分析讨论。将传统的日照分析、容积率及容积率奖励、空间形态布局、住宅样式与风格等[4]较为抽象的概念通过实际案例快速融通,让学习更加直接明了。
  同时为了能让居住区的开发与规划能更好地适应市场、服务大众,在规划设计前必须通过调研、深度访谈了解地块环境、周围配套、居民收入及消费倾向、价值取向及风土人情等实际情况。让学生学习成果更加实用,更能贴近生活,也能让学生能更深层次地掌握居住区项目规划的内涵。
  (四)考核形式
  所有的课程都必须进行考核,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肯定。《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由于其综合性和现实性较强,这要求在考核时的形式上要区别于传统课程。
  学生在完成这门课程的学习后,应当具备能力应包括:搜集地块现状、居民实际需求调查的能力,分析、解决规划专业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及图文表达、汇报能力等等。因而,在本课程的考试时,考核团队建议由教学团队老师和规划设计院的规划师组成,一起参加学生的设计成果汇报及文本的综合评定。在专业考核成绩构成上,应包含现场调研成绩、问题分析解决成绩、规划设计成绩、图文表达成绩及汇报成绩等五部分构成。加上平时作业和初心成绩,构成本门课程的学期总成绩。
  三、结语
  建筑行业转型时期对居住区规划设计提出了更多的形式要求,学校在培养学生规划整体区域意识、与周边环境互动关系的同时,也要求学生把控设计尺度,保证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紧跟时代步伐,更好地适应社会新要求。
  参考文献:
  [1]李益,李秋娜.关于建筑设计专业转型升级的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8(10):1-2
  [2]李文实.居住区规划实践教学环节的创新思路[J].高等建筑教育,2009(3):120-123
  [3]张春英,孙昌盛.基于社会发展需求的居住区规划原理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7(3):82-85
  [4]吴峻,王操.适应现代化居住模式的居住区规划设计——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课程改革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2010(5):48-50
  作者简介:
  李益(1981-),男,四川阆中人,副教授,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建筑城规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城乡规划及景观工程。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职校学生的自身修养、审美取向以及职校对学生美育教育的正确引导和积极倡导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论述,突出了美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可实施性。  【关键词】健康 审美心理 审美趣味 审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218-02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它是人们追求完美,拥有完整人格,是把美升华的人类工程师;也是学校培养高素质专门人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李开复的最新书籍,探讨了人工智能对未来艺术教育和学习的前景,并分析总结得出未来教师的职业分流与职能分化的转变,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将对未来艺术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在“AI+”时代,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于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的数据跟踪与智能分析,不断调整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做到个性化、定制化的教学,不断向终身学习的目标迈进。  【关键词】人工智能 李开复 艺术教育  【基金项目】该论文为
期刊
【摘要】在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中引入现代学徒制,不仅可以提高人才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而且还能够促进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发挥理论知识与实践培养的优势,为高职院校学生未来步入社会、进入相关岗位提供有利支持。本文以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为例,对其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进行几点讨论。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高职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
期刊
【摘要】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它通过简单的音符、曼妙的旋律带给人美的享受,使其沉浸之中。但是,并非人人都天生有这种对美的感知能力,更多的人需要通过不断学习美学来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聆听并理解音乐,深入欣赏,才能更好地去欣赏音乐,去认识音乐美学。  【关键词】音乐 表现形式 美学 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217-02  古
期刊
【摘要】模型方法是人们认识自然界和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方式,模型提供觀念和映象,是超吸引的生动的感性材料,是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模型建构活动,其主要价值是通过尝试建立模型,体验建立模型中的思维过程,领悟模型方法,并获得或巩固有关生物学概念。模型可以分为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关键词】模型建构 认识自然 科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要】构建党员“先锋指数”考评体系,对师生党员的考评内容和模式进行优化,通过基本指数、正向加分指数、反向扣分指数的考评,能够实现对党员的全面、客观评价,以此激励其创先争优。本文从党员“先锋指数”考评机制的具体内容、程序及作用发挥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是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标准化建设的有效探索。  【关键词】党员 先锋指数 考评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与国际接轨的日益增多,双语教学的开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教研室以临床实验班为对象进行病理生理学双语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本文关于双语教学开展的必要性,在实行过程中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阐述,总结双语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发展前景。希望通过双语教学的开展使学生掌握基础医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医学专业英语水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最终实现国际化创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病理生理
期刊
【摘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和創新能力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存在课程培养目标落实不到位;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结构不合理等现实问题,且现有的教学体系对艺术类院校借鉴意义有限。本文通过对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习风格及学生特点的测量和把握,探索出有助于强化艺术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多元混合教学模式。从教学活动混合、教学内容混合、教学评价混合三个方面探索提升大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心脏血管外科护理实习教学质量的原因及管理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心脏血管外科护理实习生80例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习教学管理模式,研究组行临床路径带教管理模式。结果:研究组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试成绩、带教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习教学管理模式,研究组行临床路径带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某高中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模式,为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提供可行的参考方法和具体的实施措施。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811名调查对象,使用根据结核病八条核心信息统一定制的调查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者结核病防治8条核心信息的总知晓率为74.2%。其中,“国家免费为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提供抗结核病药品和主要的检查”的知晓率最低,为49.2%;其次是“应该关心结核病人,不应该歧视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