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是长江经济支撑带的战略腹地和重要增长极、是促进长江经济带与南北丝绸之路经济带联动发展的战略纽带和重要依托、是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民族团结的战略前沿和生态屏障。
四川依托长江支撑带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
按照国家建设长江支撑带的要求,结合四川省的“三大发展战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推进:
以完善沿江综合交通体系为支撑,夯实发展的基础条件。在进一步提高长江航道通行能力的基础上,推动沿江和对外开放陆路大通道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以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核心,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推动长江经济带经济转型升级,就是要以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为核心,发挥各个区域产业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延伸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形成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提升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以建设上游生态屏障为着力点,加快生态环境改善。高度重视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继续推进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加强污染排放量控制、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创新生态保护的机制体制,确保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得到不断改善,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以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突破口,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进一步扩大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范围,在更广泛的领域进行创新尝试,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探索新路径,加快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进程。
以西向开放为重点,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不断拓展四川对外开放的深度与广度,在空间上形成沿海、沿边和内陆开放互为依托、相辅相成、东中西协调发展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建设成为我国内陆对外开放的示范典型。
四川依托长江支撑带加快发展的着力重点
全面开发长江黄金水道,增强上游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启动长江干流航道整治工作,提升长江干流宜宾至泸州至重庆段航道等级,进一步优化金沙江下游水电站工程规划建设,统筹建设通航设施。继续加大对岷江、嘉陵江、渠江、赤水河等主要支流航道建设。加快沿江陆路大通道、通往中亚和巴基斯坦经济走廊运输通道和中印缅孟经济走廊运输通道建设。全力推进成都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充分发挥国家重要航空枢纽和西部地区门户枢纽功能,构建完善“一枢纽,三网络”的国际国内客货运航线网络。
加快现代产业基地建设,推动支撑带产业优化经济升级。依托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现代产业,加快推进产业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支持天府新区创新驱动改革试验区、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创新驱动示范区、国家级高新区的发展,增强现代产业企业创新能力。推动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培育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大力支持优势矿产资源科学开发利用和民族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关闭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依托攀西钒钛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积极承接沿海地区和下游部分原材料及装备制造等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大力开发优势资源,建设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基地。积极推进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加快攀西钒钛磁铁矿、稀土、碲铋等资源综合开发。依托四川丰富的水能资源,积极推进大渡河双江口、雅砻江两河口、金沙江龙盘等主要流域龙头水库电站建设,力争将四川建设成为全国电力交换大枢纽和电力资源配置大平台。加大川南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支持力度,推进金沙江沿岸的新能源开发。
加快进出川国际大通道建设,建设内陆对外开放战略高地。积极推进成都—昆明—曼谷的国际物流大通道的建设,加强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与交流;深化与西北五省区和中亚、西亚地区合作,重点(下转第14页)(上接第13页)推进亚欧物流大通道建设,打通长江经济带区域至中亚、西亚乃至欧洲最便捷的陆路大通道,推动四川省成为连接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枢纽。不断完善和优化投资环境,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平台,鼓励境内外企业和个人来川投资发展。
发挥统筹城乡先行试验区作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积极总结成都国家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经验,结合四川省情,稳步推进省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政策。建立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支持农村土地流转集中经营,鼓励农民进城入镇落户。加快宜宾、泸州、乐山、南充、广元、广安港口城市建设,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打造具有新活力的沿江城市经济带,推动我省城镇化进程。
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促进长江支撑带可持续发展。加大对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地震灾区生态修复,加强灾区主要江河流域生态敏感和脆弱区生态修复。推进大中型工程建设创面植被恢复,加大攀西矿区、川南矿区等重点矿区矿山地质环境以及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创面恢复治理力度。积极开展大气污染治理综合工程,大力推进重点项目污染治理能力建设。按照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创新环境管理机制,建立完善地方差异化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加快贫困落后地区发展,促进支撑带跨越稳定发展。加大对贫困落后地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根据项目实际建设情况,提高财政项目配套资金比例。逐步扩大整村推进覆盖范围,集中连片地区实施整村推进,不断提高贫困人口覆盖面和受益面。进一步整合相关资金,统筹推进生态移民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逐步加大对贫困落后地区的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投入,让边远贫困落后地区的居民能够享受到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共同分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
四川依托长江支撑带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
按照国家建设长江支撑带的要求,结合四川省的“三大发展战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推进:
以完善沿江综合交通体系为支撑,夯实发展的基础条件。在进一步提高长江航道通行能力的基础上,推动沿江和对外开放陆路大通道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以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核心,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推动长江经济带经济转型升级,就是要以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为核心,发挥各个区域产业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延伸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形成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提升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以建设上游生态屏障为着力点,加快生态环境改善。高度重视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继续推进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加强污染排放量控制、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创新生态保护的机制体制,确保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得到不断改善,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以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突破口,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进一步扩大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范围,在更广泛的领域进行创新尝试,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探索新路径,加快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进程。
以西向开放为重点,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不断拓展四川对外开放的深度与广度,在空间上形成沿海、沿边和内陆开放互为依托、相辅相成、东中西协调发展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建设成为我国内陆对外开放的示范典型。
四川依托长江支撑带加快发展的着力重点
全面开发长江黄金水道,增强上游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启动长江干流航道整治工作,提升长江干流宜宾至泸州至重庆段航道等级,进一步优化金沙江下游水电站工程规划建设,统筹建设通航设施。继续加大对岷江、嘉陵江、渠江、赤水河等主要支流航道建设。加快沿江陆路大通道、通往中亚和巴基斯坦经济走廊运输通道和中印缅孟经济走廊运输通道建设。全力推进成都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充分发挥国家重要航空枢纽和西部地区门户枢纽功能,构建完善“一枢纽,三网络”的国际国内客货运航线网络。
加快现代产业基地建设,推动支撑带产业优化经济升级。依托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现代产业,加快推进产业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支持天府新区创新驱动改革试验区、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创新驱动示范区、国家级高新区的发展,增强现代产业企业创新能力。推动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培育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大力支持优势矿产资源科学开发利用和民族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关闭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依托攀西钒钛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积极承接沿海地区和下游部分原材料及装备制造等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大力开发优势资源,建设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基地。积极推进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加快攀西钒钛磁铁矿、稀土、碲铋等资源综合开发。依托四川丰富的水能资源,积极推进大渡河双江口、雅砻江两河口、金沙江龙盘等主要流域龙头水库电站建设,力争将四川建设成为全国电力交换大枢纽和电力资源配置大平台。加大川南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支持力度,推进金沙江沿岸的新能源开发。
加快进出川国际大通道建设,建设内陆对外开放战略高地。积极推进成都—昆明—曼谷的国际物流大通道的建设,加强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与交流;深化与西北五省区和中亚、西亚地区合作,重点(下转第14页)(上接第13页)推进亚欧物流大通道建设,打通长江经济带区域至中亚、西亚乃至欧洲最便捷的陆路大通道,推动四川省成为连接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枢纽。不断完善和优化投资环境,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平台,鼓励境内外企业和个人来川投资发展。
发挥统筹城乡先行试验区作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积极总结成都国家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经验,结合四川省情,稳步推进省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政策。建立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支持农村土地流转集中经营,鼓励农民进城入镇落户。加快宜宾、泸州、乐山、南充、广元、广安港口城市建设,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打造具有新活力的沿江城市经济带,推动我省城镇化进程。
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促进长江支撑带可持续发展。加大对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地震灾区生态修复,加强灾区主要江河流域生态敏感和脆弱区生态修复。推进大中型工程建设创面植被恢复,加大攀西矿区、川南矿区等重点矿区矿山地质环境以及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创面恢复治理力度。积极开展大气污染治理综合工程,大力推进重点项目污染治理能力建设。按照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创新环境管理机制,建立完善地方差异化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加快贫困落后地区发展,促进支撑带跨越稳定发展。加大对贫困落后地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根据项目实际建设情况,提高财政项目配套资金比例。逐步扩大整村推进覆盖范围,集中连片地区实施整村推进,不断提高贫困人口覆盖面和受益面。进一步整合相关资金,统筹推进生态移民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逐步加大对贫困落后地区的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投入,让边远贫困落后地区的居民能够享受到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共同分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