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油茶产业扶贫模式比较研究

来源 :中国农技推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油茶产业扶贫在广西等西南地区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广西地区油茶产业扶贫现状开展调查研究,总结归纳出贫困户 自主经营、合作社带动、企业带动、“企业+合作社”双带动4种油茶产业扶贫模式,对不同扶贫模式的扶贫主体、收入来源、利益链和优缺点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本文还对今后在欠发达地区推广油茶产业扶贫模式提出了相关建议.
其他文献
球孢白僵菌作为一种很重要的生防真菌,已被广泛用于农业害虫和蜱的防治.在侵染宿主的同时,球孢白僵菌分泌大量孢外水解酶,如孢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这些酶类不但能够降解宿主表皮,而且被认为是菌株致病性的关键决定因子.为获得高毒力菌株的筛选方法,选取实验室分离鉴定的5株球孢白僵菌菌株,通过测定菌株的孢外水解酶活性和菌株对小亚璃眼蜱的致死率,并对球孢白僵菌的毒力和酶活性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菌株蛋白酶活性与菌株毒力无相关性,菌株几丁质酶活性与菌株毒力呈现负相关性.本研究为蜱生防高毒力菌株的筛选以及酶活性的初步分
非洲猪瘟病毒已在我国定殖并形成较大污染面,国内样品中发现基因I型非洲猪瘟病毒,提示当前临床中实际流行的病毒种群更加复杂.基因I型毒株从1957年传入葡萄牙后,研究人员就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多年来,国外对基因I型毒株的流行分布情况特别是弱毒疫苗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国内目前尚无这方面的分析讨论.为此,作者就基因I型非洲猪瘟病毒流行与疫苗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非洲猪瘟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小宗粮豆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消费水平多元化需求的有力保障.本文总结了近年我国小宗粮豆生产现状,分析了产业发展形势,针对实际生产和产业中的现实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2020年5月,江苏省某养殖场饲养的220只山羊疑似感染产气荚膜梭菌,共死亡25只.为鉴定感染的产气荚膜梭菌复合群类型,采集大肠、小肠内容物以及肠系膜淋巴结、肝、脾、肾等组织病料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及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经生化试验和16S rRNA试验鉴定为豚鼠气单胞菌;该分离株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仅对呋喃唑酮敏感;该菌能造成小鼠发病死亡.此次从临床发病羊病料中分离到致病性豚鼠气单胞菌,在国内较为少见,截至目前未见类似报道,本研究为避免此类疫病的临床
2020年11月,上海市某宠物医院接诊一例疑似猫慢性牙龈炎(feline chronic gingivostomatitis,FCGS)病例.为确定病因,采集该病例的眼、口、鼻拭子进行病原分离鉴定,结果确定为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FCV)和细菌的混合感染.对FCV分离株VP1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分析,发现其与其他18株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为74.2%~81.0%,编码蛋白氨基酸同源性为82.2%~88.1%.构建进化树分析发现,FCV分离株与国内毒株的遗传关系较国外更近,但与目前临
本文从实施范围与面积、筛选的品种、主要做法等方面总结了甘肃省玉米粮改饲发展情况和特点,同时对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效、对策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以促进甘肃省玉米粮改饲发展.
通过宜昌市成功引种掌叶覆盆子的经验,分析了产业的发展前景,总结了高标准建园、修剪绑缚、平衡施肥等关键技术,提出了合理利用资源、药用制品为主、注重产品品质等对策建议,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为快速检测罗湖病毒(tilapia lake virus,TiLV),根据TiLV编码RNA聚合酶的片段1,设计了6条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反应体系优化,建立了检测TiLV的RT-LAMP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重复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好,仅能够对TiLV进行特异性扩增,对真鲷虹彩病毒等10种鱼类常见病毒扩增均呈阴性;灵敏度为2.5×10-7 ng/μL,且30 min即可得到试验结果;两组重复试验显示,该方法重复性良好,且熔解曲线相一致.结果表明,成功建立了快速检测TiLV的RT-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科技兴农,良种先行.现代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也是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突破口,更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rn近年来,云南省临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种业的发展,将现代种业发展作为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来抓,现代种业呈现出“多样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态势.
期刊
本文系统分析了安乡县2017-2021年连续5年的再生稻产业发展情况,通过对播种面积、品种布局、生产方式、两季产量、产业效益、技术支撑以及存在问题和对策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剖析,表明经过不断的技术集成和推广,安乡县再生稻产业已经发展为体量较大、效益较高、模式多样、技术成熟的一种高产高效的种植模式,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