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在高职思政课中的运用新探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ideta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行动导向是一种具有完整体系的教学理论。其宏观教育理念是实现职业教育的关键能力,思政课中的关键能力应是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立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为实现这一关键能力,应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采取不同的行动导向驱动方法,来实现整体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并使高职学生在行动中对思政课产生兴趣,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增进其对我国现行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教学理论;运用;行动导向
  基金项目:泸州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度教改课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例”(项目编号:JG-201503)
  作者简介:钟发霞,女,泸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15-0039-03
  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基于该培养目标,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有属于自己的崇高使命:帮助未来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人才,了解和认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其掌握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职思政课并不能在学校期间通过某种方式测试出其实效性,其效果只能在受众以后长期的人生实践活动中逐步显现。因此,高职思政课关键在于是否有做,以何种方式去做。学界前赴后继地讨论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法,以期使思政课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强,更受欢迎,进而改变长期以来被学生当作“鸡肋”课的地位,与此同时,行动导向教学理论也被不断地研究和运用到思政课中。
  一、行动导向教学理论与高职思政课
  行动导向始于上世纪70年代,在80年代的德国逐步形成和发展,进而形成一种职业教育理论。2000年之后,中国教育界开始研究德国职业教育思想,其中,行动导向理论是主要内容之一。行动导向是基于职业教育的有完整体系的教学理论,其宏观的教育理念是实现培养职业教育中关键能力的教学目的;其中观的教学模式是将关键能力的培养渗透在教学中实施,包括理论和实践的完整性教学;其微观的教学方法是集成多种可以开发关键能力的教学方法。[1]国内学者对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定义,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动、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
  从高职思政课的角度来看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其宏观的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分析能力,使他们正确看待国际国内的各种现象,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能否实现教学使命及能否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2]要求教师具备反思意识,去思考教学方式和内容是否能实现教学目的,探寻更合适的教学策略。在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中观层次,包括理论和实践的完整性教学。基于高职思政课,不在于理论的纵深,而在于理论的系统和层次清晰。尽可能多地结合实践典型和学生关注的领域进行拓展。而微观层次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身或团队的合作行动去认知理论、分析实践,进而使其思想和品格受到积极的影响。
  二、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在高职思政课中的关键能力与意义
  上世纪70年代,德国社会教育学家梅腾斯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在于“关键能力”的培养。高职学生的关键能力是由专业培养方案中各门课程的关键能力汇集而成。高职思政课必然有应当实现的关键能力。行动导向教学的出发点和目标即为关键能力。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调指出,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高职思政课的关键角度在于引导学生对现实和历史,对中国和世界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能力。面对当下各种思潮和网络言论,引导学生有正确的辨别能力极其重要。否则,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就失去了正确的方向。因此,高职思政课的关键能力在于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3]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在高职思政课中的运用具有深远意义。
  (一)促使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可以促使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它一改传统的PPT展示、讲授、学生聆听的单一模式,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自我发现和领悟;使课堂气氛更活跃,能在更自然的气氛中实现教学目标。
  (二)促进教师的科学研究
  行动导向教学法下的课堂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只研究教材、做知识的搬运工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是策划师、设计师或者可以称为编导;在课堂,教师是咨询师、督导;在考核评估阶段,教师是组织者、评估者。这种身份与角色的复杂性,使教师必须既是知识的搬运者、传播者,也是信息的搜寻者、知识的创造者。[4]教师的科研工作将更有直接的动力来源,科研项目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三)丰富教学内容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之下,内容必然更加丰富。教材是第一层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国际国内各种思想行为是第二层面的知识;第三层面,是回到学生的具体专业,可能涉及的职业领域和职业生涯,去充分运用理论知识。
  三、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在高职思政课中的运用
  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可以运用于高职思政课的每一门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以及形势政策。必须依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运用。   从宏观的角度是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思政课应打破教材的章节目,以一个教学内容为一个项目,可能是教材上的一章,也可能是一节,根据核心内容确定项目。确定项目之后,首先,给出相应的任务,让学生提前准备;其次,在课堂呈现;最后,进行评价、补充或者升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收集基本信息,这可以增加其阅读量、信息量,提高社会阅历,锻炼其行动能力,提高在公众场合自由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思考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等。从而,实现高职思政课能力的培养,达到教师的教学目标。本文以具体项目为例,探析行动导向微观教学法。
  (一)文献资料搜集法的行动导向运用
  以概论课第一章为例,该章内容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在进入教材内容之前,对马克思这个人物的情况应让学生有比之前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概论课整门课程的内容是建立在对马克思本人的生平、人格品质及伟大贡献等的高度认可之上。我国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学记》云:“亲其师,信其道”。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此种情况更为明显,如果对马克思这个作为革命导师的人物没有足夠的了解或崇敬,后面的内容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会在各种言论和思潮的影响下产生疑问,如:中国为何要用一个外国人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思想;马克思的思想就一定正确吗,等等。因此,“千年马克思”就可以作为一个行动导向教学的项目。(1)布置准备工作:去了解马克思,搜集文字资料、视频和旅行资料等;(2)课堂呈现:每个学习小组应先提交本组的分工情况,或各自搜集资料的情况,然后轮次(每个项目轮次)由一名同学进行总结。根据兴趣和特长,有的学习小组可能展示视频,总结者必须对视频进行解说,谈感受等;(3)评价:每个项目每个小组轮次出一个人作为评委,为其他小组打分;(4)教师进行补充升华,给出分数。
  (二)社会实践法的行动导向运用
  以“社会公德”这一教学内容作为一个行动导向学习项目。该项目理论知识是比较浅显的,社会上各种不讲公德的人也并不是不知道公德,社会公德易知难行。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发现学校或所在地的公德现象,去发现遵守公德的或不遵守公德的突出现象,拍下图片或者视频作为作业,或者记录自己的公德行为等。可以鼓励学生采用他们喜爱的时髦的方式,比如自己录制真人秀、微视频的方式,展示在某种场合应如何遵守公德。然后,在课堂展示、互评,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又比如概论课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本章知识内容较多。仅以传统方式讲授,难免给学生虚无缥缈之感。在学习教材理论知识的同时,设置一个行动导向学习项目,如调研自己家乡所在地的村镇、街道、城市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情况,撰写调研报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把教材的理论和现实联系在一起进行对比,对比的结果肯定会出现落差。通过学生的调研报告,可以发现,学生对本章内容所涉及问题的看法,及对于现实中不尽人意的现象所表现出的态度。教师对比较典型和突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以此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类似现象,进而培养其在思政课中应得到的关键能力。
  (三)探讨法的行动导向运用
  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中的某些内容,学生是有很多想法的。“90后”学生由于成长于信息时代,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表达的欲望。以“家庭美德”这一内容为例,大学生的恋爱与婚姻观,虽是其中一个目的内容,但恰好是学生最感兴趣、最有想法及最迷茫的问题。有的人有了解的欲望,有的人有倾诉的欲望,有的人有询问的欲望。在这个问题上,学生是最不愿意听长辈说教的。“90后”有自己的看法。以这一内容设置一个行动导向学习项目,提几个典型问题,如什么是爱情,同性恋是不是爱情,怎样处理爱情和其他关系等,然后让学生自行探讨。对于意见分歧较大的问题或出现的错误观点,教师客观公正地引导,进而实现教学目标。这一方法可以运用于学生感触深、比较有自己看法及比较有争议的内容,比如三大错误的人生观——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结合现实中的热点问题或现象,让学生自行探讨,学生在言说与辩论的过程中去参悟其中的意义。同时,学生在公众场合准确表达的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
  (四)文艺表演法的行动导向运用
  概论课中的一些内容,如新民主主义革命,除了历史的知识要让学生掌握外,关键是从思想感情上来感受。进而,增进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认同感。因此,这一部分可以设定一个行动导向学习项目,如革命歌曲演唱比赛或者毛泽东诗词朗诵法等,都是比较好的方法。革命歌曲演唱可以小组形式合作比赛,诗词朗诵可以小组推选人进行比赛。同样,开展互评和教师评价。学生通过自己的歌唱、吟诵行动,感染自己,熏陶自己,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文艺表演法的行动导向教学方式也可以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行结合教材内容编辑小品话剧进行表演。此种方式应考虑学生的专业情况,对于工科专业的学生,难度会稍大;而对于人文科学、艺术等专业的学生,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在思政课中的运用,必然和其他专业课有许多不同,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和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应采用不同的行动方式。学校要为行动导向教学提供必要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思政课教师应加强教研工作,尽可能为每一堂课寻找合适的行动导向驱动方式。
  参考文献:
  [1] 徐朔.论“行动导向教学”的内涵和原则[J].职教论坛,2007(10):4-6.
  [2] 刘松林.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教学论解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9):83-84.
  [3] 易传英.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概论”课中的应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10):55-57.
  [4] 魏新民.行动导向教学下教师的角色与作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7):13-15.
  [责任编辑 蒋云柯]
其他文献
胆结石不但能诱发癌症发生,还可误导医生识别癌症。即便有部分患者可通过常规体检或是通过结石手术前体检发现胆管癌,但仍有很多患者是在癌症中后期因出现疼痛症状才发现患癌的
著名演员陈坤出道10年,外表俊朗,仿佛岁月没有在他脸上留下痕迹,这与陈坤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分不开的。
青年教师已经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主导力量和后继力量,由于其特殊的历史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加之自身的职业、知识结构等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独特的思想特征和价值取向。
"无酒不成席",饮酒在中国是一种礼仪。酒喝多了会伤身,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酒精对健康的损害,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专家提示,喝酒前后吃些合适的食物,对防醉酒有事半功倍的
高校应充分认识发展高学历、高职称教工党员的重要意义,分析发展高学历、高职称教工党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的措施,做好发展高学历、高职称教工党员工作.
生机盎然的翡翠绿岛 广褒的绿色草原和数不清的青山绿水,能够配得上这般风景的,在我们的地球上数不胜数。
家庭承包责任制作为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重要举措,影响深远,意义重大。这项改革推动了农业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农业技术进步,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受到了广大农民的一致欢迎。因此,有必
就目前经济形势来看,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的低收入、低素质,不良的事实制度,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从而严重地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通过加快制度建设等机制
冬天本来就容易让人变得懒散,当泡吧、K歌、杀人游戏都玩够了,潮人们选择走出家门,在户外玩起了一项风靡全球的休闲健身游戏——Hash。
本文在总结、分析有关国有企业改革以及股权结构等理论、资料的基础上,对国有企业改造中的股权结构问题进行探讨.论述了与股份制相关的基本概念,找出股份制改造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