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自然资源管理中的林业经济发展迅速。植树造林思想不断深化,秋季则成为造林的最佳时期。本文就秋季造林技术要点,主要阐述秋季造林的主要技术,包括合理整地、造林时机、树种准备、树苗处理、合理造林、挖坑技术以及抚育管理,以供参考。
关键词:秋季;造林;技术
0 引言
秋季造林比春季造林的优势更加明显,大部分地区均将秋季作为绿化的关键时期。选择土壤未上冻的秋季更加符合树种所需的立地条件,全面遵循适地造林原则。应根据当前地区的实际特点,制定合适的造林方案,提升种植技术的合理性,才能使造林植树得到更好的效果。
1 秋季造林技术要点
首先,应选择适宜的树种。截干技术是秋季造林的通用技术,秋季造林并不适用于全部树种。一般情况下,秋季栽植一般都选用萌芽能力强、潜伏芽寿命长的树种。与此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树种的抗寒性。比如,杨树类、大部分柳树、槐树以及椿树等等,均符合上述要求,但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选择。
其次,应把握适宜的造林时期。秋季造林应赶在树木落叶期和休眠期之间进行,此时树木地上部分停止生长,但地下部分依旧在生长期间。移植后,其依旧可以短时间内恢复生长,提升成活率。若移植过早,有可能造成地上部分生长旺盛造成地下缺水,影响成活率;若移植过晚,地下部分温度过低,不利于其根系恢复生长。
最后,应选择适宜的造林地块。选择土壤温度适中的地区更加有利于树木生长,若选择干旱或低洼的土壤,则会导致风干或冻伤树苗[1]。
2 秋季造林主要技术
2.1 合理整地
整地是造林中的重要环节,造林质量与整地工作完成情况息息相关。整地时,为避免水土流失,应尽量减少对土地表面的破坏。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整地方式。无论采取任何形式都应实时进行工作规划和实际设计,操作时按计划执行。山坡下方的地区,可采取反坡梯田整地的形式。地面比较平坦的地区,适用平面整地的形式。若该地区土壤情况比较贫瘠,则适用全面整地的形式,该形式整地面积不应过大,坡度不能超过十度以上。山坡中部,可采取水平形式和鱼鳞坑等形式。
2.2 造林时机
进行造林工作时,需选择适当的时机。不同的栽种时机,树木的成活率也不同。据研究调查表明,在十一月中旬栽种的成活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十一月下旬至十二月上旬栽种成活率,为百分之七十五至百分之八十五之间。十一月上旬至中旬期间,成活率为百分之七十五至百分之六十五之间。为提升树木成活率,需选择合理的栽植时期。
2.3 树种准备
根据适地适树的基本种植原则,应选好适宜的栽种树种。注重树苗的选择,可以全面提升造林成活率。实践中应根据立地条件,选择适当的品种,比如:生长情况强壮、树苗品种优秀、抵抗病虫害能力较强、植物根系比较发达以及不带有机械损伤的树种,其中一级二级良种树苗最佳。选择符合上述条件、造林成本低的树种,才能促使造林的良性发展。
2.4 树苗处理
栽种前,应对苗木根系进行适当的处理。减掉根系出现损伤或发育不良的位置,之后选择合适的生根粉溶液或高分子吸水溶液进行根系浸泡处理。若栽种植物的萌芽能力比较强,可以对地上部分进行适当的修剪。为达到防寒和防动物损害的目的,可采用培土到顶的管理方法,次年春天再及时清理即可[2]。
2.5 合理造林
栽种前应选择合理的造林密度,根据期望达到的防护效果做决定,以水土保持林短期掩盖林地的要求决定为主。
通常对栽植深度的要求为高于原先苗木栽植二至三厘米为佳,若过浅会导致根系外露苗木缺水干旱导致死亡;若栽种过深则会严重影响根系的呼吸环境,对地上部分的光合作用起到妨碍的作用。另外,可根据气候以及土壤情况,确定栽种的深度。
2.6 挖坑技术
进行挖坑时,需尽量将穴面做成与原本的坡面完全相反的斜面,才可以进一步提升对雨水的拦蓄率。一般情况下,地形挖掘机无法通行时,采取人工挖坑的形式。人工对挖坑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更精准的对数据进行把握,根据行距两米株距一米五的形式挖出长度半米宽度半米深度四十公分的栽种坑。根据地区情况,决定是否大面积挖鱼鳞坑,坑内栽种可以保证树木生长期间获得所需的营养成分。
2.7 抚育管理
完成栽种工作后,进行合理的抚育工作进一步保证树苗的成活率。减少栽种后地面水分的蒸腾,选择地膜或细砂对地面覆盖可减少水分流失。若不采取此形式,遇见雨水后则会形成土壤干裂的情况。定期进行松土和土地深翻,可提升土壤质量。除此之外,还需注重对幼林的保护防止人类、牲畜以及野兔老鼠等其他因素对其产生损害。不仅需要合理对其进行保护,还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保护林木的宣传、组织相关的保护队伍、建立保护制度。同时,各地区政府需要加强对幼林补充栽植的力度。
3 结论
综上所述,应合理利用秋季造林的多方面优势,对造林时间进行合理的掌握。进行造林时,需明确各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尽量避免影响造林质量的情况发生。需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把握关键时机,组织好各项工作,进一步确保秋季造林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贶,包东臣,肖援朝,等.植苗造林的栽植技術[J].农家参谋,2020,655(10):149.
[2] 李伟.对造林技术的研究分析[J].农村实用技术,2019(3):109.
关键词:秋季;造林;技术
0 引言
秋季造林比春季造林的优势更加明显,大部分地区均将秋季作为绿化的关键时期。选择土壤未上冻的秋季更加符合树种所需的立地条件,全面遵循适地造林原则。应根据当前地区的实际特点,制定合适的造林方案,提升种植技术的合理性,才能使造林植树得到更好的效果。
1 秋季造林技术要点
首先,应选择适宜的树种。截干技术是秋季造林的通用技术,秋季造林并不适用于全部树种。一般情况下,秋季栽植一般都选用萌芽能力强、潜伏芽寿命长的树种。与此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树种的抗寒性。比如,杨树类、大部分柳树、槐树以及椿树等等,均符合上述要求,但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选择。
其次,应把握适宜的造林时期。秋季造林应赶在树木落叶期和休眠期之间进行,此时树木地上部分停止生长,但地下部分依旧在生长期间。移植后,其依旧可以短时间内恢复生长,提升成活率。若移植过早,有可能造成地上部分生长旺盛造成地下缺水,影响成活率;若移植过晚,地下部分温度过低,不利于其根系恢复生长。
最后,应选择适宜的造林地块。选择土壤温度适中的地区更加有利于树木生长,若选择干旱或低洼的土壤,则会导致风干或冻伤树苗[1]。
2 秋季造林主要技术
2.1 合理整地
整地是造林中的重要环节,造林质量与整地工作完成情况息息相关。整地时,为避免水土流失,应尽量减少对土地表面的破坏。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整地方式。无论采取任何形式都应实时进行工作规划和实际设计,操作时按计划执行。山坡下方的地区,可采取反坡梯田整地的形式。地面比较平坦的地区,适用平面整地的形式。若该地区土壤情况比较贫瘠,则适用全面整地的形式,该形式整地面积不应过大,坡度不能超过十度以上。山坡中部,可采取水平形式和鱼鳞坑等形式。
2.2 造林时机
进行造林工作时,需选择适当的时机。不同的栽种时机,树木的成活率也不同。据研究调查表明,在十一月中旬栽种的成活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十一月下旬至十二月上旬栽种成活率,为百分之七十五至百分之八十五之间。十一月上旬至中旬期间,成活率为百分之七十五至百分之六十五之间。为提升树木成活率,需选择合理的栽植时期。
2.3 树种准备
根据适地适树的基本种植原则,应选好适宜的栽种树种。注重树苗的选择,可以全面提升造林成活率。实践中应根据立地条件,选择适当的品种,比如:生长情况强壮、树苗品种优秀、抵抗病虫害能力较强、植物根系比较发达以及不带有机械损伤的树种,其中一级二级良种树苗最佳。选择符合上述条件、造林成本低的树种,才能促使造林的良性发展。
2.4 树苗处理
栽种前,应对苗木根系进行适当的处理。减掉根系出现损伤或发育不良的位置,之后选择合适的生根粉溶液或高分子吸水溶液进行根系浸泡处理。若栽种植物的萌芽能力比较强,可以对地上部分进行适当的修剪。为达到防寒和防动物损害的目的,可采用培土到顶的管理方法,次年春天再及时清理即可[2]。
2.5 合理造林
栽种前应选择合理的造林密度,根据期望达到的防护效果做决定,以水土保持林短期掩盖林地的要求决定为主。
通常对栽植深度的要求为高于原先苗木栽植二至三厘米为佳,若过浅会导致根系外露苗木缺水干旱导致死亡;若栽种过深则会严重影响根系的呼吸环境,对地上部分的光合作用起到妨碍的作用。另外,可根据气候以及土壤情况,确定栽种的深度。
2.6 挖坑技术
进行挖坑时,需尽量将穴面做成与原本的坡面完全相反的斜面,才可以进一步提升对雨水的拦蓄率。一般情况下,地形挖掘机无法通行时,采取人工挖坑的形式。人工对挖坑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更精准的对数据进行把握,根据行距两米株距一米五的形式挖出长度半米宽度半米深度四十公分的栽种坑。根据地区情况,决定是否大面积挖鱼鳞坑,坑内栽种可以保证树木生长期间获得所需的营养成分。
2.7 抚育管理
完成栽种工作后,进行合理的抚育工作进一步保证树苗的成活率。减少栽种后地面水分的蒸腾,选择地膜或细砂对地面覆盖可减少水分流失。若不采取此形式,遇见雨水后则会形成土壤干裂的情况。定期进行松土和土地深翻,可提升土壤质量。除此之外,还需注重对幼林的保护防止人类、牲畜以及野兔老鼠等其他因素对其产生损害。不仅需要合理对其进行保护,还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保护林木的宣传、组织相关的保护队伍、建立保护制度。同时,各地区政府需要加强对幼林补充栽植的力度。
3 结论
综上所述,应合理利用秋季造林的多方面优势,对造林时间进行合理的掌握。进行造林时,需明确各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尽量避免影响造林质量的情况发生。需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把握关键时机,组织好各项工作,进一步确保秋季造林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贶,包东臣,肖援朝,等.植苗造林的栽植技術[J].农家参谋,2020,655(10):149.
[2] 李伟.对造林技术的研究分析[J].农村实用技术,2019(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