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一种常用的科技产品,并且进入到我们的每个家庭中,和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进入高中阶段的在校学生,依旧要对计算机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本文对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对高中计算机的教学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关健词:高中计算机 培养 创新 能力
对于所有的高中课程来说,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高中阶段开设计算机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和认知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使用素养,使学生掌握一门科学技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与世界进行沟通,拓展学生的视野,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增强学生的决策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帮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有效的解决工作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1.1教学观念问题。对于高中课程来说,由于文化课占了很大一部分,再加上高三学生又面临着高考的极大压力。所以学校以及各科老师经常是把计算机课程看成是可有可无的课程。要不是教育部门有信息技术会考的要求,学校可能就会将计算机课程随意的取消掉,或者是为了满足其他课程的需要,将计算机课程作为一门辅助学科来进行教学。而随着会考难度的降低,近几年,信息技术课程的会考通过率一直是较高的,这就导致学校、老师、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很多学校采用应试教育、题海战术来对会考考点进行突击训练,导致很多学生学不到相关的计算机技能,只能掌握普通的考试方法。
1.2教材问题。学生虽然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初步的接触过计算机课程,但进入高中以后,对计算机的教学要求会有所提高。刚进入高中时,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普遍都不高,只是会一些比较简单的基本操作。但如今的计算机教材,特别是选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计算机能力相比,显得太过专业。学生在进行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时,很多人反应根本看不懂教材讲的是什么,就像看天书一样。
1.3教学方法问题。虽然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我国一些学校的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不可避免的,一些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依然存在。在现代高中的计算机课程中,教师的教学模式一般是利用语音教学的方法进行计算机知识的传授,老师先进行操作,然后学生跟着操作,但这种教学方式从本质上来看,就是填鸭式教学。也就是說,高中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通常不是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而是对老师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在高中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是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会将大量信息传递给高中学生,可是却经常轻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当教师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学生经常是不知所措、无从下手,这就是典型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这种现象是非常不利于学生对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的。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2.1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学生的兴趣作为基础,要想使学生产生兴趣并不难,难的是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能够一直持续下去。教师在进行计算机课程的讲授时,最好提前对教授的内容和资料进行研究,尽可能使讲课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具有极大的趣味性和知识性,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学到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在教学中,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在课前给学生分配一定的任务量,让学生尽快完成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2.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传统教学中,高中学校一般来说都是单一的黑板教学,教学用具相对较少,教学方式也是几十年固定不变,有些老师甚至连教学的方式都是一成不变的。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越来越轻视这些课程,从而无法掌握相应的计算机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把学生当成被动的倾听者,而应该把他们培养成为主动的参与者,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教师更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吸收了多少,而不是教师传递了多少。在具体的教学中,不应该只是让老师单方面的不停传递知识,也要运用讨论、提问以及作业等形式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进行主动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即是课堂的组织者又是课堂的领导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高中生处在生理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总体来说,心智已经基本成熟。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而且也要学生进行自主的、主动的学习,才能保障计算机课程的高质量进行。
参考文献
[1]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翟爱章.新课程(中).2014(10)
[2]如何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李建.高考(综合版).2013(08)
关健词:高中计算机 培养 创新 能力
对于所有的高中课程来说,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高中阶段开设计算机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和认知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使用素养,使学生掌握一门科学技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与世界进行沟通,拓展学生的视野,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增强学生的决策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帮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有效的解决工作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1.1教学观念问题。对于高中课程来说,由于文化课占了很大一部分,再加上高三学生又面临着高考的极大压力。所以学校以及各科老师经常是把计算机课程看成是可有可无的课程。要不是教育部门有信息技术会考的要求,学校可能就会将计算机课程随意的取消掉,或者是为了满足其他课程的需要,将计算机课程作为一门辅助学科来进行教学。而随着会考难度的降低,近几年,信息技术课程的会考通过率一直是较高的,这就导致学校、老师、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很多学校采用应试教育、题海战术来对会考考点进行突击训练,导致很多学生学不到相关的计算机技能,只能掌握普通的考试方法。
1.2教材问题。学生虽然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初步的接触过计算机课程,但进入高中以后,对计算机的教学要求会有所提高。刚进入高中时,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普遍都不高,只是会一些比较简单的基本操作。但如今的计算机教材,特别是选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计算机能力相比,显得太过专业。学生在进行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时,很多人反应根本看不懂教材讲的是什么,就像看天书一样。
1.3教学方法问题。虽然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我国一些学校的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不可避免的,一些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依然存在。在现代高中的计算机课程中,教师的教学模式一般是利用语音教学的方法进行计算机知识的传授,老师先进行操作,然后学生跟着操作,但这种教学方式从本质上来看,就是填鸭式教学。也就是說,高中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通常不是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而是对老师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在高中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是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会将大量信息传递给高中学生,可是却经常轻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当教师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学生经常是不知所措、无从下手,这就是典型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这种现象是非常不利于学生对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的。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2.1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学生的兴趣作为基础,要想使学生产生兴趣并不难,难的是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能够一直持续下去。教师在进行计算机课程的讲授时,最好提前对教授的内容和资料进行研究,尽可能使讲课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具有极大的趣味性和知识性,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学到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在教学中,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在课前给学生分配一定的任务量,让学生尽快完成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2.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传统教学中,高中学校一般来说都是单一的黑板教学,教学用具相对较少,教学方式也是几十年固定不变,有些老师甚至连教学的方式都是一成不变的。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越来越轻视这些课程,从而无法掌握相应的计算机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把学生当成被动的倾听者,而应该把他们培养成为主动的参与者,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教师更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吸收了多少,而不是教师传递了多少。在具体的教学中,不应该只是让老师单方面的不停传递知识,也要运用讨论、提问以及作业等形式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进行主动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即是课堂的组织者又是课堂的领导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高中生处在生理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总体来说,心智已经基本成熟。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而且也要学生进行自主的、主动的学习,才能保障计算机课程的高质量进行。
参考文献
[1]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翟爱章.新课程(中).2014(10)
[2]如何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李建.高考(综合版).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