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哲早就有言,诚信乃立国、立家、立业、立人之本。孔子曾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换句话说,就是人失信——不讲诚信,于世就无立足之地。
因失信而无立足之地,可谓毁于失信。看來,失信并非小事一桩,绝不可轻视。
改革开放以來,我们对待失信问题,从來就没宽容纵容过,可以说,每当社会上失信问题凸显时,我们都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特别是道德教化來引导社会向着诚信靠拢。诚实守信不仅被摆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义保障的高度,还被郑重写进了公民道德建设的八荣八耻之中,说明我们历來是高度重视社会诚信体系和秩序建设的。也正因为我们在诚信问题上不曾失去警惕性,所以讲诚信仍是当今社会的道德尊崇,也是常吹的清新之风,恪守诚信已成为人们高尚的价值取向。几天前,在上海南京西路,一名白发老人突然摔倒,鼻部鲜血直流,经过此地的路人见状纷纷伸出援手,没有怕被牵连而袖手旁观。这众人扶老的温暖一刻,足以证明诚信精神没有被无情的冷漠所淹没。
然而,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在诚信问题上,我们取得很多成绩,也存在不少缺憾。一些人忘却“诚信为本”的古训,上演一幕幕失信丑剧,便是不争的事实。
眼下,失信正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受到不应有的干扰。不仅假冒伪劣产品满天飞,而且各种营销欺诈行为防不胜防,甚至有毒有害食品层出不穷,“毒饺子”、“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稍不留意就上了餐桌,进了肚子。都说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商家的“金质名片”,但一些人在金钱和暴利的驱使下,早已将这些抛之脑后。
媒体的失信亦让人担忧,个别无良媒体从业者,完全不讲社会效益,彻底背离诚信之道,想怎么造假就怎么造假,致使不负责任的虚假新闻能堂而皇之地登载报刊,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能占据广播电视频道,严重扭曲事实的报道能充斥泛滥于网上。
而在社会生活中,老百姓似乎在朝着“老不信”转变。在很多事关他们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比如CPI的统计数据,房价必然下降的说法,个税到底怎样征收为好,乃至对重大安全事故的介绍,官方出來讲解也好,专家出來释疑也罢,反正都不大信。
失信更对道德领域造成不小的冲击。本该义不容辞“扶老人一把”的善事,在躲避诬陷栽赃、寻求“洁身自好”中,渐渐离人们远去,好心没好报,终于产生令人痛心的“副作用”。以至于有跌倒的老人因得不到及时救助而不幸身亡的事情发生,让人的心灵不禁为之颤抖;以至于当两岁女童被两车前后碾轧、气奄息息时,竟有十余路人视而不见、匆匆绕过的事情发生,让人不忍目睹这残酷一刻。要不是一拾荒阿婆“不怕被冤枉”,大义凛然伸出援手,我们真的在道德底线面前无以抬头。
上述足以表明,当前社会失信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这就有必要提醒一番——我们切莫毁于失信。
如果一个社会,失信的事情人们热衷做,诚信的事情不屑做,不仅人活着扭曲了、变态了,社会也将变得世风不古、混浊不堪。什么真善美,什么正气道义,都是妄谈。
诚信是德性的一份纯洁,是真情的一份交融,诚信在,则纯洁与真情在,失信在,则纯洁与真情不在。不能想象,一个没有纯洁与真情的社会将是什么样,或许是人间正道的倾斜,抑或是人心大漠的荒凉。
诚信让人看到社会的光明和温馨。失信让人看到社会的丑陋和冰冷。社会的美好,社会的和谐,有待诚信之花的盛开,有待诚信之树的葱绿。一个理想的社会,必定是政府讲诚信、社会讲诚信、公民讲诚信的社会,必定是充满经济诚信、政治诚信、文化诚信的社會。而人们互相缺乏信赖,什么都不被信任,信任度大跌,失信不臭,诚信不香,那这样的社会一定是个畸形的社会。
哪怕只是在特定场景和时间里,一些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干着破坏诚信规则的事,这个社会都可能要付出礼崩乐坏的代价。当恪守诚信被束之高阁,当诚信缺失成了家常便饭,我们的经济将无以有序发展,我们的社会将无以持续进步。
诚信是人的第二生命。在诚信中,能看见居高的人品,能看到闪亮的人格,而失信恰恰相反,它展现的是低下的人品,是晦暗的人格。失信的人,不管他是教授专家,还是高官高管,也不论他是名家大腕,还是一介草民,都是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制造隔阂和裂隙的人,都是道德修养苍白无力之人。这样的人多了,毁于失信就不是危言耸听。维护社会诚信,要从每一个人做起。
腐败的盛行、官德的矮化、对金钱的崇拜、极端个人主义的蔓延、社会普遍的功利化、人际关系的冷漠,给颠覆天然道义提供了土壤,也助长了普遍的失信行为。
失信与金钱有关、与物欲有关、与名利有关,却和善良无关、和正气无关、和本真无关。所以,我们不要急着用失信去赚取什么一时的好处,而不顾社会生态的污染,不顾社会道德的沦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今日失信程度,乃长年累月积存而成,彻底解决不能指望一朝一夕。而根除失信赖以生存的种种社会土壤,似乎更非易事。但我们绝不能漠视失信的危害,必下决心朝着治愈这一顽疾的方向努力再努力。当前要紧的一招是,对症狠下猛药,不痛不痒挠挠无济于事。比如,尽快建立健全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做到对失信者有案可查,让其无处遁形,受到应有惩罚。药方里一定还要列上正确的法律惩戒、及时的行政管束、有效的道德教化这几味药。只有让这几味药产生更大疗效,促使社会形成破坏诚信尊严可耻、恪守诚信规则光荣的良好氛围,我们才能拯救自我,才不会毁于失信。
责任编辑:戚本逊
因失信而无立足之地,可谓毁于失信。看來,失信并非小事一桩,绝不可轻视。
改革开放以來,我们对待失信问题,从來就没宽容纵容过,可以说,每当社会上失信问题凸显时,我们都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特别是道德教化來引导社会向着诚信靠拢。诚实守信不仅被摆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义保障的高度,还被郑重写进了公民道德建设的八荣八耻之中,说明我们历來是高度重视社会诚信体系和秩序建设的。也正因为我们在诚信问题上不曾失去警惕性,所以讲诚信仍是当今社会的道德尊崇,也是常吹的清新之风,恪守诚信已成为人们高尚的价值取向。几天前,在上海南京西路,一名白发老人突然摔倒,鼻部鲜血直流,经过此地的路人见状纷纷伸出援手,没有怕被牵连而袖手旁观。这众人扶老的温暖一刻,足以证明诚信精神没有被无情的冷漠所淹没。
然而,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在诚信问题上,我们取得很多成绩,也存在不少缺憾。一些人忘却“诚信为本”的古训,上演一幕幕失信丑剧,便是不争的事实。
眼下,失信正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受到不应有的干扰。不仅假冒伪劣产品满天飞,而且各种营销欺诈行为防不胜防,甚至有毒有害食品层出不穷,“毒饺子”、“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稍不留意就上了餐桌,进了肚子。都说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商家的“金质名片”,但一些人在金钱和暴利的驱使下,早已将这些抛之脑后。
媒体的失信亦让人担忧,个别无良媒体从业者,完全不讲社会效益,彻底背离诚信之道,想怎么造假就怎么造假,致使不负责任的虚假新闻能堂而皇之地登载报刊,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能占据广播电视频道,严重扭曲事实的报道能充斥泛滥于网上。
而在社会生活中,老百姓似乎在朝着“老不信”转变。在很多事关他们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比如CPI的统计数据,房价必然下降的说法,个税到底怎样征收为好,乃至对重大安全事故的介绍,官方出來讲解也好,专家出來释疑也罢,反正都不大信。
失信更对道德领域造成不小的冲击。本该义不容辞“扶老人一把”的善事,在躲避诬陷栽赃、寻求“洁身自好”中,渐渐离人们远去,好心没好报,终于产生令人痛心的“副作用”。以至于有跌倒的老人因得不到及时救助而不幸身亡的事情发生,让人的心灵不禁为之颤抖;以至于当两岁女童被两车前后碾轧、气奄息息时,竟有十余路人视而不见、匆匆绕过的事情发生,让人不忍目睹这残酷一刻。要不是一拾荒阿婆“不怕被冤枉”,大义凛然伸出援手,我们真的在道德底线面前无以抬头。
上述足以表明,当前社会失信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这就有必要提醒一番——我们切莫毁于失信。
如果一个社会,失信的事情人们热衷做,诚信的事情不屑做,不仅人活着扭曲了、变态了,社会也将变得世风不古、混浊不堪。什么真善美,什么正气道义,都是妄谈。
诚信是德性的一份纯洁,是真情的一份交融,诚信在,则纯洁与真情在,失信在,则纯洁与真情不在。不能想象,一个没有纯洁与真情的社会将是什么样,或许是人间正道的倾斜,抑或是人心大漠的荒凉。
诚信让人看到社会的光明和温馨。失信让人看到社会的丑陋和冰冷。社会的美好,社会的和谐,有待诚信之花的盛开,有待诚信之树的葱绿。一个理想的社会,必定是政府讲诚信、社会讲诚信、公民讲诚信的社会,必定是充满经济诚信、政治诚信、文化诚信的社會。而人们互相缺乏信赖,什么都不被信任,信任度大跌,失信不臭,诚信不香,那这样的社会一定是个畸形的社会。
哪怕只是在特定场景和时间里,一些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干着破坏诚信规则的事,这个社会都可能要付出礼崩乐坏的代价。当恪守诚信被束之高阁,当诚信缺失成了家常便饭,我们的经济将无以有序发展,我们的社会将无以持续进步。
诚信是人的第二生命。在诚信中,能看见居高的人品,能看到闪亮的人格,而失信恰恰相反,它展现的是低下的人品,是晦暗的人格。失信的人,不管他是教授专家,还是高官高管,也不论他是名家大腕,还是一介草民,都是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制造隔阂和裂隙的人,都是道德修养苍白无力之人。这样的人多了,毁于失信就不是危言耸听。维护社会诚信,要从每一个人做起。
腐败的盛行、官德的矮化、对金钱的崇拜、极端个人主义的蔓延、社会普遍的功利化、人际关系的冷漠,给颠覆天然道义提供了土壤,也助长了普遍的失信行为。
失信与金钱有关、与物欲有关、与名利有关,却和善良无关、和正气无关、和本真无关。所以,我们不要急着用失信去赚取什么一时的好处,而不顾社会生态的污染,不顾社会道德的沦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今日失信程度,乃长年累月积存而成,彻底解决不能指望一朝一夕。而根除失信赖以生存的种种社会土壤,似乎更非易事。但我们绝不能漠视失信的危害,必下决心朝着治愈这一顽疾的方向努力再努力。当前要紧的一招是,对症狠下猛药,不痛不痒挠挠无济于事。比如,尽快建立健全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做到对失信者有案可查,让其无处遁形,受到应有惩罚。药方里一定还要列上正确的法律惩戒、及时的行政管束、有效的道德教化这几味药。只有让这几味药产生更大疗效,促使社会形成破坏诚信尊严可耻、恪守诚信规则光荣的良好氛围,我们才能拯救自我,才不会毁于失信。
责任编辑:戚本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