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施全面职业素养教育的过程中, 技工院校要不断优化能力本位教育模式, 突出职业素质中职业能力与技能的培养,解决实现教育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及教育评价等一系列教育活动中产生的问题。为此,我们对能力本位教育体系实施了“四个优化”。
一、优化教育目标
能力本位的教育目标,突出满足职业能力需求,强调使受教育者获得预期的职业能力。其着眼点在于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核心,但却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品德、认知结构、体质心理及个性差异,即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而职业素养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适应现代职业岗位的要求”为基本内涵,以促进个体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合理设置并确定具体的教育目标,应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成为铁路生产建设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和劳动者。
二、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是职业素养目标的主要载体。优化课程体系,应以“宽基础、活模块”为原则来组织学校教学的最佳模块,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向着多元化、综合化、弹性化方向发展,构建适应就业、教育发展和人才成长“立交桥”需要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第一,落实德育课程。学校要加强德育课、政治课教学,重视各学科的主渠道渗透,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学、管理、服务三区齐抓共管,学科、活动、选择课程有机结合”的德育模式。同时,学校要加大实践性德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力为学生创造、设计丰富的德育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情感,磨砺其意志,引导其行动。
第二,规范学科课程。职业素养教育是全面提高人的职业素质的教育。技工学校的课程设置在突出专业、技能的同时,应该规范其他学科课程,加强职业素养、劳动技术、艺术及心理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和谐的环境。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应培养学生扎实掌握本专业中级技术所需要的文化和技术理论知识,为今后继续学习及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奠定基础。活动课(文体活动、劳动技术)教育,主要培养学生重视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具有健康的体魄;还要培养学生具有美的心灵,并具有一定的美学知识和正确的审美意识,对自然、社会生活和艺术的美具有初步的鉴别和欣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养成遵守法纪的习惯。
三、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是实施职业素养教育的主渠道,优化教学过程是实施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能力本位教学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突出个性化教学。这种“自我培训与评估”(即STEP)教学方法在技能训练或实习中行之有效,但把它贯穿到包括理论教学全过程却有失偏颇。为此,我们结合学科特点,优化教学过程,构建灵活多样的主体教学模式,坚持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诱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体现课堂教学的主体性、探究性、开放性和民主性。为此,我校采取“一清”(基础知识堂堂清)、“三能”(一般能力、学科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两结合”(认知与情感相结合,全体与个别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四、优化教育评价
能力本位教学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即完成学习后,先进行自我评价,认为达到要求,再由教师进行考核评定。教师评价主要依据学生实际表现出来的能力。可以说,能力本位教育评价十分注重学生运用每项技能的质量、速度和需要何种程度的指导与帮助,而能力或技能为其评价的主要标准。由于人的各方面素质是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们要合理确定学生各项素质的评价标准,量化各种素质,用素质分考评,既有终结性评价,又有形成性评价,使素质评价具有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使各项素质具有可比性,从而建立起学生职业素养综合评价体系。同时据此对学生当前各方面素质情况给予客观科学评价,对未来发展予以指导、引导,鼓励学生从德智体美诸方面构建自我、完善自我。
(作者单位:青岛市技师学院)
一、优化教育目标
能力本位的教育目标,突出满足职业能力需求,强调使受教育者获得预期的职业能力。其着眼点在于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核心,但却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品德、认知结构、体质心理及个性差异,即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而职业素养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适应现代职业岗位的要求”为基本内涵,以促进个体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合理设置并确定具体的教育目标,应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成为铁路生产建设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和劳动者。
二、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是职业素养目标的主要载体。优化课程体系,应以“宽基础、活模块”为原则来组织学校教学的最佳模块,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向着多元化、综合化、弹性化方向发展,构建适应就业、教育发展和人才成长“立交桥”需要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第一,落实德育课程。学校要加强德育课、政治课教学,重视各学科的主渠道渗透,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学、管理、服务三区齐抓共管,学科、活动、选择课程有机结合”的德育模式。同时,学校要加大实践性德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力为学生创造、设计丰富的德育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情感,磨砺其意志,引导其行动。
第二,规范学科课程。职业素养教育是全面提高人的职业素质的教育。技工学校的课程设置在突出专业、技能的同时,应该规范其他学科课程,加强职业素养、劳动技术、艺术及心理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和谐的环境。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应培养学生扎实掌握本专业中级技术所需要的文化和技术理论知识,为今后继续学习及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奠定基础。活动课(文体活动、劳动技术)教育,主要培养学生重视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具有健康的体魄;还要培养学生具有美的心灵,并具有一定的美学知识和正确的审美意识,对自然、社会生活和艺术的美具有初步的鉴别和欣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养成遵守法纪的习惯。
三、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是实施职业素养教育的主渠道,优化教学过程是实施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能力本位教学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突出个性化教学。这种“自我培训与评估”(即STEP)教学方法在技能训练或实习中行之有效,但把它贯穿到包括理论教学全过程却有失偏颇。为此,我们结合学科特点,优化教学过程,构建灵活多样的主体教学模式,坚持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诱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体现课堂教学的主体性、探究性、开放性和民主性。为此,我校采取“一清”(基础知识堂堂清)、“三能”(一般能力、学科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两结合”(认知与情感相结合,全体与个别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四、优化教育评价
能力本位教学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即完成学习后,先进行自我评价,认为达到要求,再由教师进行考核评定。教师评价主要依据学生实际表现出来的能力。可以说,能力本位教育评价十分注重学生运用每项技能的质量、速度和需要何种程度的指导与帮助,而能力或技能为其评价的主要标准。由于人的各方面素质是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们要合理确定学生各项素质的评价标准,量化各种素质,用素质分考评,既有终结性评价,又有形成性评价,使素质评价具有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使各项素质具有可比性,从而建立起学生职业素养综合评价体系。同时据此对学生当前各方面素质情况给予客观科学评价,对未来发展予以指导、引导,鼓励学生从德智体美诸方面构建自我、完善自我。
(作者单位:青岛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