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合作精神,是新时代的人才必须具备的精神,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是一样,懂得合作的学生可以在学习活动中收获更多。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与实施,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成为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与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可以引导学生就数学学习内容进行交流,共同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在小组合作的同时,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资源与信息会得到共享,进行思想交流,促进学生的个人完善与提高。
关键词: 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 小组建设
小组合作学习对于课堂氛围的营造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引导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笔者从分组、分工与小组活动内容三个方面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引起小学数学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重视,科学分组,引导学生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一、数学学科学习小组的初期建设
1.数学学习小组的班级初期建设。数学学习小组的班级建设,应是在班级小组建设的基础之上开展的。具体是指,在班主任对每个小组分组,确定班级口号、小组名称、组号、组会、组歌等小组文化的基础上,数学教师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班级的学习小组就数学学习进行培训。即让学生明确在高效课堂的前提下,要学好高中数学该如何做,学习小组应如何做,具体方面则涉及课本的预习、导学案的使用、课堂的展示点评、质疑等。而且要使学生明确学习小组是一个整体,要多问、多听、多讲,改变学生长期以来只听老师讲、只问老师的做法。要让学生明确:不仅要听老师讲,还要听同学讲,听展示、点评的同学讲,并告诉他们听讲的重点;不但要问老师,还要问同学,问组长,问课代表。总之,就是要学生充分明白学习小组的作用和在高效课堂下的具体学习要求。
2.数学小组长的初期建设。数学小组长的任命可由班主任直接任命,也可由代课教师任命自身学科的小组长。原则上应以入学时的数学成绩和责任意识为主要标准。在小组长任命之后,应及时对小组长进行培训。首先让小组长明白各自在组内的地位与作用,明确在高效课堂初期小组合作探究、点评和质疑的开展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如何做,怎样说,怎样评,怎样总结。其次,要给予小组长一些特殊的职权,让他们感受到所在职位给他带来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具体做法是老师提前为各小组长就导学案问题进行答疑。一方面方便他们就自身学习的问题和老师进行面对面交流,另一方面可通过小组长帮助小组成员解决一些基本的、容易的问题。在锻炼了小组长的同时,也帮助了同学。
二、小组内部,要细化分工,职责具体
首先,要选一名得力的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所以组长一定要由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组长固然有任务、有责任,其他成员也不能闲着,各人应分担具体的任务。比如每个小组除一个组长外,还可以设立各个学科组长,学科组长根据自己的意愿或老师的挑选担任。每科板书、展示时轮流主持,检查预习、质疑点评时每个环节限定个人发言的次数。这样不仅能避免每次都是那几个人,还可以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管理小组的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感觉到“我很重要”,为小组建设贡献力量。
三、加强分组工作的科学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最先要做的工作是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过于追求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没有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使得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成效不高。秧田式的分组法是小学数学教师经常利用的分组方法,教师利用座位之便对学生进行分组,使得学生在自主性与积极性方面受到打击。无论进行什么样的小组活动,学生只能与同桌或者相邻的学生进行合作,这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在进行分组工作之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最好确保每一个小组内有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使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分享学习方法,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在进行“统计”的学习之时,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分组,使学生共同完成统计图的绘制。在进行分组之时,教师要保证每一个小组内有一个头脑灵活的学生,有一个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从而为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保证。只有提高分组工作的科学性,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正常开展,保证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得到提高。
四、加强小组分工的合理性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每一名学生都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自己的学习能力范围之内,帮助小组成员解决数学知识学习与探索中的问题。一些教师只关注将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没有对学生的分工进行合理引导,这就使得许多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只能停留在表面之下,看起来学生都在积极进行活动,其实得不到有效的学习成果。教师在保证小组成员构成科学性之后,要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配。只有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得到与其学习能力相符合的学习任务,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提高。在一个小组中,要有一个领导者,组织学生开始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热情,还要一个人负责记录小组的学习成果,一人进行总结。在各自的任务基础之上,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要积极进行思考,为小组任务的完成贡献力量。
五、小组评价要公平、公正、多元化
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上在小组中的表现进行深入了解和仔细观察,对合作较好的小组、积极参与学习的成员及时评价、表扬和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以往课堂评价教师是权威,而且多是评价单一,负面评价较多,多数学生难以找到自信。在高效课堂中,学生是“太阳”,教师要绕着“太阳”转,课堂上主要看学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评价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还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内的评价和小组间的评价。评价主体更多元化,学生的评价从某种程度上更贴近学生,学生更看重能得到同龄人的评价。这种多元评价正在成为学生自主成长的催化剂。高效课堂上既有课堂即时性、激励性评价,三言两语即可,又有专题评论,即针对某一点点评,长短不拘,从预习、板书、展示、质疑、检测等方面及时给予过程性评价,还可对日常行为进行评价,综合评价评选出优秀团队和个人。
关键词: 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 小组建设
小组合作学习对于课堂氛围的营造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引导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笔者从分组、分工与小组活动内容三个方面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引起小学数学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重视,科学分组,引导学生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一、数学学科学习小组的初期建设
1.数学学习小组的班级初期建设。数学学习小组的班级建设,应是在班级小组建设的基础之上开展的。具体是指,在班主任对每个小组分组,确定班级口号、小组名称、组号、组会、组歌等小组文化的基础上,数学教师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班级的学习小组就数学学习进行培训。即让学生明确在高效课堂的前提下,要学好高中数学该如何做,学习小组应如何做,具体方面则涉及课本的预习、导学案的使用、课堂的展示点评、质疑等。而且要使学生明确学习小组是一个整体,要多问、多听、多讲,改变学生长期以来只听老师讲、只问老师的做法。要让学生明确:不仅要听老师讲,还要听同学讲,听展示、点评的同学讲,并告诉他们听讲的重点;不但要问老师,还要问同学,问组长,问课代表。总之,就是要学生充分明白学习小组的作用和在高效课堂下的具体学习要求。
2.数学小组长的初期建设。数学小组长的任命可由班主任直接任命,也可由代课教师任命自身学科的小组长。原则上应以入学时的数学成绩和责任意识为主要标准。在小组长任命之后,应及时对小组长进行培训。首先让小组长明白各自在组内的地位与作用,明确在高效课堂初期小组合作探究、点评和质疑的开展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如何做,怎样说,怎样评,怎样总结。其次,要给予小组长一些特殊的职权,让他们感受到所在职位给他带来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具体做法是老师提前为各小组长就导学案问题进行答疑。一方面方便他们就自身学习的问题和老师进行面对面交流,另一方面可通过小组长帮助小组成员解决一些基本的、容易的问题。在锻炼了小组长的同时,也帮助了同学。
二、小组内部,要细化分工,职责具体
首先,要选一名得力的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所以组长一定要由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组长固然有任务、有责任,其他成员也不能闲着,各人应分担具体的任务。比如每个小组除一个组长外,还可以设立各个学科组长,学科组长根据自己的意愿或老师的挑选担任。每科板书、展示时轮流主持,检查预习、质疑点评时每个环节限定个人发言的次数。这样不仅能避免每次都是那几个人,还可以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管理小组的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感觉到“我很重要”,为小组建设贡献力量。
三、加强分组工作的科学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最先要做的工作是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过于追求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没有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使得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成效不高。秧田式的分组法是小学数学教师经常利用的分组方法,教师利用座位之便对学生进行分组,使得学生在自主性与积极性方面受到打击。无论进行什么样的小组活动,学生只能与同桌或者相邻的学生进行合作,这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在进行分组工作之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最好确保每一个小组内有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使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分享学习方法,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在进行“统计”的学习之时,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分组,使学生共同完成统计图的绘制。在进行分组之时,教师要保证每一个小组内有一个头脑灵活的学生,有一个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从而为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保证。只有提高分组工作的科学性,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正常开展,保证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得到提高。
四、加强小组分工的合理性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每一名学生都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自己的学习能力范围之内,帮助小组成员解决数学知识学习与探索中的问题。一些教师只关注将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没有对学生的分工进行合理引导,这就使得许多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只能停留在表面之下,看起来学生都在积极进行活动,其实得不到有效的学习成果。教师在保证小组成员构成科学性之后,要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配。只有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得到与其学习能力相符合的学习任务,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提高。在一个小组中,要有一个领导者,组织学生开始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热情,还要一个人负责记录小组的学习成果,一人进行总结。在各自的任务基础之上,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要积极进行思考,为小组任务的完成贡献力量。
五、小组评价要公平、公正、多元化
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上在小组中的表现进行深入了解和仔细观察,对合作较好的小组、积极参与学习的成员及时评价、表扬和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以往课堂评价教师是权威,而且多是评价单一,负面评价较多,多数学生难以找到自信。在高效课堂中,学生是“太阳”,教师要绕着“太阳”转,课堂上主要看学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评价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还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内的评价和小组间的评价。评价主体更多元化,学生的评价从某种程度上更贴近学生,学生更看重能得到同龄人的评价。这种多元评价正在成为学生自主成长的催化剂。高效课堂上既有课堂即时性、激励性评价,三言两语即可,又有专题评论,即针对某一点点评,长短不拘,从预习、板书、展示、质疑、检测等方面及时给予过程性评价,还可对日常行为进行评价,综合评价评选出优秀团队和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