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砚上,我很自私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ndrz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言“情必近于痴而始真”,恣意享受制砚的过程是让我愉悦的。
  本人出生在徽州。父亲自小喜丹青、文学、诗词、音乐,早年求学绘画,因故退学,理想破灭,失意一生。
  至于我,因家境原因16岁初中毕业后就进工厂打工,1998年经父亲友人介绍随王伯之子王耀学制砚,遂与砚结缘。
  临行,父亲赋《采桑子》赠之:“吾曾心醉丹青画,少小离家。秋月春花,大道未成徒自嗟。而今汝去为雕匠,却为粮麻。艺海无涯,勤奋钻研结硕瓜。”
  岁月流逝,造砚至今15年有余。
  砚雕自清代以后便式微,建国恢复生产后都是民间艺人自发性的制作,一代人对传统毫无了解,传承严重脱节。
  造砚初,随启蒙老师王耀先生打下了技术层面的技能,后遇懒壶先生,我才明白造砚需遵古法。当然,不是说古都是好,古渣滓也不少,要懂鉴赏,才能得精髓,造砚能得法,所需具备的能力不仅仅是工艺层面的技术,更主要的是自身的美学修养,在眼明之外,自是造化功了。
  造砚首先是相石。去体会一块石头在纹理与色调上传达出来的气息与境界,再构思题材,自然而为。
  砚是造型艺术。砚有骨,是形体、落潮、曲线、比例,需用点、线、面、光影的关系去表达;砚有神,是气韵、是品格,需具有审美的能力。
  学造砚,需取法适当,要得法,必须要有实物在手临摹学习。在与古砚的交流中体会砚的精、气、神,从形式到语言的积累中追寻自己的气质所向。临摹只是起点,要能学而思,思而变,要得法复弃之,再得法外法。古人的创作思想亦源于此,在自然中体会每一件事物的微妙之处,自由地对接古今。
  收藏古砚,我注重古人制作上的精到,材质不佳等因素都可忽略不计。多年来,从把玩古砚到喜欢上一切具有艺术性的古物,从中学习,享受古物文化魅力的同时亦丰富了人生。
  如今我每天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何其幸甚。古人言“情必近于痴而始真”,恣意享受制砚的过程是让我愉悦的。在造砚上,我很自私,只造自己心里想的,不会考虑大众的需求。一个安静的空间,做一个自由人是我的所愿。
其他文献
对本厂汽轮机调速系统的组成进行了概述,对调速系统日常维护中控制油油质产生劣化的几种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相对应的维护处理方法,并作了相关指标归纳。对控制油系统在运
当传统中国画走出高阁,以生活物品为载体,借助时尚的表现手法,从艺术品变为消费品,告别艺术家的“自娱自乐”,朝着产业化和品牌化的模式过渡。许多艺术从业者,在新的商业模式中,逐渐
时事报道对地市报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首先是由于时事报道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决定的。时事报道传播国内外新闻,具有重大性、广泛性、显著性和普遍性,有了它,能够增强报纸
随着5G标准冻结,商用部署提上议程,5G需求中所描绘的未来美好的全社会信息化生活正在从畅想变得触手可及。作为连接万物,赋能业务的社会化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环节,移动核心网
民艺动人。一件件精美的作品、一把把老旧的工具、一双双沧桑的糙手,都在述说无尽的故事,我们不断感叹手艺人的今生,却从未关注过将这些手艺人推向前台的幕后人员。他们或是摄影师、画家、记者、导演……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历经千辛万苦,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记录着与民艺有关的人和物。在此,我们称之为民艺记录师。  《说文解字》:师者,授知、解惑,榜样,众多。  民艺记录师,民艺背后的榜样。
期刊
除了书画中人,宣纸似乎成为常人眼中古老的文化符号,它逃离不了所有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命运,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远,从业人员处境窘迫、企业作坊生存堪忧,与它本身具有的美着实不符。就像所有的童话故事里,危难时刻总有英雄人物出现一样,2009年,43岁的胡文军从安徽泾县经济委员会加入中国宣纸集团公司,用短短4年时间为宣纸打开一片灿烂的天空。“中国工艺美术行业2012年度典型人物”给了他这样的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