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信息化教学模式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和创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443191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学校教学实践中基本已实现了课堂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交叉融合,从而给课堂教学带来一股新鲜风气。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格局流于枯燥无味,无法彻底发掘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引入,能够打破沉闷教学局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语文创新思维。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小学语文;创新
  一、 引言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要訓练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不但具有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感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受到熏陶,并且还能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一目标对学生在基础知识积淀、情感感悟、情感熏陶以及创造性思维方面都提出明确的要求。基于这一目标,仅靠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做到,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感,灵活运用语文知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及探究意识的养成?在互联网逐步普及的今天,信息化的广博及多样,给小学语文教学指出了一条新路。
  二、 小学语文课堂应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优势
  小学语文是学生认知世界,培养情感的重要途径,受制于小学语文课程属性特点,传统的黑板、粉笔、阅读、背诵为主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削弱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渐有枯燥感,另一方面也难以打开学生思维视野,容易使学生学习拘囿一隅,无法全面进步。而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运用,摈弃了传统的讲解授课模式,展现了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宝库,犹如一本开放性的全球的百科全书,为教育者提供巨大的教学资源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能针对不同课型、不同授课内容因材施教,可以针对性使用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实现语文文本、素材内容、图片动画、音视频资源的多重整合,赋予小学语文课堂充足的感染力及表现力。再加上信息化教学技术独特的延展性,时空限制较少,现已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乐于接受的新型教学模式。下面结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究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创新要点。
  三、 当前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暴露的主要问题
  小学语文在素质教育框架下,现已实现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改变,传统教学手段弊端已被正视和改进,教师开始更多地寻求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结合。但在这一过程中,依然显露出某些问题及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环境得到普遍改善,小学语文课堂大多都已具备信息化设备及资源,为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但具体聚焦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过程,呈现出两个极端问题:一是存在信息化教学设备以摆设为主的问题,课堂教学依然局限在传统的教师主导下的板书教学范围内,迫不得已或填充课时时才选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导致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形式大于内容;二是小学课堂大量使用信息化,渐成泛滥之势,导致教学课堂过于依赖多媒体,忽略了课本,信息技术手段喧宾夺主,起不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大量充斥课堂,教学方向本末倒置。
  第二,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实施步骤存在单一重复问题,多数教师通常按照按图索骥,亦步亦趋的信息化教学方式,不顾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及兴趣点,盲目套用名师课件,自身参与课件制作及多媒体信息选取的时间极为有限,由此会极大限制其在应用信息化教学方案时的针对性,导致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千篇一律而无亮点,学生的语文思维得不到全面启发及训练。特别是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PPT及多媒体形式更新速率极快,但一些小学语文老师还停留在简单的PPT讲解上,做不到与时俱进。
  第三,小学语文教师层面上,教师的信息化理念仍有所欠缺,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过程缺乏精准有效的教学设计。小学语文课程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套默认的教学流程及步骤,在教学理念框架内,信息化教学方式属于后添加内容,课堂内留给信息化展示及学习的课时占比较低,信息化教学设备往往处于闲置化及低利用率状态。受此影响,学生对课程信息化教学应用的时段及内容有了大体判断及认知,无法真正提起信息化教学及探讨的积极性。例如,有的小学语文教师感觉到信息化教学设备及手段操作繁杂,在课堂中刻意压缩信息化教学时间,背后反映出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在信息化教学操作实践中加以培训。
  四、 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创新
  (一)导入信息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内在动机
  小学生天性活泼,学习注意力较为短暂,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有意注意力只能维持在10~15分钟,进入中高年级,有意注意力持续时间相对增加,这是孩子生理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如果采用你问我答,或者读读写写这样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更难以激发起内在学习动机。而信息化教学情境则带有极强的现场感,通过图片及视频图像,可以将学生置于动静结合、音画兼备、色彩缤纷的学习场景,在吸引其注意力的同时,唤起学习兴趣。所谓兴趣即为最好的老师,兴趣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小学生对语文学习内容有了兴趣,后续的情感才能调动,学习过程才能有趣而快乐。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主题为“壮丽山河”:《黄山奇石》描述通过描写几处有特点的奇异景象,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日月潭》展现了日月潭从清晨到中午瑰丽的景色;《葡萄沟》介绍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生产葡萄的好地方。课前我调查学情,了解到班级里几乎没有学生到这些风景名胜旅游过,如何使学生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祖国壮丽的山河,真切感受到景物的美妙之处呢?信息化教学在情境创设上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我精心从网络中寻找了介绍日月潭的风光片,下载了新疆民歌《葡萄沟》和精美的图片,学生在美妙的音乐欣赏中欣喜地走进“美丽的大自然”,在轻松和谐的情境中自然而然的融入到课堂学习氛围中,课文中生动精彩的语言深深吸引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学习热情更加昂然。尤其在学习“葡萄干的制作”——阴房这一独有的事物时,学生通过视频轻而易举就了解到阴房的独特设计,从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黄山奇石》这篇课文的教学上,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针对这句话,单纯从老师口中、书本插画上学生感受不深。此时,教师通过播放黄山景观视频,配合磅礴的音乐、生动的画面、真实的声音,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感受黄山奇石之美,调动语文学习兴趣,在身临其境中把握课文主旨,更快达成教学目标。
其他文献
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绩效考核与评价体系,是促进干部扬长避短,保持干部最佳绩效状态的有力保障。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转型期,党和国家对干部绩效考评的重视提到了新高度。胡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