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的梦工厂在北京奥运前夕推出《功夫熊猫》,对正在成为世界性潮流的中国热具升温作用,响起一片赞叹之声,被誉为东西文化整合的结晶。在国内放映时,熊猫的栖息地四川适逢大地震,该片亦一度成为泄愤对象,被指责为剽窃中国的国宝与国技,甚至有人说功夫熊猫的眼睛是绿色的、非本土化。
文化的生命在于不断被再生产,在不同环境、脉络、历史中再生,在这里并没有先天的框限,文化是人类遗产,把原属自然界的熊猫“国有化”才算荒谬。中国的歌曲“茉莉花”被谱入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变成主旋律之一,比以前更普世,也更不朽。有超乎领域先天上代表“邪恶”的绿色吗?此色对德国的绿党、台湾的绿营、爱尔兰共和军、伊斯兰的什叶派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东西。
《功夫熊猫》的许多概念和意象成语,并非出自中国大陆,其灵感来自战后香港的武侠风,乃传统武侠想象在战后殖民地香港的再生,也是在现代环境底下的变奏,而功夫热则由李小龙传到美国。美国导演塔伦蒂诺的《杀死比尔》(2003-2004)就是好莱坞对1970年代香港功夫片刻意的致敬,香港电影在很大程度上模仿好莱坞,因此这是反馈,也是互馈。
很难想象,如无战后香港武侠风之推广,《功夫熊猫》里会出现五禽拳法的组合(虎、猴、蛇、白鹤、螳螂)。没有成龙和周星驰的武打与搞笑混合文类,片中会出现师傅用在碗中抢夹馒头的方式训练熊猫阿宝的武功吗?也正是这个香港渊源,使得五大弟子和阿宝称呼“师傅”时,英文对白里保留了广东话发音。
历史渊源谈过了,全球化的普世理想也提倡了,该轮到聆听片中流露的当代美国文化的一些弦外之音。《功夫熊猫》与《发胶明星梦》(2007)及《史瑞克》系列(2001-2007)属于同一时代。在《美国人的“史瑞克症候群”》一文(2008年7月21日总126期)中,我已指出目前美国有一股风潮,力图把美与丑、保持身材与身材变形、赢家与输家的价值颠倒,它是当代美国肥胖者的平权运动,此族群目前占人口大多数。
如果把《功夫熊猫》孤立来看,这个论断有点“扯”,因为它是动画片,不宜过分认真。熊猫变成英雄,不一定因为它很胖,也可能因为很“宝”,只是它如果不胖又何来“很宝”?同为动画的《史瑞克》如果也是孤立现象,纵使传达了上述平权讯息,亦会被视作偶然。由于同代的《发胶明星梦》在“政治上过于正确”,就把这个讯息给无限上纲了:把歧视身材变形者与对黑人的种族歧视混为一谈,还将饮食失控正当化。片中有一段鼓励放心大吃大喝的歌词,由黑胖妇唱出:“给我把大胡桃派送上来,在上面浇一点糖。甜心,不用害羞,也用勺子给我来一大坨涡状巧克力,不要太小气。我在变大,我给的爱也是大份的,无须致歉!我怎能不把最大的我给这个世界?我也不怕到处显示我的分量,一磅一磅又一磅,……人们说白人有权而苗条乃合时,一派胡言!因为,女士们,现在又流行大号了,而黑色就是美!”
开头师傅嫌熊猫阿宝非可造之才,不肯纳为徒弟,后来发现他最大的动力就是吃,遂因材施教,用和他抢食的方式训练成盖世武功。电影尤其是动画的世界是虚拟的,连万有引力定律都可推翻,但现实生活里饮食失控症并不好笑,它危害健康。电影里鼓励放心大吃大喝,乃压抑者的心理补偿。在现实世界里,身材变形者多被人取笑。在今年的英国片《杀手没有假期》(In Bruges)里,有父母女都是胖子的一家人,到比利时古镇游览,请教闲坐在木条椅上的游客是否值得到中古的高塔顶上去看看,答案是你们几头大象如何上得去,结果引起打架,事后他的伙伴问发生什么事,他回答:“美国人嘛!”
胖子有免受讥笑的权利,宽容与己不同者也是文明的进步,在这方面,美国确实遥遥领先。勇于自责的东亚人士常把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内化,使自信心更形低落。美国人提倡抗拒别人的观点强加于己身,但为了讨好身材变形者,却怂恿他们不抗拒本能,甚至变成勇于责人。美国曾有肥胖者告快餐店歧视,说后者设计的座位他挤不进去。问题在于:美国不论如何提倡平权,有些权是平不了的,公然歧视妇女与黑人会吃不了兜着走,但歧视老人却无妨。广告美学都在崇尚苗条,瘦身是百亿美元产业,把肥胖者与遭歧视的黑人等同也说不通。
阿宝被封为神龙大侠,受赐神龙宝卷,打开来是白纸一张,反映出他的面孔而已,使他悟到功夫的终极境界是对自己有信心。一纸空白有点禅味,灵感来自慧能的“本来无一物”,背后的讯息却是美国式的大树特树“自我”。但果真有那么大文化差异吗?慧能也用论“无”夺得南禅掌门人的权位。
《功夫熊猫》里与当前美国最攸关的命题反而在表面上至为中国化:对父子感情的强调!居美人类学家许琅光认为美国文化的主轴是夫妇关系,中国文化的才是父子关系。《功夫熊猫》刻画父子之情,基本上无关乎中国式天伦,而是新千年以来美国大众文化对上世纪末女权者“杀父”与“杀夫”浪潮逆反的一例。举其荦荦大者,最近期的计有:电视连续剧《迷失》(2004至今)、《超人再起》(2006)、《当幸福来敲门》(2006)、《博物馆惊魂夜》(2006)、《反恐24小时第5、6季》(2006-2007)、《蜘蛛侠3》(2007)、《我是传奇》(2007)、《喋血犹马镇》(2007)、《神鬼传奇3》(2008)、《印第安纳琼斯与水晶骷髅王国》(2008)等。
文化的生命在于不断被再生产,在不同环境、脉络、历史中再生,在这里并没有先天的框限,文化是人类遗产,把原属自然界的熊猫“国有化”才算荒谬。中国的歌曲“茉莉花”被谱入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变成主旋律之一,比以前更普世,也更不朽。有超乎领域先天上代表“邪恶”的绿色吗?此色对德国的绿党、台湾的绿营、爱尔兰共和军、伊斯兰的什叶派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东西。
《功夫熊猫》的许多概念和意象成语,并非出自中国大陆,其灵感来自战后香港的武侠风,乃传统武侠想象在战后殖民地香港的再生,也是在现代环境底下的变奏,而功夫热则由李小龙传到美国。美国导演塔伦蒂诺的《杀死比尔》(2003-2004)就是好莱坞对1970年代香港功夫片刻意的致敬,香港电影在很大程度上模仿好莱坞,因此这是反馈,也是互馈。
很难想象,如无战后香港武侠风之推广,《功夫熊猫》里会出现五禽拳法的组合(虎、猴、蛇、白鹤、螳螂)。没有成龙和周星驰的武打与搞笑混合文类,片中会出现师傅用在碗中抢夹馒头的方式训练熊猫阿宝的武功吗?也正是这个香港渊源,使得五大弟子和阿宝称呼“师傅”时,英文对白里保留了广东话发音。
历史渊源谈过了,全球化的普世理想也提倡了,该轮到聆听片中流露的当代美国文化的一些弦外之音。《功夫熊猫》与《发胶明星梦》(2007)及《史瑞克》系列(2001-2007)属于同一时代。在《美国人的“史瑞克症候群”》一文(2008年7月21日总126期)中,我已指出目前美国有一股风潮,力图把美与丑、保持身材与身材变形、赢家与输家的价值颠倒,它是当代美国肥胖者的平权运动,此族群目前占人口大多数。
如果把《功夫熊猫》孤立来看,这个论断有点“扯”,因为它是动画片,不宜过分认真。熊猫变成英雄,不一定因为它很胖,也可能因为很“宝”,只是它如果不胖又何来“很宝”?同为动画的《史瑞克》如果也是孤立现象,纵使传达了上述平权讯息,亦会被视作偶然。由于同代的《发胶明星梦》在“政治上过于正确”,就把这个讯息给无限上纲了:把歧视身材变形者与对黑人的种族歧视混为一谈,还将饮食失控正当化。片中有一段鼓励放心大吃大喝的歌词,由黑胖妇唱出:“给我把大胡桃派送上来,在上面浇一点糖。甜心,不用害羞,也用勺子给我来一大坨涡状巧克力,不要太小气。我在变大,我给的爱也是大份的,无须致歉!我怎能不把最大的我给这个世界?我也不怕到处显示我的分量,一磅一磅又一磅,……人们说白人有权而苗条乃合时,一派胡言!因为,女士们,现在又流行大号了,而黑色就是美!”
开头师傅嫌熊猫阿宝非可造之才,不肯纳为徒弟,后来发现他最大的动力就是吃,遂因材施教,用和他抢食的方式训练成盖世武功。电影尤其是动画的世界是虚拟的,连万有引力定律都可推翻,但现实生活里饮食失控症并不好笑,它危害健康。电影里鼓励放心大吃大喝,乃压抑者的心理补偿。在现实世界里,身材变形者多被人取笑。在今年的英国片《杀手没有假期》(In Bruges)里,有父母女都是胖子的一家人,到比利时古镇游览,请教闲坐在木条椅上的游客是否值得到中古的高塔顶上去看看,答案是你们几头大象如何上得去,结果引起打架,事后他的伙伴问发生什么事,他回答:“美国人嘛!”
胖子有免受讥笑的权利,宽容与己不同者也是文明的进步,在这方面,美国确实遥遥领先。勇于自责的东亚人士常把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内化,使自信心更形低落。美国人提倡抗拒别人的观点强加于己身,但为了讨好身材变形者,却怂恿他们不抗拒本能,甚至变成勇于责人。美国曾有肥胖者告快餐店歧视,说后者设计的座位他挤不进去。问题在于:美国不论如何提倡平权,有些权是平不了的,公然歧视妇女与黑人会吃不了兜着走,但歧视老人却无妨。广告美学都在崇尚苗条,瘦身是百亿美元产业,把肥胖者与遭歧视的黑人等同也说不通。
阿宝被封为神龙大侠,受赐神龙宝卷,打开来是白纸一张,反映出他的面孔而已,使他悟到功夫的终极境界是对自己有信心。一纸空白有点禅味,灵感来自慧能的“本来无一物”,背后的讯息却是美国式的大树特树“自我”。但果真有那么大文化差异吗?慧能也用论“无”夺得南禅掌门人的权位。
《功夫熊猫》里与当前美国最攸关的命题反而在表面上至为中国化:对父子感情的强调!居美人类学家许琅光认为美国文化的主轴是夫妇关系,中国文化的才是父子关系。《功夫熊猫》刻画父子之情,基本上无关乎中国式天伦,而是新千年以来美国大众文化对上世纪末女权者“杀父”与“杀夫”浪潮逆反的一例。举其荦荦大者,最近期的计有:电视连续剧《迷失》(2004至今)、《超人再起》(2006)、《当幸福来敲门》(2006)、《博物馆惊魂夜》(2006)、《反恐24小时第5、6季》(2006-2007)、《蜘蛛侠3》(2007)、《我是传奇》(2007)、《喋血犹马镇》(2007)、《神鬼传奇3》(2008)、《印第安纳琼斯与水晶骷髅王国》(200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