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11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本文简称“农远”)“模式三”项目落户我校。此项工程旨在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缩小数字鸿沟,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在农村中小学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用信息化带动农村教育现代化,使农村享受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
经过三年的应用实践,笔者发现农远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首先,技术服务和硬件维修、更换难。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农远设备的供应商售后服务不理想,大部分远程教育设备的供应商未在县级以下地方设立售后服务点。在农远工程硬件建设结束后,预先的售后服务承诺很难完全落实。农村中小学校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设备数量大、覆盖面广,企业不能来学校服务,集成供应商互相推卸责任。学校的硬件设备出现故障时,无法及时得到解决。二是“农远”技术服务人员技术不过硬,或者一些农村学校没有技术人员,无法自己解决日常教学应用中碰到的一些问题,致使“农远”网络系统及硬件设备缺乏管理和维护。其次,“农远”设备正常运行的维护经费问题没有妥善的解决办法,这也制约着“农远”的深入开展。
笔者认为,通过培训培养一批项目校自己的“农远”技术服务人员,形成骨干团队,实现自需自给,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一、建设学校自己的技术服务团队成为当务之急
“农远”项目校专职的技术服务人员很缺乏,大多数所谓的技术人员是跨学科、跨专业的兼职教师,经过短期培训就匆匆走上技术服务岗位。在实际工作中,这些人员暴露了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教师技术上达不到要求,还要兼任其他的教学任务,加上“农远”管理又是一项探索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工作任务繁重而复杂。因此,学校有必要为“农远”培养一批技术服务骨干人员,解决远程教育接收和应用中的技术问题。同时,对学科教师进行培训,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整合、应用远教资源的能力,使教师掌握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让一部分热心于现代远程教育并有一定基础的教师先行一步,以利于以点带面,分层推进。这就要求先成长起来的技术服务人员发扬“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勤于学习,学之能用,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培训过程中,有关管理部门要创造“走出去”的机会,积极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各种培训,使技术服务人员能排除“农远”设备的常见故障,开阔眼界,扩展技能。技术服务人员应具备以下五种能力:独立管理远程教育网络设备的能力;组织开展教学和讨论的能力;组织课件和开发课件的能力;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加快办公自动化步伐的能力;对开展远程教育所取得的成效进行宣传的能力。
二、利用技术服务团队搞好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技能的培训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应用“农远”资源的能力。英特尔首席执行官贝瑞特博士说过:“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技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计算机没有神奇的魔法,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推进“农远”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对教师进行设备使用的培训,更重要的是教会教师应用三种模式上课。设备正常使用的消耗不可惜,可惜的是因为没有技术支持,设备根本就不能用,造成荒废。“农远”项目校要制订详细的教师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有步骤地对所有教师进行培训,切实发挥技术服务团队传、帮、带的作用,与其他教师一起学,一起用。
在培训方式上,采取技术骨干教师培训学科教师、培训和日常工作实践相结合等方式,通过传、帮、带,以点带面,对所有学科教师进行培训,让培训和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挥“农远”的最大效能。在培训内容上,要逐步将重心转移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上来。对学科教师的培训不仅要重视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还要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武装教师的头脑。只有教师认可和理解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内涵和意义,通过自我学习、校本教研、同伴互助,通过互相交流、互相观摩、自制课件等多种活动,才能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教师内在的积极性,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实践,主动适应信息环境下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有利于“农远”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中形成“想用、敢用、会用和争着用”的局面,最终达到人人都是技术骨干,人人都会运用的目标。
三、构建“三级”技术服务团队体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建立有效的“农远”技术服务体系是“农远”设备在教育教学中能否及时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在“农远”实施过程中,为方便、快捷地提供各种技术服务,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考虑就近地域的“农远”项目校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以实现技术人才和教学资源的优化和共享。这种校际间的相互协作可以解决人才不足、经验不足等问题。学校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发展,从局部到整体推进中国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具体措施是建立县、乡(镇)、校三级技术服务体系,保障“农远”正常运行。
1.构建“三级”服务体系。一是校级技术服务。基层项目校抽调技术骨干、有事业心和责任心的“农远”技术服务人员作为本校技术服务人员。校级技术服务人员负责校本培训和技术指导,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出现故障及时排除。做到对小故障及时处理,对难以处理的故障及时联系本乡(镇)中心小学技术服务人员解决。二是乡(镇)级技术服务。乡(镇)级技术服务人员应承担本乡(镇)所辖“农远”项目校的设备维护和技术指导工作,当日故障问题当日排除。做到小问题不出校、一般问题不出乡(镇)。若技术难度大或故障无法判断,可将故障问题及时上报县技术服务部门。三是县级技术服务。县级成立技术服务站,负责“农远”设备维护、维修及技术指导工作。县级技术服务重点解决乡(镇)、校无法排除的技术故障,并开展县级技术培训工作。
2.设立技术服务热线、技术交流QQ群等,建立故障长效报修机制,以方便乡(镇)中心校技术服务人员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县级技术服务部门。县级技术服务部门根据报修的问题情况,拟定维修方案。采取学校统一送修、督促厂家上门服务等形式为基层项目校及时解决疑难问题。
3.坚持“就近解决、划片维护”原则,服务基层项目校。在服务过程中,技术故障的排除采取“就近解决”的方式,这样既解决了售后不响应或路远无法及时到达的不便,也解决了学校无技术人员的烦恼,缩短了技术服务的响应时间,提高了“农远”设备使用效率,同时,培养壮大了骨干技术教师队伍,还能带动项目校之间整体技术服务水平的提高。
4.技术服务队伍定期集中、汇集某段时间发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技术攻关。“三级”技术服务团队的搭建整合了技术力量,围绕“农远”的应用任务,集成技术人员的自身技术优势,合力攻关“农远”应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形成一整套成型的简捷实用的技术方法。把这种方法在教师当中进行全面推广,从而扫清“农远”应用方面的障碍,提升应用效率。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农远工程恰如春风,为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我们应紧紧抓住“农远”这一机遇,充分发挥农远工程的效益,确保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为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快农村信息化步伐、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河北沧州沧县实验学校)
经过三年的应用实践,笔者发现农远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首先,技术服务和硬件维修、更换难。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农远设备的供应商售后服务不理想,大部分远程教育设备的供应商未在县级以下地方设立售后服务点。在农远工程硬件建设结束后,预先的售后服务承诺很难完全落实。农村中小学校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设备数量大、覆盖面广,企业不能来学校服务,集成供应商互相推卸责任。学校的硬件设备出现故障时,无法及时得到解决。二是“农远”技术服务人员技术不过硬,或者一些农村学校没有技术人员,无法自己解决日常教学应用中碰到的一些问题,致使“农远”网络系统及硬件设备缺乏管理和维护。其次,“农远”设备正常运行的维护经费问题没有妥善的解决办法,这也制约着“农远”的深入开展。
笔者认为,通过培训培养一批项目校自己的“农远”技术服务人员,形成骨干团队,实现自需自给,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一、建设学校自己的技术服务团队成为当务之急
“农远”项目校专职的技术服务人员很缺乏,大多数所谓的技术人员是跨学科、跨专业的兼职教师,经过短期培训就匆匆走上技术服务岗位。在实际工作中,这些人员暴露了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教师技术上达不到要求,还要兼任其他的教学任务,加上“农远”管理又是一项探索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工作任务繁重而复杂。因此,学校有必要为“农远”培养一批技术服务骨干人员,解决远程教育接收和应用中的技术问题。同时,对学科教师进行培训,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整合、应用远教资源的能力,使教师掌握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让一部分热心于现代远程教育并有一定基础的教师先行一步,以利于以点带面,分层推进。这就要求先成长起来的技术服务人员发扬“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勤于学习,学之能用,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培训过程中,有关管理部门要创造“走出去”的机会,积极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各种培训,使技术服务人员能排除“农远”设备的常见故障,开阔眼界,扩展技能。技术服务人员应具备以下五种能力:独立管理远程教育网络设备的能力;组织开展教学和讨论的能力;组织课件和开发课件的能力;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加快办公自动化步伐的能力;对开展远程教育所取得的成效进行宣传的能力。
二、利用技术服务团队搞好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技能的培训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应用“农远”资源的能力。英特尔首席执行官贝瑞特博士说过:“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技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计算机没有神奇的魔法,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推进“农远”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对教师进行设备使用的培训,更重要的是教会教师应用三种模式上课。设备正常使用的消耗不可惜,可惜的是因为没有技术支持,设备根本就不能用,造成荒废。“农远”项目校要制订详细的教师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有步骤地对所有教师进行培训,切实发挥技术服务团队传、帮、带的作用,与其他教师一起学,一起用。
在培训方式上,采取技术骨干教师培训学科教师、培训和日常工作实践相结合等方式,通过传、帮、带,以点带面,对所有学科教师进行培训,让培训和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挥“农远”的最大效能。在培训内容上,要逐步将重心转移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上来。对学科教师的培训不仅要重视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还要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武装教师的头脑。只有教师认可和理解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内涵和意义,通过自我学习、校本教研、同伴互助,通过互相交流、互相观摩、自制课件等多种活动,才能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教师内在的积极性,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实践,主动适应信息环境下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有利于“农远”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中形成“想用、敢用、会用和争着用”的局面,最终达到人人都是技术骨干,人人都会运用的目标。
三、构建“三级”技术服务团队体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建立有效的“农远”技术服务体系是“农远”设备在教育教学中能否及时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在“农远”实施过程中,为方便、快捷地提供各种技术服务,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考虑就近地域的“农远”项目校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以实现技术人才和教学资源的优化和共享。这种校际间的相互协作可以解决人才不足、经验不足等问题。学校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发展,从局部到整体推进中国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具体措施是建立县、乡(镇)、校三级技术服务体系,保障“农远”正常运行。
1.构建“三级”服务体系。一是校级技术服务。基层项目校抽调技术骨干、有事业心和责任心的“农远”技术服务人员作为本校技术服务人员。校级技术服务人员负责校本培训和技术指导,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出现故障及时排除。做到对小故障及时处理,对难以处理的故障及时联系本乡(镇)中心小学技术服务人员解决。二是乡(镇)级技术服务。乡(镇)级技术服务人员应承担本乡(镇)所辖“农远”项目校的设备维护和技术指导工作,当日故障问题当日排除。做到小问题不出校、一般问题不出乡(镇)。若技术难度大或故障无法判断,可将故障问题及时上报县技术服务部门。三是县级技术服务。县级成立技术服务站,负责“农远”设备维护、维修及技术指导工作。县级技术服务重点解决乡(镇)、校无法排除的技术故障,并开展县级技术培训工作。
2.设立技术服务热线、技术交流QQ群等,建立故障长效报修机制,以方便乡(镇)中心校技术服务人员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县级技术服务部门。县级技术服务部门根据报修的问题情况,拟定维修方案。采取学校统一送修、督促厂家上门服务等形式为基层项目校及时解决疑难问题。
3.坚持“就近解决、划片维护”原则,服务基层项目校。在服务过程中,技术故障的排除采取“就近解决”的方式,这样既解决了售后不响应或路远无法及时到达的不便,也解决了学校无技术人员的烦恼,缩短了技术服务的响应时间,提高了“农远”设备使用效率,同时,培养壮大了骨干技术教师队伍,还能带动项目校之间整体技术服务水平的提高。
4.技术服务队伍定期集中、汇集某段时间发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技术攻关。“三级”技术服务团队的搭建整合了技术力量,围绕“农远”的应用任务,集成技术人员的自身技术优势,合力攻关“农远”应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形成一整套成型的简捷实用的技术方法。把这种方法在教师当中进行全面推广,从而扫清“农远”应用方面的障碍,提升应用效率。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农远工程恰如春风,为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我们应紧紧抓住“农远”这一机遇,充分发挥农远工程的效益,确保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为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快农村信息化步伐、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河北沧州沧县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