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多渠道引领学生全面发展,不仅使学生可以学习掌握教学内容,还要求学生价值观正确、思想先进、能力突出,可以运用所学内容深入生活解决具体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树立教改意识,通过教学改革优化配置新时代育人资源。本文通过探析小学教育中教学改革方略,以期提高小学阶段素质教育质量。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教育;改革
小学是培养学生素质奠基阶段,是开展素质教育起始时期,一方面要承上启下,另一方面要契合实际。立足小学教育探析教改方略具有如下价值:其一,总结小学教育经验,完善素质教育体系;其二,提升教师教育改革实力,端正育人态度,在教改中摸索新时代育人出路;其三,引领学生不断增强核心素养,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基于此,为提高小学素质教育质量,探析小学教育改革关键、难点及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教育改革关键
1.教育改革需具有生本性。小学教师需根据不同学年学生心理特点展开素质教育活动,例如小学院校可组织学生群体以学年为单位开展阅读活动,为学生推荐有意义的阅读文章,其中1—3年级学生以绘本阅读为主,4—5年级学生以教材推荐课外阅读内容为主,6年级学生以“小升初”衔接教育阶段所需阅读内容为主。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体悟文章内涵,提升文学修养,升华思想品格,继而落实小学素质教育改革目标。
2.教育改革需具有趣味性。小学是启蒙教育关键时期,教学行为需充满趣味性,旨在引导学生徜徉在知识海洋,主动汲取知识营养,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目标。基于此,小学教师应在教改工作中突出趣味因素,为吸引学生参加教学活动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进行“加减法”教学时可将若干玩具、糖果、铅笔等常见用品摆在讲桌上,通过物品代替抽象数字及运算符号,鼓励学生根据教师罗列算式排放物品,同时将糖果、铅笔等学具奖励给表现较好学生,树立学习榜样,调动学生实践自主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积极互动,在教育改革中培养学生数感、运算能力、逻辑推理等能力,使素质教育质量得以提高[1]。
3.教育改革需具有创新性。新颖教育方法可帮助教师输出育人内容,达成教改目标,例如教师在进行英语口语练习教学时可组织学生阅读英语绘本,用自己的话充实绘本内容,在绘本图片启发下调用发散思维体悟隐藏语境,使学生英语思维更为灵活,口语表达能力得以有效提升,助力英语教师完成素质教育任务,达到小学教育改革目的。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教育改革难点
1.教育改革渗透性差。部分小学教师按照教材内容及育人大纲遵循新课改标准进行教学实践,然而却忽视素质教育与生活及学生心理健康的紧密关联,使素质教育缺乏渗透性,削减教育改革成效。
2.教育改革科学性差。教育改革离不开教育思想转变、教学观念调整及教学方法革新,虽然践行“国培计划”,小学教育师资力量得以有效加强,但仍有教师育人思想老旧,教学观念发展滞后,教学方法革新能力欠佳,使素质教育质量随之降低,阻滞小学教育活动稳步发展。
3.教育改革系统性差。有些小学教育活动过于随意,虽然具有阶段性教育意义,但却无法从长远角度出发给予学生高效指引,无法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甚至浪费育人资源,不利于教育活动科学发展。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改需求赋予素质教育系统性,指引教师开展教育改革工作,确保育人目标明确,教育资源得以优化配置。
三、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教育改革措施
1.提高小学教育改革渗透性。为使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体育、德育、美育、智育、劳育缺一不可,小学需秉持教育融合发展理念,以提高教学改革质量为出发点,做好教学规划并赋予教育改革渗透性。例如,为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小学院校可营建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宣传氛围,鼓励班级以传统文化为主题设计板报;在课间利用广播读古诗文;将《三字经》、《论语》等国学经典设计为体操在大课间引导学生习练;在美术课上引导学生绘制国画、学习毛笔字;让民族歌舞走进音乐讲堂,使学生可以多渠道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在提高小学教育改革渗透性基础上加强传统文化育人能力,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实现素质教育目标[2]。
2.提高教育改革科学性。首先,教师应端正教育改革态度,在探寻育人出路时关注学生素质提升情况;其次,教师应转变教育思想,在立德树人、教研实践、以人为本等思想指引下探析教育改革立足点,从教材及学生本位出发开展教改活动;最后,教师应丰富教育手段,根据育人要求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为妥善输出教育内容铺平改革道路。例如,数学教师可践行生活教育思想,将应用题、简单方程、图形观察、认识时间、认识大数等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关联在一起,引导学生树立学习内容应用意识,形成数学思维,通过深入生活降低所学内容理解难度,在实践中检验其学习效果,继而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考、实践能力、逻辑推理等综合素质,使教改活动更加科学。
3.提高教育改革系统性。首先,小学院校需以突出本校育人特点,彰显育人文化为导向設立教育改革目标;其次,小学教师需根据该目标以渗透素质教育内涵为基础设定教改子目标,汇集教改力量完成小学阶段教育改革任务;最后,小学院校应设立教改评价标准,定性、定量评价各个学科及育人环节教育改革成果,为教师持续改良育人方式,科学开展教改活动指明方向。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使小学阶段教育改革质量得以提高,教师应赋予教改生本性、创新性、趣味性,将教育改革理念渗透在素质教育过程中,确保教学方法有效,教育观念先进,教学模式科学,同时提高教育改革系统性,使学生可以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云辉.浅谈素质教育与中小学体育改革[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16):137-138.
[2]方继红.素质教育背景下探究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语文课内外,2019(28):86.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教育;改革
小学是培养学生素质奠基阶段,是开展素质教育起始时期,一方面要承上启下,另一方面要契合实际。立足小学教育探析教改方略具有如下价值:其一,总结小学教育经验,完善素质教育体系;其二,提升教师教育改革实力,端正育人态度,在教改中摸索新时代育人出路;其三,引领学生不断增强核心素养,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基于此,为提高小学素质教育质量,探析小学教育改革关键、难点及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教育改革关键
1.教育改革需具有生本性。小学教师需根据不同学年学生心理特点展开素质教育活动,例如小学院校可组织学生群体以学年为单位开展阅读活动,为学生推荐有意义的阅读文章,其中1—3年级学生以绘本阅读为主,4—5年级学生以教材推荐课外阅读内容为主,6年级学生以“小升初”衔接教育阶段所需阅读内容为主。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体悟文章内涵,提升文学修养,升华思想品格,继而落实小学素质教育改革目标。
2.教育改革需具有趣味性。小学是启蒙教育关键时期,教学行为需充满趣味性,旨在引导学生徜徉在知识海洋,主动汲取知识营养,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目标。基于此,小学教师应在教改工作中突出趣味因素,为吸引学生参加教学活动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进行“加减法”教学时可将若干玩具、糖果、铅笔等常见用品摆在讲桌上,通过物品代替抽象数字及运算符号,鼓励学生根据教师罗列算式排放物品,同时将糖果、铅笔等学具奖励给表现较好学生,树立学习榜样,调动学生实践自主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积极互动,在教育改革中培养学生数感、运算能力、逻辑推理等能力,使素质教育质量得以提高[1]。
3.教育改革需具有创新性。新颖教育方法可帮助教师输出育人内容,达成教改目标,例如教师在进行英语口语练习教学时可组织学生阅读英语绘本,用自己的话充实绘本内容,在绘本图片启发下调用发散思维体悟隐藏语境,使学生英语思维更为灵活,口语表达能力得以有效提升,助力英语教师完成素质教育任务,达到小学教育改革目的。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教育改革难点
1.教育改革渗透性差。部分小学教师按照教材内容及育人大纲遵循新课改标准进行教学实践,然而却忽视素质教育与生活及学生心理健康的紧密关联,使素质教育缺乏渗透性,削减教育改革成效。
2.教育改革科学性差。教育改革离不开教育思想转变、教学观念调整及教学方法革新,虽然践行“国培计划”,小学教育师资力量得以有效加强,但仍有教师育人思想老旧,教学观念发展滞后,教学方法革新能力欠佳,使素质教育质量随之降低,阻滞小学教育活动稳步发展。
3.教育改革系统性差。有些小学教育活动过于随意,虽然具有阶段性教育意义,但却无法从长远角度出发给予学生高效指引,无法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甚至浪费育人资源,不利于教育活动科学发展。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改需求赋予素质教育系统性,指引教师开展教育改革工作,确保育人目标明确,教育资源得以优化配置。
三、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教育改革措施
1.提高小学教育改革渗透性。为使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体育、德育、美育、智育、劳育缺一不可,小学需秉持教育融合发展理念,以提高教学改革质量为出发点,做好教学规划并赋予教育改革渗透性。例如,为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小学院校可营建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宣传氛围,鼓励班级以传统文化为主题设计板报;在课间利用广播读古诗文;将《三字经》、《论语》等国学经典设计为体操在大课间引导学生习练;在美术课上引导学生绘制国画、学习毛笔字;让民族歌舞走进音乐讲堂,使学生可以多渠道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在提高小学教育改革渗透性基础上加强传统文化育人能力,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实现素质教育目标[2]。
2.提高教育改革科学性。首先,教师应端正教育改革态度,在探寻育人出路时关注学生素质提升情况;其次,教师应转变教育思想,在立德树人、教研实践、以人为本等思想指引下探析教育改革立足点,从教材及学生本位出发开展教改活动;最后,教师应丰富教育手段,根据育人要求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为妥善输出教育内容铺平改革道路。例如,数学教师可践行生活教育思想,将应用题、简单方程、图形观察、认识时间、认识大数等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关联在一起,引导学生树立学习内容应用意识,形成数学思维,通过深入生活降低所学内容理解难度,在实践中检验其学习效果,继而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考、实践能力、逻辑推理等综合素质,使教改活动更加科学。
3.提高教育改革系统性。首先,小学院校需以突出本校育人特点,彰显育人文化为导向設立教育改革目标;其次,小学教师需根据该目标以渗透素质教育内涵为基础设定教改子目标,汇集教改力量完成小学阶段教育改革任务;最后,小学院校应设立教改评价标准,定性、定量评价各个学科及育人环节教育改革成果,为教师持续改良育人方式,科学开展教改活动指明方向。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使小学阶段教育改革质量得以提高,教师应赋予教改生本性、创新性、趣味性,将教育改革理念渗透在素质教育过程中,确保教学方法有效,教育观念先进,教学模式科学,同时提高教育改革系统性,使学生可以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云辉.浅谈素质教育与中小学体育改革[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16):137-138.
[2]方继红.素质教育背景下探究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语文课内外,2019(2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