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科学反映上海市食品安全总体状况和趋势,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上海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由2011年的115家扩展到2012年的150家,食品供应主渠道覆盖面由2011年的75%提高到2012年的80%以上。每月对29大类食品700多项(含540项农药)污染物开展连续性监测。
2012年上海市对市售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食源性致病菌、食源性致病寄生虫和食源性病毒进行了风险监测。监测项目为700多个,监测项次数为255 047,将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分为I类、Ⅱ类和Ⅲ类食品。其中I类为市民每日消费或消费量大、风险较高的食品,每月监测;II类为市民经常消费或消费量中等、风险一般的食品,每季度监测;III类为市民消费量相对较低、风险较低的食品,每半年监测。
一、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
共监测6 646件食品,237 964项次,食品总体合格率为92.6%。
监测发现的主要问题:1.鸡鸭肉样品中检出禁用抗生素(喹乙醇代谢物和呋喃唑酮代谢物),猪肉及内脏中检出总磺胺不合格等;2.牛羊肉中检出“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3.水产品中硝基呋喃类药物代谢物、隐性孔雀石绿等渔药的检出率仍然较高;4.海产贝类中检出麻痹性贝类毒和腹泻型贝类毒素;5.蛋及蛋制品中检出总磺胺不合格,检出禁用兽药氯霉素;6.蔬菜和水果中检出禁用农药克百威和限用农药毒死蜱和多菌灵等,不合格样品中的农药残留总体上属微量水平;7.茶叶中检出禁用农药三氯杀螨醇、甲基异柳磷 、氟虫腈、灭多威等;8.油条制品中铝不合格率较高;9.部分学生盒饭能量、脂肪或蛋白质指标不达标;10.熟食卤味中亚硝酸盐、诱惑红等添加剂超标,不合格样品中的添加剂超标量总体上属微量水平;11.熟食卤味和盒饭(桶饭)等食品中检出指示菌超标,尤其在夏秋季节更为突出;12.部分即食食品和食品原料中检出食源性致病菌,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
二、食源性致病菌风险监测
检出食源性致病菌的食品包括:生禽畜肉(10.6%)、菜肴(8.1%)、熟制米面制品(4.7%)、非生食水产品(4.6%)、肉制品(4.1%)、生食动物性水产品(2.8%)、速冻米面制品(1.1%)和焙烤食品(0.4%)。
发现的主要问题:1.禽畜肉中检出沙门氏菌(6.1%),2.熟制米面制品中检出蜡样芽孢杆菌(5.4%),3.禽畜肉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5.1%),4.菜肴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4.8%)和单增李斯特菌(3.0%),5.肉制品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8%),6.非生食水产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2.6%),7.生食水产品中检出单增李斯特菌(1.3%)和副溶血性弧菌(0.7%)等。
在即食食品中检出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等食源性致病菌,说明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存在交叉污染或未烧熟煮透等情况,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在食品原料中检出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等食源性致病菌,主要是由于一些致病菌本身是在自然界中存在的。此外,也可能是由于禽畜肉在屠宰时受到了其肠道中的细菌污染。
三、食源性致病寄生虫监测
检出致病寄生虫的食品包括生食水产品(1.5%)、海水类水产品(35.0%)、淡水类水产品(14.3%)、猪肉及内脏(14.3%)和牛羊肉(14.3%)。
发现的主要问题:1.生食水产品(海水鱼)中检出异尖线虫Ш期幼虫(3.1%),2.黄鳝、泥鳅等淡水产品中检出棘头虫、棘颚口线虫Ш期幼虫等寄生虫(14.3%),3.海水类水产品中检出异尖线虫Ш期幼虫(35.0%),4.生畜肉中检出弓形虫(14.3%)。
四、食源性病毒风险监测
食品中病毒总体检出率为0%,与近年上海市市售食品中病毒监测结果相同。
针对风险监测中发现的问题,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时向相关监管部门提出风险管理建议,向社会发布风险预警或消费提示。对于风险监测中发现的高风险食品,通过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及时通报相关责任部门或食品企业。
2012年上海市对市售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食源性致病菌、食源性致病寄生虫和食源性病毒进行了风险监测。监测项目为700多个,监测项次数为255 047,将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分为I类、Ⅱ类和Ⅲ类食品。其中I类为市民每日消费或消费量大、风险较高的食品,每月监测;II类为市民经常消费或消费量中等、风险一般的食品,每季度监测;III类为市民消费量相对较低、风险较低的食品,每半年监测。
一、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
共监测6 646件食品,237 964项次,食品总体合格率为92.6%。
监测发现的主要问题:1.鸡鸭肉样品中检出禁用抗生素(喹乙醇代谢物和呋喃唑酮代谢物),猪肉及内脏中检出总磺胺不合格等;2.牛羊肉中检出“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3.水产品中硝基呋喃类药物代谢物、隐性孔雀石绿等渔药的检出率仍然较高;4.海产贝类中检出麻痹性贝类毒和腹泻型贝类毒素;5.蛋及蛋制品中检出总磺胺不合格,检出禁用兽药氯霉素;6.蔬菜和水果中检出禁用农药克百威和限用农药毒死蜱和多菌灵等,不合格样品中的农药残留总体上属微量水平;7.茶叶中检出禁用农药三氯杀螨醇、甲基异柳磷 、氟虫腈、灭多威等;8.油条制品中铝不合格率较高;9.部分学生盒饭能量、脂肪或蛋白质指标不达标;10.熟食卤味中亚硝酸盐、诱惑红等添加剂超标,不合格样品中的添加剂超标量总体上属微量水平;11.熟食卤味和盒饭(桶饭)等食品中检出指示菌超标,尤其在夏秋季节更为突出;12.部分即食食品和食品原料中检出食源性致病菌,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
二、食源性致病菌风险监测
检出食源性致病菌的食品包括:生禽畜肉(10.6%)、菜肴(8.1%)、熟制米面制品(4.7%)、非生食水产品(4.6%)、肉制品(4.1%)、生食动物性水产品(2.8%)、速冻米面制品(1.1%)和焙烤食品(0.4%)。
发现的主要问题:1.禽畜肉中检出沙门氏菌(6.1%),2.熟制米面制品中检出蜡样芽孢杆菌(5.4%),3.禽畜肉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5.1%),4.菜肴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4.8%)和单增李斯特菌(3.0%),5.肉制品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8%),6.非生食水产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2.6%),7.生食水产品中检出单增李斯特菌(1.3%)和副溶血性弧菌(0.7%)等。
在即食食品中检出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等食源性致病菌,说明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存在交叉污染或未烧熟煮透等情况,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在食品原料中检出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等食源性致病菌,主要是由于一些致病菌本身是在自然界中存在的。此外,也可能是由于禽畜肉在屠宰时受到了其肠道中的细菌污染。
三、食源性致病寄生虫监测
检出致病寄生虫的食品包括生食水产品(1.5%)、海水类水产品(35.0%)、淡水类水产品(14.3%)、猪肉及内脏(14.3%)和牛羊肉(14.3%)。
发现的主要问题:1.生食水产品(海水鱼)中检出异尖线虫Ш期幼虫(3.1%),2.黄鳝、泥鳅等淡水产品中检出棘头虫、棘颚口线虫Ш期幼虫等寄生虫(14.3%),3.海水类水产品中检出异尖线虫Ш期幼虫(35.0%),4.生畜肉中检出弓形虫(14.3%)。
四、食源性病毒风险监测
食品中病毒总体检出率为0%,与近年上海市市售食品中病毒监测结果相同。
针对风险监测中发现的问题,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时向相关监管部门提出风险管理建议,向社会发布风险预警或消费提示。对于风险监测中发现的高风险食品,通过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及时通报相关责任部门或食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