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1月,中国最热门的政治议题里,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还在升温。在这场攸关中国未来五年发展规划的全局性会议结束之后,“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报告会召开”“经济学部召开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研讨会”“中央宣讲团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报告会在榕召开”,等等,学习贯彻这次会议精神的研讨会、报告会在全国各地举行。
10月26至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研究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6至2020年的“十三五规划”,将是本届中央领导集体主持编制并完整实施的一个五年规划,将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更高发展阶段迈进的艰难跃升,将是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最后冲刺,也是跋涉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关键一步。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这个关键时期的关键规划,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布国内的大江南北,覆盖世界五大洲。自2015年以来,他五次外出调研、三次召开共计18位党委“一把手”座谈、出访七个国家,擘画“十三五”蓝图。
国内运筹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党的优良传统。毛主席早在1930年5月就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
2015年3月,在全国两会期间的一次团组讨论上,习近平对代表们说:“我正在集中思考‘十三五’规划。这是实现全面小康的规划,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规划。”
而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就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是社会发展的“推进器”和“压舱石”,没有经济建设的保障,社会的进步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这是2015年5月,习近平在浙江主持召开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人座谈会时的一番言论。习近平在座谈会上指出,坚持立足优势、趋利避害、积极作为,系统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他也强调,要清醒认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把难点和复杂性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各种风险想得更深入一些,把各方面情况考虑得更周全一些,搞好统筹兼顾。
“更充分、更深入、更周全,这样的表述体现出习近平多次强调的底线思维。往坏处做好准备,往好的方面努力,这样的思维方式将贯穿到‘十三五’的制度中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梳一梳、理一理,对将要面对的风险有更加充分地认识。”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说。
“十三五”规划的最大任务是全面小康,所有贫困人口脱贫是“十三五”规划的最艰巨任务。而扶贫问题也因此成为了习近平谋划“十三五”的关键问题之一,他反复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
6月份,在贵州考察期间,习近平专门主持召开涉及武陵山、乌蒙山、滇桂黔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座谈会。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十三五”是消灭贫困、拔出穷根的规划,是青山绿水、记住乡愁的规划,是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是发展自己、带动世界的规划,是拥抱小康、奔向复兴的规划。在那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提出了“四个切实”的具体要求,强调“切实做到精准扶贫”。
而实际上,早在2015年1月,习近平在云南昭通市考察时就强调:“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五六年时间了,时不我待。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绝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
“精准扶贫”一词成了整个2015年,习近平带动的十个热词之一。
除此,关于扶贫工作,还有两件事让他格外上心:
一是教育的事。在广西谈到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他说,要抓好贫困地区的教育工作,把更多教育的钱投往西部、投往老少边穷地区。“决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
二是干部的事。他十分注重扶贫到位和干部培养的结合,好干部、后备干部就是要放在艰苦的地方、困难的地方,去磨练、培养他们。习近平曾自称是“黄土地的儿子”,所以,他对哪儿才是培养干部最厚实的土壤,看得透彻。
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他强调,无论从东北地区来看,还是从全国发展来看,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
三天之后,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决定于今年10月在京召开十八届五中全会。习近平强调,“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人物、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
南开大学教授逄锦聚分析认为,经济新常态在“十三五”期间会依然持续,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的速度、结构调整的步伐要比“十二五”末期快,创新驱动的力度要比“十二五”末期大。适应经济新常态,“十三五”期间要牢牢把握经济新常态的变化趋势,因势利导,驾驭、引领经济新常态,促进经济新常态健康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着力创新驱动。
有分析人士称,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阐述的其对“十三五”的深入思考来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必将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方向、勾画蓝图。
世界布局
时间走到了2015年,世界经济已经高度融合,而中国经济也成为了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认为,“过去两年,全球经济增长约30%来自中国。”某种程度上,这印证了“中国一打喷嚏,全球经济也感冒”的流行语。“十三五”蓝图关乎世界经济的走向,“将左右世界经济能否复苏向前”。因此,“十三五”规划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对世界各国来说,中国“十三五”规划,是世界经济中一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高速列车,而中国,也将欢迎各国人民搭中国的便车。 据“学习中国”的大数据平台统计,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踏出国门17次,两次访问联合国,出席各种国际会议11次。习近平的外事足迹,给中国发展创造良好国际环境的同时,又谋划了“十三五”的世界布局。
“中国全国两会刚刚结束,对2015年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我们还将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相信在新的规划中我们会找到中欧合作的契合点和新机遇”。这是2015年3月16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时说。
2015年9月,西雅图这个位于美国西北一隅,被称为“翡翠之城”“雨城”的美丽城市,因为将成为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的第一站而备受关注。
9月22日,习近平在西雅图出席主题为“清洁能源与经济发展”的第三届中美省州长论坛并发表讲话。在提到中美双方要共同分享中美两国改革发展的政策利好时,他说:“中国正在制定‘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我们将着力实行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关于中美双方如何努力发掘地方优势互补的潜能时,习近平又指出:“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也是文明‘十三五’规划的一个重点方向……两国地方环保领域交流合作理应成为中美合力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两年来,中国政府“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沿线60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而今,已经走到了逐步收获的早期。在10月15日举行的亚洲政党丝绸之路专题会议上,习近平会见了外方的主要代表。他在会上指出,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中国将继续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贯彻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区域合作。而后,他又强调,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实现共同发展。
四天之后,习近平应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邀请,对英国进行为期五天的国事访问。这是十年来,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
抵英的第二天,10月20日,习近平在下榻的白金汉宫会见英国工党领袖科尔宾。他高度赞赏了英国工党在历史上为中英关系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并希望工党继续为推动中英关系发展贡献力量。他跟科尔宾谈及中英的经贸合作,并告诉对方,中国正在制定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相信中国的发展将为中英合作提供更多的机遇。
当地时间21日下午,习近平和英国首相卡梅伦共同出席在伦敦金融城举行的中英工商峰会并致辞。他就开拓中英合作新局面提出了四点建议,并指出:“中方欢迎来自英国的资金、技术、人才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十三五’规划、‘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愿继续向英国企业提供相关政策信息和良好投资环境。”
10月23日,习近平圆满结束对英国的国事访问,由曼彻斯特启程回国。
距此三天,镁光灯聚焦北京,十八届五中全会拉开帷幕。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系列前瞻文章中,有学者对习近平勾画出的“十三五”蓝图做了分析:“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深入研究是保持经济增长的举措和办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既是理念又是举措”——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想象一下,这样的图景将在之后的五年中得以实现,与每个中国人息息相关。如习近平所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十三五”蓝图之下,第一个“一百年目标”触手可及,第二个“一百年目标”正向我们走来,我们应做好一切准备,以饱满的激情、顽强的斗志去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0月26至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研究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6至2020年的“十三五规划”,将是本届中央领导集体主持编制并完整实施的一个五年规划,将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更高发展阶段迈进的艰难跃升,将是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最后冲刺,也是跋涉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关键一步。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这个关键时期的关键规划,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布国内的大江南北,覆盖世界五大洲。自2015年以来,他五次外出调研、三次召开共计18位党委“一把手”座谈、出访七个国家,擘画“十三五”蓝图。
国内运筹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党的优良传统。毛主席早在1930年5月就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
2015年3月,在全国两会期间的一次团组讨论上,习近平对代表们说:“我正在集中思考‘十三五’规划。这是实现全面小康的规划,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规划。”
而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就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是社会发展的“推进器”和“压舱石”,没有经济建设的保障,社会的进步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这是2015年5月,习近平在浙江主持召开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人座谈会时的一番言论。习近平在座谈会上指出,坚持立足优势、趋利避害、积极作为,系统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他也强调,要清醒认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把难点和复杂性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各种风险想得更深入一些,把各方面情况考虑得更周全一些,搞好统筹兼顾。
“更充分、更深入、更周全,这样的表述体现出习近平多次强调的底线思维。往坏处做好准备,往好的方面努力,这样的思维方式将贯穿到‘十三五’的制度中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梳一梳、理一理,对将要面对的风险有更加充分地认识。”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说。
“十三五”规划的最大任务是全面小康,所有贫困人口脱贫是“十三五”规划的最艰巨任务。而扶贫问题也因此成为了习近平谋划“十三五”的关键问题之一,他反复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
6月份,在贵州考察期间,习近平专门主持召开涉及武陵山、乌蒙山、滇桂黔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座谈会。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十三五”是消灭贫困、拔出穷根的规划,是青山绿水、记住乡愁的规划,是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是发展自己、带动世界的规划,是拥抱小康、奔向复兴的规划。在那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提出了“四个切实”的具体要求,强调“切实做到精准扶贫”。
而实际上,早在2015年1月,习近平在云南昭通市考察时就强调:“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五六年时间了,时不我待。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绝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
“精准扶贫”一词成了整个2015年,习近平带动的十个热词之一。
除此,关于扶贫工作,还有两件事让他格外上心:
一是教育的事。在广西谈到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他说,要抓好贫困地区的教育工作,把更多教育的钱投往西部、投往老少边穷地区。“决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
二是干部的事。他十分注重扶贫到位和干部培养的结合,好干部、后备干部就是要放在艰苦的地方、困难的地方,去磨练、培养他们。习近平曾自称是“黄土地的儿子”,所以,他对哪儿才是培养干部最厚实的土壤,看得透彻。
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他强调,无论从东北地区来看,还是从全国发展来看,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
三天之后,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决定于今年10月在京召开十八届五中全会。习近平强调,“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人物、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
南开大学教授逄锦聚分析认为,经济新常态在“十三五”期间会依然持续,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的速度、结构调整的步伐要比“十二五”末期快,创新驱动的力度要比“十二五”末期大。适应经济新常态,“十三五”期间要牢牢把握经济新常态的变化趋势,因势利导,驾驭、引领经济新常态,促进经济新常态健康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着力创新驱动。
有分析人士称,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阐述的其对“十三五”的深入思考来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必将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方向、勾画蓝图。
世界布局
时间走到了2015年,世界经济已经高度融合,而中国经济也成为了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认为,“过去两年,全球经济增长约30%来自中国。”某种程度上,这印证了“中国一打喷嚏,全球经济也感冒”的流行语。“十三五”蓝图关乎世界经济的走向,“将左右世界经济能否复苏向前”。因此,“十三五”规划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对世界各国来说,中国“十三五”规划,是世界经济中一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高速列车,而中国,也将欢迎各国人民搭中国的便车。 据“学习中国”的大数据平台统计,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踏出国门17次,两次访问联合国,出席各种国际会议11次。习近平的外事足迹,给中国发展创造良好国际环境的同时,又谋划了“十三五”的世界布局。
“中国全国两会刚刚结束,对2015年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我们还将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相信在新的规划中我们会找到中欧合作的契合点和新机遇”。这是2015年3月16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时说。
2015年9月,西雅图这个位于美国西北一隅,被称为“翡翠之城”“雨城”的美丽城市,因为将成为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的第一站而备受关注。
9月22日,习近平在西雅图出席主题为“清洁能源与经济发展”的第三届中美省州长论坛并发表讲话。在提到中美双方要共同分享中美两国改革发展的政策利好时,他说:“中国正在制定‘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我们将着力实行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关于中美双方如何努力发掘地方优势互补的潜能时,习近平又指出:“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也是文明‘十三五’规划的一个重点方向……两国地方环保领域交流合作理应成为中美合力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两年来,中国政府“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沿线60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而今,已经走到了逐步收获的早期。在10月15日举行的亚洲政党丝绸之路专题会议上,习近平会见了外方的主要代表。他在会上指出,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中国将继续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贯彻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区域合作。而后,他又强调,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实现共同发展。
四天之后,习近平应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邀请,对英国进行为期五天的国事访问。这是十年来,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
抵英的第二天,10月20日,习近平在下榻的白金汉宫会见英国工党领袖科尔宾。他高度赞赏了英国工党在历史上为中英关系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并希望工党继续为推动中英关系发展贡献力量。他跟科尔宾谈及中英的经贸合作,并告诉对方,中国正在制定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相信中国的发展将为中英合作提供更多的机遇。
当地时间21日下午,习近平和英国首相卡梅伦共同出席在伦敦金融城举行的中英工商峰会并致辞。他就开拓中英合作新局面提出了四点建议,并指出:“中方欢迎来自英国的资金、技术、人才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十三五’规划、‘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愿继续向英国企业提供相关政策信息和良好投资环境。”
10月23日,习近平圆满结束对英国的国事访问,由曼彻斯特启程回国。
距此三天,镁光灯聚焦北京,十八届五中全会拉开帷幕。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系列前瞻文章中,有学者对习近平勾画出的“十三五”蓝图做了分析:“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深入研究是保持经济增长的举措和办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既是理念又是举措”——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想象一下,这样的图景将在之后的五年中得以实现,与每个中国人息息相关。如习近平所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十三五”蓝图之下,第一个“一百年目标”触手可及,第二个“一百年目标”正向我们走来,我们应做好一切准备,以饱满的激情、顽强的斗志去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