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探索合成方法简单的近红外比率荧光探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高山榕树叶为碳源,乙醇、丙酮为提取剂,采用溶剂热法于200℃高压反应釜中反应10 h,一步合成具有近红外双发射荧光
【机 构】
:
岭南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861010,81873913),广东省教育厅项目(2019KTSCX091),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18JJA120061),岭南师范学院人才专项,稀土资源利用与发光材料研究创新团队(2017KCXTD022)资助项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索合成方法简单的近红外比率荧光探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高山榕树叶为碳源,乙醇、丙酮为提取剂,采用溶剂热法于200℃高压反应釜中反应10 h,一步合成具有近红外双发射荧光特性的碳量子点(CDs).透射电镜(TEM)表明合成的CDs分散性好、平均尺寸约为4.70 nm,晶格常数为0.32 nm.X射线衍射(XRD)结果显示该碳点在2θ=22°附近有一个较宽的衍射峰,表明该CDs为sp2杂化的无定形碳.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显示其含有氨基、羰基、醇羟基和甲基.荧光光谱表明,最大激发波长410 nm,最大发射波长为466 nm和676 nm.以硫酸奎宁做参比测得荧光量子产率为26.31%.实验还探讨了CDs的酸碱、光学、抗盐和金属离子的稳定性以及细胞成像效果.以上结果表明,该碳点具有原料廉价易得、制作简便、对酸碱稳定、抗光漂白性良好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光学成像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由于离子检测中荧光信号的单向变化经常受到光漂白、光散射、光源的不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识别系统的可靠性极大降低。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由稀土铽配位引导的纳米级复合材料(S,N-CQDs@GMP/Tb),实验在硫、氮双掺型碳量子点基础上组装了铽离子(Tb3+)和鸟苷单磷酸(GMP)。材料在305 nm的激发波长激发下,能呈现出稀土离子5D4→7FJ(J=6,5,4,3)4个跃迁信号和碳点自身蓝光发射
硝基苯酚被视作严重的污染物,特别是对硝基苯酚(4-NP)和邻硝基苯酚(2-NP),作为制药工业的重要原料,它们在水中溶解性好、稳定性强,会对环境中的水体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检测和监测水体中的4-NP和2-NP至关重要。利用水热法将巯基丁二酸作为碳源,制备出蓝色荧光碳点(MSA-CDs),在340 nm处激发,碳点在437 nm得到最佳发射,荧光量子产率为32%,荧光寿命为9.65 ns。在本研究中,蓝色荧光碳点可以作为荧光探针,对4-NP和2-NP有特殊的响应,使碳点的荧光强度发生明显的减弱,检测限分别
以大麦苗为碳源,采用一锅热解法成功获得碳点(CDs),并对其硼、氮及混合掺杂体系进行了研究。该类型碳点在水溶液中表现出很强的紫外光区宽带吸收,并产生独特的近紫外光和蓝光双发射光学特性;单掺硼及硼氮共掺的CDs粉体表现出良好的固体发光特性,在蓝光区具有较强激发并产生明亮的绿光发射。将这两种CDs作为荧光粉与蓝光GaN芯片结合,制作出LED器件,表现出良好的发光性能。通过K2SiF6∶Mn4+红粉的引入可得到高效、高显色性的白光LED。
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CQDs)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碳纳米材料,具有原材料来源广泛、制备简单、易操作、灵敏度高、发光性能优异和易可视化等优势,近年来在药物分析和生物小分子检测方面极具应用潜力。本文主要综述了CQDs作为荧光传感器在部分抗菌药物、抗炎药物、抗肿瘤药物、多种维生素以及一些药物小分子方面的分析应用,并对CQDs在药物分析方面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半导体量子点因其具有精准的尺寸调控、独特的光电特性、丰富的表面活性位点等优势,在光催化剂设计和机理研究中获得了广泛关注。与传统半导体量子点主要作为光吸收单元不同,新兴的碳点更是在增加光吸收、促进电荷分离和增加表面反应位点等光催化不同环节均展现出优异的应用潜力。然而,量子点光催化剂由于小尺寸带来电荷复合严重、易团聚、稳定性差等问题而限制了其光催化性能。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将零维(0D)量子点负载到超薄的二维(2D)纳米片上,形成0D/2D纳米复合材料,使量子点更加分散和稳定,且2D纳米材料促进的加速
为获得炉渣灰在<80μm、80~150μm、>150μm粒径区间的颗粒特征变化规律,通过激光衍射、SEM扫描电镜开展了炉渣灰颗粒的粒径分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炉渣灰易形成蜂窝状的多孔空间结构,导致其细小颗粒易堆积填充,形成粒径大小不一的团聚体,其中>150μm的颗粒团聚现象最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