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针刺;温针灸;腰椎间盘突出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69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33-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它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所表现的一种综合症。本病患者多伴发不同程度的腰腿痛,甚至还可出现活动功能受限,二便失禁及肌肉萎缩等症状,可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腰椎间盘突出症以L4-5、L5-S1发病率最高,约占95%。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达到缓解或治愈,笔者采用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9例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22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28岁。病程最短半月,最长20年。
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本组的诊断及病例纳入标准。①腰痛伴患侧下肢放射痛;②直腿抬高试验可为阳性;③腰椎脊突旁或脊突间压痛;④有不同程度的脊椎侧弯;⑤CT或MRI显示椎间盘突出。
13治疗方法
131取穴病变部位两侧的华佗夹脊穴,病变部位同侧的环跳、承扶、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昆仑。
132操作嘱患者俯卧或侧卧位,常规消毒后取035mm×50-75mm一次性无菌针进行针刺,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其中针刺环跳穴要使针感向下放射至脚底。取2-3cm长艾条插入针尾上点燃灸1壮,待艾条燃尽后,留针30min。3天治疗1次,5次一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疗效观察
141疗效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及疗效标准》[1]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标准进行评判。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以上,能恢复正常工作。显效: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减轻。
2治疗结果
39例患者经治疗后,治愈28例,显效9,无效2例。总有效率949%。
3病例介绍
患者女,28岁,2007年来诊,右侧腰腿疼痛半年,加重一周。直腿抬高试验左80、右40,加强试验阳性。CT检查示:L5S1、L4L5椎间盘突出。曾经药物治疗效果不显,久坐后易发,L4L5、L5S1脊突旁及右环跳穴有明显压痛,予针刺L4L5、L5S1夹脊、右侧环跳、殷门、阳陵、委中、昆仑等穴,并予艾灸,治疗2次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一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又巩固治疗一个疗程,腰腿痛症状体征完全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4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学“腰腿痛”、“痹症”范畴,多因机体感受风寒湿邪或跌仆闪挫而导致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则痛。中医治疗该病的原则为散寒除湿,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笔者采用的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针刺和艾灸并用的方法,其艾灸的热力可通过针体直接传入体内,使针和灸发挥协同作用,起到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功效。现代研究认为针刺病变腰椎节段夹脊穴可以调节植物神经的功能,从而调节了血管功能,改善了血液循环。《甲乙经》:腰胁相引痛急,髀筋痛,胫痛不可屈伸,痹不仁,环跳主之。委中主膝痛,腰痛不能举体,风痹,髀枢痛。再配承扶、阳陵泉、足三里、昆仑等足三阳经之穴,可起到振奋人体的阳经经气,达到扶正祛邪,通络止痛之功,加之温灸之法可加快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使炎症等代谢产物加速吸收,缓解痉挛,使坐骨神经痛患者的痛阈值升高[2],起到温经散寒止痛之效。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是将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完全回纳,而是通过改变椎间盘组织与受压神经根之间的相对位置,减轻病变组织对神经根的压迫,并松解局部粘连,消除局部炎症,从而缓解症状。研究发现,针刺可以促进人体的自身调节作用,减轻病变组织对血管、神经的压迫[3],配合灸疗可使受损的神经根及破坏的纤维环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从而使腰椎的功能状态得到改善[4],缓解神经压迫状态,从而促进患者腰腿痛等症状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及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陈美仁,王萍,成钢温针灸对坐骨神经痛患者痛阈值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5,25(12):813
[3]康建业,口锁堂针推结合治疗颈椎病110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2007,20(3):34-35
[4]梁镇宏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肌电图分析[J]新中医,1998,30(8):22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69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33-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它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所表现的一种综合症。本病患者多伴发不同程度的腰腿痛,甚至还可出现活动功能受限,二便失禁及肌肉萎缩等症状,可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腰椎间盘突出症以L4-5、L5-S1发病率最高,约占95%。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达到缓解或治愈,笔者采用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9例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22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28岁。病程最短半月,最长20年。
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本组的诊断及病例纳入标准。①腰痛伴患侧下肢放射痛;②直腿抬高试验可为阳性;③腰椎脊突旁或脊突间压痛;④有不同程度的脊椎侧弯;⑤CT或MRI显示椎间盘突出。
13治疗方法
131取穴病变部位两侧的华佗夹脊穴,病变部位同侧的环跳、承扶、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昆仑。
132操作嘱患者俯卧或侧卧位,常规消毒后取035mm×50-75mm一次性无菌针进行针刺,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其中针刺环跳穴要使针感向下放射至脚底。取2-3cm长艾条插入针尾上点燃灸1壮,待艾条燃尽后,留针30min。3天治疗1次,5次一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疗效观察
141疗效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及疗效标准》[1]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标准进行评判。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以上,能恢复正常工作。显效: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减轻。
2治疗结果
39例患者经治疗后,治愈28例,显效9,无效2例。总有效率949%。
3病例介绍
患者女,28岁,2007年来诊,右侧腰腿疼痛半年,加重一周。直腿抬高试验左80、右40,加强试验阳性。CT检查示:L5S1、L4L5椎间盘突出。曾经药物治疗效果不显,久坐后易发,L4L5、L5S1脊突旁及右环跳穴有明显压痛,予针刺L4L5、L5S1夹脊、右侧环跳、殷门、阳陵、委中、昆仑等穴,并予艾灸,治疗2次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一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又巩固治疗一个疗程,腰腿痛症状体征完全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4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学“腰腿痛”、“痹症”范畴,多因机体感受风寒湿邪或跌仆闪挫而导致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则痛。中医治疗该病的原则为散寒除湿,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笔者采用的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针刺和艾灸并用的方法,其艾灸的热力可通过针体直接传入体内,使针和灸发挥协同作用,起到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功效。现代研究认为针刺病变腰椎节段夹脊穴可以调节植物神经的功能,从而调节了血管功能,改善了血液循环。《甲乙经》:腰胁相引痛急,髀筋痛,胫痛不可屈伸,痹不仁,环跳主之。委中主膝痛,腰痛不能举体,风痹,髀枢痛。再配承扶、阳陵泉、足三里、昆仑等足三阳经之穴,可起到振奋人体的阳经经气,达到扶正祛邪,通络止痛之功,加之温灸之法可加快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使炎症等代谢产物加速吸收,缓解痉挛,使坐骨神经痛患者的痛阈值升高[2],起到温经散寒止痛之效。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是将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完全回纳,而是通过改变椎间盘组织与受压神经根之间的相对位置,减轻病变组织对神经根的压迫,并松解局部粘连,消除局部炎症,从而缓解症状。研究发现,针刺可以促进人体的自身调节作用,减轻病变组织对血管、神经的压迫[3],配合灸疗可使受损的神经根及破坏的纤维环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从而使腰椎的功能状态得到改善[4],缓解神经压迫状态,从而促进患者腰腿痛等症状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及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陈美仁,王萍,成钢温针灸对坐骨神经痛患者痛阈值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5,25(12):813
[3]康建业,口锁堂针推结合治疗颈椎病110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2007,20(3):34-35
[4]梁镇宏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肌电图分析[J]新中医,1998,3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