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所谓“好话三冬暖,恶语十载寒”,确实说得不错。常常是老师一句话,也许只是无心之语,也已足够让孩子脆弱的心灵大受创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都会发现有些教师不自觉地将悲观、抑郁、暴躁等情绪带进课堂:例如对“问题学生”,一些老师侮辱学生、讽刺挖苦学生、对学生不理不睬、揭学生的隐私或学生家庭的隐私、剥夺学生参加某项活动的权利等等一些伤害学生的行为。这些在不少人看来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冷暴力”,却已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无形杀手。
一、校园“冷暴力”产生的原因
1.应试教育观念同素质教育现代化冲突的产物。我国的传统教育向来主张对孩子的教育要从严。但“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里的“严”往往被解读为“责罚”二字。千百年来,“责罚”一直被视作教导孩子“成人”、“成才”的最有效、最必须的手段。所以, “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打是亲、骂是爱”之类的格言使对孩子的教育暴力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到现在,这种以“责罚”为手段的教育方式,至今仍然被一些家长和老师奉为信条。这是“冷暴力”等惩罚手段产生的根本原因。
2.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由于长期以来,外界评价学校,大多以升学率为惟一标准,学校评价老师,老师评价学生无不以考分高低论英雄。因此,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的工作受到更多人的关注,职业压力更大。过大的压力和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疾病很容易使教师的言行过激,做出伤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不理智的行为。
3. 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心理学、教育学提到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他们的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各类特征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自制力较差,逆反心理严重,上课时爱做小动作,与同学说话,不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这些原因也比较容易使老师生气,使他们受到老师的伤害。
二、预防和减轻“冷暴力”的对策
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不仅是对教师的学历水平、专业知识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教师应该追求轻松愉快的心境、昂扬振奋的精神、平静幽默的情绪、豁达的心胸、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更良好的心理素质,使自身的人格丰满。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一个孩子的成才,需要润物无声的师恩哺育,一代大师的诞生,需要前辈言传身教的提携。虽然不敢说,教师不使用“冷暴力”注定造就大师,但无疑“冷暴力”会对个人潜力的发挥产生消蚀作用。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多一份理解,少一点苛责;多一份信心,少一点失望;多一份亲切,少一点冷漠,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和发展空间,所有伤害学生的“冷暴力”就会消失无影无踪了。政府、社会和学校也应当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大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增长教师知识和提高教师能力的力度,为教师职业素养和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健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学校要健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从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培训转向面向全体教师的全员培训,让所有教师树立一种观念:尊重所有孩子的想法,保护所有孩子的权益。要让教师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可能影响到孩子的一生。教育部门应多组织织教师的心理健康培训活动,通过案例解读,教师交流,引起教师对校园“冷暴力”现象的重视,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另外,学生也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会适应环境,用快乐的心情面对他人。遭遇校园冷暴力时,应及时向家长或学校反映,及时沟通解决,千万不要把什么事都闷在心里,最终引发更为严重的心理疾患。
3.提高教师的法制意识,加大对教师的监督力度。
“冷暴力”行为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体罚,但其具体的界定及相应的法律法规仍未出台,对待教师的“冷暴力”仍显得苍白。因此,国家必须加快步伐,用明确的法律法规来确保类似情况的少发生,加强法律对教育事业的保障和促进作用,确保教师职业的纯洁性。从教师自身而言,必须不断加深对国家法律法规的理解,树立法律观念,用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指导本职工作,坚持依法执教。
责任编辑 龙建刚
一、校园“冷暴力”产生的原因
1.应试教育观念同素质教育现代化冲突的产物。我国的传统教育向来主张对孩子的教育要从严。但“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里的“严”往往被解读为“责罚”二字。千百年来,“责罚”一直被视作教导孩子“成人”、“成才”的最有效、最必须的手段。所以, “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打是亲、骂是爱”之类的格言使对孩子的教育暴力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到现在,这种以“责罚”为手段的教育方式,至今仍然被一些家长和老师奉为信条。这是“冷暴力”等惩罚手段产生的根本原因。
2.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由于长期以来,外界评价学校,大多以升学率为惟一标准,学校评价老师,老师评价学生无不以考分高低论英雄。因此,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的工作受到更多人的关注,职业压力更大。过大的压力和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疾病很容易使教师的言行过激,做出伤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不理智的行为。
3. 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心理学、教育学提到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他们的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各类特征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自制力较差,逆反心理严重,上课时爱做小动作,与同学说话,不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这些原因也比较容易使老师生气,使他们受到老师的伤害。
二、预防和减轻“冷暴力”的对策
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不仅是对教师的学历水平、专业知识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教师应该追求轻松愉快的心境、昂扬振奋的精神、平静幽默的情绪、豁达的心胸、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更良好的心理素质,使自身的人格丰满。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一个孩子的成才,需要润物无声的师恩哺育,一代大师的诞生,需要前辈言传身教的提携。虽然不敢说,教师不使用“冷暴力”注定造就大师,但无疑“冷暴力”会对个人潜力的发挥产生消蚀作用。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多一份理解,少一点苛责;多一份信心,少一点失望;多一份亲切,少一点冷漠,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和发展空间,所有伤害学生的“冷暴力”就会消失无影无踪了。政府、社会和学校也应当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大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增长教师知识和提高教师能力的力度,为教师职业素养和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健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学校要健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从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培训转向面向全体教师的全员培训,让所有教师树立一种观念:尊重所有孩子的想法,保护所有孩子的权益。要让教师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可能影响到孩子的一生。教育部门应多组织织教师的心理健康培训活动,通过案例解读,教师交流,引起教师对校园“冷暴力”现象的重视,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另外,学生也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会适应环境,用快乐的心情面对他人。遭遇校园冷暴力时,应及时向家长或学校反映,及时沟通解决,千万不要把什么事都闷在心里,最终引发更为严重的心理疾患。
3.提高教师的法制意识,加大对教师的监督力度。
“冷暴力”行为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体罚,但其具体的界定及相应的法律法规仍未出台,对待教师的“冷暴力”仍显得苍白。因此,国家必须加快步伐,用明确的法律法规来确保类似情况的少发生,加强法律对教育事业的保障和促进作用,确保教师职业的纯洁性。从教师自身而言,必须不断加深对国家法律法规的理解,树立法律观念,用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指导本职工作,坚持依法执教。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