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不作为责任研究

来源 :信息安全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ge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诈骗手段愈加多样化,诈骗技术更加智能化,而且具有跨平台实施、黑灰产业化的特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黑灰产业链的上下游行为人之间相互分工配合,给公民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了严重危害.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因此加强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源头治理的关键.在维护公民信息安全、防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过程中,网络服务提供者作为监管责任主体,应当履行法定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否则需要对由此造成的危害结果承担相应的不作为责任.
其他文献
采用弹性纳米粒子改性3233中温固化阻燃环氧树脂,制备3233/EW250F玻璃纤维布预浸料,并测试树脂、预浸料和复合材料性能.结果表明,弹性纳米粒子不会降低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能提高自粘性树脂-3233树脂预浸料的滚筒剥离强度,有利于树脂预浸料的自粘性,树脂具有韧性,抗冲击性能好,其CCF300碳纤维复合材料冲击后压缩强度可达到245MPa,弹性纳米粒子改性3233中温固化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良好.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方面起步比较晚,特别是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这个重要领域的应用,国内外的差距还非常明显,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网络空间安全能力水平的提升.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与网络攻击、网络防御之间的关系,广泛调研了国内外主流信息安全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现状,提出了APT检测、0day漏洞挖掘、云安全是影响网络空间安全能力水平的3大核心领域,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分别在这3个领域应用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了人工智能技术存在的安全隐患,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为下
对环氧/三乙烯四胺、环氧/低分子量聚酰胺两种环氧胶粘剂体系的适用期、耐不同介质腐蚀性能、对玻璃钢与不同基材间的粘接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室温下环氧/低分子量聚酰胺体系的适用期可达数小时,显著长于环氧/三乙烯四胺体系(经活性稀释剂调节后约76min),其耐盐水和耐碱腐蚀性能低于环氧/三乙烯四胺体系,对玻璃钢与不同基材间的粘接强度优于环氧/三乙烯四胺体系.两种环氧胶粘剂体系的耐酸和耐强氧化性介质的性能均不佳,并且对玻璃钢/塑料基材的粘接强度相对较低.利用两种环氧胶粘剂对一种轨道交通中的玻璃钢构件进行粘接,
当前政务数据共享中仍存在数据需求和数据供给不匹配、数据安全保护和个人隐私保护薄弱、业务协同难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当前政务数据共享的运行服务机制,结合隐私计算技术的理论,提出基于隐私计算技术的数据共享模型,采用“可算不可见”的方式开展数据共享,给出基于隐私计算的数据共享总体架构和系统安全模型,并提出基于隐私计算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匿名查询的2个主要应用流程.该模型对支撑安全管理要求高的重要数据的共享工作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人工智能(AI)技术和应用飞速发展,在推动数字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同时,也为个人隐私保护、社会伦理甚至国家安全带来诸多风险和挑战.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纷纷在AI风险监管治理领域发力,积极推动AI应用可信可靠.对2021年4月欧盟发布的全球首部《人工智能法》提案进行核心内容总结、亮点分析,并对我国提出了4点启示,以期为我国有效规制AI风险、促进AI技术和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为我国探索AI等新型数字技术领域的国家法律治理路径提供可借鉴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