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党不能容忍一个长期助长节目主播抨击候选人的体系,这是与我们党的未来背道而驰的。”8月16日,美国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瑞恩斯·普里巴斯公布了通过不记名投票所作出的决定:共和党正式封杀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和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参与举办2016年总统候选人党内初选电视辩论的机会。
今年7月,这两家全国性媒体相继宣布将筹拍以希拉里·克林顿为主题的纪实电视节目,其内容均为褒奖这位“政坛女杰”。虽然距离2016年大选还有一段时间,但希拉里在几乎所有民调中都具有不可撼动的领先地位,共和党阵营对NBC和CNN依然如此公开为希拉里造势而感到极其不满。两三个来回的口水仗和讨价还价之后,两媒体立场毫无松动,普里巴斯只好推动本党全委会做出了封杀决定。此举招致了全然不同的反馈,被评价为小题大做、矫枉过正甚至无事生非。不过,对普里巴斯而言,吸引眼球本身就已达到了预期目标。
驴象两党的全国委员会
在美国政治的语境下,即便是民主、共和两个主流政党,往往也被视为是组织松散、权力多元的政治组织。事实上,两党自19世纪四五十年代相继成型以来,均以每次大选年时的全国代表大会作为名义上最高级别的组织机构。在全国代表大会上,两党不但要象征性地修改党章,而且要基于各州初选结果正式确定当年代表本党角逐白宫的候选人。因为每次全国代表大会都更像是全国性聚会,造势意味更重,两党很快就分别设置了所谓的“全国委员会”作为常设机构,参与制定本党政策主张与长期战略、以政党名义筹集竞选经费、协调各州政党组织事务、不同程度地参与筹备中期选举和大选的本党初选、筹备全国代表大会,等等。两党全委会的办公室都设在华府东南部,相距两条街,大概不到500米。
作为民主、共和两大主流政党的常设机构,两党的全委会本来应该大权独揽,但其在政党政治中的地位还远远不如独立党、进步党、绿党之类的其他党派的机构,只是在制度安排上的政党常设化、实体化的一种体现。不过,也正是因为两党全国委员会和各州各地方委员会(可以延展到县层次)的存在,在描摹美国政党组织时应当审慎,其松散与分权的特点,源自作为政治运作润滑剂而非中枢的特有定位,因而并不抵消其在政治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能力与空间。
两党全委会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其主席的人选上。一般而言,普里巴斯及其民主党同行的这个职位需要通过党内选举产生,具有投票权的是各州派出的全委会代表。但在具体动态运作中,在白宫由本党占据的情况下,主席人选往往由总统亲定、并公之于众,全委会往往尊重总统的选择。比如2011年至今出任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的国会众议员黛比·威瑟曼·舒尔茨,以及2009年至2011年出任主席的时任弗吉尼亚州州长蒂姆·凯恩,均为奥巴马钦点的人事安排。而由国会议员或州长出任全委会主席,也能凸显政党将扩大国会席位和州长数量作为第一要务的战略安排。而另一种情况即非总统党的主席人选,则需要通过真枪实弹的竞争性选举产生,过半数者获胜,如普里巴斯就是在2011年1月通过七轮投票才战胜其他四位候选人顺利当选的。其实,这种选举也能反映出本党高层的某些想法。例如,普里巴斯的前任迈克尔·斯蒂尔是共和党内为数不多的非洲裔干将,在奥巴马当选三个月后就走马上任了共和党全委会主席,凸显共和党在非洲裔总统的刺激下期待改变刻板形象、赢得更为多元选民的意图。而2011年普里巴斯得以战胜斯蒂尔,则更多有赖于其时“茶党政治”的风起云涌。
奥巴马执政以来,由于其“动员强于治理”的特有风格,两党全委会不同程度地获得了动力与舞台。一方面,奥巴马入主白宫之后,就将竞选阵营的部分资源整合进入了全委会,甚至将其在竞选期间获取的1300万个联系人信息与全委会分享。这就意味着,奥巴马将本党全委会纳入了其政策动员与连任竞选的布局当中,试图充分释放全委会的官方角色。另一方面,面对民主党全委会的新变化,共和党全委会在斯蒂尔和普里巴斯的领导下也相应地实现了跟进。
普里巴斯的逻辑
普里巴斯和共和党全委会的决定一出,旋即引出的疑问是,如果2016年的共和党总统初选没有了CNN或者NBC的支持,仅仅靠保守派阵营的福克斯(FOX)传播网络,是不是也足以起到选举动员与吸引选民的目的呢?从过去两个竞选周期的经验看,共和党阵营正在有意图地在媒体选择上去掉一些意识形态色彩。在2008年大选共和党初选的21场辩论中,CNN主办4场,FOX6场,NBC没有参与;而到了2012年党内初选的20场辩论中,CNN主办了7场,FOX只有4场,而NBC也染指了2场。这就说明,共和党希望通过受众更广泛的媒体触及更多中间选民,扩大民意盘。从这个观察点出发,普里巴斯等人的决定并非上策。目前可能的补救有赖于所谓新媒体的卡位,类似在2007年民主、共和两党初选辩论中加入YouTube网上问答的做法那样。如果共和党能够有效利用网络新媒体,或许将加速2016年后新世代的上位。
对于共和党阵营而言,做出这个决定的最大目的在于媒体卡位。自奥巴马进入第二任期以来,关于希拉里角逐2016的猜想不绝于耳。7月底,希拉里应邀与奥巴马在白宫共进午餐,更是将媒体刺激得不可收拾。选举尚远,希拉里还未表态就已势不可挡,共和党阵营必须有所回应。但放眼目前迎战2016的可能人选,民调上均暂时无法与希拉里比肩,必须保存实力以待最佳时机,无法马上跳出来发动针对性攻击。在这种情况下,普里巴斯及其共和党全国委员会做出该决定,事实上是在媒体面前代替2016年的可能人选公开向希拉里宣战,旨在吸引、分散媒体和舆论的注意力,提醒公众关注共和党阵营中更具竞争力与想象空间的人选。
其次,共和党全委会此举也有整合党内不同势力的意图。根据盖洛普7月下旬公布的民调数据,共和党选民的受访者中有52%不满意目前本党在华府的领导层,满意者仅为37%;而民主党一边的这两个数字分别为72%和21%。这就意味着,虽然“茶党”势力在2012年选举中受挫,但仍旧坐拥持续发酵的土壤,就连2014年要谋求连任的参议院共和党领袖米奇·麦康诺如今也面临着党内“茶党”新锐的严峻挑战,避免内耗的党内整合迫在眉睫。这一点,通过“茶党”协助上位的普里巴斯心知肚明,于是通过这个代替共和党内大佬出头的举动,归拢党内不同诉求,尽量将“茶党”驱动的共和党更新控制在本党全国委员会可以触及与协调的范围之内。
再次,普里巴斯本人可能存在一些政治诉求。2011年,普里巴斯当选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时还不到39岁,这就意味着,普里巴斯在卸任主席后将有更多时间驰骋政治世界。其实,普里巴斯的前任多仕途宽广者,如果他期待复制前任的路径,就必须在全委会主席这个虚位上提升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公开封杀主流媒体、进而挑战希拉里,显然是极佳的选择。可以想见,在希拉里的故事轻易登上媒体报道头条的今天,普里巴斯直接将自己的名字同希拉里联系在了一起,其知名度从中获得的提升不难想象。
普里巴斯及其共和党人的决定,半正式地开启了驴象关于2016年的隔空对阵,至少说明了共和党已着手就下一个竞选周期展开了周密的布局与安排。而此时的奥巴马仍在马萨诸塞州的玛莎葡萄园中避暑度假。这位第二任期伊始就跛脚的总统,刚刚迟缓地做出因斯诺登事件取消与普京单独见面的无奈抉择,而急转直下的埃及局势又令他的中东政策饱受抨击。就在国内,媒体提到他名字的频率可能在未来数月逐渐被希拉里或者某个共和党人物赶超,其能使用的民意资源也将持续缩水。
今年7月,这两家全国性媒体相继宣布将筹拍以希拉里·克林顿为主题的纪实电视节目,其内容均为褒奖这位“政坛女杰”。虽然距离2016年大选还有一段时间,但希拉里在几乎所有民调中都具有不可撼动的领先地位,共和党阵营对NBC和CNN依然如此公开为希拉里造势而感到极其不满。两三个来回的口水仗和讨价还价之后,两媒体立场毫无松动,普里巴斯只好推动本党全委会做出了封杀决定。此举招致了全然不同的反馈,被评价为小题大做、矫枉过正甚至无事生非。不过,对普里巴斯而言,吸引眼球本身就已达到了预期目标。
驴象两党的全国委员会
在美国政治的语境下,即便是民主、共和两个主流政党,往往也被视为是组织松散、权力多元的政治组织。事实上,两党自19世纪四五十年代相继成型以来,均以每次大选年时的全国代表大会作为名义上最高级别的组织机构。在全国代表大会上,两党不但要象征性地修改党章,而且要基于各州初选结果正式确定当年代表本党角逐白宫的候选人。因为每次全国代表大会都更像是全国性聚会,造势意味更重,两党很快就分别设置了所谓的“全国委员会”作为常设机构,参与制定本党政策主张与长期战略、以政党名义筹集竞选经费、协调各州政党组织事务、不同程度地参与筹备中期选举和大选的本党初选、筹备全国代表大会,等等。两党全委会的办公室都设在华府东南部,相距两条街,大概不到500米。
作为民主、共和两大主流政党的常设机构,两党的全委会本来应该大权独揽,但其在政党政治中的地位还远远不如独立党、进步党、绿党之类的其他党派的机构,只是在制度安排上的政党常设化、实体化的一种体现。不过,也正是因为两党全国委员会和各州各地方委员会(可以延展到县层次)的存在,在描摹美国政党组织时应当审慎,其松散与分权的特点,源自作为政治运作润滑剂而非中枢的特有定位,因而并不抵消其在政治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能力与空间。
两党全委会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其主席的人选上。一般而言,普里巴斯及其民主党同行的这个职位需要通过党内选举产生,具有投票权的是各州派出的全委会代表。但在具体动态运作中,在白宫由本党占据的情况下,主席人选往往由总统亲定、并公之于众,全委会往往尊重总统的选择。比如2011年至今出任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的国会众议员黛比·威瑟曼·舒尔茨,以及2009年至2011年出任主席的时任弗吉尼亚州州长蒂姆·凯恩,均为奥巴马钦点的人事安排。而由国会议员或州长出任全委会主席,也能凸显政党将扩大国会席位和州长数量作为第一要务的战略安排。而另一种情况即非总统党的主席人选,则需要通过真枪实弹的竞争性选举产生,过半数者获胜,如普里巴斯就是在2011年1月通过七轮投票才战胜其他四位候选人顺利当选的。其实,这种选举也能反映出本党高层的某些想法。例如,普里巴斯的前任迈克尔·斯蒂尔是共和党内为数不多的非洲裔干将,在奥巴马当选三个月后就走马上任了共和党全委会主席,凸显共和党在非洲裔总统的刺激下期待改变刻板形象、赢得更为多元选民的意图。而2011年普里巴斯得以战胜斯蒂尔,则更多有赖于其时“茶党政治”的风起云涌。
奥巴马执政以来,由于其“动员强于治理”的特有风格,两党全委会不同程度地获得了动力与舞台。一方面,奥巴马入主白宫之后,就将竞选阵营的部分资源整合进入了全委会,甚至将其在竞选期间获取的1300万个联系人信息与全委会分享。这就意味着,奥巴马将本党全委会纳入了其政策动员与连任竞选的布局当中,试图充分释放全委会的官方角色。另一方面,面对民主党全委会的新变化,共和党全委会在斯蒂尔和普里巴斯的领导下也相应地实现了跟进。
普里巴斯的逻辑
普里巴斯和共和党全委会的决定一出,旋即引出的疑问是,如果2016年的共和党总统初选没有了CNN或者NBC的支持,仅仅靠保守派阵营的福克斯(FOX)传播网络,是不是也足以起到选举动员与吸引选民的目的呢?从过去两个竞选周期的经验看,共和党阵营正在有意图地在媒体选择上去掉一些意识形态色彩。在2008年大选共和党初选的21场辩论中,CNN主办4场,FOX6场,NBC没有参与;而到了2012年党内初选的20场辩论中,CNN主办了7场,FOX只有4场,而NBC也染指了2场。这就说明,共和党希望通过受众更广泛的媒体触及更多中间选民,扩大民意盘。从这个观察点出发,普里巴斯等人的决定并非上策。目前可能的补救有赖于所谓新媒体的卡位,类似在2007年民主、共和两党初选辩论中加入YouTube网上问答的做法那样。如果共和党能够有效利用网络新媒体,或许将加速2016年后新世代的上位。
对于共和党阵营而言,做出这个决定的最大目的在于媒体卡位。自奥巴马进入第二任期以来,关于希拉里角逐2016的猜想不绝于耳。7月底,希拉里应邀与奥巴马在白宫共进午餐,更是将媒体刺激得不可收拾。选举尚远,希拉里还未表态就已势不可挡,共和党阵营必须有所回应。但放眼目前迎战2016的可能人选,民调上均暂时无法与希拉里比肩,必须保存实力以待最佳时机,无法马上跳出来发动针对性攻击。在这种情况下,普里巴斯及其共和党全国委员会做出该决定,事实上是在媒体面前代替2016年的可能人选公开向希拉里宣战,旨在吸引、分散媒体和舆论的注意力,提醒公众关注共和党阵营中更具竞争力与想象空间的人选。
其次,共和党全委会此举也有整合党内不同势力的意图。根据盖洛普7月下旬公布的民调数据,共和党选民的受访者中有52%不满意目前本党在华府的领导层,满意者仅为37%;而民主党一边的这两个数字分别为72%和21%。这就意味着,虽然“茶党”势力在2012年选举中受挫,但仍旧坐拥持续发酵的土壤,就连2014年要谋求连任的参议院共和党领袖米奇·麦康诺如今也面临着党内“茶党”新锐的严峻挑战,避免内耗的党内整合迫在眉睫。这一点,通过“茶党”协助上位的普里巴斯心知肚明,于是通过这个代替共和党内大佬出头的举动,归拢党内不同诉求,尽量将“茶党”驱动的共和党更新控制在本党全国委员会可以触及与协调的范围之内。
再次,普里巴斯本人可能存在一些政治诉求。2011年,普里巴斯当选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时还不到39岁,这就意味着,普里巴斯在卸任主席后将有更多时间驰骋政治世界。其实,普里巴斯的前任多仕途宽广者,如果他期待复制前任的路径,就必须在全委会主席这个虚位上提升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公开封杀主流媒体、进而挑战希拉里,显然是极佳的选择。可以想见,在希拉里的故事轻易登上媒体报道头条的今天,普里巴斯直接将自己的名字同希拉里联系在了一起,其知名度从中获得的提升不难想象。
普里巴斯及其共和党人的决定,半正式地开启了驴象关于2016年的隔空对阵,至少说明了共和党已着手就下一个竞选周期展开了周密的布局与安排。而此时的奥巴马仍在马萨诸塞州的玛莎葡萄园中避暑度假。这位第二任期伊始就跛脚的总统,刚刚迟缓地做出因斯诺登事件取消与普京单独见面的无奈抉择,而急转直下的埃及局势又令他的中东政策饱受抨击。就在国内,媒体提到他名字的频率可能在未来数月逐渐被希拉里或者某个共和党人物赶超,其能使用的民意资源也将持续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