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闻广播主持人玉龙 如何让科普走进百姓心中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xsnjz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照亮新闻深处》是由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的一档日播新闻科学栏目,从创立到现在已进入第七个年头,播出节目超过2000集,在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一等奖“新闻名专栏”奖项。作为这档栏目的制作人和主持人,北京新闻广播的玉龙表示:“获奖是对《照亮新闻深处》这档节目的肯定,也是我们继续探索、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在近日举行的全国记协工作交流会议期间,玉龙分享了在节目制作流程的实践工作中所产生的成功经验。
  如何得来有温度的真实
  “《照亮新闻深处》的内核是用科学的视角解读新闻事件,在当下容易获取知识的网络时代,单纯讲述新闻中的科学知识已不能满足听众的需求,要想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必须要和听众实现心意相通的‘共振’.这也是我们在实践采访中的体会。”玉龙说道。
  2016年11月3日,《照亮新闻深处》栏目创始人、主持人玉龙前往海南文昌发射基地采访我国首枚大推力液体火箭“长征五号”的首次发射,这次发射取得了圆满成功,也标志着中国从“航天大国”到“航天强国”的转变,这也是很多媒体对外报道的基本描述。但在现场的玉龙却告诉记者,长征五号的首飞不但是“一波三折”,更加充分体现了我国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別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因此,“在当时《照亮新闻深处》长征五号首飞专题节目中,我们着重体现了火箭从研发到总装,再从发射遇险到成功发射中相关‘人’的故事,让我们的听众听到了高冷科技中人性的温暖,科研工作者的无畏奉献。”他说。
  玉龙深有感触地说道:“如果没有亲到现场的付出,很难得来新闻事件中有温度的真实。”
  家住北京劲松的失明听众林俊阿姨,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及《照亮新闻深处》的铁杆儿粉丝,经常通过电话和栏目组联系联系。今年春节前,玉龙及栏目组前往林阿姨家探望,这位资深听众说起节目内容来可是如数家珍。不过,玉龙由此感悟道:“和听众交流的过程中,也让我有所感触——广播受众有不少是家中的老年人,有关高科技的新闻听起来开阔视野,可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提升生活质量的‘硬知识’,对普通听众而言,要想让科学走进生活,要首先做到让人尝到科学的甜头。由此,可以看出,广播的特色就是陪伴和贴近,没有对听众探访,只蒙在直播间里说话,是无法做到直面现实生活,满足广大听众的需求的。”
  如何打造有乐趣的科普
  玉龙告诉记者,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同时也导致了各类谣言的泛滥,给百姓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照亮新闻深处》的栏目定位之一是科学普及,我们在实践中通过与听众的交流,发现‘伪科学谣言’给他们带来不少困惑,因此我们联合北京市科协和诸多科学家,制作播出了140集科学辟谣微广播剧《甄家轶事》,在短短3分钟的时间内,通过广播情景喜剧的方式讲述一个个在社会上流传甚广的‘谣言’,再通过科学论证的方式揭开事实真相,使得听众在轻松欢笑的氛围中收获了真正有用的科学知识,同时也传播了科学思维,让听众具备主动识别‘伪科学’的能力。”玉龙说,“广播新闻工作者的敏锐来自对社会生活的观察,更加来自坚持服务听众的热情。”
  如何推进有态度的学习
  多年的工作实践,让玉龙体会到,新闻工作者也是新闻的传播者,但不能简单地做新闻事件的“二传手”,要做到“报道一起事件,深入一个领域”。“《照亮新闻深处》是一档新闻科学节目,与科学家对话是我们工作的日常状态,为了能制作准确全面的广播节目,我们也加强了科学领域的训练。诚然,媒体从业人员大部分都是文科生,对于精深枯燥的科学存在一定程度的畏惧,但通过与科学工作者的深入交流,我们明白科学的学习不是简单的公式或名词,而是一种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学习,而科学传播的目的则是传播这种‘价值观’,让社会大众了解科学的体系语言,了解科学家的思维方式,了解科学在社会建设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在节目中与科学家多年的学习交流,不但使我们成功跨过了学习科学的畏难情绪,还从中得到了许多乐趣,更加坚定了我们从事科学传播的信念。”
  如何练就深入人心的话语方式
  常言道,妙笔生花,便是体现着运笔者笔力的魅力。而对于一个广播从业者而言,他们所谓的“笔力”,就是他们的语言,要让语言有力量的前提之一,就是不能让语言和听众有距离。玉龙坦诚地告诉记者:“广播,在当下城市人群媒体类别的选择中扮演陪伴角色,因此就要求我们必须抛弃‘拿、装、端’的播报式语言,用‘实话+白话’的方式和听众对话,以《照亮新闻深处》为例,科学节目的内容容易和听众产生距离,即便我们的词汇再华丽,发音再标准,一旦听众选择换台,我们语言的力量就会大打折扣,在多年的广播实践中我们发现,科学事件的表述一定要简单化,专业名词一定要少出现,科学成果的描述要多用比喻,科学前沿的报道要多加谨慎等。我们力求自己的声音形象在听众听来是邻居家的熟人,可以让他们在街坊邻里的闲谈中,了解到更多社会大事。”
其他文献
都市情感大戏《我们都要好好的》正在北京卫视热播。剧中主演蔡子伦、高晓菲、张艺瀚日前随北京电视台“欢聚一堂”系列社区活动走进炫特嘉园,与普通观众一起说说话聊聊天。  曾经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饰演阿离的“小萌娃”张艺瀚在《我们都要好好的》中摇身变成了向前和寻找的儿子向好汉。剧中的他可谓赚足人气,一出场就受到了在座爷爷奶奶的热烈欢迎。张艺瀚说:“向好汉和别的小孩不太一样,他特别懂事,面对爸爸妈妈离婚
期刊
改编自孙康青小说《解码游戏》,由刘心刚执导,李晨、王千源、杨采钰领衔主演的公路悬疑剧《七日生》眼下正在东方卫视热播。这部全程在海外拍摄的电视剧以李晓宇、邱永邦等一批在美国生活的华人同胞为主角,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持续七天七夜的跨国营救故事。剧中出演男主角李晓宇的演员李晨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透露,剧中情节惊险刺激,戏外拍摄过程也相当曲折,该剧在美国拍摄时正值最热的季节,地面温度接近50摄氏度,把自己
期刊
北京卫视青春艺术实验节目《花样中国》5月3日21:05在北京卫视首播。张艺谋导演为响应三亿人上冰雪的号召,要带领一群有舞蹈天赋和滑冰技能的年轻人,进行一场全新概念的艺术演出。在节目中,张艺谋导演首度曝光选择演员标准,亲自坐镇点评,经过初选后留下的23位青年人实力不容小觑。  张艺谋公开选演员标准  节目组用时六个月去各地选演员,初筛过后,留下的30位演员接受了张艺谋导演的审阅。前国家队花样滑冰运动
期刊
我从小在一个很普通的农民家庭长大。我父亲是牙科大夫,我们家很富裕,有自行车,有怀表,有特别大的上海牌收音机。那时候我们非常幸福。  可是我九岁那年,父亲突然去世,当时我们家最大的孩子十七岁,最小的三岁。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这些孩子基本上是看着妈妈的眼神长大的。妈妈天天哭,真的很无奈。大哥十几岁了,懂点事,说不念书了,要出去干活。后来大姐也闹着不念书。我妈妈本来不同意,我大姐就偷着出去干活。当时是挣
期刊
“流行音乐全金榜”年度盛典日前在京举行。當晚,蔡健雅和王力宏分获年度最佳男、女歌手。在后台,王力宏接受采访时表示,坦言第一个奖挺意外的,“我拿了一个最受欢迎男歌手现在受欢迎的都是流量明星啊,我是实力派,获奖还挺出乎预料的。”  采访中被问为何对“最受欢迎”如此意外,王力宏称自己其实是半开玩笑才这么说的。他解释:“出道四分之一个世纪了,看到音乐圈千变万化,现在最常听到流量大数据、热度什么的,发现很多
期刊
孟盛楠:聆听奥运歌曲  5月11日晚,“燃烧的雪”——北京冬奥会倒计时1000天主题音乐会于北京音乐园举办。此次音乐会由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孟盛楠,国家冰雪运动推广大使、中国内地男演员、歌手许魏洲担任主持,在结构上分为“这一刻北京”“这一刻难忘”“这一刻世界”三个篇章。主持人孟盛楠介绍,此次“燃烧的雪”——北京冬奥会倒计时1 000天主题音乐会深度融合与北京冬奥有关联的冬奥人、冬奥事、冬奥景,以“音乐
期刊
国培源参观朋友的画展  北京电视台新闻主持人国培源在生活中也颇有情趣——这不,他最近参观了一个朋友的画展,欣喜地在微信中写道:“祝贺易鹤达个展开幕。与他是20年的老朋友了。他的作品始终有一种耐人寻味的神秘感。很简单,就画O;又很复杂,风情万种的美;他的作品很东方,成千上万个重复的圆圈,充满禅意,仿佛老僧入定;他的作品又很国际,黑白灰的O,无穷演绎优雅和深邃;正如在开幕式上法国策展人讲述的,‘我从中
期刊
2019年4月28日,对于延慶区融媒体中心资深记者和摄影师段学锋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筹备了5年的2019北京世园会拉开大幕,这一天,也成为段学锋用镜头记录世园会的一个分水岭,因为从今天起,电脑里那些见证筹备的照片将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而他也将开启全新的记录征程,见证园区内繁花似锦的每一天和园区外会时服务保障的每一刻。  4月28日,下午6点。段学锋来到李四官庄村和谷家营村的乡亲们家中,举
期刊
2019“欢乐飞飏”舞蹈大赛复赛开赛  5月11日,2019“欢乐飞飏”北京社区舞蹈大赛复赛在北京市西城区第一文化馆欢乐开赛。此项赛事由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支持,北京市西城区第一文化馆主办,北京艺海影杰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执行。本次大赛初赛共吸引了全市97支业余舞蹈队报名参赛,作品涉及了朝鲜族舞、蒙古舞、藏族舞等丰富的舞蹈类型。经初赛的严格选拔,共有24支队伍进入复赛。复赛采取现场比赛的方式。来自
期刊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有冰雪特色,奥运文化彰显”  5月11日,石景山区广宁街道庆祝北京2022冬奥会倒计时1000天系列活动暨“冬奥社区”揭牌仪式在高井路社区举行,高井路社区成为北京第一个被授牌的“冬奥社区”。  石景山区副区长左小兵介绍,冬奥社区已基本完成冬奥社区的规划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案,将围绕着“冬奥让城市更美好”的理念共同把社区打造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有冰雪特色,奥运文化彰显”的冬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