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惊奇的大学实验室②专门钻洞穴的师生

来源 :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n191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群 “挑剔”的探洞者

巴顿探索洞穴
哈泽尔·巴顿教授

  我们说,一个人要是脚踏实地,这个人就是一个踏实的人。照这种说法,美国阿克伦大学巴顿实验室的师生们肯定是一群极其“踏实”的人,因为他们一年内就能“脚踏”许多人迹罕至的“实地”——从美国新墨西哥州峡谷深处的勒楚古拉山洞,到委内瑞拉高原上的特皮伊洞穴,再到巴西丛林深处的铁质洞穴,他们探索洞穴的足迹遍布了五大洲。
  没错,他们是一群洞穴探秘者!不踏实还真干不了他们这份工作呢——作为老师和学生,他们理应穿着干净的衣服,在明亮整洁的教室里交流知识,但很多时候,他们就像是写实电视节目《荒野求生》里的主人公一样,在丛林、河流、山地等各种危险的野外环境中穿行。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一旦踏上征途,便坚持到底。他们对于探索洞穴的热爱超乎常人,而这一份热爱,传承自他们的导师——生物学教授哈泽尔·巴顿。
  巴頓生于英国,是一位极具冒险精神的女生物学家,被称为生物学界的劳拉·克劳馥——著名动作和冒险电影《古墓丽影》里的女主角。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巴顿探索的洞穴的危险性极大!巴顿师生是挑剔的,不用说人类足迹涉及,哪怕只要有生物能轻易到达的洞穴,都不是他们的目的地。他们的目标,往往是远离地表或者是山脉中绵延几十甚至上百千米的与世隔绝的洞穴。
  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探索这些洞穴呢?

与世隔绝的微生物家园


  原来他们认为,只有在这些地方,才可能生存着许多我们人类从未见过的微生物,因为在远离阳光的黑暗深处,由于缺乏光合作用,食物匮乏,氧气含量也低,大多数生物基本不会选择在那些区域生存。
  那么这些微生物——主要是细菌,是怎么在这些地方存活的呢?原来,有些细菌属于自养型的细菌,它们能够利用碳的化合物或者是硫的化合物作为原料,合成生命所需要的养分,这些自养型细菌充当了一般生态系统里植物的角色。有些细菌属于异养型的细菌,它们则以这些自养型的细菌或是其他异养型细菌为食——通过捕食关系,细菌在极端贫瘠的洞穴深处构筑了它们自己的食物链。
  由于环境的闭塞,很多身居洞穴深处的细菌从未离开过山洞,这意味着这些细菌对人类来说就是全新的品种。如果人们在亚马逊丛林发现5种新物种,生物学家们会欣喜若狂,此事件也将被爆为大新闻,但仅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山洞,也许你就能找到几十种甚至上百种细菌的新品种。而这样的山洞,在世界上数不胜数。有统计称,地球上大约有1万亿种不同的微生物种,人类已经发现的微生物数量所占的比例仅为其百万分之一。
美国勒楚古拉山洞

  由于洞穴内的资源极其匮乏,细菌之间面临着激烈而残酷的生存斗争。细菌们会相互攻击,也会相互防范,于是它们进化出来非常先进的细菌界的“矛”——抗生素,和细菌界的“盾”——抗生素耐药性。洞穴内的细菌都会分泌抗生素——从定义上说,抗生素是由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产生的,能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一类物质。与此相对应的,为了使自己在生存竞争中不落下风,洞穴内的细菌基本都进化出了强大的抗生素耐药性。
  巴顿和她的学生走进洞穴,便是为了采集这些具有强大耐药性的细菌。实际上,他们承担着一个非常大的使命——帮助人类度过抗生素失效的危机。

抗生素失效危机


  从20世纪40年代第一种抗生素药物——青霉素投入临床使用以来,人类服用抗生素的历史已经接近80年。抗生素具有很强的抑菌和杀菌作用,作用机理主要是针对细菌特有的生理机制进行破坏——包括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破坏细菌细胞膜、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以及抑制细菌核酸的复制和转录这5种方式。目前,人类和兽类经常使用的抗生素多达几十种,但是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却基本没有新的抗生素被发现。这导致了目前流行在市面上的各种抗生素的使用年龄,基本已经超过30年,这引发了一个可怕的后果——细菌逐渐产生了抗生素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迫使人们加大了抗生素的使用量,调查显示:与2000年相比,2015年全球抗生素使用量增加了65%,中低收入国家的使用量增加了114%。然而,增大药量并不一定就会起作用——据报道,仅在印度,每年就有5.8万名儿童死于耐药细菌感染。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增强,人类的抗生素即将失效。而最近几年出现的一些“超级细菌”——即人类目前所有的抗生素药物均不能杀死的细菌,更引起了人类恐慌。如何破解细菌耐药性产生之谜,是一项非常紧迫的工作。
  人们一直以为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抗生素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的,巴顿洞穴探究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证明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巴顿的研究告诉人们,细菌的耐药性是天然存在的——巴顿在某洞穴收集了93种菌株,她将这些菌株带回实验室并用26种抗生素进行测试。结果表明:70%的菌株能抵抗3到4种抗生素,3种菌株能抵抗14种抗生素,还有一种菌株能抵抗全部26种抗生素。可见,这些从未接触抗生素药物的“隐居者”,早就在生存竞争中产生了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是进化出来的,那么什么机制能促使细菌发生这种进化呢?巴顿表示,某些细菌能产生特定的分子,这些分子能够促使细菌快速进化成为耐药细菌,进而拥有抵抗抗生素的本领。如果人们能够弄清那些分子是什么(这些分子的产生和细菌的某些基因有关),就可以阻断它们,使细菌无法进化。通过研究洞穴细菌的耐药性,巴顿的最终目的就是找到细菌进化的机制。目前的情况是,只要一有新药上市,很快,细菌便会拥有对该药的耐药性,至今人们还无法得知细菌是怎么进化成耐药细菌的。
美国欧若恩多加洞穴

  巴顿团队在洞穴细菌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初步进展。除了发现成百上千种新的细菌外,巴顿还在这些与世隔绝的细菌身上发现了新的耐药性基因。例如巴顿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列楚基耶洞穴发现了一种名为“Paenibacillus sp LC231”的一种超级细菌,在这种细菌身上,除了目前已经知道的12种耐药性基因外,巴顿又发现了5种新的耐药基因。新的耐药性基因的发现使得细菌耐药性的研究方向变得更加多样化。
  当然,细菌耐药性基因的表达机制或许还需要科学家们花很长时间去钻研,这项工作无疑是非常艰苦的,但充满激情的巴顿和她的学生,将继续奋斗,直到破解细菌的耐药性机制为止。
其他文献
1922年,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发现了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陵墓,在考古学界激起了轩然大波。在这座没有被盗墓者光顾过的陵墓中,堆满了大量奇珍异宝。  在一个宝箱中,卡特发现了一件华丽的胸甲,上面用金、银及各种宝石装饰,其中胸甲上的一只圣甲虫最为精致,卡特注意到了圣甲虫身上的一块类似果冻的黄绿色宝石,这块宝石的内部似乎还在发光。当时卡特认为,这是一块上好的玉髓——一种常见的石英矿物。而正是这块被认
期刊
有些孩子一出生就有一只正常的耳朵和一只發育不全的耳朵。这种被称为小耳畸形的疾病,每7000个婴儿中就有1例,并可能导致听力障碍。因为耳朵一大一小,患有这种疾病的孩子经常被人捉弄,容易导致自卑,而且长大后戴不了眼镜。  对于小耳畸形,通常的治疗办法是移植一个人造耳廓,或者从孩子自己肋部取一块软骨,雕刻成耳形,进行移植。但这两种方法都不理想。  上个世纪末,当干细胞技术发展起来的时候,有一个成果令人印
期刊
研究认为我们的星球难免会遭到厄运——约60亿年之后,太阳内部的氢元素将会全部消耗殆尽,太阳光会因此消失,届时地球生命将因而失去能量来源而灭绝。那时的太阳会膨胀变大,将会经历红巨星、白矮星、黑矮星而灭亡。然而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太阳只是银河系中上千亿个恒星中的一颗,就算是浩瀚如银河系,也只是在可观测的宇宙中数千亿个星系之一。那么,这整个广阔的宇宙,将会以何种方式结束如今的存在?本文介绍了宇宙
期刊
在美国系列电影《复仇者联盟》中,大反派灭霸的老家是一个叫做泰坦的星球。实际上,宇宙中真的存在泰坦星,它是环绕土星运行的卫星中最大的一颗,不仅如此,泰坦星还被不少人称为“另一个地球”。因为它是太阳系中有大气层的4颗岩石星球之一(另外3颗为地球、金星和火星),而且泰坦星上还有液态甲烷构成的湖泊和河流。液态甲烷在整个泰坦星上,起到了类似地球上水的作用,它们不断地蒸发到空中,冷却成甲烷云,然后形成甲烷雨,
期刊
当飞船降落到冥王星的表面时,你从窗口向外探望,努力寻找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那真是非常非常遥远——冥王星上的太阳比地球上的距离要远40倍,并且它提供的光还不到地球的千分之一。尽管这是冥王星上的正午,但仍然感觉像是夜晚:所有的恒星都可见,多山的地貌大多是星空下暗淡的轮廓。  冥王星,2006年因为“太小”被踢出行星家族,成为矮行星的一员。冥王星确实也不大,赤道周长仅有7360千米,这意味着只要冥王星上
期刊
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如今几乎处处可见泥土,它是我们最常见、也是最丰富的东西之一。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在地球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它并不是这样的——在那些时间里,泥土很罕见、稀有。荒凉的地球  几年前,美国地质学家尼尔·戴维斯前往玻利维亚,在成堆的鱼类化石中寻找某种答案——他想知道,在4.6亿年前,这些鱼是怎么死去的,更重要的是,他想了解这些鱼所生活的古老海岸线的一些信息。最终,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
期刊
鲣鳥是迅速又敏捷的猎手。成年鲣鸟可以利用空气动力学,轻易地在水中或空中捕捉猎物。图中的是刚离巢的年轻鲣鸟,它正在自学狩猎,目标是具有破浪能力、并且还能在水面快速滑翔的飞鱼。因为飞鱼更关注水下的猎食者,并时常忽略空中的捕食者,所以这场狩猎难度不是很高。但小鲣鸟这一次还是让眼前的飞鱼溜走了。摄影师休·福布斯
期刊
“顺行性失忆症”  在影视作品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有关失忆者的故事。比如,电影《我是谁》中,成龙饰演过一名美国特工,在非洲执行任务时失忆,被当地土著收留,为了搞清楚自己的真实身份,他毅然踏上了一段冒险之旅;电影《西域雄狮》中,李连杰扮演过中国大侠黄飞鸿,他同樣也是先失忆,然后又恢复记忆,在美国惩恶扬善……年轻时的莫莱森  类似的影视故事还有很多,但从科学的角度看,大都情节俗烂,模式雷同,因为影视中
期刊
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一个小村里的老妇人塔玛拉年纪很大了,1996年的一个夏天,她像往常一样到村子外散步。当她路过村子附近的墓地时,看到一棵树下有一条包裹着什么东西的小毯子,毯子里的东西还在动。她壮起胆上前查看,发现里面是深灰色皮肤,头上有棕色斑点的小婴儿!但是他又不像普通的婴儿:他的体长只有大约20厘米,头上没有毛发,没有耳朵,头骨上有两个小洞,大大的眼睛凸出来,瞳孔像蛇一样是竖的,眼睛下是一个小小
期刊
在古玩行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这是形容这些行业的利润奇高,平时门可罗雀,可能几年都卖不出几件东西,但只要卖出几件,甚至一件商品就能收获很高的利润,足够支撑几年的生活。  也许很多人都想过上这样悠闲的生活,而在动物界,有一种动物也过着这样让人羡慕的生活,那就是蟒蛇。动物界的“古董商人”  蟒蛇就是按照“开张吃三年”的标准在寻找猎物,所选择的猎物重量通常在蟒蛇自身体重的一半到几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