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和低温条件下琥珀蚕血淋巴 SOD及CAT活性的变化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t0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琥珀蚕在高温和低温胁迫条件下,血淋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规律.对5龄琥珀蚕第3天幼虫分别进行38℃高温和4℃低温胁迫处理3 h,以室温26℃饲养作对照,在处理停止后0、3、6、9、12 h取血淋巴,测定SOD和CAT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38℃高温处理,引起琥珀蚕血淋巴SOD和CAT活性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处理停止后3 h分别达到1个峰值86.30 U/mL和108.15 U/mL,随后逐渐减弱,最终与对照组持平.4℃低温胁迫,SOD活性也是在处理停止后3
其他文献
<正> 一,绪言自1827年Berzelius发现元素Si以来,在一百余年的期间,没有发现Si有重大价值的用途。约自1946年以来,硅化学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尤其是在1948年以后发现半导体材料可以制做晶体管,因此引起了制备高纯度Ge和Si的研究。在许多半导体材料中,到目前为止,锗和硅被认为是最优越的。其中锗被研究的较早,
通过研究不同铁离子浓度条件下紫球藻的比生长率、主要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及胞外多糖含量的变化情况,来阐述铁离子对紫球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浓度的Fe^3+对紫
摘要:通过研究豇豆焯水、加水炒制、焯水后再炒制对甲基硫菌灵及其代谢物多菌灵的影响,为更准确的膳食评估提供依据。采用QuEChERS/GC-MS的方法,检测甲基硫菌灵及一种代谢物多菌灵加工后农药残留量。结果显示,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焯水加工因子分别为0.045、0.064;加水炒制的加工因子分别为0.244、0.406;焯水后再炒制的加工因子分别为0.048、0.051。3种方式对甲基硫菌灵都有较好的
进程死锁问题是操作系统的主要问题之一,很多学者专家一直在研究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针对操作系统中经常出现的死锁问题进行了讨论,阐述了死锁出现的原因、四个必要条件,以及
通过对H9N2亚型禽流感可疑病料的病毒分离、RNA提取、PCR扩增、基因测序以及SPF鸡回归感染试验、鸡胚接种试验并收取尿囊液进行二次测序对比等,初步证明病料中含有H9N2亚型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