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2周龄以下仔猪为高危频发阶段,5周龄之后病发率、死亡率会有所降低,成年猪染病后仅会有轻微的临床症状,仅表现为数天的厌食或者腹泻。通常情况下,成年公猪、后备母猪、基础母猪可在1周时间内耐过,有的甚至更快。
关键词:猪传染性胃肠炎;临床症状;诊断;防治措施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原体为冠状病毒科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主要存在于空肠、十二指肠及回肠的黏膜,在鼻腔、气管、肺的黏膜及扁桃体、颌下及肠系膜淋巴结等处,也能查出病毒。本病潜伏期很短,一般为24 h~36 h,也有的延至2 d~3 d;表现为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不同年龄的猪均可发病。本病呈地方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季发病最多。
1 总体临床症状
主要症状表现为病猪精神沉郁、废食、体温升高至41 ℃~42 ℃ ,不愿卧地,呼吸异常困难,常呆立或呈犬式坐势,张口伸舌、咳喘,并有腹式呼吸,严重者从口鼻流出泡沫血性分泌物,末梢皮肤发绀,很快死亡。仔猪突然发生水样剧烈腹泻,部分病猪伴有呕吐黄色黏稠乳块或不消化的食物。粪便为白色、黄绿色或灰色,混有未消化的凝固乳块,恶臭。发病的后期,由于脱水,粪稍黏稠,病猪迅速消瘦,喜卧,行走摇摆,食欲停止,四肢下部、鼻尖等青紫,体温降至常温下,1 d~3 d死亡。
2 发病案例
2.1 病例一
2015年5月15日,古浪县某种猪养猪场养猪1 018头仔猪中有8头20 kg的仔猪拉稀后第5天死亡5头,检查发现仔猪尸体极度消瘦、脱水。为进一步检查是否感染其他疾病,对其进行解剖并观查其病理变化,发现仔猪的胃肠鼓胀,胃内全是未消化的饲料,胃底黏膜轻度充血,小肠内充满黄绿色液状物,含有泡沫。小肠壁变薄,弹性降低,呈半透明状。肠系膜血管扩张,淋巴结肿胀。最后,进一步将仔猪空肠纵向剪开用生理盐水把肠内容物冲掉,放在玻璃平皿内铺平,加入少量生理盐水,用放大镜观察,见到仔猪的空肠绒毛显著缩短,肾有浑浊肿胀。用下列药物治疗,治愈3头。
2.2 病例二
2015年6月5日,古浪另一养猪场养猪823头仔猪中有16头 18 kg~20 kg的仔猪拉稀后第3天死亡3头,第5天死亡2头,检查发现仔猪尸体极度消瘦、脱水,体温降低,食欲废绝,对死亡猪解剖发现淋巴结肿胀、胃底黏膜轻度充血、小肠壁变薄,弹性降低,呈半透明状,可见气管和支气管充满泡沫带血分泌物,胸腔有血样渗出液和纤维素性胸膜炎,肺部充血、水肿,切面似肝,坚实,断面易碎,间质充满血色胶样液体,慢性病变多见胸腔积液,胸膜表面覆有淡黄色渗出物,用下列药物治疗,治愈10头。
3 防治措施
3.1 积极预防
(1)加强管理。在晚秋至早春之间的寒冷季节,不要引进带毒猪,防止人员、动物和用具传播本病。(2)积极控制。对本病的常在猪场,可采用3种方法,控制本病的发生:①对怀孕母猪于产前45 d及15 d左右,以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经肌内及鼻内各接种1 mL,使其产生足够的免疫力,让哺乳仔猪通过吃母乳获得抗体,产生被动免疫的效果。或在仔猪出生后,以无病原性的弱毒疫苗口服免疫,每头仔猪口服1 mL,使其产生主动免疫。②应用康复猪的抗凝血或高免血清,每天口服10 mL,连用3 d,对新生仔猪有一定的防治效果。③改变管理方法,以中断感染环节,如改变计划产仔时间,实行全进全出。
3.2 治疗
由于此病发病急、病程短,要早发现早治疗,治疗越早疗效越高,可减少死亡,可选用以下药行对症治疗:链霉素300 000 IU~500 000 IU,庆大霉素40 000 IU~80 000 IU,混合溶解后灌服,每于2次,连服2 d~3 d。痢菌净注射液,每头仔猪每次肌肉注射2 mL,每日2次,连注射2 d。
妊娠母猪耳后肌肉注射仔猪三痢菌苗,具体用法是:每次5 mL,头胎孕猪产前一个月注射一次,产后半个月再注射一次;二胎或二胎以上孕猪产前半个月注射一次即可。这样就让哺乳仔猪通过吃母乳获得抗体,产生被动免疫,效果良好。为防止继发感染,对2周龄以下的仔猪,可适当应用抗生素及其他抗菌药物。磺胺脒0.5 g~4 g,次硝酸铋1 g~ 5 g,小苏打1 g~4 g,混合口服。呕吐的仔猪每头肌肉注射维生素B1注射液2 mL~5 mL,每日2次,连注射2 d。耳、鼻、四肢下青紫者,肌肉注射10 %磺胺嘧啶钠注射液 2 mL~5 mL,每日2次,连注2 d。对不吃不喝而脱水的仔猪,及时灌服葡萄糖、氯化钠水溶液,补充液体,每次20 mL,每日5次,痊愈为止。
4 诊断
发病猪场根据发病的时间为冬春季节,临床症状表现为先肚胀、呕吐、后水样腹泻,有腥臭味。对10日龄以内的仔猪有高度致死率,而大猪 7 d内可以恢复正常。经过剖检死猪发现其空肠绒毛缩短的病变,可初诊为猪传染性胃肠炎,但还需与其他临床症状相似的传染病逐一进行区别,采集1头病死猪的鼻、支气管分泌物和肺脏病变部位病料图片及2头猪病猪血液到化验室检测,涂片经过革兰氏染色,显微镜检查,见到多形态的两极浓染的革兰氏阴性小球杆菌。
5 防治要点
加强饲养管理,做到勤观察、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理,尽量减少死亡。
5.1 预防措施
① 勤打扫圈舍,清理干净病猪排泄物等,确保环境优良。无疫情时,每周用3 %~4 %氢氧化钠溶液或50 %百毒杀按1∶3 000的比例彻底喷洒消毒1~2次;发生疫情时,每天喷洒1 次0.2 %过氧乙酸溶液或1 %~3 %漂白粉溶液。每次消毒后,用清水冲洗1~2 次。
② 冬季每10 d对圈舍消毒1次,1 %百毒杀按1∶600的比例、强力消毒王按1∶1 000 的比例或过氧乙酸按1∶2 000的比例对猪体进行喷洒消毒。猪场周围环境和地面做到每周消毒1~2 次,消毒后喷撒“护舍安”,促进舍内微生态菌群平衡,改良猪舍环境,干燥抑菌除臭,避免病原扩散。同时杜绝非工作人员入内,防止外来病原侵入。冬春寒冷季节气温温差大,随时注意调整圈舍内温度,勤换垫料并随时加厚或使用保温设备进行保温,确保保育舍和育肥舍舍温分别保持在32 ℃和26 ℃以上。
③ 引进种猪或仔猪时,严格做到猪场净化4~6个月、传染性胃肠炎症状消失2个月和血清监测为阴性后方可引进;引进后要隔离观察2~4周,确认无疫情后方可混群饲养。
5.2 疫苗接种
①妊娠母猪分2次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疫苗,即在产前60 d和15 d,经后耳穴分别注射3 mL弱毒冻干苗和2 mL灭活菌苗,仔猪通过吸入母乳增强免疫力。
②1~2日龄、体重10 kg~ 15 kg及50 kg以上的仔猪分别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苗0.5 mL、 1.0 mL、2.0 mL,确保6个月有免疫力。
5.3 饮水免疫
西药治疗能采食和饮水的猪,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维生素C、葡萄糖及补液盐,连饮5 d;100 kg饲料中加入0.4 %~0.6 %黄芪多糖、2 g~6 g灵芝多糖或10 g金丝桃素等抗病毒的中药,连喂1周。若出现脱水及酸中毒症状,除及时补充水分外,按照0.3 %的比例将小苏打混入饲料饲喂。
参考文献:(10篇,略)
关键词:猪传染性胃肠炎;临床症状;诊断;防治措施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原体为冠状病毒科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主要存在于空肠、十二指肠及回肠的黏膜,在鼻腔、气管、肺的黏膜及扁桃体、颌下及肠系膜淋巴结等处,也能查出病毒。本病潜伏期很短,一般为24 h~36 h,也有的延至2 d~3 d;表现为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不同年龄的猪均可发病。本病呈地方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季发病最多。
1 总体临床症状
主要症状表现为病猪精神沉郁、废食、体温升高至41 ℃~42 ℃ ,不愿卧地,呼吸异常困难,常呆立或呈犬式坐势,张口伸舌、咳喘,并有腹式呼吸,严重者从口鼻流出泡沫血性分泌物,末梢皮肤发绀,很快死亡。仔猪突然发生水样剧烈腹泻,部分病猪伴有呕吐黄色黏稠乳块或不消化的食物。粪便为白色、黄绿色或灰色,混有未消化的凝固乳块,恶臭。发病的后期,由于脱水,粪稍黏稠,病猪迅速消瘦,喜卧,行走摇摆,食欲停止,四肢下部、鼻尖等青紫,体温降至常温下,1 d~3 d死亡。
2 发病案例
2.1 病例一
2015年5月15日,古浪县某种猪养猪场养猪1 018头仔猪中有8头20 kg的仔猪拉稀后第5天死亡5头,检查发现仔猪尸体极度消瘦、脱水。为进一步检查是否感染其他疾病,对其进行解剖并观查其病理变化,发现仔猪的胃肠鼓胀,胃内全是未消化的饲料,胃底黏膜轻度充血,小肠内充满黄绿色液状物,含有泡沫。小肠壁变薄,弹性降低,呈半透明状。肠系膜血管扩张,淋巴结肿胀。最后,进一步将仔猪空肠纵向剪开用生理盐水把肠内容物冲掉,放在玻璃平皿内铺平,加入少量生理盐水,用放大镜观察,见到仔猪的空肠绒毛显著缩短,肾有浑浊肿胀。用下列药物治疗,治愈3头。
2.2 病例二
2015年6月5日,古浪另一养猪场养猪823头仔猪中有16头 18 kg~20 kg的仔猪拉稀后第3天死亡3头,第5天死亡2头,检查发现仔猪尸体极度消瘦、脱水,体温降低,食欲废绝,对死亡猪解剖发现淋巴结肿胀、胃底黏膜轻度充血、小肠壁变薄,弹性降低,呈半透明状,可见气管和支气管充满泡沫带血分泌物,胸腔有血样渗出液和纤维素性胸膜炎,肺部充血、水肿,切面似肝,坚实,断面易碎,间质充满血色胶样液体,慢性病变多见胸腔积液,胸膜表面覆有淡黄色渗出物,用下列药物治疗,治愈10头。
3 防治措施
3.1 积极预防
(1)加强管理。在晚秋至早春之间的寒冷季节,不要引进带毒猪,防止人员、动物和用具传播本病。(2)积极控制。对本病的常在猪场,可采用3种方法,控制本病的发生:①对怀孕母猪于产前45 d及15 d左右,以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经肌内及鼻内各接种1 mL,使其产生足够的免疫力,让哺乳仔猪通过吃母乳获得抗体,产生被动免疫的效果。或在仔猪出生后,以无病原性的弱毒疫苗口服免疫,每头仔猪口服1 mL,使其产生主动免疫。②应用康复猪的抗凝血或高免血清,每天口服10 mL,连用3 d,对新生仔猪有一定的防治效果。③改变管理方法,以中断感染环节,如改变计划产仔时间,实行全进全出。
3.2 治疗
由于此病发病急、病程短,要早发现早治疗,治疗越早疗效越高,可减少死亡,可选用以下药行对症治疗:链霉素300 000 IU~500 000 IU,庆大霉素40 000 IU~80 000 IU,混合溶解后灌服,每于2次,连服2 d~3 d。痢菌净注射液,每头仔猪每次肌肉注射2 mL,每日2次,连注射2 d。
妊娠母猪耳后肌肉注射仔猪三痢菌苗,具体用法是:每次5 mL,头胎孕猪产前一个月注射一次,产后半个月再注射一次;二胎或二胎以上孕猪产前半个月注射一次即可。这样就让哺乳仔猪通过吃母乳获得抗体,产生被动免疫,效果良好。为防止继发感染,对2周龄以下的仔猪,可适当应用抗生素及其他抗菌药物。磺胺脒0.5 g~4 g,次硝酸铋1 g~ 5 g,小苏打1 g~4 g,混合口服。呕吐的仔猪每头肌肉注射维生素B1注射液2 mL~5 mL,每日2次,连注射2 d。耳、鼻、四肢下青紫者,肌肉注射10 %磺胺嘧啶钠注射液 2 mL~5 mL,每日2次,连注2 d。对不吃不喝而脱水的仔猪,及时灌服葡萄糖、氯化钠水溶液,补充液体,每次20 mL,每日5次,痊愈为止。
4 诊断
发病猪场根据发病的时间为冬春季节,临床症状表现为先肚胀、呕吐、后水样腹泻,有腥臭味。对10日龄以内的仔猪有高度致死率,而大猪 7 d内可以恢复正常。经过剖检死猪发现其空肠绒毛缩短的病变,可初诊为猪传染性胃肠炎,但还需与其他临床症状相似的传染病逐一进行区别,采集1头病死猪的鼻、支气管分泌物和肺脏病变部位病料图片及2头猪病猪血液到化验室检测,涂片经过革兰氏染色,显微镜检查,见到多形态的两极浓染的革兰氏阴性小球杆菌。
5 防治要点
加强饲养管理,做到勤观察、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理,尽量减少死亡。
5.1 预防措施
① 勤打扫圈舍,清理干净病猪排泄物等,确保环境优良。无疫情时,每周用3 %~4 %氢氧化钠溶液或50 %百毒杀按1∶3 000的比例彻底喷洒消毒1~2次;发生疫情时,每天喷洒1 次0.2 %过氧乙酸溶液或1 %~3 %漂白粉溶液。每次消毒后,用清水冲洗1~2 次。
② 冬季每10 d对圈舍消毒1次,1 %百毒杀按1∶600的比例、强力消毒王按1∶1 000 的比例或过氧乙酸按1∶2 000的比例对猪体进行喷洒消毒。猪场周围环境和地面做到每周消毒1~2 次,消毒后喷撒“护舍安”,促进舍内微生态菌群平衡,改良猪舍环境,干燥抑菌除臭,避免病原扩散。同时杜绝非工作人员入内,防止外来病原侵入。冬春寒冷季节气温温差大,随时注意调整圈舍内温度,勤换垫料并随时加厚或使用保温设备进行保温,确保保育舍和育肥舍舍温分别保持在32 ℃和26 ℃以上。
③ 引进种猪或仔猪时,严格做到猪场净化4~6个月、传染性胃肠炎症状消失2个月和血清监测为阴性后方可引进;引进后要隔离观察2~4周,确认无疫情后方可混群饲养。
5.2 疫苗接种
①妊娠母猪分2次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疫苗,即在产前60 d和15 d,经后耳穴分别注射3 mL弱毒冻干苗和2 mL灭活菌苗,仔猪通过吸入母乳增强免疫力。
②1~2日龄、体重10 kg~ 15 kg及50 kg以上的仔猪分别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苗0.5 mL、 1.0 mL、2.0 mL,确保6个月有免疫力。
5.3 饮水免疫
西药治疗能采食和饮水的猪,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维生素C、葡萄糖及补液盐,连饮5 d;100 kg饲料中加入0.4 %~0.6 %黄芪多糖、2 g~6 g灵芝多糖或10 g金丝桃素等抗病毒的中药,连喂1周。若出现脱水及酸中毒症状,除及时补充水分外,按照0.3 %的比例将小苏打混入饲料饲喂。
参考文献:(10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