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音乐活动包括唱歌、音乐欣赏、节奏乐、音乐游戏及舞蹈等。这些活动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修养、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音乐教育应从培养学生的健全个性和完美人格出发,全面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笔者结合实践,对初中音乐教学的开展进行了初步探索。
训练科学唱歌的方法
在中学的唱歌课和歌咏活动中,有不少的学生在唱歌时不是在“唱”,而是在“喊”。尤其高音的时候,不是音调不准就是喊得脸红脖子粗,缺乏美感。这种现象不纠正,将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危害。因此,在音乐课上,特别是唱歌课中,必须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来歌唱,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用哼唱(m)练习要求学生上、下牙齿不能咬紧,双唇松闭,舌根平放,口腔内好像含着半口水。练习时气息要做到匀、慢、稳。
以弱声来练习要求学生在正确的哼鸣位置上慢慢张开唇部来唱各种母音,在此基础上,在声乐练习中还可采用以情带声、融声以情的方法启发学生,如让学生模仿火车由远而近、由近而远的声音等练习发声;读谱时采用童话法、讲授法等;新歌导入采用故事法、画图法、谜语法、谈话法等;节奏训练采用提问法、游戏法等。
诱导主动探究的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如果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学的知识,对所学的知识就会更加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诱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如在选学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创作的《摇篮曲》时,笔者采取以下教法。首先用录音机播放一遍勃拉姆斯《摇篮曲》的泛唱磁带给学生听,同时多媒体播放母亲哄宝宝睡觉,唱摇篮曲的MTV音乐画面。学生一下子被那优美的歌曲音乐和画面所吸引,有些学生悄悄地翻开讲义,听着歌曲、看着歌谱,不由自主地随着磁带音轻轻地唱起来了。欣赏完毕泛唱,笔者问学生,这首优美的歌曲是谁创作的,学生立即从讲义上找到了勃拉姆斯及介绍他的资料,一个个争相举手回答,有些学生还补充介绍作曲家。接着,笔者把作曲家勃拉姆斯的肖像画挂在黑板上,让学生对勃拉姆斯不但有文字上的了解,而且还有肖像画面视觉上的记忆。学生学习热情又高涨了一些。然后,笔者让学生跟随泛唱音乐听唱歌曲几遍,每一遍笔者都会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目的去听唱,如三拍子的韵律感、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唱法等等。学生们通过以上几遍有目的的听唱,基本上已经会唱了。笔者再用钢琴把歌曲中的难点提出来教学生,再进行歌曲的表情处理。经过以上的教学,学生大多数能正确无误并且有表情唱这首歌曲,学生不但学得轻松,而且很有兴趣。最后,让学生在理解并且会唱勃拉姆斯《摇篮曲》的基础上,比较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和东北民歌《摇篮曲》,并且让学生讨论三首摇篮曲的特点。这样能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增长见识。
激发大胆创新的欲望
创新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以及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这是音乐课程表准的基本要求。因此,音乐教学中应不断拓展新知,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在欣赏中发现、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创新。
音乐课堂中,教师要适时、正确引导,使学生广泛参与、接触,感受各种音乐问题情境,注重学生在聆听中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启发学生勇于发现和探索,鼓励他们大胆想象,标新立异,得到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提高,进而获得精神的升华,灵魂的净化,诱发学创新的欲望。如教师可借助春节联欢晚会、电视歌手大赛等大型歌舞演唱会推出的新歌,利用音乐课堂,让学生一展嘹亮歌喉,来个模仿秀,再将原唱与模仿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找出差距,在模仿中提升自己,以此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教师还可利用音乐课堂开展一系列活动,如歌曲对唱、为歌伴舞、为曲配乐等,让学生各尽所能、人尽其才,给学生构建一个释放激情、展示才华的平台。青少年学生乐于求异、求新、求奇。为此,音乐课堂上要留出一定自由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唱、去舞、去想象。例如欣赏腾格尔的《天堂》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感受天堂。男生用嘹亮的歌喉去模仿,女生以优美的舞姿来展示《天堂》美妙绝伦的旋律。
总之,音乐教学中,广大教师要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认真、细致地学习研究新课程,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将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需要结合起来,使课堂变成学生燃烧激情、释放才智、拓展思维、彰显个性的探究平台,既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又培养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真正达到培养方法、诱导探究、激发创新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市刘桥初级中学)
训练科学唱歌的方法
在中学的唱歌课和歌咏活动中,有不少的学生在唱歌时不是在“唱”,而是在“喊”。尤其高音的时候,不是音调不准就是喊得脸红脖子粗,缺乏美感。这种现象不纠正,将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危害。因此,在音乐课上,特别是唱歌课中,必须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来歌唱,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用哼唱(m)练习要求学生上、下牙齿不能咬紧,双唇松闭,舌根平放,口腔内好像含着半口水。练习时气息要做到匀、慢、稳。
以弱声来练习要求学生在正确的哼鸣位置上慢慢张开唇部来唱各种母音,在此基础上,在声乐练习中还可采用以情带声、融声以情的方法启发学生,如让学生模仿火车由远而近、由近而远的声音等练习发声;读谱时采用童话法、讲授法等;新歌导入采用故事法、画图法、谜语法、谈话法等;节奏训练采用提问法、游戏法等。
诱导主动探究的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如果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学的知识,对所学的知识就会更加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诱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如在选学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创作的《摇篮曲》时,笔者采取以下教法。首先用录音机播放一遍勃拉姆斯《摇篮曲》的泛唱磁带给学生听,同时多媒体播放母亲哄宝宝睡觉,唱摇篮曲的MTV音乐画面。学生一下子被那优美的歌曲音乐和画面所吸引,有些学生悄悄地翻开讲义,听着歌曲、看着歌谱,不由自主地随着磁带音轻轻地唱起来了。欣赏完毕泛唱,笔者问学生,这首优美的歌曲是谁创作的,学生立即从讲义上找到了勃拉姆斯及介绍他的资料,一个个争相举手回答,有些学生还补充介绍作曲家。接着,笔者把作曲家勃拉姆斯的肖像画挂在黑板上,让学生对勃拉姆斯不但有文字上的了解,而且还有肖像画面视觉上的记忆。学生学习热情又高涨了一些。然后,笔者让学生跟随泛唱音乐听唱歌曲几遍,每一遍笔者都会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目的去听唱,如三拍子的韵律感、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唱法等等。学生们通过以上几遍有目的的听唱,基本上已经会唱了。笔者再用钢琴把歌曲中的难点提出来教学生,再进行歌曲的表情处理。经过以上的教学,学生大多数能正确无误并且有表情唱这首歌曲,学生不但学得轻松,而且很有兴趣。最后,让学生在理解并且会唱勃拉姆斯《摇篮曲》的基础上,比较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和东北民歌《摇篮曲》,并且让学生讨论三首摇篮曲的特点。这样能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增长见识。
激发大胆创新的欲望
创新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以及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这是音乐课程表准的基本要求。因此,音乐教学中应不断拓展新知,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在欣赏中发现、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创新。
音乐课堂中,教师要适时、正确引导,使学生广泛参与、接触,感受各种音乐问题情境,注重学生在聆听中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启发学生勇于发现和探索,鼓励他们大胆想象,标新立异,得到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提高,进而获得精神的升华,灵魂的净化,诱发学创新的欲望。如教师可借助春节联欢晚会、电视歌手大赛等大型歌舞演唱会推出的新歌,利用音乐课堂,让学生一展嘹亮歌喉,来个模仿秀,再将原唱与模仿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找出差距,在模仿中提升自己,以此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教师还可利用音乐课堂开展一系列活动,如歌曲对唱、为歌伴舞、为曲配乐等,让学生各尽所能、人尽其才,给学生构建一个释放激情、展示才华的平台。青少年学生乐于求异、求新、求奇。为此,音乐课堂上要留出一定自由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唱、去舞、去想象。例如欣赏腾格尔的《天堂》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感受天堂。男生用嘹亮的歌喉去模仿,女生以优美的舞姿来展示《天堂》美妙绝伦的旋律。
总之,音乐教学中,广大教师要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认真、细致地学习研究新课程,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将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需要结合起来,使课堂变成学生燃烧激情、释放才智、拓展思维、彰显个性的探究平台,既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又培养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真正达到培养方法、诱导探究、激发创新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市刘桥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