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本土文化走进校园的时代背景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 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这说明语文课程资源引入本土文化的必要性。让本土文化进入语文课堂教学,既能使语文课堂容纳山川海洋,也可演绎风土人情;既可使语文教学更接地气,体现地域文化,也可拓宽语文课空间,增加学生对本土社会和文化传统的认识与理解。
本土文化并非传统文化,它是各种文化经过本民族的习惯和思维方式沉淀的结晶,重新阐释的文化,具有独特性、民族性与纯粹性,是本土独创的一种文化形式,它是传统文化进行整合发展的一种文化形式。
隨着地域之间的界线模糊,本土文化已不是绝对的本土化,它已逐渐融入到国际化的范围内,是国际化的基础部分。但是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全球化既可以大大推进本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中,我们只有重拾本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使本土文化稳步向前发展,才不至于被外来文化冲击,被时代淘汰。
教育部2014年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明确指出要把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此,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从学校开始,从学生开始,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传统文化不仅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更是民族精神得以延续的载体,而锦屏的本土文化则是一张展现锦屏民族特色的名片。我们只有了解自己的本土文化才能有自己的话语权,才能把地方特色变成民族特色,才能更好的为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所以民族文化进校园具有其必然性。
二、本土文化走进高中语文课堂的价值
(一)学科价值
锦屏四大文化(木商文化、红色文化、军屯文化、民俗文化)中,有很多素材都具有文学价值。例如军屯文化底蕴丰厚的隆里古城,可以说是一本活教材。在这里你可以去探寻“七绝圣手”王昌龄的人生轨迹,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在这里你可以去追逐明王朝600多年的历史发展痕迹,窥探明王朝的行军用兵之道;在这里四大文学体裁都能找到作品印证;在这里各种文学表达方式都有所涉足;在这里你可以从历史、文学、地理、生物、建筑学、美学、旅游等各个方面去探究它,无论从哪个方面去审视它,它都会呈现出最美的姿态。
(二)社会价值
学校教育,可以更全面、更细致地挖掘本土文化的社会价值。本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课堂,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本土文化,汲取本土文化的滋养,又可以在学校氛围内宣传本土文化,使本土文化最大化地深入人心。
(三)德育价值
锦屏四大文化中有很多具有德育价值。如木商文化中,人们坚守的诚信,人们在长期交易中养成的契约精神,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走访锦屏县平鳌村时,我发现很多村民家门外贴着一些家风家训,如姜氏承德支系家风:“敬老尊贤,老少和睦。同心同德,守望相助”;如姜氏世来支系家风:“正人先正己,治国如治家。忠厚待乡曲,仁义训子孙”。
这些家风家训在教育子女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平鳌村不仅有家风家训,还有很多村规民约都对民风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像这样的家风家训还有很多。锦屏县隆里古城对子女的教育、家风的培养尤为重视,甚至直接体现在家族字辈里,刻在名字里,代代相传。如陈氏的字辈为“峻凤华章,吉学元良。修齐家政,治国文章”;陶氏的字辈为“虞尚廷升佩,家本诗书贵。文明维邦定,仁大知乾坤。武举登金榜,富贵永继承”;黄氏的字辈为“正国家甲日,金承中士光。有道昭美大,多映显文章。孝弟礼之本......”
(四)美学价值
隆里古城不仅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而且各个角落都有让人无法忽视的美。无论是巍峨屹立的城防建筑、亭台楼阁,还是街头小巷、一砖一瓦,都能让人捕捉到不一样的美。隆里古城的美是一种宁静的美,无论外界怎么喧闹,它都在那里安详、静谧地屹立着,静静地看着人来人往,默默地守望者这里的一切;它的美是一种内敛的美,就像中国的女子一样含蓄文雅;它的美是一种低调的美,雨可赏花听雨,晴可望月观星,看云卷云舒,静谧无言。
三、本土文化走进高中语文语文课堂的实施路径
(一)研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
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是宣传本土文化的最好方式,只有把本土文化带进校园才能从根本上传承、宣传本土文化。一所学校只有拥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才能独树一帜。
(二)开展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很多课本上得不到答案的问题,或许通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可能得到。据问卷调查显示结果来看,很多学生都希望老师能偶尔到户外上上课,换一种上课方式,或许学习效果更好。以挖掘本土文化为目的,每学年在本土开展一次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本土文化,还可以让学生在愉悦中获得知识,更利于文化的传承。
(三)抓住乡村振兴的机遇
现阶段我国推行乡村振兴建设,作为教育工作着要牢牢抓住这次机遇,在这次农村变革中要振兴教育,挖掘本土文化,使乡村振兴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四)以群文阅读为抓手,从课内到课外,找到高中语文教材与本土文化的融合点。
在语文教学中,可用本土文化导入相关的课文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或相似的主题,或相近相关思想感情上,作联类思考,让学生既能对教材篇目学习更深刻更透彻,又能增强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一举两得。
高中很多课文的场景在隆里古城都可以得到印证,如《荷塘月色》里描写的荷塘月色的场景,如果你在夏天有月亮的晚上漫步古城西门外,朱自清先生描写荷塘月色的场景都会在这里一一呈现;《苏武传》里苏武为国远赴匈奴,坚持自己的民族气节,无论受到怎样的屈辱都忠于祖国,他的这种爱国精神,让我想到了最初来隆里古城屯兵戍边的将士,他们远离故土,来到苦寒偏远的荒蛮之地,一来就是一辈子,没有谁再回去,一直在这驻守这块土地。他们的思乡情结,他们的爱国精神都和苏武有着相似之处,都为了祖国的安宁奉献了自己的青春。
本土文化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历史沉淀的产物,是地方的,也是民族的,只有把它与学校教育有机融合,才能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才能不断创新,才能把地方的变成民族的,才能代代相传。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 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这说明语文课程资源引入本土文化的必要性。让本土文化进入语文课堂教学,既能使语文课堂容纳山川海洋,也可演绎风土人情;既可使语文教学更接地气,体现地域文化,也可拓宽语文课空间,增加学生对本土社会和文化传统的认识与理解。
本土文化并非传统文化,它是各种文化经过本民族的习惯和思维方式沉淀的结晶,重新阐释的文化,具有独特性、民族性与纯粹性,是本土独创的一种文化形式,它是传统文化进行整合发展的一种文化形式。
隨着地域之间的界线模糊,本土文化已不是绝对的本土化,它已逐渐融入到国际化的范围内,是国际化的基础部分。但是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全球化既可以大大推进本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中,我们只有重拾本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使本土文化稳步向前发展,才不至于被外来文化冲击,被时代淘汰。
教育部2014年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明确指出要把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此,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从学校开始,从学生开始,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传统文化不仅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更是民族精神得以延续的载体,而锦屏的本土文化则是一张展现锦屏民族特色的名片。我们只有了解自己的本土文化才能有自己的话语权,才能把地方特色变成民族特色,才能更好的为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所以民族文化进校园具有其必然性。
二、本土文化走进高中语文课堂的价值
(一)学科价值
锦屏四大文化(木商文化、红色文化、军屯文化、民俗文化)中,有很多素材都具有文学价值。例如军屯文化底蕴丰厚的隆里古城,可以说是一本活教材。在这里你可以去探寻“七绝圣手”王昌龄的人生轨迹,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在这里你可以去追逐明王朝600多年的历史发展痕迹,窥探明王朝的行军用兵之道;在这里四大文学体裁都能找到作品印证;在这里各种文学表达方式都有所涉足;在这里你可以从历史、文学、地理、生物、建筑学、美学、旅游等各个方面去探究它,无论从哪个方面去审视它,它都会呈现出最美的姿态。
(二)社会价值
学校教育,可以更全面、更细致地挖掘本土文化的社会价值。本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课堂,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本土文化,汲取本土文化的滋养,又可以在学校氛围内宣传本土文化,使本土文化最大化地深入人心。
(三)德育价值
锦屏四大文化中有很多具有德育价值。如木商文化中,人们坚守的诚信,人们在长期交易中养成的契约精神,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走访锦屏县平鳌村时,我发现很多村民家门外贴着一些家风家训,如姜氏承德支系家风:“敬老尊贤,老少和睦。同心同德,守望相助”;如姜氏世来支系家风:“正人先正己,治国如治家。忠厚待乡曲,仁义训子孙”。
这些家风家训在教育子女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平鳌村不仅有家风家训,还有很多村规民约都对民风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像这样的家风家训还有很多。锦屏县隆里古城对子女的教育、家风的培养尤为重视,甚至直接体现在家族字辈里,刻在名字里,代代相传。如陈氏的字辈为“峻凤华章,吉学元良。修齐家政,治国文章”;陶氏的字辈为“虞尚廷升佩,家本诗书贵。文明维邦定,仁大知乾坤。武举登金榜,富贵永继承”;黄氏的字辈为“正国家甲日,金承中士光。有道昭美大,多映显文章。孝弟礼之本......”
(四)美学价值
隆里古城不仅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而且各个角落都有让人无法忽视的美。无论是巍峨屹立的城防建筑、亭台楼阁,还是街头小巷、一砖一瓦,都能让人捕捉到不一样的美。隆里古城的美是一种宁静的美,无论外界怎么喧闹,它都在那里安详、静谧地屹立着,静静地看着人来人往,默默地守望者这里的一切;它的美是一种内敛的美,就像中国的女子一样含蓄文雅;它的美是一种低调的美,雨可赏花听雨,晴可望月观星,看云卷云舒,静谧无言。
三、本土文化走进高中语文语文课堂的实施路径
(一)研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
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是宣传本土文化的最好方式,只有把本土文化带进校园才能从根本上传承、宣传本土文化。一所学校只有拥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才能独树一帜。
(二)开展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很多课本上得不到答案的问题,或许通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可能得到。据问卷调查显示结果来看,很多学生都希望老师能偶尔到户外上上课,换一种上课方式,或许学习效果更好。以挖掘本土文化为目的,每学年在本土开展一次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本土文化,还可以让学生在愉悦中获得知识,更利于文化的传承。
(三)抓住乡村振兴的机遇
现阶段我国推行乡村振兴建设,作为教育工作着要牢牢抓住这次机遇,在这次农村变革中要振兴教育,挖掘本土文化,使乡村振兴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四)以群文阅读为抓手,从课内到课外,找到高中语文教材与本土文化的融合点。
在语文教学中,可用本土文化导入相关的课文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或相似的主题,或相近相关思想感情上,作联类思考,让学生既能对教材篇目学习更深刻更透彻,又能增强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一举两得。
高中很多课文的场景在隆里古城都可以得到印证,如《荷塘月色》里描写的荷塘月色的场景,如果你在夏天有月亮的晚上漫步古城西门外,朱自清先生描写荷塘月色的场景都会在这里一一呈现;《苏武传》里苏武为国远赴匈奴,坚持自己的民族气节,无论受到怎样的屈辱都忠于祖国,他的这种爱国精神,让我想到了最初来隆里古城屯兵戍边的将士,他们远离故土,来到苦寒偏远的荒蛮之地,一来就是一辈子,没有谁再回去,一直在这驻守这块土地。他们的思乡情结,他们的爱国精神都和苏武有着相似之处,都为了祖国的安宁奉献了自己的青春。
本土文化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历史沉淀的产物,是地方的,也是民族的,只有把它与学校教育有机融合,才能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才能不断创新,才能把地方的变成民族的,才能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