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哲学常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教师应借助一些好的方法和技巧,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讲授哲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哲理的理解,提高哲学课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 哲学; 授课; 技巧; 兴趣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072-01
哲学是高中政治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如何把哲学讲“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哲学原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能力和潜力,不是轻而易举能够做到的,必须借助一些好的手段和方法。如果老师总是用一方式、一种模式讲授哲学,随着时间推移,学生就会失去兴趣,缺少学习兴奋点,降低课堂学习效率。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即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会失去它的魅力,就像一盘美食天天吃也会腻,失去胃口。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好哲学。下面我就哲学教学的一些方式、方法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以供参考:
1 创设情景讲哲学
创设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思考,获得知识体验,感悟其中的哲理。如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时,我是这样导课的:一走进教室,就发出口令:“请同学们绝对不要动!”学生一下子都很安静,可我却宣布没有一个同学做到了“绝对不动”这一要求,指出每個同学的心脏、血液、思维、细胞都处于运动之中,还有地球时时刻刻载着人在宇宙中运动,所谓“坐地日行八万里”。学生一下子恍然大悟,真的感受到了自己处于运动之中,学生情绪被调动起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可以感受到的周围运动着事物,学生便会很快说出“风吹草动”“水在流动”“云彩飘动”“车子走动”等等事实,在学生眼前展示了一幅幅运动着的画卷,也明白了“事物在运动中存在”的哲理。
2 用幽默、笑话讲哲学
许多幽默和笑话之所以引人发笑,其原因往往在于它违背了常理和哲理,对此,在讲哲学时可以把它作为哲理的反面材料来用,这样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相关哲理的理解。如讲“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的哲理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先讲了这样一个笑话:有一人肚子饿了去买包子吃,一口气吃到第七个包子才吃饱,这时他非常后悔,说:“早知这个包子才吃得饱,我何必花钱买那六个”。同学听后都哈哈大笑,在笑声中进入了对“量变与质变关系”的学习,领悟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3 用成语、俗语、典故讲哲学
这是哲学教学中的常用技巧。我国大量的成语、俗语典故中往往包会丰富的哲学内涵,这在教材编写中也大量涌现。讲哲理时,先给学生讲解一些包含相关哲理的成语、俗语、典故,既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加深学生对哲理的理解。如:讲解“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典故,俗语“失败是成功之母”、成语“物极必反”从而阐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这一哲理。又如通过讲解“对症下药”“量体裁衣”等成语及“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兵来将挡、水来土淹”等俗语,阐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理,等等。
4 用实验讲哲学
让学生亲自试验,对哲理简单验证,确信或明白其中哲理。如讲“矛盾具有特殊性”部分时,为了验证“万物莫不相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些名言,上课时我带了一把树枝进教室,叫学生找出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结果谁也找不出来,因为叶子的大小、厚薄、局部颜色、纹理必然不同,再拿出一张纸,叫几个同学把各自的指纹印在纸上看看是否相同,再次验证“万物莫不相异”,然后再讲“矛盾具有特殊性”的道理,学生就非常容易理解和接受。
5 用实物讲哲学
借助一定的实物讲哲理,非常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印象,便于理解和接受哲学道理,还能从中受到教育。如:为了讲解“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把外来有害物种水葫芦、紫茎泽兰(又名飞机草)样品带到教室,介绍它们的来历,介绍我国当初盲目引进及现在所造成的危害,让学生直观、形象、生动地明白了哲理,也从中受到了环保教育,了解了环保的一些知识。又如:为了讲解“矛盾普遍性(共性)与特殊性(个性)的关系”,我把梨、香蕉、苹果带进教室,叫同学们想想“水果”在哪里,这样巧借水果(共性)与梨、香蕉、苹果(个性)的关系,让学生明白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这样讲授课本知识就非常轻松了。
6 用文学、文艺作品讲哲学
文学文艺作品中也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在讲哲学时,有针对性地引用、介绍一些文学文艺作品,既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又可加深学生对相关哲学内容的理解。如讲解“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时,我给学生介绍薄松龄的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奏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讲讲对联中的历史典故,让学生感悟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为学习课本知识作了很好的铺垫,也从中受到了思想教育。
7 利用音乐讲哲学
音乐能给人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同时音乐所揭示的内涵、音乐家的故事也是我们教育学生的好帮手,因此音乐同样可成为我们的导课手段。如讲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时,我先给学生作音乐欣赏,播放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即《命运交响曲》),然后介绍其创作背景及音乐家不向困难低头的性格和命运,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也懂得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哲学道理。又如,讲“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时,我先播放流行歌曲《跟着感受走》,然后适当讨论,再导入课本知识。音乐走进政治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哲学。
8 用突发事件讲哲学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会打乱我们的计划,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受到影响,但如果我们处置得当,就能变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成为我们学习知识的载体。如有一次正准备讲哲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时,突然天气大变,雷声大作,狂风夹着雨点打得教室门窗啪啪作响,胆小的同学发出了尖叫声,眼看课堂秩序就要大乱,我敢紧叫学生关紧窗子,然后叫学生说说都看到了些什么?再借题发挥给学生讲解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这样不紧救活了一堂课,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知识印象。
9 用问题感悟讲哲学
设置一些包含相同哲理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归纳,再上升成课本中的哲学道理。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避免了“填鸭式”教学,也能让学生把课本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如讲“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时,我设置好这样一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讨论:①“一国两制”会不会改变我国的国家性质?②我国有公有制,有私有制,为什么还说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③我们党内出现了一些腐败分子,是否改变了我们党的性质?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利与弊共存,我国为什么还要积极加入世贸组织?⑤鸦片原植物可以入药,还可以作为花卉观赏,可国家为什么要禁止种植?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回答,对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有了切实感悟,然后再学哲理“矛盾双方在事物内部中的地位、作用不平衡,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也就水到渠成,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10 用时政讲哲学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政治课教学中必须坚持的原则,也是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生活中的时政,有很多都包含着一定的哲学道理,学生对时政一般都感兴趣,也多少会有所了解,用身边的事讲书中的理,让教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必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利用日本发生地震,引发海啸,地震和海啸造成核泄漏,核泄漏造成核污染,甚至引起了中国许多地方的抢盐风潮,讲解“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客观性”、“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总之,哲学课教学技巧和方法还远不止这些,这里不再一一叙述。教学有法,法无定法。如果教师能多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并能灵活运用,综合运用,那么哲学课教学就会永远充满活力,学生学习哲学一定会感到轻松、愉快、有趣、易理解和接受,从而取得好的效果,到达理想的彼岸。
参考文献
[1]《教育理论选讲》
[2]《新世纪教师素养》
【关键词】 哲学; 授课; 技巧; 兴趣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072-01
哲学是高中政治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如何把哲学讲“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哲学原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能力和潜力,不是轻而易举能够做到的,必须借助一些好的手段和方法。如果老师总是用一方式、一种模式讲授哲学,随着时间推移,学生就会失去兴趣,缺少学习兴奋点,降低课堂学习效率。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即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会失去它的魅力,就像一盘美食天天吃也会腻,失去胃口。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好哲学。下面我就哲学教学的一些方式、方法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以供参考:
1 创设情景讲哲学
创设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思考,获得知识体验,感悟其中的哲理。如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时,我是这样导课的:一走进教室,就发出口令:“请同学们绝对不要动!”学生一下子都很安静,可我却宣布没有一个同学做到了“绝对不动”这一要求,指出每個同学的心脏、血液、思维、细胞都处于运动之中,还有地球时时刻刻载着人在宇宙中运动,所谓“坐地日行八万里”。学生一下子恍然大悟,真的感受到了自己处于运动之中,学生情绪被调动起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可以感受到的周围运动着事物,学生便会很快说出“风吹草动”“水在流动”“云彩飘动”“车子走动”等等事实,在学生眼前展示了一幅幅运动着的画卷,也明白了“事物在运动中存在”的哲理。
2 用幽默、笑话讲哲学
许多幽默和笑话之所以引人发笑,其原因往往在于它违背了常理和哲理,对此,在讲哲学时可以把它作为哲理的反面材料来用,这样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相关哲理的理解。如讲“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的哲理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先讲了这样一个笑话:有一人肚子饿了去买包子吃,一口气吃到第七个包子才吃饱,这时他非常后悔,说:“早知这个包子才吃得饱,我何必花钱买那六个”。同学听后都哈哈大笑,在笑声中进入了对“量变与质变关系”的学习,领悟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3 用成语、俗语、典故讲哲学
这是哲学教学中的常用技巧。我国大量的成语、俗语典故中往往包会丰富的哲学内涵,这在教材编写中也大量涌现。讲哲理时,先给学生讲解一些包含相关哲理的成语、俗语、典故,既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加深学生对哲理的理解。如:讲解“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典故,俗语“失败是成功之母”、成语“物极必反”从而阐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这一哲理。又如通过讲解“对症下药”“量体裁衣”等成语及“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兵来将挡、水来土淹”等俗语,阐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理,等等。
4 用实验讲哲学
让学生亲自试验,对哲理简单验证,确信或明白其中哲理。如讲“矛盾具有特殊性”部分时,为了验证“万物莫不相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些名言,上课时我带了一把树枝进教室,叫学生找出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结果谁也找不出来,因为叶子的大小、厚薄、局部颜色、纹理必然不同,再拿出一张纸,叫几个同学把各自的指纹印在纸上看看是否相同,再次验证“万物莫不相异”,然后再讲“矛盾具有特殊性”的道理,学生就非常容易理解和接受。
5 用实物讲哲学
借助一定的实物讲哲理,非常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印象,便于理解和接受哲学道理,还能从中受到教育。如:为了讲解“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把外来有害物种水葫芦、紫茎泽兰(又名飞机草)样品带到教室,介绍它们的来历,介绍我国当初盲目引进及现在所造成的危害,让学生直观、形象、生动地明白了哲理,也从中受到了环保教育,了解了环保的一些知识。又如:为了讲解“矛盾普遍性(共性)与特殊性(个性)的关系”,我把梨、香蕉、苹果带进教室,叫同学们想想“水果”在哪里,这样巧借水果(共性)与梨、香蕉、苹果(个性)的关系,让学生明白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这样讲授课本知识就非常轻松了。
6 用文学、文艺作品讲哲学
文学文艺作品中也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在讲哲学时,有针对性地引用、介绍一些文学文艺作品,既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又可加深学生对相关哲学内容的理解。如讲解“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时,我给学生介绍薄松龄的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奏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讲讲对联中的历史典故,让学生感悟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为学习课本知识作了很好的铺垫,也从中受到了思想教育。
7 利用音乐讲哲学
音乐能给人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同时音乐所揭示的内涵、音乐家的故事也是我们教育学生的好帮手,因此音乐同样可成为我们的导课手段。如讲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时,我先给学生作音乐欣赏,播放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即《命运交响曲》),然后介绍其创作背景及音乐家不向困难低头的性格和命运,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也懂得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哲学道理。又如,讲“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时,我先播放流行歌曲《跟着感受走》,然后适当讨论,再导入课本知识。音乐走进政治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哲学。
8 用突发事件讲哲学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会打乱我们的计划,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受到影响,但如果我们处置得当,就能变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成为我们学习知识的载体。如有一次正准备讲哲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时,突然天气大变,雷声大作,狂风夹着雨点打得教室门窗啪啪作响,胆小的同学发出了尖叫声,眼看课堂秩序就要大乱,我敢紧叫学生关紧窗子,然后叫学生说说都看到了些什么?再借题发挥给学生讲解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这样不紧救活了一堂课,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知识印象。
9 用问题感悟讲哲学
设置一些包含相同哲理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归纳,再上升成课本中的哲学道理。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避免了“填鸭式”教学,也能让学生把课本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如讲“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时,我设置好这样一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讨论:①“一国两制”会不会改变我国的国家性质?②我国有公有制,有私有制,为什么还说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③我们党内出现了一些腐败分子,是否改变了我们党的性质?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利与弊共存,我国为什么还要积极加入世贸组织?⑤鸦片原植物可以入药,还可以作为花卉观赏,可国家为什么要禁止种植?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回答,对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有了切实感悟,然后再学哲理“矛盾双方在事物内部中的地位、作用不平衡,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也就水到渠成,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10 用时政讲哲学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政治课教学中必须坚持的原则,也是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生活中的时政,有很多都包含着一定的哲学道理,学生对时政一般都感兴趣,也多少会有所了解,用身边的事讲书中的理,让教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必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利用日本发生地震,引发海啸,地震和海啸造成核泄漏,核泄漏造成核污染,甚至引起了中国许多地方的抢盐风潮,讲解“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客观性”、“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总之,哲学课教学技巧和方法还远不止这些,这里不再一一叙述。教学有法,法无定法。如果教师能多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并能灵活运用,综合运用,那么哲学课教学就会永远充满活力,学生学习哲学一定会感到轻松、愉快、有趣、易理解和接受,从而取得好的效果,到达理想的彼岸。
参考文献
[1]《教育理论选讲》
[2]《新世纪教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