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任务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做中学”,突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既可以培养学生掌握英语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阐述了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背景、特点、设计原则以及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和评价。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高职英语设计原则实施步骤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9(a)-0074-02
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英语教学也与时俱进,探索着自身的发展之路。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没有积极思考的过程,更没有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交际的活动,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符合现代高职教育的方向和宗旨,是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很好地适应了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1 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背景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学习教学方法。20世纪80年代,勃雷泊(Prabhu,N.S.)从教学的角度提出了任务型教学,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语言。90年代,威利斯(Willis)提出了组织任务型教学的三个阶段,即前任务阶段(Pre-task)、中任务阶段(Task Cycle)和后任务阶段(Language Focus),他认为任务型教学是交际语言教学的逻辑发展,因为它与交际语言教学的若干原则是一致的。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近年来,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论逐渐引入我国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是我国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2 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
任务型教学法是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任务”贯穿着“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做中学”,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通过角色扮演或实际操作,学会如何用语言进行交流,学生自始至终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来学习语言,积累学习经验和享受成功的喜悦,真正达到任务型教学的目的。
3 任务型教学法的设计原则
3.1 真实性
在任务设计中,任务所使用的输入材料应来源于真实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要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学习和使用语言。教师设计的任务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更易于学生理解,使学生高效地掌握知识,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造真实或接近真实的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和加工真实的语言信息,使他们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在实际生活中同样能得到有效的应用,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语言。
3.2 可操作性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设计出可操作性强的任务。尽量避免环节过多、程序过于复杂的课堂任务。任务的设计,应兼顾不同基础的学生,以便更好地调动不同水平、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首先要根据具体条件,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环境,设计出操作性强的任务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有效的交际活动中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3.3 兴趣性
兴趣能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点,选择能使学生产生共鸣的话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积极投入到课堂活动当中,教师要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多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任务,做到既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又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4 互动性
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在未来工作中使用英语交际,而交际的核心就是互动。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既可大量接受语言输入,又可大量输出语言,从而学习并运用语言。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利用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将互动性原则尽可能地贯穿到任务完成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让学生充分参与到任务编写、实施和评估的全过程中,达到交流的愿望和需要,产生学习语言的动力。
3.5 任务链
教师在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时要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即后面的任务要建立在前面任务的基础之上,它们之间应该相互联系,具有统一的目标指向,同时,教师在开展每一项任务时,也要确保其实施步骤和程序的连贯和流畅,任务设计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并由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做到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又注重能力的培养,在语言、技能方面,应当先输入后输出,使教学成阶梯式层层推进。
4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4.1 前任务阶段
前任务阶段也叫准备阶段,是任务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介绍任务要求和实施步骤,采用多种手段激活学生脑中与话题相关的词汇,为完成任务做好准备,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完成前期准备事项,任务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突出任务主题,激发学生去学习内容相关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为理解学习内容、顺利完成中阶段任务搭建桥梁,通过全班集思广益、利用图片、个人经历等介绍主题。
4.2 中任务阶段
中阶段是整个任务的执行阶段,是任务型教学的关键环节。设计出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成完成各项任务。该环节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任务,课堂组织形式可以结对子或按小组进行编排,教师应鼓励学生尝试多种表达,使学生有胆量、自由地进行表达尝试。二是计划,任务前阶段后,学生带着各自项目任务在各自小组中集思广益制定实施计划,分派任务进行资料的收集归纳,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并进行演练和彩排,教师应在一旁给予语言建议。三是实施,教师可根据前一阶段的情况,以具体任务的形式来完成这一阶段的活动,如设计小组讨论、两人对话、分组辩论、角色扮演、民意测验和采访等交际任务。
4.3 后任务阶段
后任务阶段主要是对前两个阶段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教师挑选出几个优秀的小组进行汇报展示,同学现场点评,该环节是对语言知识和技能的验收、反思、同化阶段,是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自身实际问题的阶段,也是语言的实际应用阶段。教师在分析过程中对教材或学生的汇报中出现的语言难点进行操练,帮助学生认识差距,促进其主动弥补存在的不足。教师对任务的完成情况做出评价,针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更正,并布置适量的练习,最后指出应注意的问题,同时给予适当的表扬,以增强学生完成下一个任务的信心。
5 “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具体课例
现在以《新编实用英语》第一册第七单元passage 1 Thanksgiving Day and Christmas为例看看前任务阶段、任务阶段、后任务阶段三个阶段具体任务的设计。
5.1 前任务阶段
任务:搜集整理有关西方节日的资料。
目标:通过了解相关的资料和信息,锻炼学生阅读能力及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能力。
材料来源:利用图书馆、阅览室查阅相关书籍,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
活动形式:以小组活动为主。
实施过程: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可以通过抽签的方式拿到一个任务条,在这一任务实施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与小组其他成员合作,自觉评价学习效果,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5.2 中任务阶段
任务:各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节日信息。
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变单向的传授知识的课堂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
活动形式:小组合作。
实施过程:各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成果。在此过程中,小组代表发言同学可以向其他同学提问,也可以接受同学及老师的提问,小组讨论,分析其他小组成果,小组进行互评,教师对各小组的成果进行公正的评价。
5.3 后任务阶段
后任务阶段主要由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以及任务的难点,拾遗补漏,对课文重要的语言点进行讲解,并要求学生利用教材上的练习复习、巩固这些语言知识。这一阶段也可以包含一些任务,例如:要求学生根据一些关键词和表达来复述课文,目的是让学生关注语言本身,促进其掌握重点词语和表达方式。
6 任务型教学的评价
任务型教学将评价有机地融于教学过程始终,通过学生、教师共同参与评价,实现了评价的多元化,建立起一种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作出评价;通过检查,对学生的书面作业、演讲等学习行为作出评价;通过交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作出评价。学生自评要求学生对自己英语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多方面的评价,积极调整学习目标以及学习策略和方法,逐步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互评则要求学生客观公正地对同学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学生也可以对教师设计的任务展开评价,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
任务型教学法不仅很好地适应了高职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而且体现了外语教学从关注教法转为关注学法,从教师为中心转为学生为中心,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合理有效地使用任务型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做中学”的核心力量,最终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 认知心理学视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郭跃进.基础英语任务型教学法初探[J].湖北教育,2005(4).
[4] 苗淑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任务的设计[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6(6).
[5] 赖非,苏明阳.大学英语课堂“任务型教学”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3).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高职英语设计原则实施步骤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9(a)-0074-02
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英语教学也与时俱进,探索着自身的发展之路。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没有积极思考的过程,更没有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交际的活动,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符合现代高职教育的方向和宗旨,是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很好地适应了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1 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背景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学习教学方法。20世纪80年代,勃雷泊(Prabhu,N.S.)从教学的角度提出了任务型教学,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语言。90年代,威利斯(Willis)提出了组织任务型教学的三个阶段,即前任务阶段(Pre-task)、中任务阶段(Task Cycle)和后任务阶段(Language Focus),他认为任务型教学是交际语言教学的逻辑发展,因为它与交际语言教学的若干原则是一致的。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近年来,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论逐渐引入我国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是我国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2 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
任务型教学法是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任务”贯穿着“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做中学”,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通过角色扮演或实际操作,学会如何用语言进行交流,学生自始至终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来学习语言,积累学习经验和享受成功的喜悦,真正达到任务型教学的目的。
3 任务型教学法的设计原则
3.1 真实性
在任务设计中,任务所使用的输入材料应来源于真实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要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学习和使用语言。教师设计的任务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更易于学生理解,使学生高效地掌握知识,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造真实或接近真实的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和加工真实的语言信息,使他们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在实际生活中同样能得到有效的应用,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语言。
3.2 可操作性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设计出可操作性强的任务。尽量避免环节过多、程序过于复杂的课堂任务。任务的设计,应兼顾不同基础的学生,以便更好地调动不同水平、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首先要根据具体条件,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环境,设计出操作性强的任务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有效的交际活动中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3.3 兴趣性
兴趣能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点,选择能使学生产生共鸣的话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积极投入到课堂活动当中,教师要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多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任务,做到既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又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4 互动性
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在未来工作中使用英语交际,而交际的核心就是互动。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既可大量接受语言输入,又可大量输出语言,从而学习并运用语言。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利用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将互动性原则尽可能地贯穿到任务完成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让学生充分参与到任务编写、实施和评估的全过程中,达到交流的愿望和需要,产生学习语言的动力。
3.5 任务链
教师在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时要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即后面的任务要建立在前面任务的基础之上,它们之间应该相互联系,具有统一的目标指向,同时,教师在开展每一项任务时,也要确保其实施步骤和程序的连贯和流畅,任务设计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并由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做到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又注重能力的培养,在语言、技能方面,应当先输入后输出,使教学成阶梯式层层推进。
4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4.1 前任务阶段
前任务阶段也叫准备阶段,是任务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介绍任务要求和实施步骤,采用多种手段激活学生脑中与话题相关的词汇,为完成任务做好准备,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完成前期准备事项,任务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突出任务主题,激发学生去学习内容相关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为理解学习内容、顺利完成中阶段任务搭建桥梁,通过全班集思广益、利用图片、个人经历等介绍主题。
4.2 中任务阶段
中阶段是整个任务的执行阶段,是任务型教学的关键环节。设计出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成完成各项任务。该环节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任务,课堂组织形式可以结对子或按小组进行编排,教师应鼓励学生尝试多种表达,使学生有胆量、自由地进行表达尝试。二是计划,任务前阶段后,学生带着各自项目任务在各自小组中集思广益制定实施计划,分派任务进行资料的收集归纳,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并进行演练和彩排,教师应在一旁给予语言建议。三是实施,教师可根据前一阶段的情况,以具体任务的形式来完成这一阶段的活动,如设计小组讨论、两人对话、分组辩论、角色扮演、民意测验和采访等交际任务。
4.3 后任务阶段
后任务阶段主要是对前两个阶段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教师挑选出几个优秀的小组进行汇报展示,同学现场点评,该环节是对语言知识和技能的验收、反思、同化阶段,是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自身实际问题的阶段,也是语言的实际应用阶段。教师在分析过程中对教材或学生的汇报中出现的语言难点进行操练,帮助学生认识差距,促进其主动弥补存在的不足。教师对任务的完成情况做出评价,针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更正,并布置适量的练习,最后指出应注意的问题,同时给予适当的表扬,以增强学生完成下一个任务的信心。
5 “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具体课例
现在以《新编实用英语》第一册第七单元passage 1 Thanksgiving Day and Christmas为例看看前任务阶段、任务阶段、后任务阶段三个阶段具体任务的设计。
5.1 前任务阶段
任务:搜集整理有关西方节日的资料。
目标:通过了解相关的资料和信息,锻炼学生阅读能力及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能力。
材料来源:利用图书馆、阅览室查阅相关书籍,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
活动形式:以小组活动为主。
实施过程: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可以通过抽签的方式拿到一个任务条,在这一任务实施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与小组其他成员合作,自觉评价学习效果,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5.2 中任务阶段
任务:各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节日信息。
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变单向的传授知识的课堂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
活动形式:小组合作。
实施过程:各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成果。在此过程中,小组代表发言同学可以向其他同学提问,也可以接受同学及老师的提问,小组讨论,分析其他小组成果,小组进行互评,教师对各小组的成果进行公正的评价。
5.3 后任务阶段
后任务阶段主要由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以及任务的难点,拾遗补漏,对课文重要的语言点进行讲解,并要求学生利用教材上的练习复习、巩固这些语言知识。这一阶段也可以包含一些任务,例如:要求学生根据一些关键词和表达来复述课文,目的是让学生关注语言本身,促进其掌握重点词语和表达方式。
6 任务型教学的评价
任务型教学将评价有机地融于教学过程始终,通过学生、教师共同参与评价,实现了评价的多元化,建立起一种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作出评价;通过检查,对学生的书面作业、演讲等学习行为作出评价;通过交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作出评价。学生自评要求学生对自己英语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多方面的评价,积极调整学习目标以及学习策略和方法,逐步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互评则要求学生客观公正地对同学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学生也可以对教师设计的任务展开评价,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
任务型教学法不仅很好地适应了高职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而且体现了外语教学从关注教法转为关注学法,从教师为中心转为学生为中心,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合理有效地使用任务型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做中学”的核心力量,最终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 认知心理学视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郭跃进.基础英语任务型教学法初探[J].湖北教育,2005(4).
[4] 苗淑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任务的设计[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6(6).
[5] 赖非,苏明阳.大学英语课堂“任务型教学”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