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端砚老坑以其优越的发墨性及观赏性历来被公认为砚石之首,其在如今的收藏价值自然也遥遥领先于其他端砚坑口的砚石,更是远胜于其他砚种的砚石。正因如此珍贵,所以对端砚老坑如何认定与鉴别历来是砚台收藏爱好者的胸中块垒。
不过,笔者认为,能够准确地断定端砚的坑口,分清哪个是老坑哪个不是,虽然并非易事,但将大量的实物观察与认真的研究相结合,胸中块垒也就自然化解。但这绝不能照本宣科、纸上谈兵,更不能将端砚老坑口的断定完全依赖于一些所谓明显的特征,比如“金线”。
所谓金线,实为砚石裂纹,其被黄色菱铁矿填充而形成了黄色线纹,严格来说属于石病。如北宋唐询所著的《砚录》云:“石有金线,此正为病,端人所不取。”清代吴兰修所著《端溪砚史》也将金线列为石疵。但不知何时起,有人将金线视为端砚老坑的“身份证”,广为流传的同时,还得到不少人的认同,甚至出现了端砚老坑以有金线为贵的荒诞标准。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持“端砚老坑以有金线为贵”者,要么是对端砚砚石的情况并没有深刻了解所致;要么是因断定端砚坑口存在一定难度,便想寻找一个简便、容易识别的方法。针对此况,笔者愿将老坑与金线的问题作一客观介绍,望能与众藏友交流沟通,并为初涉端砚收藏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
首当其冲要明确的一点是,金线不是端砚老坑所特有的,而是在端砚众多坑口中普遍存在的。笔者通过调查大量的实物发现,斧柯山、羚羊山众多坑口的砚石普遍带有金线,而北岭山的宋坑等坑口却一般没有金线。也就是说,除老坑外,麻子坑、坑仔岩、斧柯东、白线岩等坑口的砚石也会有金线,而且有些坑口砚石上金线的出现率还比较高,比如麻子坑。所以,金线不是老坑所独有的,更不是老坑的“身份证”。
更为有趣的是,因端砚不同坑口的砚石各有特点,其上的金线也有所不同,所以金线情况也是断定端砚砚石坑口的重要依据之一。如老坑与麻子坑砚石的金线一般比较曲折,且有粗细变化;坑仔岩与白线岩砚石的金线比较平直,且较细;斧柯东(这里的斧柯东不单指某一坑口,而是对产于斧柯山以东诸坑口的统称,因位于沙浦镇,又叫“沙浦石”。)砚石金线的出现率不高,但面貌多样,一般较接近于坑仔岩的金线。
将老坑砚石的金线与其他坑口的金线相比,前者的出现率比较高,且面貌也最为多样,并有优劣之分。总体而言,老坑砚石的金线,宜细不宜粗、宜疏不宜密、宜柔不宜枯;且以网状、粗硬、枯黄者为下,多不可取;以疏朗、柔嫩、淡黄并微有雾化者为佳,如布局得当,也有一种独特的美感,是可以接受的。
根据目前笔者的调查发现,通常而言,端砚老坑金线的品质与石质成正比,好石质上的金线大多柔和美观,差石质上的金线大多枯涩。
由前文所述,我们知道金线不是端砚老坑所特有,但金线却在端砚老坑砚石中是普遍存在的。
从老坑材质的评定标准来说,当然是没有金线最好,但自然造化难得完美——金无足赤,田黄多格,美人尚且有痣。所以在端砚收藏中,对老坑砚石的金线也应持豁达态度,不能一棍子打死,应把金线与石质两者结合起来看。
如石质上佳,金线柔和美观,对其收藏价值也不会有多大影响;如石质尚可,但金线过多,已严重影响砚石的观赏,则会严重影响砚石的收藏价值;如石质不好,金线多且枯涩,就没有什么收藏价值了。另外,一方石质佳、金线不丑的砚石也远比一方石质差、没有金线的砚石昂贵很多。所以我们不能追求金线,更不能以金线为贵,应在首重石质的前提下,合理地看待金线。
老坑金线
此块砚石质地上乘,通体石肉,上有天青、鱼脑冻、青花、火捺等石品。由于石质优良,金线也温润柔和,疏密有致。这种金线一般称作“肉线”,属于老坑金线的上品。
1.老坑金线交织成网,砚雕者巧加利用,作为渔网,化瑕为美。
2.这方老坑上面的金线与冰纹相互交织,线纹纵横,间有玫瑰紫和翡翠相点缀,斑斓成趣。金线与冰纹虽然矿物成分不同,但都是充填砚石裂隙的物质,因此有共存的现象。
3.图为麻子坑金线,由于金线位于砚石的顶板部位,所以看起来比较生硬、杂乱,缺乏美感。
4.这块坑仔岩石料质地比较纯净,上有一颗石眼,金线细而直。这种金线形态在坑仔岩中较为常见。
5.这种坑仔岩金线看起来比较润泽、有晕染感。尽管出现在砚堂上,也还可以接受。
不过,笔者认为,能够准确地断定端砚的坑口,分清哪个是老坑哪个不是,虽然并非易事,但将大量的实物观察与认真的研究相结合,胸中块垒也就自然化解。但这绝不能照本宣科、纸上谈兵,更不能将端砚老坑口的断定完全依赖于一些所谓明显的特征,比如“金线”。
所谓金线,实为砚石裂纹,其被黄色菱铁矿填充而形成了黄色线纹,严格来说属于石病。如北宋唐询所著的《砚录》云:“石有金线,此正为病,端人所不取。”清代吴兰修所著《端溪砚史》也将金线列为石疵。但不知何时起,有人将金线视为端砚老坑的“身份证”,广为流传的同时,还得到不少人的认同,甚至出现了端砚老坑以有金线为贵的荒诞标准。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持“端砚老坑以有金线为贵”者,要么是对端砚砚石的情况并没有深刻了解所致;要么是因断定端砚坑口存在一定难度,便想寻找一个简便、容易识别的方法。针对此况,笔者愿将老坑与金线的问题作一客观介绍,望能与众藏友交流沟通,并为初涉端砚收藏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
首当其冲要明确的一点是,金线不是端砚老坑所特有的,而是在端砚众多坑口中普遍存在的。笔者通过调查大量的实物发现,斧柯山、羚羊山众多坑口的砚石普遍带有金线,而北岭山的宋坑等坑口却一般没有金线。也就是说,除老坑外,麻子坑、坑仔岩、斧柯东、白线岩等坑口的砚石也会有金线,而且有些坑口砚石上金线的出现率还比较高,比如麻子坑。所以,金线不是老坑所独有的,更不是老坑的“身份证”。
更为有趣的是,因端砚不同坑口的砚石各有特点,其上的金线也有所不同,所以金线情况也是断定端砚砚石坑口的重要依据之一。如老坑与麻子坑砚石的金线一般比较曲折,且有粗细变化;坑仔岩与白线岩砚石的金线比较平直,且较细;斧柯东(这里的斧柯东不单指某一坑口,而是对产于斧柯山以东诸坑口的统称,因位于沙浦镇,又叫“沙浦石”。)砚石金线的出现率不高,但面貌多样,一般较接近于坑仔岩的金线。
将老坑砚石的金线与其他坑口的金线相比,前者的出现率比较高,且面貌也最为多样,并有优劣之分。总体而言,老坑砚石的金线,宜细不宜粗、宜疏不宜密、宜柔不宜枯;且以网状、粗硬、枯黄者为下,多不可取;以疏朗、柔嫩、淡黄并微有雾化者为佳,如布局得当,也有一种独特的美感,是可以接受的。
根据目前笔者的调查发现,通常而言,端砚老坑金线的品质与石质成正比,好石质上的金线大多柔和美观,差石质上的金线大多枯涩。
由前文所述,我们知道金线不是端砚老坑所特有,但金线却在端砚老坑砚石中是普遍存在的。
从老坑材质的评定标准来说,当然是没有金线最好,但自然造化难得完美——金无足赤,田黄多格,美人尚且有痣。所以在端砚收藏中,对老坑砚石的金线也应持豁达态度,不能一棍子打死,应把金线与石质两者结合起来看。
如石质上佳,金线柔和美观,对其收藏价值也不会有多大影响;如石质尚可,但金线过多,已严重影响砚石的观赏,则会严重影响砚石的收藏价值;如石质不好,金线多且枯涩,就没有什么收藏价值了。另外,一方石质佳、金线不丑的砚石也远比一方石质差、没有金线的砚石昂贵很多。所以我们不能追求金线,更不能以金线为贵,应在首重石质的前提下,合理地看待金线。
老坑金线
此块砚石质地上乘,通体石肉,上有天青、鱼脑冻、青花、火捺等石品。由于石质优良,金线也温润柔和,疏密有致。这种金线一般称作“肉线”,属于老坑金线的上品。
1.老坑金线交织成网,砚雕者巧加利用,作为渔网,化瑕为美。
2.这方老坑上面的金线与冰纹相互交织,线纹纵横,间有玫瑰紫和翡翠相点缀,斑斓成趣。金线与冰纹虽然矿物成分不同,但都是充填砚石裂隙的物质,因此有共存的现象。
3.图为麻子坑金线,由于金线位于砚石的顶板部位,所以看起来比较生硬、杂乱,缺乏美感。
4.这块坑仔岩石料质地比较纯净,上有一颗石眼,金线细而直。这种金线形态在坑仔岩中较为常见。
5.这种坑仔岩金线看起来比较润泽、有晕染感。尽管出现在砚堂上,也还可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