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做好国际传播十分迫切。作为翻译传播的第一本教材,《翻译传播学十讲》一书的出版为我们加强翻译传播专业做了开创性工作,为翻译和传播专业响应时代需要,服务国家大局而转型升级开了好头。该书提出了翻译传播学的理论框架,梳理了翻译传播的环节、要素和功能,论述了翻译传播的基本规律和核心理念。
【关键词】《翻译传播学十讲》 翻译传播学 国际传播高等教育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这对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做好国际传播工作十分迫切。
就在这个时候,我欣喜地拿到了一本新书《翻译传播学十讲》。该书作者从事翻译传播学研究,创办翻译研究学专业,编写翻译传播教材,这些工作对贯彻落实、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无疑是一个及时、坚实的基础性工作。
该书的首席作者尹飞舟曾任湖南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长期从事图书对外翻译传播工作。到龄离开行政领导岗位后,迈入湖南师范大学的课堂,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创办了翻译传播博士生课程。另两位作者余承法、邓颖玲都是翻译教育界的知名学者。三人志同道合,共同努力,填补了外语、翻译和传播教育领域的一个空白,第一次在高校实现跨学科,把翻译传播结合成一个专业。他们的成果成为加强国际传播高等教育的一个范例。
三位作者十分清楚中国面临的挑战,他们创办这个新型专业是为了满足中国面对国际挑战的特殊需求。中国越是发展,越是需要强化对外传播。过去,翻译和传播通常被作为两个不同的专业,分散在两个不同的院系,导致我国高等教育从事翻译的不讲究对外传播,从事传播的不善于对外翻译。今天,中国已经被国际舆论逼到一个无法沉默退却的境地,国际影响力保卫战需要大量善于利用外语对外讲述中国故事的人才。翻译传播教育的出现恰逢其时。湖南师范大学这一新学科建设的创举令人钦佩。三位作者作为翻译传播的博士生导师充分展示了他们的责任担当。他们开创的翻译传播专业既是翻译专业在新时代的必然转型和提升,也是新闻传播专业日渐成熟的体现。
作为翻译传播的第一本教材,《翻译传播学十讲》有哪些看头呢?第一,作者博览群书,研读了大量外国和国内作者此前关于翻译、传播以及翻译传播的论述,大胆创新,谨慎论证,提出翻译传播学的理论框架,解释清楚了什么是翻译,什么是传播,什么是翻译传播,讲透了翻译传播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作者系统地梳理了翻译传播的环节、要素和功能,内容详实具体。第三,作者论述了翻译传播的基本规律和核心理念,观点清晰明确,说服力强。第四,三位作者,特别是首席作者尹飞舟长期从事翻译传播,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对涉及翻译和传播的各种要素有清晰的把握。正是因为作者的长期实践活动,书中关于翻译传播的阐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讲理论,有根有据,敢于在前人基础上大胆创新;讲要素,如数家珍,缜密细致。
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严峻。我们的国际传播任务艰巨紧迫,迫切需要从传统对内宣传思维拓展到面对世界讲话。这需要翻译传播专业的快速成熟。做好国际传播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对国际话语体系的了解和外国思维的了解,这是翻译工作者的天然优势。一旦翻译与国际传播密切结合,就能形成鲜活的新文科建设,也让这两个传统学科的时代感扑面而来。
毋庸置疑,做好翻译传播学的建设,培养翻译传播需要的大量人才,为对外介绍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任重道远。我们需要更多的专著,更多的专业课程,更大量的实习实践。这方面需要探讨的领域很多,如西方媒体善于设置话题引导或者误导他人。而我们讲好中国故事,不仅需要勇气和意志,还需要具备基本技巧,如会辩论而不是叫骂,会讲故事而不是空喊口号。
《翻译传播学十讲》为我们加强翻译传播专业做了开创性工作,为翻译和传播专业响应时代需要,服务国家大局而转型升级开了好头。这本新著值得一读,这个专业值得推广,这方面的后续研究值得期待。
黄友义系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全国翻译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
责编:谭震
【关键词】《翻译传播学十讲》 翻译传播学 国际传播高等教育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这对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做好国际传播工作十分迫切。
就在这个时候,我欣喜地拿到了一本新书《翻译传播学十讲》。该书作者从事翻译传播学研究,创办翻译研究学专业,编写翻译传播教材,这些工作对贯彻落实、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无疑是一个及时、坚实的基础性工作。
该书的首席作者尹飞舟曾任湖南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长期从事图书对外翻译传播工作。到龄离开行政领导岗位后,迈入湖南师范大学的课堂,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创办了翻译传播博士生课程。另两位作者余承法、邓颖玲都是翻译教育界的知名学者。三人志同道合,共同努力,填补了外语、翻译和传播教育领域的一个空白,第一次在高校实现跨学科,把翻译传播结合成一个专业。他们的成果成为加强国际传播高等教育的一个范例。
三位作者十分清楚中国面临的挑战,他们创办这个新型专业是为了满足中国面对国际挑战的特殊需求。中国越是发展,越是需要强化对外传播。过去,翻译和传播通常被作为两个不同的专业,分散在两个不同的院系,导致我国高等教育从事翻译的不讲究对外传播,从事传播的不善于对外翻译。今天,中国已经被国际舆论逼到一个无法沉默退却的境地,国际影响力保卫战需要大量善于利用外语对外讲述中国故事的人才。翻译传播教育的出现恰逢其时。湖南师范大学这一新学科建设的创举令人钦佩。三位作者作为翻译传播的博士生导师充分展示了他们的责任担当。他们开创的翻译传播专业既是翻译专业在新时代的必然转型和提升,也是新闻传播专业日渐成熟的体现。
作为翻译传播的第一本教材,《翻译传播学十讲》有哪些看头呢?第一,作者博览群书,研读了大量外国和国内作者此前关于翻译、传播以及翻译传播的论述,大胆创新,谨慎论证,提出翻译传播学的理论框架,解释清楚了什么是翻译,什么是传播,什么是翻译传播,讲透了翻译传播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作者系统地梳理了翻译传播的环节、要素和功能,内容详实具体。第三,作者论述了翻译传播的基本规律和核心理念,观点清晰明确,说服力强。第四,三位作者,特别是首席作者尹飞舟长期从事翻译传播,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对涉及翻译和传播的各种要素有清晰的把握。正是因为作者的长期实践活动,书中关于翻译传播的阐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讲理论,有根有据,敢于在前人基础上大胆创新;讲要素,如数家珍,缜密细致。
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严峻。我们的国际传播任务艰巨紧迫,迫切需要从传统对内宣传思维拓展到面对世界讲话。这需要翻译传播专业的快速成熟。做好国际传播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对国际话语体系的了解和外国思维的了解,这是翻译工作者的天然优势。一旦翻译与国际传播密切结合,就能形成鲜活的新文科建设,也让这两个传统学科的时代感扑面而来。
毋庸置疑,做好翻译传播学的建设,培养翻译传播需要的大量人才,为对外介绍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任重道远。我们需要更多的专著,更多的专业课程,更大量的实习实践。这方面需要探讨的领域很多,如西方媒体善于设置话题引导或者误导他人。而我们讲好中国故事,不仅需要勇气和意志,还需要具备基本技巧,如会辩论而不是叫骂,会讲故事而不是空喊口号。
《翻译传播学十讲》为我们加强翻译传播专业做了开创性工作,为翻译和传播专业响应时代需要,服务国家大局而转型升级开了好头。这本新著值得一读,这个专业值得推广,这方面的后续研究值得期待。
黄友义系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全国翻译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
责编:谭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