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过去年代的故事,于我,却一直记忆犹新。
我十岁那年,父亲受单位安排,从镇上去农村商店工作,我随父亲转学去了许村小学念书。
我在许村小学认识了糖弟。
糖弟,本名姜文荣。许村人放着这好端端的大名不叫,不论长幼都喜欢叫他糖弟。
糖弟十一岁,年长我一岁,读四年级。听人说,自他妈妈生下他,这孩子便与糖结下了不解之缘。襁褓中的他,也许嫌妈妈奶水没味,整天“哇哇”哭闹不停,但只要一喝掺了糖的白开水,便不再啼哭,乖乖入睡;稍大些可以吃粥饭了,不管饭桌上有菜没菜、中意不中意,他只需要在饭碗里拌些白糖或者红糖,照样吃得心满意足;平时吃零食,最喜欢吃的还是糖果,水果糖、棒棒糖、小圆糖……只要见他嘴唇在蠕动,嘴巴里肯定衔着一颗糖。有时爸妈不给他零钱买糖果,糖弟便偷偷去灶间,食指放进嘴里,蘸上口水,然后伸进糖钵,蘸烧菜用的砂糖,放进嘴里解馋,临了,还把手指含在嘴里,吮吸得吱吱响。也许因为喜好甜食的原因,糖弟身体胖胖的,而且小小年纪,满口蛀牙,张开嘴,焦黑一片。尽管他犯牙病时痛得要命,在床上打滚,泪水、口水流淌不停,过后却又嗜糖如命,把病痛忘得一干二净。
那天,糖弟跟着妈妈来店里买油盐。一踏进门槛,糖弟瞪着两只肉里眼,来回扫视着柜台上两只装糖的圆口玻璃瓶,一只瓶装的是软糖,另一只瓶装的是硬糖。糖弟用手指着玻璃瓶,对妈妈说:“买两粒硬糖。”硬糖耐吃。
“老是糖、糖,看你牙齒都蛀掉了!”妈妈抱怨着,“买一粒吧!”
糖弟揪着妈妈的衣服,使劲摇晃着,嘴里不停地“嗯嗯”着,任性地说:“不嘛,两粒,就要两粒!”
妈妈拗不过糖弟,只得答应。她叹息一声,说:“唉,让你爸知道,又要说我宠惯你了!”
我父亲从瓶里拿出两粒硬糖,放到柜台上。糖弟怕人抢了似的,迅速塞进裤袋。很快他又摸出一粒,剥去彩色包装纸,一颗玻璃球大小晶莹透明的圆糖呈现在面前,只听“唿——”的一声,圆糖滑溜进嘴里,糖弟左腮边立刻凸起了一个鼓鼓的小肉球。
“嗤——嗤——” 糖弟嘴里发出滋润的吸糖声,脸上露出满足的神色。
糖弟妈妈指着手里的酱油和盐,对我父亲说:“刘师傅,连同两粒糖一起给记账吧,改天由他父亲来结账。”
买东西要记账?这对于一直在镇上商店工作的父亲来说,还是头一回碰到。正在他犹豫之间,一旁整理货物的李伯伯开口说道:“好的,好的,没事,东西你拿去吧!”说着,他从柜台抽屉里拿出一个本子,翻开其中一页,递到父亲面前,“记在这一页上。”
李伯伯比我父亲早一年来店里,对村里情况比较熟悉。看着母子俩出了店门,李伯伯对我父亲说道:“糖弟父亲姜木根,是生产队长。他妻子生下儿子月子里得了病,下不了大田干活,只能干些轻微的农活。家里经济困难,平时来店里买东西都记账,过一段时间姜队长会来结账的。”
后来,果然有几次我看到糖弟父亲来店里买香烟,他买的是最便宜的红山鹰香烟,然后从胸前衣兜里掏出卷着的几张纸币,把账本上欠着的钱一并结清。
星期天下午,闲着无事,我拿了一把鱼叉去村西溇潭叉鱼。
在镇上,我家住房临河,后屋有一个水阁,装有木栅栏。放学了,做完作业,我常常端个矮凳,静静地坐在水阁上,拿一根鱼竿钓鱼。市河里河水清澈,近水面处看得见川条鱼穿梭来往觅食,我在鱼钩上安上川条鱼喜食的小麻栗苍蝇,俗称“饭苍蝇”,放入水中。有川条鱼在近处游动,只需轻轻移动钓线,故意弄出些微动静,便能清楚地看到川条鱼禁不住诱惑,紧紧追着鱼饵张口就咬。这时,迅速提起鱼竿,有倒刺的鱼钩刺破鱼唇,把鱼牢牢勾住,随即钓上岸来。
来到许村,我发现男孩子们不喜爱钓鱼,他们常常手持一柄鱼叉,瞪着闪闪发亮的双眼,在河边叉鱼。鱼叉铁制,多是四刺,有大有小,安装在竹竿上,小孩子一般使用小鱼叉。钓鱼需要耐心,等鱼上钩,而叉鱼直来直去,发现水中有鱼,犹如好猎手发现了野兽,眼到手到,“嗖——”鱼叉直插水中,“嗵——”的一声,溅起一簇水花,抽回鱼叉,只见锋利的鱼叉正中鱼身。叉到的鱼,一般有川条鱼、鲫鱼,也有鲢鱼。当然有经验的村民,能观察到鲤鱼、黑鱼产下的卵,数百上千,甚至更多,凝聚一起,依附着水草漂浮在水面上。村民在岸滩旁找树木、草丛隐蔽自己,静心等待水下的大鲤鱼、大黑鱼浮上水面照看鱼卵,刹那间,岸上人眼疾手快,一叉一个准。
夕阳西下时,我拎着一串鱼儿回家去。尽管都是川条鱼、小鲫鱼,但我和父亲的一顿晚餐有着落了。我右肩扛着鱼叉,左手拎着“战利品”,喜气洋洋地回家向父亲报喜。
村道上迎面来了一头大水牛,后面牵着牛绳的是哑巴。他是去溇潭牛爬滩给牛饮水、洗澡,乡下俗称“放牛水”。哑巴五十来岁年纪,生产队养牛的一把好手。队里两条耕牛,都由哑巴照料。一个寒冬,耕牛喂养得膘肥体壮,来年春耕正好派上用场。哑巴没结过婚,村上人都说,哑巴这辈子把自己嫁给了耕牛。
大水牛不紧不慢地走着,坚硬的脚壳踩在硬实的泥地上,发出沉重的“咚、咚”的声响,头上顶着两只长长的犄角,左右摆动着向我走来。路侧是沟渠,另一侧是稻田,狭窄的村道无处躲藏,怕被水牛角撞到,我只得尽量站到路的边沿。
哑巴“哇哇”叫着,打着手势,他看出我害怕,让我不用慌张。我眼睛死死盯住大水牛晃动的犄角,心里怦怦乱跳,怕它路过时突然一扭脖子,把我撞到沟渠里。大水牛与我的距离越来越近,我突然停住了,没有勇气再向前迈出一步。
这时,只听得身后传来“啊——”的一声叫喊。
大水牛从我身边走过去了,我回过头去,只见糖弟肩背草篮,站在我身后,双手捂住额头,“哎哟,哎哟”叫喊着。
哑巴“啊——啊——”吆喝着,大水牛停下了。他伸手挪开糖弟的手,只见额头上有四个清晰的血刺印。哑巴咿咿啊啊说了一阵,用手点点糖弟,又指指我的鱼叉,然后拍拍糖弟肩膀,笑着向我和糖弟摆摆手,顾自牵着大水牛朝前走去。
我十岁那年,父亲受单位安排,从镇上去农村商店工作,我随父亲转学去了许村小学念书。
我在许村小学认识了糖弟。
糖弟,本名姜文荣。许村人放着这好端端的大名不叫,不论长幼都喜欢叫他糖弟。
糖弟十一岁,年长我一岁,读四年级。听人说,自他妈妈生下他,这孩子便与糖结下了不解之缘。襁褓中的他,也许嫌妈妈奶水没味,整天“哇哇”哭闹不停,但只要一喝掺了糖的白开水,便不再啼哭,乖乖入睡;稍大些可以吃粥饭了,不管饭桌上有菜没菜、中意不中意,他只需要在饭碗里拌些白糖或者红糖,照样吃得心满意足;平时吃零食,最喜欢吃的还是糖果,水果糖、棒棒糖、小圆糖……只要见他嘴唇在蠕动,嘴巴里肯定衔着一颗糖。有时爸妈不给他零钱买糖果,糖弟便偷偷去灶间,食指放进嘴里,蘸上口水,然后伸进糖钵,蘸烧菜用的砂糖,放进嘴里解馋,临了,还把手指含在嘴里,吮吸得吱吱响。也许因为喜好甜食的原因,糖弟身体胖胖的,而且小小年纪,满口蛀牙,张开嘴,焦黑一片。尽管他犯牙病时痛得要命,在床上打滚,泪水、口水流淌不停,过后却又嗜糖如命,把病痛忘得一干二净。
那天,糖弟跟着妈妈来店里买油盐。一踏进门槛,糖弟瞪着两只肉里眼,来回扫视着柜台上两只装糖的圆口玻璃瓶,一只瓶装的是软糖,另一只瓶装的是硬糖。糖弟用手指着玻璃瓶,对妈妈说:“买两粒硬糖。”硬糖耐吃。
“老是糖、糖,看你牙齒都蛀掉了!”妈妈抱怨着,“买一粒吧!”
糖弟揪着妈妈的衣服,使劲摇晃着,嘴里不停地“嗯嗯”着,任性地说:“不嘛,两粒,就要两粒!”
妈妈拗不过糖弟,只得答应。她叹息一声,说:“唉,让你爸知道,又要说我宠惯你了!”
我父亲从瓶里拿出两粒硬糖,放到柜台上。糖弟怕人抢了似的,迅速塞进裤袋。很快他又摸出一粒,剥去彩色包装纸,一颗玻璃球大小晶莹透明的圆糖呈现在面前,只听“唿——”的一声,圆糖滑溜进嘴里,糖弟左腮边立刻凸起了一个鼓鼓的小肉球。
“嗤——嗤——” 糖弟嘴里发出滋润的吸糖声,脸上露出满足的神色。
糖弟妈妈指着手里的酱油和盐,对我父亲说:“刘师傅,连同两粒糖一起给记账吧,改天由他父亲来结账。”
买东西要记账?这对于一直在镇上商店工作的父亲来说,还是头一回碰到。正在他犹豫之间,一旁整理货物的李伯伯开口说道:“好的,好的,没事,东西你拿去吧!”说着,他从柜台抽屉里拿出一个本子,翻开其中一页,递到父亲面前,“记在这一页上。”
李伯伯比我父亲早一年来店里,对村里情况比较熟悉。看着母子俩出了店门,李伯伯对我父亲说道:“糖弟父亲姜木根,是生产队长。他妻子生下儿子月子里得了病,下不了大田干活,只能干些轻微的农活。家里经济困难,平时来店里买东西都记账,过一段时间姜队长会来结账的。”
后来,果然有几次我看到糖弟父亲来店里买香烟,他买的是最便宜的红山鹰香烟,然后从胸前衣兜里掏出卷着的几张纸币,把账本上欠着的钱一并结清。
星期天下午,闲着无事,我拿了一把鱼叉去村西溇潭叉鱼。
在镇上,我家住房临河,后屋有一个水阁,装有木栅栏。放学了,做完作业,我常常端个矮凳,静静地坐在水阁上,拿一根鱼竿钓鱼。市河里河水清澈,近水面处看得见川条鱼穿梭来往觅食,我在鱼钩上安上川条鱼喜食的小麻栗苍蝇,俗称“饭苍蝇”,放入水中。有川条鱼在近处游动,只需轻轻移动钓线,故意弄出些微动静,便能清楚地看到川条鱼禁不住诱惑,紧紧追着鱼饵张口就咬。这时,迅速提起鱼竿,有倒刺的鱼钩刺破鱼唇,把鱼牢牢勾住,随即钓上岸来。
来到许村,我发现男孩子们不喜爱钓鱼,他们常常手持一柄鱼叉,瞪着闪闪发亮的双眼,在河边叉鱼。鱼叉铁制,多是四刺,有大有小,安装在竹竿上,小孩子一般使用小鱼叉。钓鱼需要耐心,等鱼上钩,而叉鱼直来直去,发现水中有鱼,犹如好猎手发现了野兽,眼到手到,“嗖——”鱼叉直插水中,“嗵——”的一声,溅起一簇水花,抽回鱼叉,只见锋利的鱼叉正中鱼身。叉到的鱼,一般有川条鱼、鲫鱼,也有鲢鱼。当然有经验的村民,能观察到鲤鱼、黑鱼产下的卵,数百上千,甚至更多,凝聚一起,依附着水草漂浮在水面上。村民在岸滩旁找树木、草丛隐蔽自己,静心等待水下的大鲤鱼、大黑鱼浮上水面照看鱼卵,刹那间,岸上人眼疾手快,一叉一个准。
夕阳西下时,我拎着一串鱼儿回家去。尽管都是川条鱼、小鲫鱼,但我和父亲的一顿晚餐有着落了。我右肩扛着鱼叉,左手拎着“战利品”,喜气洋洋地回家向父亲报喜。
村道上迎面来了一头大水牛,后面牵着牛绳的是哑巴。他是去溇潭牛爬滩给牛饮水、洗澡,乡下俗称“放牛水”。哑巴五十来岁年纪,生产队养牛的一把好手。队里两条耕牛,都由哑巴照料。一个寒冬,耕牛喂养得膘肥体壮,来年春耕正好派上用场。哑巴没结过婚,村上人都说,哑巴这辈子把自己嫁给了耕牛。
大水牛不紧不慢地走着,坚硬的脚壳踩在硬实的泥地上,发出沉重的“咚、咚”的声响,头上顶着两只长长的犄角,左右摆动着向我走来。路侧是沟渠,另一侧是稻田,狭窄的村道无处躲藏,怕被水牛角撞到,我只得尽量站到路的边沿。
哑巴“哇哇”叫着,打着手势,他看出我害怕,让我不用慌张。我眼睛死死盯住大水牛晃动的犄角,心里怦怦乱跳,怕它路过时突然一扭脖子,把我撞到沟渠里。大水牛与我的距离越来越近,我突然停住了,没有勇气再向前迈出一步。
这时,只听得身后传来“啊——”的一声叫喊。
大水牛从我身边走过去了,我回过头去,只见糖弟肩背草篮,站在我身后,双手捂住额头,“哎哟,哎哟”叫喊着。
哑巴“啊——啊——”吆喝着,大水牛停下了。他伸手挪开糖弟的手,只见额头上有四个清晰的血刺印。哑巴咿咿啊啊说了一阵,用手点点糖弟,又指指我的鱼叉,然后拍拍糖弟肩膀,笑着向我和糖弟摆摆手,顾自牵着大水牛朝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