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对优美和谐的绿化环境愈来愈渴望,对园林绿化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园林绿化建设既要满足城市居民的功能诉求,又要满足心理需求。城市绿化风景是城市自然化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既关注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优化,也兼顾城市空间的形态和谐,强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表达。城市因人而聚,城市小公园、休闲广场等的景观绿化与现代都市人生活息息相关。好的城市园林景观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可以净化空气调节人们的心情,提高生活质量、品位,为人们提供了健康的自然绿色生活环境,体现宜居城市“以人为本”的本质。这也是将人性化理念用于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建设的原因所在。本文详细探讨了城市景观园林建设人性化的基本内涵以及设计原则,并提出了城市景观园林建设中进行人性化园林规划的具体策略,以供广大同仁交流探讨。
关键词:城市景观园林建设;人性化
引 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现在的园林绿化建设不仅要达到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重塑城市优美景观的基本功能,而且要实现能提高市民生活品质,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进而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更高要求,而要达到以上要求,就必须充分考虑园林绿化建设中的人性化因素。
1 城市园林中人性化的基本内涵
人性化理念广泛应用在城市绿化设计领域,是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体现。进行人性化的城市园林绿化,就是在景观的基本功能和性能基础上,着重考虑人的健康、环保、休闲、养生、行为及生活习惯等,围绕城市生活需求特点展开城市景观绿化建设,构建既能满足城市居民的功能诉求,又能建设良好自然生态环境的城市园林景观,体现人文关怀和自然生态的融合。城市是人们生活共享的一个大空间,从产生的角度看,人性化理念正是城市景观绿化建设的本源。
城市景观绿化的人性化理念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景观绿化建设的高品位追求是人类生产、生活各种功能演化的结果,并随着经济、社会和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变化。从功能发展到审美体验,再演化到生活质量、品位及生态环保的融合,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要求。城市园林规划,就是要让居民在绿色城市中获得良好的回歸自然的生活体验,满足健康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自然景观和生活的真实融合。在这样的城市中,人们可以惬意地生活,在繁忙劳累的工作中,可以心情轻松的度过每一天,因此,建设人性化的城市绿色地带可以大大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
2 城市景观园林人性化设计原则
2.1 以人为本的原则
保证园林绿化区的公益性、参与性,园林绿化区应提供多种形式的功能,如阳光步道、疏林步道、成片绿茵、休憩场地、儿童游戏区、音乐文化广场、观景平台等,结合人们的各种活动,组织室内外空间。以休闲游览步道为主体的脉络将观景场所贯穿起来,使进入其中的人们能自由感受景观空间,同时在设计中还要考虑到使用者的舒适、方便和愉悦,以人为本,让全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到园林景观带来的乐趣。然而某些城市的绿化,虽然景观设计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都很健全,但是人们只能远观,而不能亲近其中,包括在景观内供游人休息的椅凳很少,供人们避暑的林荫树很少,这样的景观,让人们很难融入其中。
2.2坚持本土化、地域性原则
应当充分利用当地的植物物种资源优势,就地取材,尽量使用能体现当地民俗文化、习俗的乡土植物,并注意科学配置,以丰富景观需求。植物配置时应先了解植物生态学特性,如对气候、光照和土壤适应情况,同时综合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景观配置的适用性,如大小、形状、色彩、质感和季节变化等内容,既要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又要保证能营造出较好的视觉效果,体现特色,与设计主题和环境相一致,使市民得以找到归属感。
2.3综合利用、融合共生的原则
尊重并合理利用城市园林绿化区所在地的原有自然条件,减少、避免未来发展可能导致的生态破坏。很多城市的河滨公园都是从河道清污、净化水质开始的。
城市园林绿化区多沿河流、山脉走向呈现出带状的空间布局,在规划设计时,应将这一区域作为整体,全面考虑,使得园林建设体系形成自然、与山水共生,不矫揉、不造作。通过步行道、自行车道、其它功能用道路、植物造景及景观小品等将园林绿化区联系起来,保持水体岸线、地形变化的连续性,而且也可以利用并将郊外自然空气和水源引入市区,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和水文质量。可以结合布置城市空间系统绿地、河流、道路,形成景观带,营造出宜人舒适的城市生态环境。
3 景观园林人性化设计缺失的原因
3.1对人性需要的关注不够
设计师不去关心景观设计完成后对人的影响,而往往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对景观设计人们都常常忽略它的功能却津津乐道于它形式上的美,甚至把功能等同于诸如休息桌椅、集散场地和活动广场这类最基本的需求。这种“温饱型”的功能对长期以来生活在恶劣环境下的广大市民来说当然是相当满足了,于是赞美之词不绝于耳,决策者、建设者和设计者,不用说都在这种氛围中深深地陶醉了。
3.2模仿之风盛行
眼下景观设计越来越趋于雷同,成功的创新之作一旦问世,便被毫无节制地复制翻版。
(1)整个社会的创新意识薄弱
决策者或业主往往把某地自认为好的作品作为范本,宁愿相信现成的也不愿接受新的方案构想。景观设计师唯有充当描图员,花尽量少的时间以取得效益。设计单位为了追求方案通过率,千方百计地了解业主的意图,迎合他们先入为主的思路。模仿之风所以畅行,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的创新意识薄弱。而对比比皆是的雷同景观作品,大众的反应是如此的麻木。我们的舆论只关心建设前后的效果对比。
(2)信息时代带来的设计趋同化倾向
信息时代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景观设计师不出家门即可获取国内外相关信息和发展动态。对成功作品的学习以及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难免使各地的景观趋于雷同,产生“特色危机”。 3.3行业缺乏规范
当代景观设计领域缺乏应有的行业规范,这个现象集中反映在名称、教育、市场管理等方面。
(1)名称多样而不统一
以前惯称 “园林”或“园林设计”,后又引入美国的称法叫 “景观建筑”,后来又时髦叫“环境景观设计”,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
(2)市场管理混乱
目前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景观产品有较大的可改造性,不良后果的责任也较小,这些特点导致了各方面的干预增多。个体施工队伍常常以免费设计以及灵活的经营方式占有市场,特别是中小型项目;而大中型项目的方案招投标也多不规范,评委的专业素养令人怀疑。在这种较为混乱的市场形势下,景观作品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3.4盲目追求“档次”
问题出在对“档次”的理解上,“档次”往往被理解为宏大的气派或用材的豪华考究,它意味着大量财力的投入。决策者往往在项目的开始便定了高调,而不管该场所在整个城市环境系统中的位置。
4城市景观园林建设中人性化园林规划的具体策略
4.1 鼓励公众参与,满足不同群体的人性需求
城市景观绿化建设的人性化决定了它必须有公众参与。政府主导部门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促进公众参与,如当社区小区绿化时,召开专题讨论会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广场公园绿化可以采取网络在线讨论等方式,既能满足公众的需求,也能避免与开发商可能出现的矛盾冲突,一举两得。个体差异是城市景观园林建设中经常被忽略的因素,尤其是系統化城市景观绿化设计中往往不能兼顾不同地点,不同群体的需求,如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不同的职业群的文化特色、活动空间、休闲方式等等,这就需要规划多种类型的公园、小区,为各种群体提供适宜的活动、交流的绿色空间,满足不同群体的人性需求。
4.2景观园林绿化要融合城市的人文情怀
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发展的历史,都包含着历史演变过程中的文化和人们当时的生活特征,城市景观绿化是政府部门汇聚民心,全民同乐、共同享受的好事、实事,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往往因这些引导而逐渐增强。要想提高城市的品位,仅有花草树木是难以体现城市人民的文化底蕴、历史习俗等等,所以,绿化过程中比如考虑人文历史、地理风貌与园林绿化景观的充分融合,做到绿色中有灵犀,衬托着城市独特的文化气息,而市民的人文雅兴、文化习俗、民调风格等等都应在不经意之间散落在城市中所有的花草树木当中,向频繁的人际流动展示着城市情景合一的美好风光。
4.3进行科学绿化,保证城市园林可持续发展
城市的生态化园林建设,不仅仅是简单的圈地绿化,而是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建设城市生态绿地的绿网系统。应根据城市不同范围的空间差异性,贯通城市内的绿廊结构,同时考虑城市景观绿化对于人性化体验的舒适程度。应综合运用地质学、气候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构建合理的绿色生态化模型,科学分析花草、树木、草坪的面积、比例、层次,合理的选用植物的种类,避免形象化绿化工程。要做到多样性、实用性、功能性、人群需求性等综和布局,以人性化的指导思想根据自然生态最优化原理设计和改造城市生产、生活系统,实现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从而达到一种稳定有序状态的演进过程,保证城市园林建设长期可持续发展。
5 结束语
总之,城市景观场所是环境景观和人之间的桥梁,要取得人的感情共鸣,场所就应该具备丰富的感性内涵。而景观园林建设中的人性化理念正是符合现代人情感需要的重要手段,是情感环境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法。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人的需要,我们城市景观的建设中就要立足在“人性化”的设计方法上,注重人文关怀,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正达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理念。
参考文献:
[1]庄树渊.城市园林绿地设计误区初探[J].中国园林,2004(04).
[2]俞孔坚,李迪华.城市景观之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郑馨.城市开放空间景观宜人性的探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4).
关键词:城市景观园林建设;人性化
引 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现在的园林绿化建设不仅要达到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重塑城市优美景观的基本功能,而且要实现能提高市民生活品质,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进而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更高要求,而要达到以上要求,就必须充分考虑园林绿化建设中的人性化因素。
1 城市园林中人性化的基本内涵
人性化理念广泛应用在城市绿化设计领域,是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体现。进行人性化的城市园林绿化,就是在景观的基本功能和性能基础上,着重考虑人的健康、环保、休闲、养生、行为及生活习惯等,围绕城市生活需求特点展开城市景观绿化建设,构建既能满足城市居民的功能诉求,又能建设良好自然生态环境的城市园林景观,体现人文关怀和自然生态的融合。城市是人们生活共享的一个大空间,从产生的角度看,人性化理念正是城市景观绿化建设的本源。
城市景观绿化的人性化理念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景观绿化建设的高品位追求是人类生产、生活各种功能演化的结果,并随着经济、社会和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变化。从功能发展到审美体验,再演化到生活质量、品位及生态环保的融合,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要求。城市园林规划,就是要让居民在绿色城市中获得良好的回歸自然的生活体验,满足健康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自然景观和生活的真实融合。在这样的城市中,人们可以惬意地生活,在繁忙劳累的工作中,可以心情轻松的度过每一天,因此,建设人性化的城市绿色地带可以大大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
2 城市景观园林人性化设计原则
2.1 以人为本的原则
保证园林绿化区的公益性、参与性,园林绿化区应提供多种形式的功能,如阳光步道、疏林步道、成片绿茵、休憩场地、儿童游戏区、音乐文化广场、观景平台等,结合人们的各种活动,组织室内外空间。以休闲游览步道为主体的脉络将观景场所贯穿起来,使进入其中的人们能自由感受景观空间,同时在设计中还要考虑到使用者的舒适、方便和愉悦,以人为本,让全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到园林景观带来的乐趣。然而某些城市的绿化,虽然景观设计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都很健全,但是人们只能远观,而不能亲近其中,包括在景观内供游人休息的椅凳很少,供人们避暑的林荫树很少,这样的景观,让人们很难融入其中。
2.2坚持本土化、地域性原则
应当充分利用当地的植物物种资源优势,就地取材,尽量使用能体现当地民俗文化、习俗的乡土植物,并注意科学配置,以丰富景观需求。植物配置时应先了解植物生态学特性,如对气候、光照和土壤适应情况,同时综合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景观配置的适用性,如大小、形状、色彩、质感和季节变化等内容,既要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又要保证能营造出较好的视觉效果,体现特色,与设计主题和环境相一致,使市民得以找到归属感。
2.3综合利用、融合共生的原则
尊重并合理利用城市园林绿化区所在地的原有自然条件,减少、避免未来发展可能导致的生态破坏。很多城市的河滨公园都是从河道清污、净化水质开始的。
城市园林绿化区多沿河流、山脉走向呈现出带状的空间布局,在规划设计时,应将这一区域作为整体,全面考虑,使得园林建设体系形成自然、与山水共生,不矫揉、不造作。通过步行道、自行车道、其它功能用道路、植物造景及景观小品等将园林绿化区联系起来,保持水体岸线、地形变化的连续性,而且也可以利用并将郊外自然空气和水源引入市区,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和水文质量。可以结合布置城市空间系统绿地、河流、道路,形成景观带,营造出宜人舒适的城市生态环境。
3 景观园林人性化设计缺失的原因
3.1对人性需要的关注不够
设计师不去关心景观设计完成后对人的影响,而往往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对景观设计人们都常常忽略它的功能却津津乐道于它形式上的美,甚至把功能等同于诸如休息桌椅、集散场地和活动广场这类最基本的需求。这种“温饱型”的功能对长期以来生活在恶劣环境下的广大市民来说当然是相当满足了,于是赞美之词不绝于耳,决策者、建设者和设计者,不用说都在这种氛围中深深地陶醉了。
3.2模仿之风盛行
眼下景观设计越来越趋于雷同,成功的创新之作一旦问世,便被毫无节制地复制翻版。
(1)整个社会的创新意识薄弱
决策者或业主往往把某地自认为好的作品作为范本,宁愿相信现成的也不愿接受新的方案构想。景观设计师唯有充当描图员,花尽量少的时间以取得效益。设计单位为了追求方案通过率,千方百计地了解业主的意图,迎合他们先入为主的思路。模仿之风所以畅行,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的创新意识薄弱。而对比比皆是的雷同景观作品,大众的反应是如此的麻木。我们的舆论只关心建设前后的效果对比。
(2)信息时代带来的设计趋同化倾向
信息时代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景观设计师不出家门即可获取国内外相关信息和发展动态。对成功作品的学习以及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难免使各地的景观趋于雷同,产生“特色危机”。 3.3行业缺乏规范
当代景观设计领域缺乏应有的行业规范,这个现象集中反映在名称、教育、市场管理等方面。
(1)名称多样而不统一
以前惯称 “园林”或“园林设计”,后又引入美国的称法叫 “景观建筑”,后来又时髦叫“环境景观设计”,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
(2)市场管理混乱
目前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景观产品有较大的可改造性,不良后果的责任也较小,这些特点导致了各方面的干预增多。个体施工队伍常常以免费设计以及灵活的经营方式占有市场,特别是中小型项目;而大中型项目的方案招投标也多不规范,评委的专业素养令人怀疑。在这种较为混乱的市场形势下,景观作品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3.4盲目追求“档次”
问题出在对“档次”的理解上,“档次”往往被理解为宏大的气派或用材的豪华考究,它意味着大量财力的投入。决策者往往在项目的开始便定了高调,而不管该场所在整个城市环境系统中的位置。
4城市景观园林建设中人性化园林规划的具体策略
4.1 鼓励公众参与,满足不同群体的人性需求
城市景观绿化建设的人性化决定了它必须有公众参与。政府主导部门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促进公众参与,如当社区小区绿化时,召开专题讨论会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广场公园绿化可以采取网络在线讨论等方式,既能满足公众的需求,也能避免与开发商可能出现的矛盾冲突,一举两得。个体差异是城市景观园林建设中经常被忽略的因素,尤其是系統化城市景观绿化设计中往往不能兼顾不同地点,不同群体的需求,如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不同的职业群的文化特色、活动空间、休闲方式等等,这就需要规划多种类型的公园、小区,为各种群体提供适宜的活动、交流的绿色空间,满足不同群体的人性需求。
4.2景观园林绿化要融合城市的人文情怀
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发展的历史,都包含着历史演变过程中的文化和人们当时的生活特征,城市景观绿化是政府部门汇聚民心,全民同乐、共同享受的好事、实事,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往往因这些引导而逐渐增强。要想提高城市的品位,仅有花草树木是难以体现城市人民的文化底蕴、历史习俗等等,所以,绿化过程中比如考虑人文历史、地理风貌与园林绿化景观的充分融合,做到绿色中有灵犀,衬托着城市独特的文化气息,而市民的人文雅兴、文化习俗、民调风格等等都应在不经意之间散落在城市中所有的花草树木当中,向频繁的人际流动展示着城市情景合一的美好风光。
4.3进行科学绿化,保证城市园林可持续发展
城市的生态化园林建设,不仅仅是简单的圈地绿化,而是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建设城市生态绿地的绿网系统。应根据城市不同范围的空间差异性,贯通城市内的绿廊结构,同时考虑城市景观绿化对于人性化体验的舒适程度。应综合运用地质学、气候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构建合理的绿色生态化模型,科学分析花草、树木、草坪的面积、比例、层次,合理的选用植物的种类,避免形象化绿化工程。要做到多样性、实用性、功能性、人群需求性等综和布局,以人性化的指导思想根据自然生态最优化原理设计和改造城市生产、生活系统,实现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从而达到一种稳定有序状态的演进过程,保证城市园林建设长期可持续发展。
5 结束语
总之,城市景观场所是环境景观和人之间的桥梁,要取得人的感情共鸣,场所就应该具备丰富的感性内涵。而景观园林建设中的人性化理念正是符合现代人情感需要的重要手段,是情感环境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法。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人的需要,我们城市景观的建设中就要立足在“人性化”的设计方法上,注重人文关怀,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正达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理念。
参考文献:
[1]庄树渊.城市园林绿地设计误区初探[J].中国园林,2004(04).
[2]俞孔坚,李迪华.城市景观之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郑馨.城市开放空间景观宜人性的探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