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时代在变化,目前长城防御功能已经消失,人们和长城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只有将更多具有现代感、时尚感的元素融入到历史文化遗迹当中去,并且将现实生活当中丰富的元素和历史遗迹进行整合,才可以让长城这种历史文化性遗迹展现出新的面貌。文章以山西长城段为例,对古建筑的活化利用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山西;长城;活化利用
2006年9月国务院颁布的《长城保护条例》对长城的开发利用行为加以规范,明确了将长城段落辟为旅游参观区应当坚持的原则和具备的条件。2019年1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颁布《长城保护总体规划》,提出对长城要适度开发,合理利用,要以保护为前提,以精神遗产弘扬传承为目标。旅游业作为山西转型发展的新型产业,日益为政府所重视,山西文旅产业正在进入一个“地理大发现”的新时代。2017年,山西省提出以“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为依托建设国家旅游基地,打造精品旅游区的计划,更要求对长城旅游资源进行整体评价、规划和开发。
1 山西长城段概况
山西长城总长1401.23千米,涉及汉、隋、明等多个朝代修建的长城墙体、关堡等遗迹。其中以明长城修筑规模最大,从结构看分为内、外长城两个部分。外长城长约450千米,起始于河北怀安,一直到黄河东。内长城总长度大致有400千米,起自河北涞源,到了牛帮口的时候则分为两路,一路沿恒山,最后和外长城汇合;一路沿太行山一直到东阳关。山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一些长城关隘如偏关、宁武关、雁门关就在山西境内。此外较著名的关隘还有平型关、右玉杀虎口长城、偏关长城等。长城可以说是很多座涵盖了广阔内容的建筑类型的博物馆。
2 长城的功能
2.1 激发当地居民自信心与自豪感,助力精神教育
长城在最初的阶段是作为祖先御敌自卫的盾牌,而现代则是生活在长城脚下世代居民的精神图腾,“长城万里长,我那朝思暮想的故乡,就像妈妈一样的臂弯,仅仅抱着儿女手不放”。在新的时期将长城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等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对于激发当地居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文化认同和归属、产生凝聚力量有重要的作用。长城是当地群众对于家乡面貌的记忆中不可抹去的一部分,人们生活在长城周围,世事沧桑,人情冷暖,无不在这儿留下不同程度的记忆。长城寄托着人们丰富的情感回忆,让人有强烈的归属感。长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象征。长城精神更是中华民族自信、自强精神的体现。领悟长城精神,可以体会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民族的宽大胸怀,可以激发祖国年轻一代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2.2 开发长城旅游资源,增加旅游收入
旅游业是带动性极强的一门产业,可以带动该地区相关产业如餐饮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的发展,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休闲时间越来越多,人们喜欢走进大自然、回归大自然,走进乡村旅游观光,乡村旅游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加大长城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带动其周边乡村的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长城是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结合的景点,是集历史、文化、科学、社会等价值于一体的历史遗迹。旅游是使长城历史价值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中被更多的人认识和体会的方式,可以让历史文化遗迹焕发出更新的文化魅力,而且还可以切实地实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目标。近几年来,众多旅游爱好者的旅游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以前,人们在去到历史文化景点旅游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看看文物、看看遗迹,而现在,不仅仅是参观文物,也对那些历史文化遗迹的生活民俗、艺术等进行深刻感受,旅游的范围更小,但是深度变得更深了。因此,全方面开发长城相关历史文化资源对于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 新时期山西长城资源的活化利用
3.1 活化利用与生态保护相结合
山西长城沿线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情况严重,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可尝试将长城与森林公园、遗产廊道等结合,实现历史文化体验、生态保护、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等多种功能的统一。可以在长城周边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清除空气污染,美化景区环境。山西长城除墙体外,还有一些烽火台、关隘、寨堡等防御设施,可以尝试构建长城遗产廊道,将整个长城防御体系一起纳入文化遗产统一的保护网络中,构建一个具有多重功能和作用的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当中,需要将文化、娱乐、休闲等各种内容都包含在内。
3.2 活化利用与乡村发展振兴相结合
山西长城历经千百年的发展,大多已成为现代的城镇或村落。新时期对于长城的活化利用应与村镇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结合。对于经济较为落后地区,要开发利用已有的旅游资源,将当地已有的长城资源作为依托,针对性地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进而极大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另外,可以积极地开展有特色的乡村旅游,还可以建设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文化旅游项目,如可以搭建古代战场、设立长城拍摄景区等。这样就可以让游客们在旅游观光的同时,感受到更深刻、更深层次的历史文化。
3.3 打造影视与民俗体验基地
在长城保存较完整、安全形势良好的地段可打造影视基地。这个影视基地可以让一些剧组来拍古装影视剧,通过影视剧的形式更加全面地将城塞的历史文化展露在世人的眼前。如根据文献记载,演绎还原历史上某一场景,再现历史。山西晋北长城不仅是防御的屏障,在和平时期也是长城内外群众贸易交流的通道。如大同的得胜堡马市,可依据文献记载,搭建一些和古时候比较像的贸易情景,在这个情景中让游客们进行贸易交流和沟通。通过这样的形式让游客们切实地感受到古代人民的生活情况和贸易往来状况。在长城附近的村镇建设具有当地独特韵味的居住场所,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帮助解决当地民众的住房的问题,还可以形成一个极具浓厚文化氛围的地域文化住宅区,这样的住宅区能够体现民族风情与边塞风情。晋北地區民俗民风淳朴,人民勤劳善良、待客热情。体验长城风情的旅游也可与山西省其他旅游资源相辅相成,如晋中晋商大院游、晋南古建筑游等,游客在这些民俗体验基地能够感受到当地服饰文化、饮食文化、贸易文化等。
3.4 开展形式多样的“长城+”活动
长城+户外旅游:随着人们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越来多越的人选择野外徒步来释放压力。今天的长城应在户外活动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如可以建设长城游步道,在保证长城本体安全的前提下,供旅行者徒步感受长城风光。长城+绘画写生与摄影活动:长城具有雄伟的实体、深沉的内涵意蕴,是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对象,长城蕴含丰富的美学价值,给人以震撼的精神享受。如由山西省太原理工大学师生创作的《偏关长城摄影长卷》,再现了偏关境内明长城的宏伟面貌,画面极具艺术感染力和冲击力。长城+研学活动:研学活动可以接触广阔的大千世界。山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曾于2018年组织港澳青少年山西长城游学活动。学员徒步走长城,沿途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手册,传播长城文化,让青少年在此过程中领略伟大的长城精神,激发其保护意识。
4 结语
山西长城历史和文化内涵丰富,以前的狼烟战火早已远去,今天的长城更多的是一种精神象征。只有让历史照进现实,在今天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一些作用,才是其再生的应有之道。长城古建活化利用的目标是在保护基础上发挥其潜在的经济和文化价值,让长城保护成果造福社会。
参考文献
[1]山西文物局.山西省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9.
[2]裴小琼.论长城山西段的美学价值[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4):109-112.
[3]范文虎,刘雅丽,王旭,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野长城的开发与利用研究[J].经济问题,2018(10):85-89+100.
关键词:山西;长城;活化利用
2006年9月国务院颁布的《长城保护条例》对长城的开发利用行为加以规范,明确了将长城段落辟为旅游参观区应当坚持的原则和具备的条件。2019年1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颁布《长城保护总体规划》,提出对长城要适度开发,合理利用,要以保护为前提,以精神遗产弘扬传承为目标。旅游业作为山西转型发展的新型产业,日益为政府所重视,山西文旅产业正在进入一个“地理大发现”的新时代。2017年,山西省提出以“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为依托建设国家旅游基地,打造精品旅游区的计划,更要求对长城旅游资源进行整体评价、规划和开发。
1 山西长城段概况
山西长城总长1401.23千米,涉及汉、隋、明等多个朝代修建的长城墙体、关堡等遗迹。其中以明长城修筑规模最大,从结构看分为内、外长城两个部分。外长城长约450千米,起始于河北怀安,一直到黄河东。内长城总长度大致有400千米,起自河北涞源,到了牛帮口的时候则分为两路,一路沿恒山,最后和外长城汇合;一路沿太行山一直到东阳关。山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一些长城关隘如偏关、宁武关、雁门关就在山西境内。此外较著名的关隘还有平型关、右玉杀虎口长城、偏关长城等。长城可以说是很多座涵盖了广阔内容的建筑类型的博物馆。
2 长城的功能
2.1 激发当地居民自信心与自豪感,助力精神教育
长城在最初的阶段是作为祖先御敌自卫的盾牌,而现代则是生活在长城脚下世代居民的精神图腾,“长城万里长,我那朝思暮想的故乡,就像妈妈一样的臂弯,仅仅抱着儿女手不放”。在新的时期将长城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等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对于激发当地居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文化认同和归属、产生凝聚力量有重要的作用。长城是当地群众对于家乡面貌的记忆中不可抹去的一部分,人们生活在长城周围,世事沧桑,人情冷暖,无不在这儿留下不同程度的记忆。长城寄托着人们丰富的情感回忆,让人有强烈的归属感。长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象征。长城精神更是中华民族自信、自强精神的体现。领悟长城精神,可以体会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民族的宽大胸怀,可以激发祖国年轻一代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2.2 开发长城旅游资源,增加旅游收入
旅游业是带动性极强的一门产业,可以带动该地区相关产业如餐饮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的发展,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休闲时间越来越多,人们喜欢走进大自然、回归大自然,走进乡村旅游观光,乡村旅游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加大长城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带动其周边乡村的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长城是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结合的景点,是集历史、文化、科学、社会等价值于一体的历史遗迹。旅游是使长城历史价值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中被更多的人认识和体会的方式,可以让历史文化遗迹焕发出更新的文化魅力,而且还可以切实地实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目标。近几年来,众多旅游爱好者的旅游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以前,人们在去到历史文化景点旅游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看看文物、看看遗迹,而现在,不仅仅是参观文物,也对那些历史文化遗迹的生活民俗、艺术等进行深刻感受,旅游的范围更小,但是深度变得更深了。因此,全方面开发长城相关历史文化资源对于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 新时期山西长城资源的活化利用
3.1 活化利用与生态保护相结合
山西长城沿线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情况严重,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可尝试将长城与森林公园、遗产廊道等结合,实现历史文化体验、生态保护、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等多种功能的统一。可以在长城周边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清除空气污染,美化景区环境。山西长城除墙体外,还有一些烽火台、关隘、寨堡等防御设施,可以尝试构建长城遗产廊道,将整个长城防御体系一起纳入文化遗产统一的保护网络中,构建一个具有多重功能和作用的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当中,需要将文化、娱乐、休闲等各种内容都包含在内。
3.2 活化利用与乡村发展振兴相结合
山西长城历经千百年的发展,大多已成为现代的城镇或村落。新时期对于长城的活化利用应与村镇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结合。对于经济较为落后地区,要开发利用已有的旅游资源,将当地已有的长城资源作为依托,针对性地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进而极大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另外,可以积极地开展有特色的乡村旅游,还可以建设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文化旅游项目,如可以搭建古代战场、设立长城拍摄景区等。这样就可以让游客们在旅游观光的同时,感受到更深刻、更深层次的历史文化。
3.3 打造影视与民俗体验基地
在长城保存较完整、安全形势良好的地段可打造影视基地。这个影视基地可以让一些剧组来拍古装影视剧,通过影视剧的形式更加全面地将城塞的历史文化展露在世人的眼前。如根据文献记载,演绎还原历史上某一场景,再现历史。山西晋北长城不仅是防御的屏障,在和平时期也是长城内外群众贸易交流的通道。如大同的得胜堡马市,可依据文献记载,搭建一些和古时候比较像的贸易情景,在这个情景中让游客们进行贸易交流和沟通。通过这样的形式让游客们切实地感受到古代人民的生活情况和贸易往来状况。在长城附近的村镇建设具有当地独特韵味的居住场所,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帮助解决当地民众的住房的问题,还可以形成一个极具浓厚文化氛围的地域文化住宅区,这样的住宅区能够体现民族风情与边塞风情。晋北地區民俗民风淳朴,人民勤劳善良、待客热情。体验长城风情的旅游也可与山西省其他旅游资源相辅相成,如晋中晋商大院游、晋南古建筑游等,游客在这些民俗体验基地能够感受到当地服饰文化、饮食文化、贸易文化等。
3.4 开展形式多样的“长城+”活动
长城+户外旅游:随着人们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越来多越的人选择野外徒步来释放压力。今天的长城应在户外活动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如可以建设长城游步道,在保证长城本体安全的前提下,供旅行者徒步感受长城风光。长城+绘画写生与摄影活动:长城具有雄伟的实体、深沉的内涵意蕴,是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对象,长城蕴含丰富的美学价值,给人以震撼的精神享受。如由山西省太原理工大学师生创作的《偏关长城摄影长卷》,再现了偏关境内明长城的宏伟面貌,画面极具艺术感染力和冲击力。长城+研学活动:研学活动可以接触广阔的大千世界。山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曾于2018年组织港澳青少年山西长城游学活动。学员徒步走长城,沿途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手册,传播长城文化,让青少年在此过程中领略伟大的长城精神,激发其保护意识。
4 结语
山西长城历史和文化内涵丰富,以前的狼烟战火早已远去,今天的长城更多的是一种精神象征。只有让历史照进现实,在今天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一些作用,才是其再生的应有之道。长城古建活化利用的目标是在保护基础上发挥其潜在的经济和文化价值,让长城保护成果造福社会。
参考文献
[1]山西文物局.山西省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9.
[2]裴小琼.论长城山西段的美学价值[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4):109-112.
[3]范文虎,刘雅丽,王旭,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野长城的开发与利用研究[J].经济问题,2018(10):85-8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