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法国西南部有一个人口大约两万的小城,因为它出产一种白兰地酒而驰名世界,这个小城叫高尼亚克(Cognac)。有人将它音译为“科涅克”或者“干邑”,而“高尼亚克”最忠实于它在法语里的发音。“高尼亚克”源于古拉丁语,由“高尼”和“亚克”两个词合成,“高尼”指“高尼人”,“亚克”意为“居住的地方”,“高尼亚克”的意思是“高尼人居住的地方”、“高尼人之乡”。
11世纪时,由于方便的航运条件,高尼亚克成为繁忙的商港,从荷兰、英国及其他北欧国家来的船队纷纷到此采购食盐和木材。这些外来的商人在做食盐和木材生意的同时发现,高尼亚克地区生产的葡萄酒的质量也很好。这样,他们又增加了贩运高尼亚克葡萄酒的业务。到13世纪,高尼亚克已经发展成为有名的葡萄酒出口港。到了16世纪,一些荷兰商人为了海上运输方便,将收购来的高尼亚克葡萄酒蒸馏后再运走。这样,葡萄酒的重量和体积减少了,不仅节省了运费,而且因为经过蒸馏以后度数提高,在长途运输中也不易变质。有些蒸馏酒一时运不走,就保存在橡木桶里。后来人们发现,这种蒸馏葡萄酒在橡木桶里储存一段时间后,变成清澈的琥珀色,而且更加香醇可口,高尼亚克白兰地酒就这样诞生了。
这种酒首先得到英国人的青睐,他们以其产地称之为高尼亚克(现今在汉语中多音译为干邑)。高尼亚克就是用高尼亚克地区的葡萄为原料,并且在当地制成的白兰地。而白兰地并不一定是高尼亚克。因为白兰地只是以葡萄为原料发酵制成的蒸馏酒的统称。由于当地葡萄品质好,加上有一套专门的酿造工艺,所以高尼亚克成为白兰地中的极品。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说:高尼亚克是上帝的琼浆美酒。本来,英国普通人喝杜松子酒,只有绅士才喝高尼亚克。可是从19世纪下半叶起,所有英国人都成了“绅士”。随着这种白兰地酒行销世界各地,高尼亚克也举世闻名。如今“高尼亚克”这个词不仅是一个地名,它更主要地成为一种美酒的专有名称。据介绍,2003年高尼亚克的出口量为1.5亿瓶,占总产量的93%,行销150多个国家。
高尼亚克生产全过程极其规范。它的原料仅限于当地的白玉霓、白福儿和鸽笼白几个葡萄品种。用这几种葡萄酿造出白葡萄酒后再进行二次蒸馏,时间在当年的11月到第二年的3月。1万升白葡萄酒经过第一次蒸馏可得到3 000升27度到30度的粗馏酒,随即进行第二次蒸馏。在第二次蒸馏中,除去不超过50升的酒头和大约500升的酒脚以外,中段酒只有700升,只可用它来酿造高尼亚克的原酒,而酒头和酒脚可以加进下一拨粗馏酒再进行蒸馏。蒸馏之后是将原酒装进橡木桶中进行“天然熟化”。在这个阶段,本来粗粝暴辣、香气不足的原酒慢慢吸收橡木成分,发生理化反应,最后变成火红或金黄色,味道也变得柔和、醇厚,并有特殊的芳香。最后一道工序是勾兑,使不同年份的酒匀质结合,在色香味上达到最高的和谐。大酒行都有自己当家的调酒师,他们凭着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味觉,把不同年份陈酿原酒勾兑成观感、口感和气味等各项标准永远一致的白兰地。
轩尼诗、马爹利、加缪、人头马、华宾、金豹和费朗等都是历史悠久的高尼亚克大品牌。它们各有自己专门的形象代表,例如,轩尼诗是一只握着长柄斧的手臂,马爹利是一只燕子,加缪是花叶草,华宾是两棵药树加王冠等等。有时人们习惯于以形象取代它们的名字,例如把雷米·马丹叫做人头马,莫可夫叫做金豹等等。每个形象代表都有其来由,例如,华宾家族祖上曾当过国王的药剂师。
1909年,法国颁布了一项法令,规定只有在高尼亚克地区生产的白兰地才能称为高尼亚克。随后又公布了多项法令,对产地和酒龄都有明确的规定,消费者从标识上就可以得知一瓶高尼亚克酒的质量如何。例如,高尼亚克地区按土质分为大香槟区、小香槟区、小农庄区、优木区、良木区和普木区等6个区,其中大香槟区生产的白兰地质量最好,小香槟区稍逊,以此顺排。酒瓶上对产地都有标识,但如果标的是Fine Champagne,则说明这瓶酒是由大香槟和小香槟两个产区的原酒勾兑的,但其中大香槟原酒的比例不低于50%。酒龄的符号也很清楚,例如,3星或V.S(Very Superior)表明参加勾兑的原酒中有不到4年半的嫩酒;V.S.O.P(Very Superior Old Pale)表明其中有不到6年半的嫩酒,在拿破仑(NAPOLEON)中有8年以下的嫩酒,在X.O(ExtraOld)中最嫩的酒低于12年,而EXTRA则全是以15年以上的原酒勾兑的。
法国人喝酒有许多讲究,高尼亚克通常作为餐后酒。一只考究的杯子握在手上,杯子里只有一两口酒,但却要把玩半天,闻香、观色、品味,很有雅趣。这与高尼亚克这个城市的情调一致。法国人有一种说法:“过夏朗德(高尼亚克所在的大区名)式的日子。”意思就是悠游闲散,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