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开局之年:回顾与展望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b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十一五”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区各地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有利时机,认真执行国家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克服金融危机等各种不利因素影响,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综合实力跨上了新台阶。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一、“十一五”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一)经济发展大跨越,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十一五”期间,全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3905.03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9740.25亿元,在全国的位次由第21位前移至第15位。预计今年全区生产总值将超过1万亿元,跨上了新台阶。人均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2029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5897美元,在全国的位次由第10位前移至第7位。预计今年全区人均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接近7000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5年的277.4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850.86亿元,在全国的位次由第20位前移至第13位。“十一五”前4年,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8.3%,高出“十一五”规划目标5个百分点,也高于“十五”时期平均增幅1.2个百分点以上。在全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2005年15.1∶45.4∶39.5调整为2009年的9.5∶52.5∶38.0。内蒙古进入了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提升的发展新阶段。
  (二)产业结构大调整,新型产业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
  农牧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全区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的构成由2005年的48.3∶4.1∶45.4∶0.7∶1.5调整为2009年的46.6∶5∶45.9∶0.8∶1.7。2009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到1981.7万吨,比2005年增加319.5万吨,已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1750万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区肉类产量达到234.06万吨,牛奶产量达到903.12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加4.15万吨和212.04万吨,牛奶、羊肉、羊绒产量稳居全国首位。农牧业产业经营水平不断提升。
  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十一五”时期,全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大重点工业项目投资力度,着力推进产业多元、产业延伸和产业升级,大力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十一五”前4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7.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60%。能源、冶金、化工、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六大优势特色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0%,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全区涌现出了伊利、蒙牛等34个中国驰名商标,拥有30多项处于国际国内领先地位的工艺和设备。内蒙古有7户企业列入全国500强。
  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现代服务业驶入快车道。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1542.2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696.65亿元,年均增长15.7%。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成为新的增长点,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17.3%提高到2009年的21.7%。围绕自治区工业化发展,先后建设了一批大型物流枢纽、物流园区,从而带动了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
  (三)内需外需大拉动,经济发展不断增添新动力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重点项目建设硕果累累。“十一五”前四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9.4%,累计完成20950.9亿元。内蒙古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有保有压”的原则,在不断扩大投资规模的基础上,投资的自主增长能力明显增强,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强以生态、水利、电力、交通及市政设施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十一五”前四年,全区工业投资年均增长27.1%,累计完成投资10694.3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1%;用于农林牧渔水利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5.51亿元,年均增长41.4%;用于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累计完成投资2306.73亿元,年均增长24%。通过加大投资力度,使我区的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城乡市场繁荣活跃,消费需求日趋成为经济增长的源头与动力。全区城乡市场开拓成效显著。城市消费品零售额由2005年的908.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954.68 亿元,年均增长21.1%;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由2005年的449.5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900.63亿元,年均增长19%。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由温饱型转变为享乐型和发展型消费,为扩大消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5年的1358.1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855.31亿元,年均增长20.4%。
  (四)对内对外大开放,外向型经济发展取得新成绩
  “十一五”以来,全区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产生不利局面,化危机为机遇,努力应对国内产业调整和转移的同时,积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扩大对外贸易。全区进出口总额由2005年的51.62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89.33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由2005年的20.65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35.8亿美元。全区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由2005年的14亿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31.8亿美元,四年累计达103.92亿美元。年末登记外商投资企业达到3675户,比2005年增加2761户。摩托罗拉、百事可乐、奔驰、沃尔玛、麦当劳等世界500强企业进入内蒙古,外资银行也开始涉足。
  (五)城乡区域大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构筑新格局
  内蒙古东部和西部两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带动和辐射逐步增强,正逐步形成与周边省区市、腹地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2009年以呼包鄂为核心的西部七个盟市生产总值达到7539.98亿元,占全区的69.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81.62亿元,占全区的5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897.76亿元,占全区的65%。东部五盟市生产总值达到3354.67亿元,占全区的30.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89.19亿元,占全区的2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406.1亿元,占全区的31.9%。
  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不断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09年,内蒙古80个旗县及县级市生产总值达到4864.14亿元,占全区的50%。在2009年第九届中国西部百强县市中,内蒙古有20个旗县(市)名列其中,占西部百强县市的1/5。2009年末,全区城镇人口1293.45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为53.4%,比2005年提高6.2个百分点。
  (六)社会事业大发展,和谐内蒙古建设迈出新步伐
  民生工程见成效,民生状况明显改善。全区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由2005年的339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411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由292万人增加到805万人。全区有87.47万城镇居民和121.08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十一五”前四年,城镇新增就业89.2万人。
  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重点区域、重点流域和重点行业环境治理得到加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目前全区92.3%的城市空气质量达到良好或者较好,城市空气质量好于二级以上天数普遍增加。“十一五”前四年,全区万元GDP能耗下降18.83%,完成“十一五”目标的83.5%。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到2009年末,全区每万人口拥有在校大学生由2005年的96人增加到2009年的146人,其中少数民族每万人口拥有在校大学生由2005年的122人增加到2009年的186人,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009年,全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7.75%和93.53%,分别比2005年提高5.1和3.4个百分点。全区每万人拥有病床床位36.05张,每万人拥有医生22人,分别比2005年增加7张和1人。全区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36%。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由2005年的15985元增加到2009年的30699元,在全国的位次由2005年的第15位上升至2009年的第12位。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9137元增加到2009年的15849元,年均实际增长11.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2989元增加到2009年的4938元,年均实际增长10.1%。内蒙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第14位和第17位,前移到2009年的第9位和第15位。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家用轿车、信息通信产品、住房等消费热点持续升温。
  综上所述,“十一五”时期是我区综合经济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就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十二五”时期展望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区各地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重点任务
  我们认为在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5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十二五”时期,全区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内蒙古的实际,我们建议重点在以下4个方面发展实现新突破。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十二五”时期,内蒙古欠发达的基本区情和发展不足仍是主要矛盾,要求我们在抓发展上不能有丝毫的动摇,不能有半点松懈。要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不断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强投资、消费、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推动全区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加强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我区是全国土地荒漠化最严重的省区之一。要以构筑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为目标,深入贯彻节约环境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抓好生态保护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努力建设绿色经济发展体系。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运输网络。内蒙古要继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铁路和公路为重点,加快运输通道建设,构建“贯通区内、畅通三北、联通俄蒙”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铁路要以出区通道、口岸通道、煤炭运输通道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新线建设和已有线路电气化扩能改造和提速力度,建成比较完善的铁路运输网络及出区、达海通道。公路方面要扩大公路网络覆盖面,提高公路通达深度和公路等级,尽快打通与相邻省区大城市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出口,实施乡村通达工程。加强口岸公路建设,形成联通俄蒙的公路运输通道。加强机场建设,提高综合配套能力,构建区域支线航空网。加快以天然气输送为重点的输气输油管道建设。
  ——加大改善民生方面的投入力度,实现富民强区的目标。努力推进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相协调。要继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城乡居民收入,适当扩大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的比例与份额,增大居民收入再分配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完善有利于提高劳动者报酬的工资决策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更加注重社会的公平正义,把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作为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来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廉租住房建设,着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文化需求。
  (二)“十二五”时期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采取的重大举措
  “十二五”时期,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贯彻实施好有关国家扩大内需一系列政策措施,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建议采取以下6个方面的重要举措: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下功夫,在进一步解决“三农三牧”问题上下功夫。在调整结构上下功夫。加快发展能耗低、技术含量高的新材料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促进工业结构的根本性转变。要切实采取措施,从政策配套、营造环境、完善制度等方面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促进服务业在扩大规模和提高比重上取得突破。继续加大和提高技术改造投资在全社会投资中的比重,提高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提升建设项目的层次,促进投资结构的优化,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2.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促进经济稳步增长。要继续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向依靠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根据内蒙古实际,加强现代农牧业建设,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提升传统能源和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做大做强新型煤化工和冶金建材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稀土高新、电子信息、生物制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加快以运输机械、工程机械、风力发电设备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对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尤为重要。今后我区要进一步明确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制定和完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划,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提升生产型服务业规模和层次,打破服务行业垄断,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提高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水平,主动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重视中小企业发展,采取有效措施,从融资、技术、就业培训等环节给予支持,不断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后发优势加快发展。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形成创新的重要基础和科技竞争力的主要源泉。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存量,形成后发优势加快发展。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确立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加快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实现新技术的产业化。发挥政府的战略导向、综合协调和服务功能,创造更好的创新环境。强有力的创新激励体系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性制度保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激励体制框架,建立和完善创业风险投资,增强税收制度对创新的激励作用,努力吸引集聚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大的动力来源。
  4.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一,建设环境产权制度。必须推动资源和环境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建立符合市场化改革要求、有约束力的现代资源和环境产权制度;完善自然资源有偿开采、有偿使用制度;加快用水、用地、用电以及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建设,使利益相关者和受影响者共同分担由于资源开采所带来的影响。第二,严把高能耗行业准入关。从严控制高能耗项目,管好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把能耗标准作为项目审批、核准的强制性门槛,严把能耗增长的源头关;依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压缩部分耗能高、污染大、附加值低的行业规模。要坚决贯彻落实承接产业转移的基本原则,更加注重资源环境保护,防止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向我区转移;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开辟能源供给新领域。积极实施能源多样化方针,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替代能源的开发利用。第三,要强化节能减排的监管力度,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和行政问责制,建立节能减排激励机制和污染浪费惩罚机制,增强节能减排实效。
  5.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区域空间布局。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自治区东部和西部两大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鼓励西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东部地区加快发展,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发展,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
  6.切实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将解决民生问题放在突出位置来抓。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真正做到富民与强区并重,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一是要提高居民收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促进收入来源多样化、增收稳定化、分配公平化,务必使农牧民收入水平不徘徊,逐步缩小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切实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努力消除制约消费的制度和政策障碍,加快完善城乡商品商业网络,重点加强农村牧区市场商品流通体系建设,鼓励产品与服务创新,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市场秩序监管力度。二是要把就业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提高就业吸纳能力。稳定现有就业岗位。要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和生活困难人员的就业工作。三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按照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积极扶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自主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各族人民共享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内蒙古已经在新的起点上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我们要认真总结“十一五”发展的实践经验,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切实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更大的步伐。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局长)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重庆市南川区中小企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中小企业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发挥的作用却不匹配,融资难制约着南川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积极探索并破解这一难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紧迫的课题。    一、南川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特点    (一)融资缺口大  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期刊
一、地区生产总值一季度同比将增长13%,上半年预计增长14%  从2010年我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呈现的“高开下行趋稳”态势看,增长运行的下行趋势明显减弱,降幅逐季收窄(见图1)。再从我区先行指数走势看,先行指数下降幅度略有缩窄,表明经济下行趋稳态势愈加明朗(见图2)。                 图1“十一五”以来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逐季走势             图2内蒙古宏观经济先行指
期刊
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随着国际产业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我国东部地区在主动承接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产业转移的同时,加快把传统产业向广大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作为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应该准确把握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总体趋势和内在规律,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产业转移的理论综述    产业转移是指在发展环境、资源条件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
期刊
中华粽子积淀了传唱不竭的屈子舍身爱国的情结,它已经超越了饮食的范畴,演绎为一种历史的记忆和象征。它是端午节的标志,是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文化符号。这种传统文化,在中国粽子百年老字号“五芳斋”的品牌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当端午节与粽子结下了不解之缘时,似乎着意要把这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镌刻在五芳斋品牌的印记里,把粽子作为一个文化解读的密码,演绎一种历史的文脉。于是,五芳斋演变成为了端午节的另一种文
期刊
“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推进八大领域改革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彭森在2011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表示,“十二五”时期,要推进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行政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资源环境价格、社会体制、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统筹城乡发展体制八大领域改革。  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完善和落实鼓励非公经济发展和民间投资
期刊
发改委:不排除一季度出台新物价调控政策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日前表示,如果一季度国内物价上涨压力过大,不排除出台新的调控举措。  周望军说,由于春节期间消费增加、生产减少,去年同期物价指数相对较低,受翘尾因素影响,今年一季度物价同比上涨压力仍然较大。从长期看,国际输入性通胀、国内劳动力、土地价格等要素价格持续上涨,使物价仍面临一定的上涨压力。   ——中证网    国资委:央企新目标为打
期刊
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纺织品(服装)作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出口商品之一深受其害。宁波作为我国十大外贸出口城市之一,外贸出口在金融危机发生后受到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作为支柱产业的纺织品(服装)行业。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危机,提升行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发端于美国
期刊
太阳能发电越来越被更多的国家认为是人类能源供应最终的解决方案,太阳能发电也越来越成为新能源中的主流能源之一。全球太阳能发电装机近五年以年均60%的速度增长,截至2010年底全球光伏装机量累计达到4000万千瓦。发达国家都在抢占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制高点,其核心是光伏制造技术。我国已将新能源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光伏制造技术竞争中跃居世界前列,已成为世界光伏制造第一大国,2010年我国共消耗多晶硅8万多
期刊
一、吉林省通化市集体林权改革实施情况    通化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全市有林地面积93.1万公顷,其中集体有林地面积7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3%。纳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面积为66.5万公顷,集体林地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的70%。全市选择了65个不同类型的村进行改革试点,截止目前已完成改革面积1054.5万亩,占集体有林面积的98%。    二、吉林省通化市集体林权改革的绩效分析   
期刊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推进富民强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调整农牧业结构,加强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同时要完善惠农惠牧体制机制。为了深入探讨解决自治区“三牧”问题,推进自治区“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理论水平,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邀请了自治区农牧业有关专家、学者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