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象见意——古诗“比兴”手法辨析

来源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7n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发展史的角度讲,"比兴"大致经历了一个从分解到趋同合一的过程,"比兴"的本质特征是"假象见意"、"文外之旨";古代诗歌中比兴手法具体表现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凭虚构象".
其他文献
林非散文具有富于个性的成熟激情、深邃思索与优美文笔,其近作又有所拓展.他犀利而透辟的分析眼光,多有洞幽烛微之处,深入地思考封建专制的本质,对此进行有力的澄清与谴责,还
随着审计失败、公堂诉讼案件的逐渐增多,社会公众法律意识逐渐增强,注册会计师(以下简称CPA)的法律责任已引起了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及有关各方面的极大关注,探讨CPA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