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作文教学手段纷繁,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但问题也不少,常为社会所诟病,甚至某女作家去听女儿老师作文指导課后幽默惊呼,她终于知道现在的学生为什么不想写也不会写作文了!虽为个案,但业内人士恐怕也不好否认如今作文教学不尽人意的窘状吧。
笔者亲历或目睹的作文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一是细批细改细评。细致到字词、标点符号、病句等最耗时的纠错,及洋洋洒洒的评语,不可谓不文无巨细,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了,仿佛感天动地。不过回头一看,往往只是感动了自己,效果并非所待。向浩在深圳新中考调研考试后,在《关于九年级期中适应性考试谈一些个人浅见》一文中提到:“是不是修改了病句,学生就不说病句了呢?曾听一位专门研究高考命题的专家讲过,他们对此做过研究,数据显示反馈,修改病句这种命题方式,不能有效控制学生说病句的现象,甚至还让一些不说病句的学生,开始说起了病句。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之于纠错别字、标点符号和病句,据笔者多年一线实践,作用几乎微乎其微,这从侧面印证了专家的说法。二是放养式,只布置写,最后一“阅”了之,长此以往,师生心照不宣,互不亏欠,两相安好。也有学生互评互改式的,只是有的仍停留在纸质上,有的已与时俱进,拥抱了多媒体,如QQ群、微信群、微博、朋友圈等,这方式好处是以学生为主,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弊端也显而易见,时间稍长,积极性就消失殆尽,同龄人之间,认识水平层级差距小,很难有实质性的提高,反而对学优生起到反向抑制。还有个别老师,常常从初一开始,就对准中考,打造几篇精品文章,反复在各级考试中“套用”,一“套”就“套”到中考考场。从成绩而言,可喜,从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甚至品德涵养而言,可惜。
一、练前准备
这里说的轻批改,不是不批改,也不是老师偷懒,而是将有限的时间花在刀刃上。首先,作文前,须根据课程标准、学生年龄特点和以及单元目标,深入思考,精心命题,并明确此次作文训练层级要求。笔者在命人教版七(上)第一单元作文题目时,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一要求,同时学生刚从小学升上初中,十二岁左右,正是天真烂漫,好奇心尚强的时候,本单元《春》《济南的冬天》《四季的雨》都是情趣盎然的经典范文,单元写作训练目标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故作如下拟题。
钱钟书与徐海谋和邹文海去华南国立师范学院。路上钱钟书书不离手,饶有兴味看了一个月。邹文海好奇什么书值得如此着迷,探明后大跌眼镜——竟然是英语词典。对于旁人的不解,钱钟书说:“字典可是旅行良友,随手翻翻,遇到生僻字就记一记,从前的用的都是旧式的口语和习俗,其中趣味,不足为外人道。”
都说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一个人,要有趣,首先得有一双有趣的眼睛,视通万里;也可以长出一对想象的翅膀,神游八极。
大而言之,宇宙有宇宙之趣,如霍金之于黑洞;小而言之,一花一草有一花一草之趣,如陶渊明之于“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或如钱锺书手中的一部英语词典。
请以“有趣藏在________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的文章。
要求:①这是半命题作文,首先得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好文章要有一个好故事,还要有一处好细节;
③书写工整,涂改规范,卷面整洁。
二、课堂实践
写有趣的内容,一节课45分钟,学生在相对松弛的心情中完成了写作任务。
批改化繁为简,聚焦训练点,边通读,边笔记,找优缺点的共性,为讲评作铺垫。
讲评第一环节,就学生自己的作文,回答问题。幻灯片显示如下。
1.围绕“有趣”,你写了哪些人(事、物、景、场面)
这个问题,意在引导学生如何选材。作文中有写养绣球的、养兔子的,有写阳光的、日记的,有写“恶作剧”的、有写科学探索的……有写有趣藏在生活中,有写有趣藏在童年中,也有写有趣藏在读书中……有天马行空胡编乱造漏洞百出的。面对纷繁的选材,老师要有一双慧眼,分辨真与假,优与劣。第一类选材,贴近他们的学习生活,有浓浓的生活气息,有真真切切的情感体验,这就是好的选材。第二类选材,开口太大,对于初中生,不好把握,容易空洞无物,泛泛而谈,当然,若果能开个小口,比如写读书,具体到一本书,甚至是书中的一个故事,一处细节,也不是不可以,关键是如何“以小见大”。第三类选材,不但是文风问题,还是人品问题,必须旗帜鲜明予以反对。
在与学生互动时,教师要适时提醒,哪些材料可取,哪些材料不可取,并讲清原因,在套作盛行、虚假泛滥的今天,也必须强调写什么比怎样写更为重要。
2.围绕“有趣”,你再现了怎样的细节
有一个学生写了奶奶送伞,全班一听,哄堂大笑。笔者就问为何发笑,学生基本是异口同声地回答“还在写送伞”。我追问为什么就不能写送伞,一个孩子说:“小学老师说过,最怕看送盲人过马路,下雨时家里人给送伞的作文了。”也有作文能力较强的孩子说:“关键是怎样写出有趣来啊?”我因势利导,说:“听起来,大家讲的似乎都有道理。要不,我们先让她读给我们听听,好不好?”
“早上出门,天还是明晃晃的,我是哼着小调上学去的……谁料,进教室没多久,老天爷就黑起脸来,不一会儿,就下起小雨起来。这小雨,一下,竟还来劲了,没完没了的。眼看就要放学了,它却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原来的笑声不在,已被侧耳凝神所取代。
“……奶奶牵着我的手,我拉着奶奶的手,一老一小走在红花路边。我抬头,蓝色的油纸伞,仿佛一片碧蓝的天空。而奶奶呢,篮球运动员出身的奶奶,这伞,就是泰山压顶了。‘奶奶,你是河妖,被宝塔镇住了!’我又拿奶奶开涮了。我平时最喜欢捉弄奶奶了。奶奶可不是吃素的,点着我的鼻子,说:‘高伞(山)流水少知音嘞。’说完,就哈哈大笑起来,我趁她没防备,就挠她的咯吱窝。奶奶最怕痒,这一挠,她手中的伞便侧翻在地。‘哈哈哈,宝塔翻了,我小孙女的法力可大了!’‘哈哈哈哈’的笑声和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在大街小巷回荡……” 念罢,全班热烈鼓掌。
“能不能‘送伞’?关键看是亲身经历、独特体验,还是闭门造车、人云亦云?关键看有没有打动人的细节再现,关键是看似老旧的材料中能否写出‘独一无二’的Ta来。我们要坚信,生活中的经历,经过时间的‘淘洗’,仍然存留在记忆中的,一定可以成为作文时很好的素材。”我总结道。
讲评的第二环节,发放老师的下水文,并回答问题。幻灯片显示如下:
1.围绕“有趣”,老师写了哪些人(事、物、景、场面)?
2.围绕“有趣”,老师再现了怎样的细节?
有趣藏在洪水中
洪水泛滥的韩江,于学生而言,是其趣无穷的。
水一尺一尺往上涨,学生的激动之情就一寸一寸往上爬,待到最高处的稻穗只露出一簇簇小马辫在水中飘摇,眼里只剩下汪洋莽莽黄入天时,学生就兴奋到了极点。
这时,水陆交汇处就成了鸭们的天堂。小主人只管翻土,其中蚯蚓居多,鸭们自由自在浮在水中,稍伸脖子就一大口美味穿肠入肚。不多久,便心满意足了,此时,它们聚扰在近岸,肩并肩,头枕头,打上半个小时盹。神仙的惬意也不过如此吧。学生也趁闲找乐子去。学生多半在稻田边耍。那里有青蛙、麻拐、蟋蟀、草莽、蜻蜓,更多的是平日里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形体怪异又姿态万千的各种小动物。如果幸运,还能看见青竹蛇划出的水路,如喷气机在长空拖着一条甩也甩不掉的大尾巴。
竹排自然少不掉。小杰是玩竹排的高手,他可以把小小竹排变着法子划出新花样来,如急驰,如原地打转,如左颠右簸,如潜在竹排底部,用头顶着,演无人筏表演。如果不在江边长大且见多识广,你保准会惊诧,惊诧于水鬼的真实存在。这一切,全仗着他出色的泅水能耐。我虽生于斯长于斯,但父亲的谨慎和保守,遂成了一只名副其实的旱鸭子。小杰是个淘气鬼,常常哪壶不开提哪壶。一天,他将我哄上竹排,看我站又站不稳,蹲也蹲不住时的窘态,忍不住朝我挤眉坏笑,好像在说:“叫你先前老是作弄我,在水上,你可不是对手了,这次,看我怎样连本带利还给你。"不过,数次的几欲落水,多亏他的眼疾手快。
洪水刚发时,奇头角拐弯处,便是大人们拣“大水柴"的好去处。他们拿着自制的工具一一搭钩(在山上伐一条最长又直的黄竹,在其尾部扎好铁钩)站在很是陡峭的山壁,目不转睛盯着水面,期待猎物的出现。为了占据有利地势,父亲常常天没亮就起身。学生也停不下来,他们蹲在岸边平旷处,帮大人们当猎头,要是发现疑似小木条、小木块,就呼叫着催促着赶紧下钩,要是发现疑似小木凳或藤椅,那简直就是发现了新大陆,不顾险境,“嗖"地立身,指随目动,惊呼:“凳子!凳子!快!那里!在那里啊!快!"于是,大人们手慌脚乱,一阵龙争虎斗,花落谁家除了讲点儿技术外,大部分还得靠运气。“大水柴"被女人们、学生送回家,历经数日的暴晒,这个家一年半载的薪火可就旺了。
最有吸引力的当是退水。狗新古在桥洞边挂上罾,一收一放一放一收之间,总伴着惊喜或失望。学生爱坐在旁边,心情也随之阴晴起伏。
一场洪水,常常夺去一户人家半年的口粮,给农人的伤痛远比洪水的馈赠多得多。但孩子的世界最幼稚最简单。“儿童至味是灵顽",东坡大人,您意下如何?
学生读文章,四人一小组,讨论问题,发表看法,教师走到学生中去,倾听意见并解答疑惑。由于是老师的习作,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容易被调动起来。“趣”在哪里?细节是怎样写的?课堂全情投入。
这做法,学生喜欢,也得到南山区教科院听课专家的认可。专家调研听课时,笔者刚好进行“特写镜头”的写作指导,后来据联盟调研视导的学科反馈,录如下。
罗老师作文指导从“动笔—讲评—升格”,有“三巧”:
第一,巧架桥梁。“有效”在已学中起步。在学生已经学习经典作品的基础上,总结课文中值得借鉴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以有效的叙述写作为教学路径,营造了良好的写作课堂这一生态场,这样的教学考量是教师组织实施能力与引导调控的智慧。
第二,巧设过程。“有效”在实践中推进,“有效”在灵动演绎中呈现。可以借鉴的作文教学流程:①经典借鉴,技法点拔;②以《父(母)亲的____》为题,写100字以上的文段;③交流互评,修改提升;④教师习作展示,学生总结习得。学生的自主思考中、自主练笔在教师润物细无声的指点中不知不觉掌握的,既轻松又有效。
第三,巧作点评。“有效”在肯定鼓励中升华。本堂课,罗老师十分注重学生和自己语言中用动作展现心理活动的一些关键词,“小心翼翼”“趴着”等,让学生在细节描写中展现内心,同时对学生的发言以恰到好处的点评,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中学到方法,学会“特写镜头”。这节课让学生真正的明白:自古真心藏不住,情到深时细处明。
综观上交的升格作文,有对选材加以修正的,如《有趣藏在日记中》,升格前后,对比如下。
我的眼睛漫不经心地扫着这些文字,突然,目光留在了一行文字上:“‘我好像总是惹她生气,而她总是一味地容忍我,下一次,我一定不能再这么任性,要主动去找她和好!’我的指尖摩挲着这些尚且稚涩的字体,喉咙里似乎有骨哽住,昏黄的灯光让我本悲伤的心情有了些许缓和。”
我的目光漫不經心地扫视着一行行歪歪扭扭的文字,像一个个小人打团拥在一起,头枕头,肩靠肩。正不禁感慨自己的进步时,这几句话跃日眼帘:“2018年的暑假,每天都和表妹腻在一起,一起吃饭,一起玩乐,似乎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于是这些白日里没说完的话,就被安排到了晚上。我和表妹睡在一张床上,还好,床很大,足够我们闹腾,有时嬉闹得正欢,又碍于不能被门外的大人们听见,便只能窝在被窝里匿笑。”
显然,小作者根据课堂习作交流,明白了选材偏离了题眼“有趣”,故将原文中同学间小矛盾引发的“悲伤”替换成充满童真的“闹腾”。
也有深化细节描写的,如《有趣藏在单车中》,升格前后,对比如下。
临近十字路口,母亲用略显生疏的技术曲折前行,不料,一个倾倒,我和母亲左右倒开,单车轻轧在我的小脚上,像极了正在表演的喜剧场面。周围很安静,一条大街只有淡黄的路灯微闪光亮。在狼狈中,母女相视而笑。
母亲蹬踏板的瞬间,一个踉跄,单车被迫转了个弯,我心更是慌乱起来,但看着母亲奋力而又笨拙的样子,不禁咯咯笑出声来,母亲似愠非愠的嗔怪,更惹得我笑喷了。临近十字路口,母亲仍艰难地曲折前行,不料,一个倾侧,我和母亲左右开去,单车便轻轧在我的小脚上,像极了正在表演的喜剧场面。待母亲把单车推过马路,母女相视而笑,仿佛忘记了刚才的尴尬。
很显然,小作者深化了原有的细节,而且笔墨更集中,更鲜明地突出了狼狈中的情趣。
三、选题小结
写作文,犹如筑高楼,要确定主题,筹划设计,组织材料,设计结构,驾驭语言等,缺一不可。但无论如何,我们在作文教学时,首先得立规矩。鲁迅说:“立定规矩,照此写去。”任何文章都不是无法的。熟悉各种章法,就可以变化创新出新的章法。由“入格”即了解章法,到“定格”,即掌握章法,再由“定格”到“变格”,即变化创新章法地创新练习。“轻批改——重讲评——贵升格”,正是循此理念而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效是检验实践的唯一途径。学生写什么,乐不乐意写,有没有支架可凭借,每次作文,个体无论“作文和做人”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没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是检验作文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圭臬。
参考文献:
[1]夏丏尊,叶圣陶.文心[M].开明出版社,2017.
[2]王鼎钧.作文三书[M].国际文化出版社,2019.
[3]张敏.作文——在讲评中升格[J].考试周刊,2019.
[4]刘海娟.“复盘”,让作文讲评更有效[J].吉林教育,2016.
笔者亲历或目睹的作文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一是细批细改细评。细致到字词、标点符号、病句等最耗时的纠错,及洋洋洒洒的评语,不可谓不文无巨细,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了,仿佛感天动地。不过回头一看,往往只是感动了自己,效果并非所待。向浩在深圳新中考调研考试后,在《关于九年级期中适应性考试谈一些个人浅见》一文中提到:“是不是修改了病句,学生就不说病句了呢?曾听一位专门研究高考命题的专家讲过,他们对此做过研究,数据显示反馈,修改病句这种命题方式,不能有效控制学生说病句的现象,甚至还让一些不说病句的学生,开始说起了病句。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之于纠错别字、标点符号和病句,据笔者多年一线实践,作用几乎微乎其微,这从侧面印证了专家的说法。二是放养式,只布置写,最后一“阅”了之,长此以往,师生心照不宣,互不亏欠,两相安好。也有学生互评互改式的,只是有的仍停留在纸质上,有的已与时俱进,拥抱了多媒体,如QQ群、微信群、微博、朋友圈等,这方式好处是以学生为主,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弊端也显而易见,时间稍长,积极性就消失殆尽,同龄人之间,认识水平层级差距小,很难有实质性的提高,反而对学优生起到反向抑制。还有个别老师,常常从初一开始,就对准中考,打造几篇精品文章,反复在各级考试中“套用”,一“套”就“套”到中考考场。从成绩而言,可喜,从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甚至品德涵养而言,可惜。
一、练前准备
这里说的轻批改,不是不批改,也不是老师偷懒,而是将有限的时间花在刀刃上。首先,作文前,须根据课程标准、学生年龄特点和以及单元目标,深入思考,精心命题,并明确此次作文训练层级要求。笔者在命人教版七(上)第一单元作文题目时,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一要求,同时学生刚从小学升上初中,十二岁左右,正是天真烂漫,好奇心尚强的时候,本单元《春》《济南的冬天》《四季的雨》都是情趣盎然的经典范文,单元写作训练目标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故作如下拟题。
钱钟书与徐海谋和邹文海去华南国立师范学院。路上钱钟书书不离手,饶有兴味看了一个月。邹文海好奇什么书值得如此着迷,探明后大跌眼镜——竟然是英语词典。对于旁人的不解,钱钟书说:“字典可是旅行良友,随手翻翻,遇到生僻字就记一记,从前的用的都是旧式的口语和习俗,其中趣味,不足为外人道。”
都说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一个人,要有趣,首先得有一双有趣的眼睛,视通万里;也可以长出一对想象的翅膀,神游八极。
大而言之,宇宙有宇宙之趣,如霍金之于黑洞;小而言之,一花一草有一花一草之趣,如陶渊明之于“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或如钱锺书手中的一部英语词典。
请以“有趣藏在________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的文章。
要求:①这是半命题作文,首先得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好文章要有一个好故事,还要有一处好细节;
③书写工整,涂改规范,卷面整洁。
二、课堂实践
写有趣的内容,一节课45分钟,学生在相对松弛的心情中完成了写作任务。
批改化繁为简,聚焦训练点,边通读,边笔记,找优缺点的共性,为讲评作铺垫。
讲评第一环节,就学生自己的作文,回答问题。幻灯片显示如下。
1.围绕“有趣”,你写了哪些人(事、物、景、场面)
这个问题,意在引导学生如何选材。作文中有写养绣球的、养兔子的,有写阳光的、日记的,有写“恶作剧”的、有写科学探索的……有写有趣藏在生活中,有写有趣藏在童年中,也有写有趣藏在读书中……有天马行空胡编乱造漏洞百出的。面对纷繁的选材,老师要有一双慧眼,分辨真与假,优与劣。第一类选材,贴近他们的学习生活,有浓浓的生活气息,有真真切切的情感体验,这就是好的选材。第二类选材,开口太大,对于初中生,不好把握,容易空洞无物,泛泛而谈,当然,若果能开个小口,比如写读书,具体到一本书,甚至是书中的一个故事,一处细节,也不是不可以,关键是如何“以小见大”。第三类选材,不但是文风问题,还是人品问题,必须旗帜鲜明予以反对。
在与学生互动时,教师要适时提醒,哪些材料可取,哪些材料不可取,并讲清原因,在套作盛行、虚假泛滥的今天,也必须强调写什么比怎样写更为重要。
2.围绕“有趣”,你再现了怎样的细节
有一个学生写了奶奶送伞,全班一听,哄堂大笑。笔者就问为何发笑,学生基本是异口同声地回答“还在写送伞”。我追问为什么就不能写送伞,一个孩子说:“小学老师说过,最怕看送盲人过马路,下雨时家里人给送伞的作文了。”也有作文能力较强的孩子说:“关键是怎样写出有趣来啊?”我因势利导,说:“听起来,大家讲的似乎都有道理。要不,我们先让她读给我们听听,好不好?”
“早上出门,天还是明晃晃的,我是哼着小调上学去的……谁料,进教室没多久,老天爷就黑起脸来,不一会儿,就下起小雨起来。这小雨,一下,竟还来劲了,没完没了的。眼看就要放学了,它却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原来的笑声不在,已被侧耳凝神所取代。
“……奶奶牵着我的手,我拉着奶奶的手,一老一小走在红花路边。我抬头,蓝色的油纸伞,仿佛一片碧蓝的天空。而奶奶呢,篮球运动员出身的奶奶,这伞,就是泰山压顶了。‘奶奶,你是河妖,被宝塔镇住了!’我又拿奶奶开涮了。我平时最喜欢捉弄奶奶了。奶奶可不是吃素的,点着我的鼻子,说:‘高伞(山)流水少知音嘞。’说完,就哈哈大笑起来,我趁她没防备,就挠她的咯吱窝。奶奶最怕痒,这一挠,她手中的伞便侧翻在地。‘哈哈哈,宝塔翻了,我小孙女的法力可大了!’‘哈哈哈哈’的笑声和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在大街小巷回荡……” 念罢,全班热烈鼓掌。
“能不能‘送伞’?关键看是亲身经历、独特体验,还是闭门造车、人云亦云?关键看有没有打动人的细节再现,关键是看似老旧的材料中能否写出‘独一无二’的Ta来。我们要坚信,生活中的经历,经过时间的‘淘洗’,仍然存留在记忆中的,一定可以成为作文时很好的素材。”我总结道。
讲评的第二环节,发放老师的下水文,并回答问题。幻灯片显示如下:
1.围绕“有趣”,老师写了哪些人(事、物、景、场面)?
2.围绕“有趣”,老师再现了怎样的细节?
有趣藏在洪水中
洪水泛滥的韩江,于学生而言,是其趣无穷的。
水一尺一尺往上涨,学生的激动之情就一寸一寸往上爬,待到最高处的稻穗只露出一簇簇小马辫在水中飘摇,眼里只剩下汪洋莽莽黄入天时,学生就兴奋到了极点。
这时,水陆交汇处就成了鸭们的天堂。小主人只管翻土,其中蚯蚓居多,鸭们自由自在浮在水中,稍伸脖子就一大口美味穿肠入肚。不多久,便心满意足了,此时,它们聚扰在近岸,肩并肩,头枕头,打上半个小时盹。神仙的惬意也不过如此吧。学生也趁闲找乐子去。学生多半在稻田边耍。那里有青蛙、麻拐、蟋蟀、草莽、蜻蜓,更多的是平日里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形体怪异又姿态万千的各种小动物。如果幸运,还能看见青竹蛇划出的水路,如喷气机在长空拖着一条甩也甩不掉的大尾巴。
竹排自然少不掉。小杰是玩竹排的高手,他可以把小小竹排变着法子划出新花样来,如急驰,如原地打转,如左颠右簸,如潜在竹排底部,用头顶着,演无人筏表演。如果不在江边长大且见多识广,你保准会惊诧,惊诧于水鬼的真实存在。这一切,全仗着他出色的泅水能耐。我虽生于斯长于斯,但父亲的谨慎和保守,遂成了一只名副其实的旱鸭子。小杰是个淘气鬼,常常哪壶不开提哪壶。一天,他将我哄上竹排,看我站又站不稳,蹲也蹲不住时的窘态,忍不住朝我挤眉坏笑,好像在说:“叫你先前老是作弄我,在水上,你可不是对手了,这次,看我怎样连本带利还给你。"不过,数次的几欲落水,多亏他的眼疾手快。
洪水刚发时,奇头角拐弯处,便是大人们拣“大水柴"的好去处。他们拿着自制的工具一一搭钩(在山上伐一条最长又直的黄竹,在其尾部扎好铁钩)站在很是陡峭的山壁,目不转睛盯着水面,期待猎物的出现。为了占据有利地势,父亲常常天没亮就起身。学生也停不下来,他们蹲在岸边平旷处,帮大人们当猎头,要是发现疑似小木条、小木块,就呼叫着催促着赶紧下钩,要是发现疑似小木凳或藤椅,那简直就是发现了新大陆,不顾险境,“嗖"地立身,指随目动,惊呼:“凳子!凳子!快!那里!在那里啊!快!"于是,大人们手慌脚乱,一阵龙争虎斗,花落谁家除了讲点儿技术外,大部分还得靠运气。“大水柴"被女人们、学生送回家,历经数日的暴晒,这个家一年半载的薪火可就旺了。
最有吸引力的当是退水。狗新古在桥洞边挂上罾,一收一放一放一收之间,总伴着惊喜或失望。学生爱坐在旁边,心情也随之阴晴起伏。
一场洪水,常常夺去一户人家半年的口粮,给农人的伤痛远比洪水的馈赠多得多。但孩子的世界最幼稚最简单。“儿童至味是灵顽",东坡大人,您意下如何?
学生读文章,四人一小组,讨论问题,发表看法,教师走到学生中去,倾听意见并解答疑惑。由于是老师的习作,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容易被调动起来。“趣”在哪里?细节是怎样写的?课堂全情投入。
这做法,学生喜欢,也得到南山区教科院听课专家的认可。专家调研听课时,笔者刚好进行“特写镜头”的写作指导,后来据联盟调研视导的学科反馈,录如下。
罗老师作文指导从“动笔—讲评—升格”,有“三巧”:
第一,巧架桥梁。“有效”在已学中起步。在学生已经学习经典作品的基础上,总结课文中值得借鉴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以有效的叙述写作为教学路径,营造了良好的写作课堂这一生态场,这样的教学考量是教师组织实施能力与引导调控的智慧。
第二,巧设过程。“有效”在实践中推进,“有效”在灵动演绎中呈现。可以借鉴的作文教学流程:①经典借鉴,技法点拔;②以《父(母)亲的____》为题,写100字以上的文段;③交流互评,修改提升;④教师习作展示,学生总结习得。学生的自主思考中、自主练笔在教师润物细无声的指点中不知不觉掌握的,既轻松又有效。
第三,巧作点评。“有效”在肯定鼓励中升华。本堂课,罗老师十分注重学生和自己语言中用动作展现心理活动的一些关键词,“小心翼翼”“趴着”等,让学生在细节描写中展现内心,同时对学生的发言以恰到好处的点评,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中学到方法,学会“特写镜头”。这节课让学生真正的明白:自古真心藏不住,情到深时细处明。
综观上交的升格作文,有对选材加以修正的,如《有趣藏在日记中》,升格前后,对比如下。
我的眼睛漫不经心地扫着这些文字,突然,目光留在了一行文字上:“‘我好像总是惹她生气,而她总是一味地容忍我,下一次,我一定不能再这么任性,要主动去找她和好!’我的指尖摩挲着这些尚且稚涩的字体,喉咙里似乎有骨哽住,昏黄的灯光让我本悲伤的心情有了些许缓和。”
我的目光漫不經心地扫视着一行行歪歪扭扭的文字,像一个个小人打团拥在一起,头枕头,肩靠肩。正不禁感慨自己的进步时,这几句话跃日眼帘:“2018年的暑假,每天都和表妹腻在一起,一起吃饭,一起玩乐,似乎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于是这些白日里没说完的话,就被安排到了晚上。我和表妹睡在一张床上,还好,床很大,足够我们闹腾,有时嬉闹得正欢,又碍于不能被门外的大人们听见,便只能窝在被窝里匿笑。”
显然,小作者根据课堂习作交流,明白了选材偏离了题眼“有趣”,故将原文中同学间小矛盾引发的“悲伤”替换成充满童真的“闹腾”。
也有深化细节描写的,如《有趣藏在单车中》,升格前后,对比如下。
临近十字路口,母亲用略显生疏的技术曲折前行,不料,一个倾倒,我和母亲左右倒开,单车轻轧在我的小脚上,像极了正在表演的喜剧场面。周围很安静,一条大街只有淡黄的路灯微闪光亮。在狼狈中,母女相视而笑。
母亲蹬踏板的瞬间,一个踉跄,单车被迫转了个弯,我心更是慌乱起来,但看着母亲奋力而又笨拙的样子,不禁咯咯笑出声来,母亲似愠非愠的嗔怪,更惹得我笑喷了。临近十字路口,母亲仍艰难地曲折前行,不料,一个倾侧,我和母亲左右开去,单车便轻轧在我的小脚上,像极了正在表演的喜剧场面。待母亲把单车推过马路,母女相视而笑,仿佛忘记了刚才的尴尬。
很显然,小作者深化了原有的细节,而且笔墨更集中,更鲜明地突出了狼狈中的情趣。
三、选题小结
写作文,犹如筑高楼,要确定主题,筹划设计,组织材料,设计结构,驾驭语言等,缺一不可。但无论如何,我们在作文教学时,首先得立规矩。鲁迅说:“立定规矩,照此写去。”任何文章都不是无法的。熟悉各种章法,就可以变化创新出新的章法。由“入格”即了解章法,到“定格”,即掌握章法,再由“定格”到“变格”,即变化创新章法地创新练习。“轻批改——重讲评——贵升格”,正是循此理念而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效是检验实践的唯一途径。学生写什么,乐不乐意写,有没有支架可凭借,每次作文,个体无论“作文和做人”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没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是检验作文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圭臬。
参考文献:
[1]夏丏尊,叶圣陶.文心[M].开明出版社,2017.
[2]王鼎钧.作文三书[M].国际文化出版社,2019.
[3]张敏.作文——在讲评中升格[J].考试周刊,2019.
[4]刘海娟.“复盘”,让作文讲评更有效[J].吉林教育,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