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首先对目前工科研究生党支部的设置模式进行了利弊分析,进而提出了基于学术团队纵向设置研究生党支部,并阐述了其有利于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等优点。最后对这种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进行了思考。文章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可操作性。
[关键词] 工科 研究生 党支部设置模式 探索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南交通大学党建基金研究成果
高校研究生党支部是党在研究生中的基层组织,是党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发挥研究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一直以来是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长期的重要课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研究生规模的急速扩大,原有的支部组织模式已经被打破。我们认为,党建是加强研究生德育一个有力的抓手,而党建工作的关键在于支部建设。
对于工科研究生,其党建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工科是相对于文科、理科而言的,是指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学科的原理,结合生产实践所形成的技术经验而发展起来的学科,是自然科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目前,我国正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发展时期,对工科类研究生的需求量非常大;因此,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国家的强盛和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对于工科研究生而言,党支部的工作必须要服务并服从于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和生活,在学习、科研中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更有效地促进工科类研究生的成长和成才。近年来,在我校党委组织部、研究生院、学生工作处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共同努力下,对我校以工科为特色的研究生党支部设置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一种适合于工科类研究生党建工作发展的有效模式——以学术团队纵向设置党支部模式。
一、工科研究生党支部的设置模式利弊分析
目前,对工科研究生党支部设置模式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已有一些经验性的设置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支部建在班上”、“支部建在年级上”、“支部建在专业上”,这些党支部设置模式在研究生规模较小的情况下是比较适宜的,随着社会发展对工科研究生需求量的增加,使得工科研究生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在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单纯以上述研究生设置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工科研究生党建工作发展的需要,通常是融合三种模式的优点为一身。比较常见的一种支部设置方法是:以年级为单位,在年级中又根据专业划分进行分班,班级人数通常在30—40之间,然后支部建在班上,年级的所有支部由一名辅导员老师担任学生支部指导老师。这种综合模式在实践中体现出它自身的优势:首先,有利于年级相关事务的管理,大家同处一个年级,学习阶段相同,生活时空基本一致,具有共同的需求和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有利于同年级同班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有利于各类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年级事务的顺利管理。这种优势在研究生一年级非常明显。但到二、三年级乃至博士阶段,这种优势逐渐消失,更多的弊端也越发凸显出来。主要表现在:
1、研究生党建和科研工作不同步。科研能力的培养在研究生培养中处于重要地位,导师是研究生的第一负责人。通常,工科研究生的科研任务较重,尤其到了高年级,同一年级甚至是同一专业的同学,由于分属不同的导师或学术团队,同学之间的联系和接触逐渐地仅限于年级事务管理内容为主,越发缺乏深层次的交流和情感沟通,更多的时间是在所属导师所在的团队、工作室、实验室或科研实践现场等进行学习和工作。
2、研究生党支部随着研究生毕业而解散消失。一方面,党支部的良好传统和优秀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经验得不到很好的保留和传承;另一方面,每年新生入学,负责党支部建设的老师或辅导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重建和完善新的支部,培养支部书记和支委,造成工作的重复劳动和资源的浪费。
3、导师在研究生党建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政治素养高、专业功底扎实的导师往往带的研究生较多,理应在研究生党建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支部设置模式的原因,一个导师的学生可能分属多个支部,虽然导师也想与支部合作,加强指导自己研究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但由于支部分散,导师精力有限,往往力不从心,因此,难以很好地发挥导师对支部建设的辅助作用。
二、基于学术团队纵向设置研究生党支部模式及其优点
学术团队是具有同一学术方向的导师之间基于共同的课题或科研任务的需要而自主建立形成的科研实体,亦称为导师组。通常由1-3名教授博导为核心,由3-6名副教授及所属的研究生、以及讲师助教等教师组成的团队,集中承担相应的科研任务。学术团队通常具有相对稳定的科研项目、相同的实验场所或工作室、以及较为充足的科研经费等,学术团队呈梯队构成,一旦形成,相对来说比较固定,这些条件的稳定和成熟对于工科院校以学术团队纵向设置研究生党支部提供了条件。对支委的设置为:把学术团队中导师所有的研究生包括博士、硕士集中成立一个纵向党支部,支部委员设党支部书记一名,党支部副书记一名,组织委员两名,宣传委员一名。
在实践中,按学术团队纵向设置研究生党支部克服了许多原有弊端,使支部成为带动团队研究生思想进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的重要组织形式。在运作中,显示出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具体表现为:
1、有利于基层研究生党支部的发展和建设。学术团队在高校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组织形式,支部结构的相对稳定,使支部得以长久保存,在党支部的发展和建设方面充分体现了优越性。首先,以学术团队将研究生党员汇集形成一个支部,打破了年级界限,老党员的毕业和新党员的加入,总体上支部成员流进流出比例平衡,支部新旧更替,永葆活力。其次,党支部书记的优秀工作经验在支部中能够得以传承。这种设置模式的一大优势在于老支部书记卸任后在毕业离校前还留在支部,对下一任支部书记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2、科研和支部活动的有效结合有利于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指导研究生党员组织生活时,可增加有关科学道德、科技伦理、科研方法以及网络道德、网络法制等方面的教育内容,要求研究生经常性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在纵向学科党支部中,由于成员的研究项目基本相同,在工作中能够很好地将党建工作融入进去,可以将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作为研究生入党和评选优秀党员的重要标准,以此来提高研究生党员的整体科研实力,鼓励研究生党员投身科研工作。
3、有利于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发展和党员的继续教育。在纵向学术团队党支部中,由于支部成员都是同一个学科研究方向,甚至是同一个导师,个人信息为大部分党组织成员所知,成员间彼此相互熟悉,对新发展党员的考察也能更为细致,有利于确保党员发展质量,便于学生党员档案的归档和学生毕业后党员的后续工作。
4、有利于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以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学风建设,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术道德。文件充分肯定了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关键角色,肯定了在党支部建设中的指导地位,研究生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培养研究生出色的科研能力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有助于导师将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和管理育人很好地结合起来,强化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作用。
三、引发的相关思考
虽然学术团队党支部在理论上有着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困难。首先,这种设置模式主要适应于工科为主的国内优势学科专业,而且要求团队相对稳定和成熟,具有鲜明的研究特色和固定的研究方向;其次,团队的带头人,往往是导师本人,其个人素养对于支部的建设至关重要,有些导师本身具有极强的学术能力,但政治素养较低或者本身不是党员,这也是影响纵向党支部建设的不利因素之一;最后,由于支部建设纵向化,日常开展工作就更加依赖于支部本身,相对稳定的经费支持也是支部工作顺利开展的必备因素,对于较大的学术团队,该问题并不明显,对于规模相对较小的团队,做到稳定并不容易。因此,这种支部设置模式还有待于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和探索。值得一提的是,设置学术团队纵向研究生党支部的同时仍然保留研究生横向设置的行政班级,只有纵向党支部和横向行政班两种组织形式的相互衔接,相互支持和互为补充,才能使研究生的组织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化。
参 考 文 献
[1]刘静.地方普通高等院校按专业纵向设置学生党支部模式及对党建工作促进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5):195,196.
[2]史永军.高校本科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3]许伟通.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比较研究[J].高教与经济,2006(4):43-45.
[4]于茜,李玮.[J]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浅探,2008.
[5]李玉琴,韩善华,余德将[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5):37-39.
[6]刘宇雷,吴卓修[J].高校研究生党支部设置模式探讨,2008.
[关键词] 工科 研究生 党支部设置模式 探索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南交通大学党建基金研究成果
高校研究生党支部是党在研究生中的基层组织,是党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发挥研究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一直以来是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长期的重要课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研究生规模的急速扩大,原有的支部组织模式已经被打破。我们认为,党建是加强研究生德育一个有力的抓手,而党建工作的关键在于支部建设。
对于工科研究生,其党建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工科是相对于文科、理科而言的,是指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学科的原理,结合生产实践所形成的技术经验而发展起来的学科,是自然科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目前,我国正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发展时期,对工科类研究生的需求量非常大;因此,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国家的强盛和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对于工科研究生而言,党支部的工作必须要服务并服从于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和生活,在学习、科研中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更有效地促进工科类研究生的成长和成才。近年来,在我校党委组织部、研究生院、学生工作处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共同努力下,对我校以工科为特色的研究生党支部设置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一种适合于工科类研究生党建工作发展的有效模式——以学术团队纵向设置党支部模式。
一、工科研究生党支部的设置模式利弊分析
目前,对工科研究生党支部设置模式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已有一些经验性的设置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支部建在班上”、“支部建在年级上”、“支部建在专业上”,这些党支部设置模式在研究生规模较小的情况下是比较适宜的,随着社会发展对工科研究生需求量的增加,使得工科研究生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在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单纯以上述研究生设置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工科研究生党建工作发展的需要,通常是融合三种模式的优点为一身。比较常见的一种支部设置方法是:以年级为单位,在年级中又根据专业划分进行分班,班级人数通常在30—40之间,然后支部建在班上,年级的所有支部由一名辅导员老师担任学生支部指导老师。这种综合模式在实践中体现出它自身的优势:首先,有利于年级相关事务的管理,大家同处一个年级,学习阶段相同,生活时空基本一致,具有共同的需求和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有利于同年级同班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有利于各类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年级事务的顺利管理。这种优势在研究生一年级非常明显。但到二、三年级乃至博士阶段,这种优势逐渐消失,更多的弊端也越发凸显出来。主要表现在:
1、研究生党建和科研工作不同步。科研能力的培养在研究生培养中处于重要地位,导师是研究生的第一负责人。通常,工科研究生的科研任务较重,尤其到了高年级,同一年级甚至是同一专业的同学,由于分属不同的导师或学术团队,同学之间的联系和接触逐渐地仅限于年级事务管理内容为主,越发缺乏深层次的交流和情感沟通,更多的时间是在所属导师所在的团队、工作室、实验室或科研实践现场等进行学习和工作。
2、研究生党支部随着研究生毕业而解散消失。一方面,党支部的良好传统和优秀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经验得不到很好的保留和传承;另一方面,每年新生入学,负责党支部建设的老师或辅导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重建和完善新的支部,培养支部书记和支委,造成工作的重复劳动和资源的浪费。
3、导师在研究生党建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政治素养高、专业功底扎实的导师往往带的研究生较多,理应在研究生党建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支部设置模式的原因,一个导师的学生可能分属多个支部,虽然导师也想与支部合作,加强指导自己研究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但由于支部分散,导师精力有限,往往力不从心,因此,难以很好地发挥导师对支部建设的辅助作用。
二、基于学术团队纵向设置研究生党支部模式及其优点
学术团队是具有同一学术方向的导师之间基于共同的课题或科研任务的需要而自主建立形成的科研实体,亦称为导师组。通常由1-3名教授博导为核心,由3-6名副教授及所属的研究生、以及讲师助教等教师组成的团队,集中承担相应的科研任务。学术团队通常具有相对稳定的科研项目、相同的实验场所或工作室、以及较为充足的科研经费等,学术团队呈梯队构成,一旦形成,相对来说比较固定,这些条件的稳定和成熟对于工科院校以学术团队纵向设置研究生党支部提供了条件。对支委的设置为:把学术团队中导师所有的研究生包括博士、硕士集中成立一个纵向党支部,支部委员设党支部书记一名,党支部副书记一名,组织委员两名,宣传委员一名。
在实践中,按学术团队纵向设置研究生党支部克服了许多原有弊端,使支部成为带动团队研究生思想进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的重要组织形式。在运作中,显示出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具体表现为:
1、有利于基层研究生党支部的发展和建设。学术团队在高校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组织形式,支部结构的相对稳定,使支部得以长久保存,在党支部的发展和建设方面充分体现了优越性。首先,以学术团队将研究生党员汇集形成一个支部,打破了年级界限,老党员的毕业和新党员的加入,总体上支部成员流进流出比例平衡,支部新旧更替,永葆活力。其次,党支部书记的优秀工作经验在支部中能够得以传承。这种设置模式的一大优势在于老支部书记卸任后在毕业离校前还留在支部,对下一任支部书记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2、科研和支部活动的有效结合有利于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指导研究生党员组织生活时,可增加有关科学道德、科技伦理、科研方法以及网络道德、网络法制等方面的教育内容,要求研究生经常性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在纵向学科党支部中,由于成员的研究项目基本相同,在工作中能够很好地将党建工作融入进去,可以将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作为研究生入党和评选优秀党员的重要标准,以此来提高研究生党员的整体科研实力,鼓励研究生党员投身科研工作。
3、有利于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发展和党员的继续教育。在纵向学术团队党支部中,由于支部成员都是同一个学科研究方向,甚至是同一个导师,个人信息为大部分党组织成员所知,成员间彼此相互熟悉,对新发展党员的考察也能更为细致,有利于确保党员发展质量,便于学生党员档案的归档和学生毕业后党员的后续工作。
4、有利于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以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学风建设,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术道德。文件充分肯定了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关键角色,肯定了在党支部建设中的指导地位,研究生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培养研究生出色的科研能力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有助于导师将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和管理育人很好地结合起来,强化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作用。
三、引发的相关思考
虽然学术团队党支部在理论上有着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困难。首先,这种设置模式主要适应于工科为主的国内优势学科专业,而且要求团队相对稳定和成熟,具有鲜明的研究特色和固定的研究方向;其次,团队的带头人,往往是导师本人,其个人素养对于支部的建设至关重要,有些导师本身具有极强的学术能力,但政治素养较低或者本身不是党员,这也是影响纵向党支部建设的不利因素之一;最后,由于支部建设纵向化,日常开展工作就更加依赖于支部本身,相对稳定的经费支持也是支部工作顺利开展的必备因素,对于较大的学术团队,该问题并不明显,对于规模相对较小的团队,做到稳定并不容易。因此,这种支部设置模式还有待于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和探索。值得一提的是,设置学术团队纵向研究生党支部的同时仍然保留研究生横向设置的行政班级,只有纵向党支部和横向行政班两种组织形式的相互衔接,相互支持和互为补充,才能使研究生的组织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化。
参 考 文 献
[1]刘静.地方普通高等院校按专业纵向设置学生党支部模式及对党建工作促进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5):195,196.
[2]史永军.高校本科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3]许伟通.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比较研究[J].高教与经济,2006(4):43-45.
[4]于茜,李玮.[J]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浅探,2008.
[5]李玉琴,韩善华,余德将[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5):37-39.
[6]刘宇雷,吴卓修[J].高校研究生党支部设置模式探讨,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