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受到传统观念以及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很多的初中生认为体育锻炼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会影响到学习成绩,因而很多初中生放弃了体育锻炼的想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化课的学习中,久而久之,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的体育意识明显减弱,体育素质异常低。本文将从初中学生体育素质现状入手,全面分析提高初中学生体育素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学生 体育意识 体育素质 策略
一、初中学生的体育现状
目前,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都有较大的差别,有的学生较多,能达到40多个,有的较少,有30来个,都是男女生混合型的班级。对于教师来说,在室外独自面对众多的学生,加上性别的差异,体育项目的繁杂以及学生在体质、个性、兴趣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教师从备课、授课、辅导、考查到评价,很难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差异。“一刀切,满锅煮,齐步走”的现象比较严重,使得优等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难提高。而就目前学校体育的发展来看,教师普遍采用的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内容和统一的评价方式,而学生的个性、心理、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是千差万别的。这样就导致学生对体育锻炼失去兴趣,忽视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种种原因使得初中学生体育素质令人堪忧,很多学生跑一段路就会感觉气喘吁吁,甚至有的学生还影响到了身心的健康,经常性的感冒或者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更甚者导致无法正常学习。
二、培养初中学生体育意识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的素质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基础教育也进行了深刻的改革,初中体育也在“健康第一”的理念指导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这种变化涉及教育的核心与内涵,能够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教师与学生都逐渐摒弃了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育观,转向以尊重学生为主题的全新的体育教育观念,将学生的个性发展放在首位,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体育素质又掀起了一阵热潮,学生、教师乃至社会开始逐渐重视体育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体育意识是坚持体育锻炼的前提条件,只有真正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才能从内心深处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坚持锻炼,提高体育能力,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
三、提高初中学生体育素质的有效策略
1.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凸显体育教师的重要性。体育课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它是以动为主,以听、看为辅的一种室外传授知识的特殊教学法。动从理解中来,理解好的动可以更快、更有效地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从而使人体各器官的活动能力得到充分的改善和提高,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这就显示出体育教学在课程中的地位与重要性。
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些传统教学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我们必须要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针对现有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新的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我们要因材施教,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体育学习,学会科学的锻炼方法。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业务水平和组织指挥能力及严谨的课堂纪律做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如何调动、组织好各类学生进行种种练习的过程。
2.让体育锻炼成为习惯,激起学生的兴趣。在教育心理学中,人们认为认知活动是由一定的情感启发而生的,心理素质主要是由情感构成,离开情感,就谈不上智力的发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感受与体验给予较多的关注,而不要把精力全部都放在学生对技术与运动规范的掌握程度上。对于学生来说,只有激起了他们积极参与的热情,帮助他们建立了进行体育活动的信心,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逐步形成“情感动力”,并对体育学习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体育教学有利于师生间建立尊重信任的关系,使师生走得更近。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亲近了、和谐了,学生就会听教师的话,按照教师说的去做,师生同心,力往一块使,教学效果才会好。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之间也可以增加交流讨论的机会与时间,他们能够相互讨论,共同进步,从情感的角度使学生产生坚持体育锻炼的想法。
3.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体育课堂教学模式。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分组教学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了若干个小组,每一个小组根据其体能、技术等制定了自己的目标。这样在教学时就能更加具有针对性,采用符合小组的教学策略。同时,也为学生提高能力提供了恰当的时间,为学生不同阶段制定了不同的目标。
实施分组教学打破了常规教学方法,在互助中,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使双边活动变为多边活动,充分发挥课堂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利用角色效应,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发现。在分组教学中相信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展示中找到自我、表现自我,让每一个学生在与同伴的商讨、揣摩、互助中不断进步,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信心。分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广泛地尝试体育运动的乐趣,使学生认同所学的项目及内容而付诸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大多数学生只有真正体验到运动过程中的愉悦,从而喜欢学,乐于练,使体育锻炼的兴趣不断巩固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平.制约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因素[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0.
[2] 金晓峰.论体育教学中的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J]. 浙江体育科学, 2002(2).
[3] 赵华.论新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思路[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0(3).
[4] 陈甲华.新课标下体育教学方法的探讨[J].潍坊学院学报, 2004(4).
(责编 闫祥)
关键词:初中学生 体育意识 体育素质 策略
一、初中学生的体育现状
目前,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都有较大的差别,有的学生较多,能达到40多个,有的较少,有30来个,都是男女生混合型的班级。对于教师来说,在室外独自面对众多的学生,加上性别的差异,体育项目的繁杂以及学生在体质、个性、兴趣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教师从备课、授课、辅导、考查到评价,很难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差异。“一刀切,满锅煮,齐步走”的现象比较严重,使得优等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难提高。而就目前学校体育的发展来看,教师普遍采用的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内容和统一的评价方式,而学生的个性、心理、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是千差万别的。这样就导致学生对体育锻炼失去兴趣,忽视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种种原因使得初中学生体育素质令人堪忧,很多学生跑一段路就会感觉气喘吁吁,甚至有的学生还影响到了身心的健康,经常性的感冒或者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更甚者导致无法正常学习。
二、培养初中学生体育意识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的素质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基础教育也进行了深刻的改革,初中体育也在“健康第一”的理念指导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这种变化涉及教育的核心与内涵,能够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教师与学生都逐渐摒弃了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育观,转向以尊重学生为主题的全新的体育教育观念,将学生的个性发展放在首位,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体育素质又掀起了一阵热潮,学生、教师乃至社会开始逐渐重视体育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体育意识是坚持体育锻炼的前提条件,只有真正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才能从内心深处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坚持锻炼,提高体育能力,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
三、提高初中学生体育素质的有效策略
1.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凸显体育教师的重要性。体育课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它是以动为主,以听、看为辅的一种室外传授知识的特殊教学法。动从理解中来,理解好的动可以更快、更有效地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从而使人体各器官的活动能力得到充分的改善和提高,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这就显示出体育教学在课程中的地位与重要性。
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些传统教学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我们必须要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针对现有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新的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我们要因材施教,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体育学习,学会科学的锻炼方法。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业务水平和组织指挥能力及严谨的课堂纪律做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如何调动、组织好各类学生进行种种练习的过程。
2.让体育锻炼成为习惯,激起学生的兴趣。在教育心理学中,人们认为认知活动是由一定的情感启发而生的,心理素质主要是由情感构成,离开情感,就谈不上智力的发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感受与体验给予较多的关注,而不要把精力全部都放在学生对技术与运动规范的掌握程度上。对于学生来说,只有激起了他们积极参与的热情,帮助他们建立了进行体育活动的信心,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逐步形成“情感动力”,并对体育学习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体育教学有利于师生间建立尊重信任的关系,使师生走得更近。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亲近了、和谐了,学生就会听教师的话,按照教师说的去做,师生同心,力往一块使,教学效果才会好。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之间也可以增加交流讨论的机会与时间,他们能够相互讨论,共同进步,从情感的角度使学生产生坚持体育锻炼的想法。
3.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体育课堂教学模式。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分组教学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了若干个小组,每一个小组根据其体能、技术等制定了自己的目标。这样在教学时就能更加具有针对性,采用符合小组的教学策略。同时,也为学生提高能力提供了恰当的时间,为学生不同阶段制定了不同的目标。
实施分组教学打破了常规教学方法,在互助中,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使双边活动变为多边活动,充分发挥课堂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利用角色效应,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发现。在分组教学中相信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展示中找到自我、表现自我,让每一个学生在与同伴的商讨、揣摩、互助中不断进步,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信心。分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广泛地尝试体育运动的乐趣,使学生认同所学的项目及内容而付诸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大多数学生只有真正体验到运动过程中的愉悦,从而喜欢学,乐于练,使体育锻炼的兴趣不断巩固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平.制约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因素[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0.
[2] 金晓峰.论体育教学中的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J]. 浙江体育科学, 2002(2).
[3] 赵华.论新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思路[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0(3).
[4] 陈甲华.新课标下体育教学方法的探讨[J].潍坊学院学报, 2004(4).
(责编 闫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