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阐述了异龙湖水体环境现状,并对异龙湖污染来源进行分析,提出了水体环境治理对策。
[关键词] 现状;成因;保护;对策
一、异龙湖现状
异龙湖,是云南省八大高原淡水湖泊之一。50年代前,渔业生产活动主要是从事捕捞异龙湖野生鱼类资源的自然繁殖产量。6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解决全省人民肉食品的补给,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石屏渔业从自然捕捞生产,转向了人工养殖。经过50余年的发展,以异龙湖资源为依托的石屏渔业——池塘、坝塘、稻田养殖得到全面发展。渔业养殖产量7576.8t,产值达7576.8万元。有力推进了石屏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作为云南省八大高原湖泊的异龙湖,水质从80年代初的二类水质兑变为劣五类。异龙中鲤、白条鱼、杆鱼等土著鱼类绝灭,鱼类品种单一。水生维管束植物衰退,马来眼子菜、黑叶仑藻等沉水性植物种群大幅度减少,水体自净能力减弱,水白菜、蓝绿澡、狐尾草等有害生物大量生长。
二、异龙湖富营养化的成因
实施环境保护,是为更好的发展生产,造福人类。1997年,异龙湖网箱养鱼取缔后,水体富营养化仍从四类水过渡到劣五类,其综合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外源有机物质的携入,二是湖泊自净生态系统的衰退。外源有机质污染是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导致原素:主要体现在异龙湖径流区内生态衰退,有机质随雨水的迁移;源头区内制糖业、豆制品业、城区生活污水的长期注入;种植业化肥、农药残留物质—氮、磷的迁入等综合因素。湖泊自净生态系统的衰退是富营养化形成的“催化剂”:主要体现在湖泊管理无力,增殖、放流工作滞后,生物净化能力衰退,富余有机氮、磷,为蓝绿澡类等有害生物大量繁殖提供了营养基础。
三、保护对策
人类赖以生存的一切物质资源利用和生产活动,无一不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破坏作用和损害,但就发展生产与实施环境保护,如何两者兼顾,协调发展,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研究主题。针对异龙湖富营养化形成的综合原因,为正确处理好种、养殖业生产与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矛盾,确保石屏社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异龙湖富营养化的治理应从以下几方面作手:
1.加强径流区植被保护,延缓湖泊衰老
湖泊的形成和老化是一个慢长的演变过程,其衰退和老化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径流区内林木植被的人为破坏,水土的迁移;其次人类对湖泊的侵蚀(围湖造田)。在环保工作中应加强对径流区植被保护监管和加大人工林种植,减少水土流失和实施退田还湖是延缓湖泊衰老和富营养化的前提和保证。
2.排污与补水分离,彻底杜绝人为污染
制糖业、豆制品加工业、城区生活污水排入及其燃料废查随雨水的携入,是异龙湖有机质污染的主要来源。近年来,随着切污工程的实施,污水流入有了一定控制,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分流設施规模小,雨季来临,大量污水、废查仍随雨水携入湖中。修建专用排污渠道,使排污与湖水补给渠道分离,是彻底杜绝人为污染物流入的有效途径。
3.科学合理施肥,控制面源污染
石屏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种植业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种植业生产缺乏必备的施肥监测手段,片面追求高产、高效的生产模式,使大量富余氮、磷等随雨流入湖中,必然也给湖泊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石屏环保农业日趋形成。进一步强化和搞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合理使用化肥,减少施用量,是控制湖泊水体氮、磷来源的有效措施。同时,生物肥作为近代种植业化肥的替代产品,由于其对环境改良和优越的生产效能,在全国各地兴起。加大其推广使用力度,是推进环保型农业发展与环保工作有机结合的切入点。
4.推进环保型渔业进程,确保渔业可持续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责任制的建立,各项渔业养殖技术的推广,异龙湖径流区内池塘养鱼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农民增产、增收的一大产业。然而渔业生产的发展,必然也会给异龙湖水体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加速环保型渔业养殖进程,是降低渔业养殖污染,确保渔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1)熟化饵料—漂浮料,具有投喂量易掌握,易消化吸收,排泄物质残余能量少等优点。与硬颗粒饵料相比,利用率高,对水质污染较小,是国内较为理想的环保型饵料。漂浮料投喂养殖技术应用,可减少投饵技术不当引起饵料浪费和消化不完全造成的能量流失。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经济效益;降低池塘水体生态环境中氮、磷等富余物质存量过盛引起的水体污染。
(2)光合细菌、EM菌等生物剂是水质体富余物质能量转换的“催化剂”。该技术在石屏与国内其它地区渔业生产和治污处理应用证明,通过其作用机理,可有效分解养殖水体氮、磷等有机质含量,降低生化耗氧量,增加水体溶氧,减少池塘水体交换量。
5.科学增殖、放流,有效控制内源污染
异龙湖浅水性的特点、充足的光照和富余外来营养物质,为水生浮游动植物和沉水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较好的生长环境。春夏季节,随着水温的升高,富余有机物质的有效分解,浮游植物—蓝绿藻类的大量繁殖和代谢终结死亡形成了湖泊自身的内源污染。加强湖泊管理,科学增殖摄食浮游动植物为主的鲢、鳙鱼类,草食性鱼类和鲤鱼等杂食性鱼类,修复水体自然生态群落食物链,有效消耗水体中富余有机物质及其产物,是实现湖泊水体物质能量转换,控制内源污染,提高湖泊养殖产量的主要技术措施。
[关键词] 现状;成因;保护;对策
一、异龙湖现状
异龙湖,是云南省八大高原淡水湖泊之一。50年代前,渔业生产活动主要是从事捕捞异龙湖野生鱼类资源的自然繁殖产量。6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解决全省人民肉食品的补给,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石屏渔业从自然捕捞生产,转向了人工养殖。经过50余年的发展,以异龙湖资源为依托的石屏渔业——池塘、坝塘、稻田养殖得到全面发展。渔业养殖产量7576.8t,产值达7576.8万元。有力推进了石屏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作为云南省八大高原湖泊的异龙湖,水质从80年代初的二类水质兑变为劣五类。异龙中鲤、白条鱼、杆鱼等土著鱼类绝灭,鱼类品种单一。水生维管束植物衰退,马来眼子菜、黑叶仑藻等沉水性植物种群大幅度减少,水体自净能力减弱,水白菜、蓝绿澡、狐尾草等有害生物大量生长。
二、异龙湖富营养化的成因
实施环境保护,是为更好的发展生产,造福人类。1997年,异龙湖网箱养鱼取缔后,水体富营养化仍从四类水过渡到劣五类,其综合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外源有机物质的携入,二是湖泊自净生态系统的衰退。外源有机质污染是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导致原素:主要体现在异龙湖径流区内生态衰退,有机质随雨水的迁移;源头区内制糖业、豆制品业、城区生活污水的长期注入;种植业化肥、农药残留物质—氮、磷的迁入等综合因素。湖泊自净生态系统的衰退是富营养化形成的“催化剂”:主要体现在湖泊管理无力,增殖、放流工作滞后,生物净化能力衰退,富余有机氮、磷,为蓝绿澡类等有害生物大量繁殖提供了营养基础。
三、保护对策
人类赖以生存的一切物质资源利用和生产活动,无一不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破坏作用和损害,但就发展生产与实施环境保护,如何两者兼顾,协调发展,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研究主题。针对异龙湖富营养化形成的综合原因,为正确处理好种、养殖业生产与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矛盾,确保石屏社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异龙湖富营养化的治理应从以下几方面作手:
1.加强径流区植被保护,延缓湖泊衰老
湖泊的形成和老化是一个慢长的演变过程,其衰退和老化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径流区内林木植被的人为破坏,水土的迁移;其次人类对湖泊的侵蚀(围湖造田)。在环保工作中应加强对径流区植被保护监管和加大人工林种植,减少水土流失和实施退田还湖是延缓湖泊衰老和富营养化的前提和保证。
2.排污与补水分离,彻底杜绝人为污染
制糖业、豆制品加工业、城区生活污水排入及其燃料废查随雨水的携入,是异龙湖有机质污染的主要来源。近年来,随着切污工程的实施,污水流入有了一定控制,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分流設施规模小,雨季来临,大量污水、废查仍随雨水携入湖中。修建专用排污渠道,使排污与湖水补给渠道分离,是彻底杜绝人为污染物流入的有效途径。
3.科学合理施肥,控制面源污染
石屏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种植业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种植业生产缺乏必备的施肥监测手段,片面追求高产、高效的生产模式,使大量富余氮、磷等随雨流入湖中,必然也给湖泊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石屏环保农业日趋形成。进一步强化和搞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合理使用化肥,减少施用量,是控制湖泊水体氮、磷来源的有效措施。同时,生物肥作为近代种植业化肥的替代产品,由于其对环境改良和优越的生产效能,在全国各地兴起。加大其推广使用力度,是推进环保型农业发展与环保工作有机结合的切入点。
4.推进环保型渔业进程,确保渔业可持续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责任制的建立,各项渔业养殖技术的推广,异龙湖径流区内池塘养鱼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农民增产、增收的一大产业。然而渔业生产的发展,必然也会给异龙湖水体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加速环保型渔业养殖进程,是降低渔业养殖污染,确保渔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1)熟化饵料—漂浮料,具有投喂量易掌握,易消化吸收,排泄物质残余能量少等优点。与硬颗粒饵料相比,利用率高,对水质污染较小,是国内较为理想的环保型饵料。漂浮料投喂养殖技术应用,可减少投饵技术不当引起饵料浪费和消化不完全造成的能量流失。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经济效益;降低池塘水体生态环境中氮、磷等富余物质存量过盛引起的水体污染。
(2)光合细菌、EM菌等生物剂是水质体富余物质能量转换的“催化剂”。该技术在石屏与国内其它地区渔业生产和治污处理应用证明,通过其作用机理,可有效分解养殖水体氮、磷等有机质含量,降低生化耗氧量,增加水体溶氧,减少池塘水体交换量。
5.科学增殖、放流,有效控制内源污染
异龙湖浅水性的特点、充足的光照和富余外来营养物质,为水生浮游动植物和沉水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较好的生长环境。春夏季节,随着水温的升高,富余有机物质的有效分解,浮游植物—蓝绿藻类的大量繁殖和代谢终结死亡形成了湖泊自身的内源污染。加强湖泊管理,科学增殖摄食浮游动植物为主的鲢、鳙鱼类,草食性鱼类和鲤鱼等杂食性鱼类,修复水体自然生态群落食物链,有效消耗水体中富余有机物质及其产物,是实现湖泊水体物质能量转换,控制内源污染,提高湖泊养殖产量的主要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