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教育技术现代化是加速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实践中,课堂教学的优化,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特殊的意义。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了课堂教学。现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谈现代教育技术中多媒体技术在德育课中的作用。
一、应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力量,它是由学生的学习需要所引起的,而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所谓激发学习动机,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的一般状态变为活动的具体状态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动力源泉。而多媒体技术在德育课上的应用,则能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1.提供良好的教学情境,诱发学习动机。
这种教学活动不是一开始就直接指向教学问题,而是先应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教学问题存在的情境,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感,诱发其对教学问题的学习兴趣。“志从趣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中等职教教材《世界观·人生观》中“认识事务必须把握本质”这一框题中,有一个知识点“本质与现象是有区别的”。在讲到第二个区别“现象是本质在各个方面的具体体现,比本质丰富、生动,而本质是同类现象中的一般的,共同的东西,比现象普通、深刻”。教师如用传统的语言阐述去讲解这一些抽象的东西,势必相当困难,对学生来说也难以理解。这时,我就可以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一下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变化,通过这些生动画面的展示,学生会对这些生动的画面产生好奇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也能轻松解决。
2.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除了利用良好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以外,还应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把包含着的教学问题的现象展示给学生思考,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显示一个事物的不同方面。例如,中等职教教材《世界观·人生观》中“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这一框题中,有这样一个知识点“量变、质变”,我就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动画情景,在屏幕上展示“千里河堤,在河堤上有少数的小小的蚁穴,千里河堤的崩溃。”通过这样一组画面,学生就会见其行,生其疑,发其思,追其源,探其果。懂得量变、质变的关系,即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学生掌握这一问题的基础上,我再次展示这一画面,让学生相互探讨,教师和学生共同体会到:良好品质的养成必须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防微杜渐。在这一问题的教学中,我就充分应用了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问题,从而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在与老师、同学的探讨中,得以完善和提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不断地挖掘自己的知识储备,发散自己的思维,还可以使学生从成功的喜悦中发现自我、肯定自我,从而为下一步的学习增添信心和勇气。
3.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及时正确的反馈,维持恰当的动机水平。
奥苏伯尔指出:“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项性的关系。”动机固然可以通过增强行为的力量来促进学习,而学习反过来也可以促进学习动机。学习对学习动机的促进作用主要是以通过学习的成功作为强化物,对学习活动进行不断的强化来实现。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及时正确地作出评价。这样,对学生维持恰当的动机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从事学习活动需要恰当的动机。对简单的学习任务,较高的动机水平可以使学生加快反映速度,提高作业效率,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面对复杂的学习任务,动机水平太高反而会使学生产生过度紧张和焦虑,妨碍多种选择中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由此会导致学习效果不好而降低学习积极性。因此,我在德育课的教学中,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讲—演—读—测—反馈的教学模式,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作出反馈。在教师反馈以后,学生能够维持恰当的动机水平,达到学习与动机相互促进的效果。
二、应用多媒体,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1.浓缩教材是前提。
德育课的教学内容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文科的、理科的、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知识均有涉及,特别是一些历史知识各个部分均有渗透,对这部分知识如不讲或略讲,学生将难以理解,影响教学效果,如果详讲,课时又不够。应用了多媒体技术,则可以浓缩教材,使学生在几分钟之内,跨越几千年历史时空,纵横跋涉多种学科领域,有效地扩大了教学容量。中等职高教材《经济政治》中“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对这一个知识点,教师如果用传统的语言去讲解一个复杂的问题,势必相当困难,学生也难以理解,在这里,我就应用了多媒体技术,让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原始社会期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金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交换”这些历史的画面中,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了最初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充分地体会到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在长期的商品交换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在德育课中,运用这样的手段,既让学生增加了有关的历史知识,又学到了相应的经济知识。
2.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是关键。
在德育课中不仅包含许多历史知识,而且还有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由于受学生现有知识结构和认识能力的限制,这些知识往往易成为教学难点,应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易于接受识记。如中等职高教材《世界观·人生观》中“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这一框题。我就应用了多媒体技术,把天体的演化过程、场的现象等画面展示给学生观看。学生对这一问题就深信不疑,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3.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可信性是途径。
德育课教材中含有大量的概念和原理。这些概念和原理很抽象。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去讲解很枯燥。同时有许多概念、原理,由于学生对其缺乏感性知识,也使得教师的讲解在学生心目中缺乏可信度,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中等职教教材《法律基础知识》中有大量的概念和法律条文,这些法律条文学起来很枯燥,我们可以通过图像或动画模拟如法庭审案过程,动态地演示要求学生掌握的条文和概念,并利用课中的互动性让学生参与审案过程,这样既达到授课目的,又使得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可喜的成绩。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技术,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机,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优化了课堂的教学过程,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下面是我校2006——2007年成绩分析,实验班与对比班成绩如下:
1.从上面表格可知,实验班平均成绩提高10.8%,说明整体水平有较大提高。
2.60-80分段的提高率为21.3%,说明多媒体技术对大多数学生成绩提高有很大作用。
3.优秀率提高3.45%,及格率提高9.35%,培养优秀学生的效果较好,补差的效果较好。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优化课堂结构,已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同时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和途径。因此我们在德育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差异的潜能,尊重教学过程中的客观规律,恰当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这对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无疑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一、应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力量,它是由学生的学习需要所引起的,而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所谓激发学习动机,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的一般状态变为活动的具体状态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动力源泉。而多媒体技术在德育课上的应用,则能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1.提供良好的教学情境,诱发学习动机。
这种教学活动不是一开始就直接指向教学问题,而是先应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教学问题存在的情境,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感,诱发其对教学问题的学习兴趣。“志从趣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中等职教教材《世界观·人生观》中“认识事务必须把握本质”这一框题中,有一个知识点“本质与现象是有区别的”。在讲到第二个区别“现象是本质在各个方面的具体体现,比本质丰富、生动,而本质是同类现象中的一般的,共同的东西,比现象普通、深刻”。教师如用传统的语言阐述去讲解这一些抽象的东西,势必相当困难,对学生来说也难以理解。这时,我就可以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一下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变化,通过这些生动画面的展示,学生会对这些生动的画面产生好奇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也能轻松解决。
2.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除了利用良好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以外,还应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把包含着的教学问题的现象展示给学生思考,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显示一个事物的不同方面。例如,中等职教教材《世界观·人生观》中“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这一框题中,有这样一个知识点“量变、质变”,我就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动画情景,在屏幕上展示“千里河堤,在河堤上有少数的小小的蚁穴,千里河堤的崩溃。”通过这样一组画面,学生就会见其行,生其疑,发其思,追其源,探其果。懂得量变、质变的关系,即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学生掌握这一问题的基础上,我再次展示这一画面,让学生相互探讨,教师和学生共同体会到:良好品质的养成必须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防微杜渐。在这一问题的教学中,我就充分应用了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问题,从而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在与老师、同学的探讨中,得以完善和提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不断地挖掘自己的知识储备,发散自己的思维,还可以使学生从成功的喜悦中发现自我、肯定自我,从而为下一步的学习增添信心和勇气。
3.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及时正确的反馈,维持恰当的动机水平。
奥苏伯尔指出:“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项性的关系。”动机固然可以通过增强行为的力量来促进学习,而学习反过来也可以促进学习动机。学习对学习动机的促进作用主要是以通过学习的成功作为强化物,对学习活动进行不断的强化来实现。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及时正确地作出评价。这样,对学生维持恰当的动机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从事学习活动需要恰当的动机。对简单的学习任务,较高的动机水平可以使学生加快反映速度,提高作业效率,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面对复杂的学习任务,动机水平太高反而会使学生产生过度紧张和焦虑,妨碍多种选择中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由此会导致学习效果不好而降低学习积极性。因此,我在德育课的教学中,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讲—演—读—测—反馈的教学模式,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作出反馈。在教师反馈以后,学生能够维持恰当的动机水平,达到学习与动机相互促进的效果。
二、应用多媒体,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1.浓缩教材是前提。
德育课的教学内容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文科的、理科的、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知识均有涉及,特别是一些历史知识各个部分均有渗透,对这部分知识如不讲或略讲,学生将难以理解,影响教学效果,如果详讲,课时又不够。应用了多媒体技术,则可以浓缩教材,使学生在几分钟之内,跨越几千年历史时空,纵横跋涉多种学科领域,有效地扩大了教学容量。中等职高教材《经济政治》中“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对这一个知识点,教师如果用传统的语言去讲解一个复杂的问题,势必相当困难,学生也难以理解,在这里,我就应用了多媒体技术,让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原始社会期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金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交换”这些历史的画面中,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了最初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充分地体会到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在长期的商品交换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在德育课中,运用这样的手段,既让学生增加了有关的历史知识,又学到了相应的经济知识。
2.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是关键。
在德育课中不仅包含许多历史知识,而且还有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由于受学生现有知识结构和认识能力的限制,这些知识往往易成为教学难点,应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易于接受识记。如中等职高教材《世界观·人生观》中“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这一框题。我就应用了多媒体技术,把天体的演化过程、场的现象等画面展示给学生观看。学生对这一问题就深信不疑,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3.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可信性是途径。
德育课教材中含有大量的概念和原理。这些概念和原理很抽象。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去讲解很枯燥。同时有许多概念、原理,由于学生对其缺乏感性知识,也使得教师的讲解在学生心目中缺乏可信度,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中等职教教材《法律基础知识》中有大量的概念和法律条文,这些法律条文学起来很枯燥,我们可以通过图像或动画模拟如法庭审案过程,动态地演示要求学生掌握的条文和概念,并利用课中的互动性让学生参与审案过程,这样既达到授课目的,又使得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可喜的成绩。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技术,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机,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优化了课堂的教学过程,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下面是我校2006——2007年成绩分析,实验班与对比班成绩如下:
1.从上面表格可知,实验班平均成绩提高10.8%,说明整体水平有较大提高。
2.60-80分段的提高率为21.3%,说明多媒体技术对大多数学生成绩提高有很大作用。
3.优秀率提高3.45%,及格率提高9.35%,培养优秀学生的效果较好,补差的效果较好。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优化课堂结构,已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同时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和途径。因此我们在德育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差异的潜能,尊重教学过程中的客观规律,恰当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这对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无疑起到了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