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6-0041-02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血浆孤啡肽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于2007年3月-2008年5月收治的HIE伴有昏迷的新生儿为实验组,同期住院的无缺血缺氧但患其他疾病的新生儿为对照组,每组40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所有患儿血浆孤啡肽水平。结果:HIE组患儿血浆孤啡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血浆孤啡肽在新生儿HIE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血浆;孤啡肽;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孤啡肽(Orphanin FQ, OFQ)是新近发现的阿片肽,是阿片肽家族的新成员,孤啡肽受体具有多种功能,如学习与记忆、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心功能调节和自主运动等,并对脑缺血有明显的影响[1,2,3]。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是一种新生儿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着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本研究通过测定HIE患儿血浆孤啡肽浓度,探讨孤啡肽在HIE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分组:我院于2007年3月~2008年5月期间共收治HIE伴有昏迷的新生儿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且每例均通过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存在缺血缺氧性改变。同时选取同期住院的无昏迷并患其他疾病的新生儿40例为对照组,每例均通过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无缺血缺氧性改变。每例患儿均在入院后24~72h进行静脉采血2ml,予以肝素抗凝,以3500r/min离心10min,分离出血浆,加入抑肽酶,置于贮液管-40℃保存。
1. 2 血浆孤啡肽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孤啡肽的浓度,其药盒由美国Phoenix Pharmaceuricals公司生产,操作按说明书。
1.3 统计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各组实验数据均进行正态性检验(Shapiro-wilk法)和方差齐性检验(Levene法),若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则采用两样本t检验(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若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即HIE组血浆孤啡肽浓度(34.45±5.92) ng/L高于对照组 (17.16±4.76)ng/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3 讨论
正常人体血浆中即含有一定水平的孤啡肽,作为循环中的一种心血管活性多肽,其对心血管方面的影响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和降低心输出量等作用[4,5],且对机体其它系统亦有不同作用。汤健等[6]测定了肝癌、.胰腺炎、十二指肠球部淡疡、胆囊炎、肝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梗塞等病人血浆孤啡肽浓度,发现血浆孤啡肽水平升高明显,提示孤啡肽在消化系统疾病和与疼痛有关的疾病中起一定作用。
孤啡肽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其受体介导了自主神经系统的抑制效应。孤啡肽是经与其受体OLRI结合而发挥作用,并通过抑制延髓腹外侧的嘴侧与心血管活动相关的中枢,进而通过抑制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激活副交感神经而实现。研究报道缺血缺氧新生猪孤啡肽升高以及血管反应性的改变导致局部脑血流的降低,它能诱导幼猫脑膜血管扩张,促进谷氨酸的释放和NMDA诱导的幼猪缺血缺氧性脑膜血管扩张;孤啡肽通过释放CAMP,进而激活钙敏感的K通道和ATP依赖式K通道而发挥脑膜血管的作用。孤啡肽能降低脑血流、增大脑梗死灶的体积,加重脑缺血;在高血压病理状态下,其降压效应更明显。孤啡肽对某些器官的血管有局部扩张作用,但孤啡肽起效快,效力持续时间长,孤啡肽的外周直接舒张血管的作用方式与乙酰胆碱相似,通过提高一氧化氮活性,从而促进血管内舒张因子/一氧化氮的产生增加[7,8,9]。
本研究显示新生儿HIE组血浆孤啡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血浆孤啡肽在新生儿HIE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正常生理状态下,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内源性孤啡肽也参与痛觉调制的复杂过程,缺血缺氧性脑病时强烈的应激状态,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脑组织、脑脊液、血液中内源性吗啡样肽如强啡肽,β-内啡肽等增高,作一种内源性镇痛物质的孤啡肚也同样增高[10];HIE时脑内神经原和神经胶质细胞坏死后破损、孤啡肽溢出,吸收人血;缺血缺氧性脑病时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脑组织的移位等因素刺激广泛分布干下丘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缝核、孤束核、三叉神经脊束核、中央灰质、蓝斑核、中脑背盖腹侧区、黑质、迷走运动背核(DMV)含高浓度OFQ特异性结合位点等孤啡肽密集结构[3],引起孤啡肽释放增加;本研究显示新生儿HIE头颅CT或MRI检查存在缺血缺氧性改变的同时有血浆孤啡肽水平的升高,提示HIE时颅内压的变化、脑水肿、疼痛、应激等因素尤其孤啡肽分泌增加后,通过孤啡肽受体介导的一系列反应,造成脑动脉血管痉挛,脑组织灌注不良,引起脑缺血缺氧有关,最终导致神经原损伤。因此,新生儿HIE血浆孤啡肽升高的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Long ZE, Weinstein PR, Carlson S,e ta t. Reversibl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without craniectomy in rats [J]. Stroke, 1989, 20:84 - 91
[2] 高焕民,程介士. 体感诱发电位指标观察孤啡肽对大鼠脑缺血的作用 [J]. 现代康复, 2001, 5(7) : 44-46
[3] 孙志宏,周茂林,陈正礼,等. 孤啡肽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分布及生理功能 [J].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19(4):73-75
[4] Armstead WM. Relationship between nociceptin/orphanin FQ and cerebral hemodynamics after hyoxia-ischemia in piglets [J]. A 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 2000, 278:477-483
[5] 王军, 李夏, 徐洪涛, 等. 孤啡肽对血管内皮舒张因子的影响 [J]. 基 础 医 学与临床, 1999, 19(1):283
[6] 汤健, 费宇行, 叶剑雄, 等. 血浆孤啡肽水平改变的临床意义 [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1996, 28(5):339
[7] Gintzler AR, Adapa ID, Toll L, et al. Modulation of enkephalin release by nociceptin(orphanin FQ) [J]. Ear J Pharmacol, 1997, 29:325-345
[8] Nelson RM,Calo G, Guerrini R, et al. Nociceptin/orphanin FQ inhibits ischemia induced glutamate efflux from rat cerebraocortical slices [J]. Neuroeport,2000,11(17):3689-3692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血浆孤啡肽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于2007年3月-2008年5月收治的HIE伴有昏迷的新生儿为实验组,同期住院的无缺血缺氧但患其他疾病的新生儿为对照组,每组40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所有患儿血浆孤啡肽水平。结果:HIE组患儿血浆孤啡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血浆孤啡肽在新生儿HIE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血浆;孤啡肽;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孤啡肽(Orphanin FQ, OFQ)是新近发现的阿片肽,是阿片肽家族的新成员,孤啡肽受体具有多种功能,如学习与记忆、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心功能调节和自主运动等,并对脑缺血有明显的影响[1,2,3]。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是一种新生儿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着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本研究通过测定HIE患儿血浆孤啡肽浓度,探讨孤啡肽在HIE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分组:我院于2007年3月~2008年5月期间共收治HIE伴有昏迷的新生儿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且每例均通过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存在缺血缺氧性改变。同时选取同期住院的无昏迷并患其他疾病的新生儿40例为对照组,每例均通过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无缺血缺氧性改变。每例患儿均在入院后24~72h进行静脉采血2ml,予以肝素抗凝,以3500r/min离心10min,分离出血浆,加入抑肽酶,置于贮液管-40℃保存。
1. 2 血浆孤啡肽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孤啡肽的浓度,其药盒由美国Phoenix Pharmaceuricals公司生产,操作按说明书。
1.3 统计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各组实验数据均进行正态性检验(Shapiro-wilk法)和方差齐性检验(Levene法),若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则采用两样本t检验(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若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即HIE组血浆孤啡肽浓度(34.45±5.92) ng/L高于对照组 (17.16±4.76)ng/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3 讨论
正常人体血浆中即含有一定水平的孤啡肽,作为循环中的一种心血管活性多肽,其对心血管方面的影响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和降低心输出量等作用[4,5],且对机体其它系统亦有不同作用。汤健等[6]测定了肝癌、.胰腺炎、十二指肠球部淡疡、胆囊炎、肝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梗塞等病人血浆孤啡肽浓度,发现血浆孤啡肽水平升高明显,提示孤啡肽在消化系统疾病和与疼痛有关的疾病中起一定作用。
孤啡肽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其受体介导了自主神经系统的抑制效应。孤啡肽是经与其受体OLRI结合而发挥作用,并通过抑制延髓腹外侧的嘴侧与心血管活动相关的中枢,进而通过抑制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激活副交感神经而实现。研究报道缺血缺氧新生猪孤啡肽升高以及血管反应性的改变导致局部脑血流的降低,它能诱导幼猫脑膜血管扩张,促进谷氨酸的释放和NMDA诱导的幼猪缺血缺氧性脑膜血管扩张;孤啡肽通过释放CAMP,进而激活钙敏感的K通道和ATP依赖式K通道而发挥脑膜血管的作用。孤啡肽能降低脑血流、增大脑梗死灶的体积,加重脑缺血;在高血压病理状态下,其降压效应更明显。孤啡肽对某些器官的血管有局部扩张作用,但孤啡肽起效快,效力持续时间长,孤啡肽的外周直接舒张血管的作用方式与乙酰胆碱相似,通过提高一氧化氮活性,从而促进血管内舒张因子/一氧化氮的产生增加[7,8,9]。
本研究显示新生儿HIE组血浆孤啡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血浆孤啡肽在新生儿HIE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正常生理状态下,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内源性孤啡肽也参与痛觉调制的复杂过程,缺血缺氧性脑病时强烈的应激状态,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脑组织、脑脊液、血液中内源性吗啡样肽如强啡肽,β-内啡肽等增高,作一种内源性镇痛物质的孤啡肚也同样增高[10];HIE时脑内神经原和神经胶质细胞坏死后破损、孤啡肽溢出,吸收人血;缺血缺氧性脑病时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脑组织的移位等因素刺激广泛分布干下丘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缝核、孤束核、三叉神经脊束核、中央灰质、蓝斑核、中脑背盖腹侧区、黑质、迷走运动背核(DMV)含高浓度OFQ特异性结合位点等孤啡肽密集结构[3],引起孤啡肽释放增加;本研究显示新生儿HIE头颅CT或MRI检查存在缺血缺氧性改变的同时有血浆孤啡肽水平的升高,提示HIE时颅内压的变化、脑水肿、疼痛、应激等因素尤其孤啡肽分泌增加后,通过孤啡肽受体介导的一系列反应,造成脑动脉血管痉挛,脑组织灌注不良,引起脑缺血缺氧有关,最终导致神经原损伤。因此,新生儿HIE血浆孤啡肽升高的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Long ZE, Weinstein PR, Carlson S,e ta t. Reversibl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without craniectomy in rats [J]. Stroke, 1989, 20:84 - 91
[2] 高焕民,程介士. 体感诱发电位指标观察孤啡肽对大鼠脑缺血的作用 [J]. 现代康复, 2001, 5(7) : 44-46
[3] 孙志宏,周茂林,陈正礼,等. 孤啡肽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分布及生理功能 [J].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19(4):73-75
[4] Armstead WM. Relationship between nociceptin/orphanin FQ and cerebral hemodynamics after hyoxia-ischemia in piglets [J]. A 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 2000, 278:477-483
[5] 王军, 李夏, 徐洪涛, 等. 孤啡肽对血管内皮舒张因子的影响 [J]. 基 础 医 学与临床, 1999, 19(1):283
[6] 汤健, 费宇行, 叶剑雄, 等. 血浆孤啡肽水平改变的临床意义 [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1996, 28(5):339
[7] Gintzler AR, Adapa ID, Toll L, et al. Modulation of enkephalin release by nociceptin(orphanin FQ) [J]. Ear J Pharmacol, 1997, 29:325-345
[8] Nelson RM,Calo G, Guerrini R, et al. Nociceptin/orphanin FQ inhibits ischemia induced glutamate efflux from rat cerebraocortical slices [J]. Neuroeport,2000,11(17):3689-3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