泺口,黄河的背影

来源 :齐鲁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un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前,有人曾说过这样的话:“泺口,已经成为黄河的背影!”
  起因在于泺口作为黄河上很著名的渡口,如今没了船影,没了大水,因渡口而派生出来的风风俗俗,也早已随着大河的破败销声匿迹了。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泺口还是济南一外围的小镇。小时候常听人说黄河流到这里,会把荡涤之物冲到一个叫“晾尸台”的地方,如想寻不慎落水者,可以跑到这里等着。滔滔黄水,也只有来到这里才顿足东转,甩下一个匆匆的背影,奔向她5000多公里的最后一站——入海口。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曰:“泺水又北流,注于济,谓之泺口也。”顾名思义,泺口其实是泺水入济水之出口。几百年来,泺口作为济南的门户,背负着城市的吐故纳新,迎来送往着千帆船影。
  多年前,泺口倚大、小清河,逐渐延展成古老而繁荣的码头,是跨越黄河北出济南的门户。后来,黄河改道夺大清河入海,泺口一变而为黄河巨镇,济南、泰安、东昌、兖州等地所用食盐都由此转运,木材、药材、毛皮等货物也在这里集散。一时间,泺口成为商业重镇,镇中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楼船往来,亭阁飞瓮,也便就有了“小济南”之称。
  解放前,泺口渡口的渡船都是“大摆渡”。“大摆渡”是一种长30余米、宽近20米的大木船,是专门用来运送车辆、粮食、棉花包等大宗物品的。当时的一条“大摆渡”能一次运载好几辆汽车,但全靠人力,一条船少说也有三四十个工人。船泊在南岸码头,两个人在船尾摇橹,其余人员在船两侧撑篙。北岸码头相对南岸码头偏西一些,黄河水却是从西向东流,水流大时“大摆渡”经常会被冲到北岸东面偏离码头的位置。这时船上的船员负责摇撸、撑篙,岸上的船员则喊着号子拉纤,一艘“大摆渡”由黄河南岸驶到北岸,差不多得两个多小时。但“大摆渡”返程顺当,即使船上载满货物,也因顺水而行省下不少功夫。
  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各种原因,黄河的自然形态被改变了,航运渐趋停止。如今,泺口码头的踪迹已被埋葬在悬崖般的堤坝之下,代之的则是铁质浮桥横亘河面,桥上车轮滚滚,桥下弱水潺潺。此情此景,使人禁不住发问:这还是黄河?这还是泺口?
  想像是美丽的,现实是残酷的。随着交通的不断发达,泺口作为一道历史的风景,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光滑的石板台阶和古老而挺拔的黄河大堤,镌刻下的是曾经的热闹和繁华。她告诉我们,在历史的变迁中,任何地方都曾经扮演过属于自己的角色……
其他文献
粉碎“四人帮”后统编的初中《中国历史》课本第一、二、三、四册,从1978年秋季开始,在全国依次试用了两年(第一、二两册用了两次,三、四册用了一次)。在试用过程中,许多中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敢峰同志的《誰說教育战綫无战事?》(《人民教育》1963年10月号)剛发表不久,我就听到有些同志在私下議論,认为这篇文章“調子”太高,“火气”太大。讀了邓海波同志的《难道
2009年的春天,春寒料峭,距离我毕业还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带着对《花火》、对魅丽文化的信任,我签下了一份合约,从那天开始我就知道,我注定要走一条跟我的同学们不太一样的路。
河套文化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融集聚的光辉典范,其典范性表现在诸多方面:生成环境的地理多样性,构建元素的主体性,地缘影响的广阔性,战略地位的重要性,自然条件的优越性,
秋天的风儿柔柔的,把家乡的那片红枫林吹得像幅着了色的山水画。沉甸甸的收获和着金灿灿的色彩,像是寄出了一份邀函。风儿吹动树叶沙沙的响声,是旷野中最美的音符。成熟的庄
在这个世界上,对服装不感兴趣的女孩儿也许不多,可你就是对服装不感兴趣的人。倒不是你心里不喜欢新潮好看的服装,而是十年前发生的那件事情,让你心存芥蒂。因为工作实在太忙
清晨,我胆战心惊地照了一下镜子:鼻子肿起来了,左眼下面青了一块,再靠下一点,脸颊上有一道弯弯曲曲的伤痕,血淋淋的。象这种样子怎么到学校里去呢,我简直难以想象,但不管怎
2012年9月18日下午,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办的“2012年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入校仪式”在北京紫玉饭店举行。林莽、吴思敬、刘士杰、刘福春、孙晓娅、张桃洲、张
同位素现象的发现和位移律的阐明是放射化学在物貭结构理论方面所作出的两项重要贡献,它们充实了周期律的内容,再一次证实了周期律的正确性;它们和放射性衰变理论在一起大大